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87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有什么意义

$
0
0

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有什么意义

余冠英

我们所说的古典文学作品是专指古代文学里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现实主义的或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思想、感情的,是表现了民族高贵品质的特点的,是达到高度艺术水平、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完美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的。

古代文学里有些是充满利禄思想和色情、迷信,麻醉人民和为封建统治阶级作宣传的作品,那些是应该扬弃的文学糟粕,我们不叫它做古典文学。

中国的文学历史有三千年之久。在这三千年间,无论在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哪一方面,都有不朽的创造。例如“诗经”,“楚辞”,司马迁的“史记”,汉魏乐府诗,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关汉卿、王实甫的杂剧和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曹雪芹的小说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中国文学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是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的根据之一。

文学通过形象反映人生。它应该是指导生活的而不是供消遣的。现代的和古代的优秀作品对于我们都有教育意义,从现代作品我们看见人们在怎样生活着,战斗着,从古典文学我们看见人们是怎样生活、战斗过来的,两者都有助于我们认识生活和战斗的道路。我们从古今的优秀文学里,可以学到正确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汲取到从事战斗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虽然古典文学反映的是过去的生活,描写的是过去的人物,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并不因此就失去现实意义。古典作家追求光明以及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伟大精神,对于读者永远是激励斗志的力量。古典作家所讽刺暴露的那个封建社会现在虽然已经消灭,但是反动的思想意识的残余在许多现代人的头脑中仍然存在,我们从古典作家所否定的事物中仍然可以找到在今天还要反对的东西。只要我们不离开历史条件对古典文学提不合理的要求(不把古典作家的思想和现代最进步的思想比,不把古典文学里所描写的英雄和苏联或中国最近的小说中的英雄比),我们一定能多少体会到那些作品的思想的进步性,一定能感到那些英雄形象对于我们的鼓舞,就像牛虻鼓舞了保尔·柯察金一样。

事实上,读了古典文学而无所感受的人一定是很少的。不但反映农民起义的“水浒传”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就是以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为题材的“三国演义”或描写贵族家庭的“红楼梦”也一样能使读者热爱。武松、李逵、张飞、诸葛亮、贾宝玉、林黛玉都是今天人民仍然喜爱的人物。这些形象虽然不全是劳动人民的形象,但是在他们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和当时人民的品德和智慧。

我们不能把是否描写劳动人民或写了多少劳动人民做为衡量古典文学的标准,假使认为没有劳动人民形象的作品就是无价值的,那么绝大多数的古典作品都要被否定了。古代民间文学也不一定都写劳动人民,像梁山伯、祝英台就是地主阶级儿女的形象,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怀疑梁祝故事的人民性。这个故事里所描写的梁山伯是那样的朴质、单纯、笃厚,他对于爱情是那样的专贞,祝英台是那样的机智大胆,她为了要求婚姻自由,做了那样坚决的斗争。这一切无疑是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品性的,这就是人民性的所在。人民性是估定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但是人民性的有无却不能简单地从作品中有没有劳动人民的形象来衡量的。

有些古典作品写的不全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例如“西游记”就是这样的。对于这类作品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应该怎样看呢?确实的,“西游记”里的神仙妖魔都不是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东西,孙悟空是幻想出来的脚色,闹天宫也是幻想出来的情节。不过幻想的东西,也是作者在现实中所感受的东西做原料来构造的。幻想的人和事被分别写成美的或丑的,正派的或邪恶的,这就反映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某些人和事的爱与憎,同时也就看出作者的立场。“西游记”里所写的玉皇大帝和天神天将不就是人世帝王将相的影子吗?孙悟空大闹天宫,把平日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天神恣意侮弄,使得他们的愚昧无能的面目暴露无遗。读者对这一情节的描写特别喜爱,不正因为它反映了人民要打倒作威作福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愿望吗?读者喜爱那天不怕地不怕在天空闯来闯去的孙悟空,不正因为将他和人世叛逆性的英雄作了联想吗?“西游记”这样谈神述怪的书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就因为它是用神话的形式表现了现实的内容。“聊斋志异”里的许多动人的故事也有同样的意义。

文学中震撼心灵的东西都是反映了客观真实的,都是和读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憎好恶联系着的,凡是能激起和引导读者正确的爱憎好恶之感的文学都是有教育意义的,不管他写的是古人今人,真事假事。

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在封建社会里产生的,古典作家多半是上层阶级的知识分子。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作品里存在某些封建、落后的成分也是自然的事情。但是每一部优秀作品的总的倾向一定是进步的,其中最感人的部分一定是具有人民性的。我们不可夸张作品的思想内容里的某些消极因素而抹煞那些主要的积极的东西。自然我们也不要夸张作品的进步倾向,而完全不去估计时代和阶级对于作者思想的局限。如以“红楼梦”为例,就应该充分肯定这一部小说对于当时上层社会的罪恶作深刻批判的进步意义,同时对于其中某些不高明的思想(如风月宝鑑的寓意)和消极的情绪(如对于贾府衰颓的惋惜)也不能一概加以肯定。我们读古典文学作品要区别出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分别地加以吸收和扬弃。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作为历史人物也往往是由于历史的局限而带着一些缺点的。对于那些缺点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必为之掩饰,但是不要拿来抵消作为英雄人物的主要品性的优点。应该承认这些英雄形象所以使我们熟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行动总的精神是先进的而不是保守的,是属于人民的而不是反人民的。在艺术上表现得最充分有力的一定也是这积极的一面。古典文学作品里的英雄并不是我们模仿的对象,但他们的精神的正直崇高的方面却自然而然地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上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像张飞、李逵、武松等人的思想行动各带着一些读者很容易发现的缺点,但他们给读者的总印象却是勇敢无畏,憎恨邪恶,体现着民族的英勇和正义感。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受到感染,汲取到力量。

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典型身上所反映的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可以看出民族性格的优良传统。民族的优良特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坚忍、勇敢、智慧等等特性是几千年来和自然以及和压迫者、侵略者进行斗争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这些优良品质发展到历史现阶段,和新的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民主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相结合,使在新的革命事业中产生了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伟大力量。古典文学作品使我们认识这种民族品质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就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心。

古典文学作品可以给予我们某些历史知识,但是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却不是一种东西。历史是生活的记载,要求确实。文学是将现实生活加以综合表现的人生图画,要求美,要求感人,而且需要藉助于想像和虚构。历史只能记载已经发生的事情,文学可以表现理想的境界。有些历史传记虽然也写得具体生动,有典型性,有文学价值,但因为只能在有限量的材料中作有限度的取舍,不能做很大的概括与很高的集中,所以和一般文学还是有区别的。同时也因为材料的限制,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历史传记究竞只是少数。一般的说来,文学给予读者的人生知识要比历史所能给的更丰富更广泛,但文学却不能代替历史。有一些文学作品虽然取材于历史,但是经过作者的概括、想像而创造出来的人物故事往往和历史实际不相符合。例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在罗贯中的笔下,是一个伪善、狠毒、狡诈、横暴的阴谋家和野心家,在文学上是一个不朽的否定的典型,但是和历史上真正的曹操的面目是颇有出入的。其余如诸葛亮和张飞这两个突出的典型人物和历史记载里的诸葛亮、张飞也是不完全吻合的。如果以古典小说来代替历史,那就不对头了。还有人以为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用处就在帮助我们看懂三国戏和水浒戏,这就不只是将古典小说当历史读而是当历史剧的说明书来读了,这就太看轻读文学的意义了。

古典文学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视它,尽量从其中吸取精神上的养料。读古典文学作品和读现代作品都是需要的,它不但能帮助我们学习文化,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心灵,提高我们的思想和道德品质。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困难比起读现代作品来自然会多一些。语言上的障碍一定是有的,某些特殊的表现方法可能是不容易了解的,作品的时代背景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搞清楚的。这就需要注解、介绍、评论的帮助。因此各地报纸杂志最好能刊登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以帮助青年读者去认识和阅读我国古典文学作品。

原载:读书月报 1955-03-08


 

国外人类学名著译丛

$
0
0

国外人类学名著译丛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册数:  5

简介 · · · · · · 

本套丛书系从国外人类学名著中精选出的人类学学术精品译丛,可以作为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和提高国民人文知识之借鉴与参考,同时对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有所帮助。已出版《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美】维克多·特纳)、《洁净与危险》(【英】玛丽·道格拉斯)、《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对环境话语中的人类学角色的探讨》(【英】凯·米尔顿)、《乌鸦印第安人》(【美】罗伯特·路威)、《森林人:对刚果俾格米人的研究》(【英】科林·麦克米兰·特恩布尔)。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 洁净与危险

    (英)玛丽·道格拉斯 / 黄剑波、柳博赟、卢忱 / 民族出版社 / 2008年9月 / 28.00元
     8.3 (262人评价)

    《洁净与危险》对于诸多领域里的重要论争一直影响巨大;从宗教到社会理论。但它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为每位读者理解人们为何行其所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这部Routl...

  • 戏剧、场景及隐喻 : 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

    维克多·特纳 / 王珩、石毅 / 民族出版社 / 2007 / 28.00元
     8.2 (62人评价)

    特纳在本书所写的各篇文章不仅能人类学家感兴趣,而且包括精神病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宗教社会学家以及文学和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内的从事各领域研究的...

  • 森林人

    (美)科林·M·特恩布尔 / 冉凡、C. Fred Blake / 民族出版社 / 2008 / 26.00元
     8.5 (46人评价)

    《森林人》是关于生活在刚果伊图利森林中的俾格米人的生活的著作。它的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家。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优秀著作。上面这三个判断语,它们并不构成三段论的演绎...

  • 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 : 对环境话语中的人类学角色的探讨

    [英]凯.米尔顿 / 袁同凯、周建新 / 民族出版社 / 2007-7 / 25.00元
     7.0 (11人评价)

    目录; 第一章 人类学、文化与环境决定论 1.人类学有何特别之处 2.人类学的文化概念 3.人类学与环境话语 4.环境决定论探析。 第二章 文化与生态学 1...

  • 乌鸦印第安人

    [美]罗伯特·亨利·路威 / 冉凡、Fred Blake / 民族出版社 / 2009-3 / 36.00元
     7.5 (10人评价)

    《乌鸦印第安人》作为一本经典的民族志,从1935年首次出版以来,此书几经再版,最新的2004年的版本中附有由一位从事文学研究的乌鸦印第安人菲诺舍?鲍厄勒(P...


文化人类学名著译丛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册数:  5

简介 · · · · · · 

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 不适应的少女 : 行为分析的案例和观点

    【美】威廉·托马斯 / 钱军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88 / 3.6
     7.3 (17人评价)

    本书是美国社会人类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威廉·托马斯的一部代表作,是他在分析了约3000个失足少女案例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对个体心理行为作了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学分...

  • 文化的科学 : 人类与文明研究

    莱斯利•怀特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88-9
     7.6 (10人评价)
  • 人类学史

    【英】A.C.哈登 / 廖泗友、冯志彬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2.75元
    (少于10人评价)

    本书是英国现代人类学创始人之一A.C.哈登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评介人类学这门学科发生、发展及其各个分支的著作。全书扼要的论述了体质人类学的动物学、古生物学...

  • 心理学与民俗学

    [英]R. R. 马雷特 / 张颖凡、汪宁红、黄杉 校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88 / 3.30
    (少于10人评价)
  • 社会人类学方法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 / 夏建中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88年8月
    (少于10人评价)

现代人类学经典译丛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册数:  7

简介 · · · · · · 

《现代人类学经典译丛》2005年原先为赵丙祥、梁永佳主编,王铭铭学术顾问,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安达曼岛人》、《巫术的一般理论》、《人类学与社会学五讲》 四种。
2009年后改由王铭铭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
华夏出版社另有一套“现代人类学经典译丛”,顾问及编委会与此译丛不同,附此说明。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 巫术的一般理论 献祭的性质与功能

    [法] 马塞尔·莫斯 / 杨渝东、梁永佳、赵丙祥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1 / 25.00元
     8.0 (131人评价)

    《巫术的一般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代表人马塞尔•莫斯的代表作。《献祭的性质与功能》一书则是莫斯与昂利•于贝尔合作的一部书,莫斯就是利用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

  •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

    葛兰言(Marcel Granet) / 赵丙祥、张宏明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5年11月 / 24.00元
     8.4 (158人评价)

    目录 总序 译序 导论 一 《诗经》中的情歌 如何新闻记者古代经典 田园主题 乡村爱情 山川歌谣 二 古代的节庆 地方节庆 事实与...

  •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施郎格 / 蒙养山人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2010-9 / 25.00元
     7.1 (40人评价)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是由莫斯有关技术和技艺方面的论述所构成的一本真正的全集,是一项深入、全面且相当具有开创性的成就。《论技术、技艺与文明》内容几乎涉及社会...

  • 安达曼岛人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 / 梁粤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5-12-1 / 36.00元
     7.8 (94人评价)

    本书是拉德克里夫—布朗在1906—1908年在安达曼群岛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民族志著作。这部著作在方法论上第一次系统地尝试了英国现代社会人类学“特定地域的...

  • 自由与文明

    马林诺夫斯基 / 张帆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2009 / 25.00元
     8.0 (53人评价)

    本书是马林诺夫斯基的遗著,写于1944年,后由其遗孀于1947年整理出版。事隔半个多世纪,马氏的这部经典著作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完整中译本。 “二战”战火纷...

  • 人类学与社会学五讲

    (法)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 / 林宗锦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8 / 25.00元
     7.2 (74人评价)

    马塞尔•莫斯是20世纪法国民族学之父,也是现代人类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人类学与社会学五讲》收集了莫斯著述中最具代表性的五篇论文,整理自莫斯为心理学学会以及...

  • 论社会人类学

    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 / 冷凤彩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 2009 / 32.00元
     7.6 (46人评价)

    这是一本言简意赅的人类学入门著作。 本书第一部分是1950年埃文思-普里查德为英国广播公司做系列讲座的讲稿,虽仅寥寥六讲,却令社会人类学的精髓跃然纸上,既不...

博雅同文馆·历史-人类学译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册数:  8

简介 · · · · · · 

丛书收录以下三种类型的著作:人类学化的史学研究、具有历史深度的人类学分析和中国研究领域具有历史人类学取向的研究论著。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联姻,只是跨越了彼此设定的边界,而没有取消这条边界。恰恰是这种因学科本位形成的边界,为双方富有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原动力。这套丛书希望显示两门学科向对方学习的不同出发点和联姻给各自学科带来的不同冲击。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 美好生活 : 中产阶级的生活史

    [瑞典] 奥维·洛夫格伦、乔纳森·弗雷克曼 / 赵丙祥、罗杨 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1 / 30.00元
     8.2 (363人评价)

    本书以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为观察对象,透过丰富鲜活的民俗材料,描述了1880年至1910年间的瑞典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他们尝试摆脱“暴发户”的嘴脸,并希望与农...

  • 儿童的世纪 : 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菲力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 / 沈坚、朱晓罕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4 / 42.00元
     8.3 (163人评价)

    本书荣获2013年傅雷翻译出版奖(社科类)。 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

  • 马丁·盖尔归来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 刘永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01 / 25.00
     8.2 (554人评价)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个装了一条木腿的人闯进法庭,那个真名叫阿诺·迪蒂尔的精明的农民,几乎就说服了图卢兹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他就是马丁·盖尔,拥有马丁...

  • 档案中的虚构 : 16世纪法国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讲述者

    [美]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 饶佳荣、陈瑶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6 / 42
     7.9 (70人评价)

    16世纪的法国实行皇家赦免制,戴罪之人可以通过陈情求赦而免死脱罪,赦罪书是由此产生的一种特殊文献。赦罪书的制度运作,讲述者、书写者、审阅者的种种表现,求赦故...

  •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 一桩国家罪行的谜团

    (法) 阿莱特·茹阿纳 Arlette Jouanna / 梁爽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1 / CNY 48.00
     8.9 (94人评价)

    1572年8月18日,巴黎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和亨利•德•纳瓦尔结为连理。这场婚礼本应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和解的象征。然而,就在婚礼后的...

  • 伊隆戈人的猎头 : 一项社会与历史的研究(1883-1974)

    【美】罗纳多·罗萨尔多 / 张经纬、黄向春、黄瑜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11 / 38.00元
     8.2 (76人评价)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罗纳托•罗萨尔多基于1970年代在菲律宾吕宋岛伊隆戈山地的田野调查而写成的一部历史民族志。全书以伊隆戈人“猎头”习俗的盛衰为核心,透过细致...

  • 身体与笔 : 18世纪中国作为文本/表演的大祀

    (美) 司徒安 / 李晋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10 / 48
     7.1 (41人评价)

    乾隆皇帝在1736年到1795年间统治着中国,他位居典礼活动构成的网络中心。这些帝国礼仪旨在通过身体实践,以有形的方式呈现支撑帝国社会的形而上学。本书是第一...

  • 马丁·盖尔归来(第二版)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 刘永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3 / 42
     8.2 (47人评价)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个装了一条木腿的人闯进法庭,那个真名叫阿诺•迪蒂尔的精明的农民,几乎就说服了图卢兹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他就是马丁•盖尔,拥有马丁...

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册数:  17

简介 · · · · · · 

一套10本的“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将于今明两年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齐,这套丛书所选的都是经典的民族志,主要是以此为借鉴推动中国的民族志研究。 

“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包括《写文化》、《象征之林》、《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制造同意》、《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经典名著。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
0
0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册数:  14

简介 · · · · · · 

“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李欧梵教授和刘象愚教授主编,季进执行主编 第一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二辑由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 第一辑: R •韦勒克、 A •沃伦:《文学理论》; 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爱德蒙•威尔逊:《阿克瑟尔的城堡》; 莱昂利尔•特里林:《诚与真》; 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约翰• C •兰色姆:《新批评》 第二辑 : 《精致的瓮》[美]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 《世俗的经典》[加拿大]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 《神圣真理的毁灭》[美]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 《语言与沉默》[美]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 《阁楼上的疯女人》 [美]S.M.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Sandra M. Gilbert/Susan Gubar) 《后现代转向》 [美] 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 《批评的概念》 [美]雷纳•韦勒克(René Wellek) 《辨异:续批评的概念》[美]雷纳•韦勒克(René Wellek) (收起)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 语言与沉默 : 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

    [美]乔治·斯坦纳 / 李小均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3-11 / 49.00元
     9.1 (258人评价)

    ◆当今文学世界最伟大的心灵,当代人文主义批评大师 乔治•斯坦纳经典代表作 ◆最彻骨的现代启示录,最宏阔的人文主义襟怀 本书的主题——对政治暴行的深入反思—...

  • 文学理论

    [美] 勒内·韦勒克、[美] 奥斯汀·沃伦 / 刘象愚 [等]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5-8 / 36.00元
     8.9 (715人评价)

    《文学理论(修订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全国中文专业大学生必读的100本著作之一,被全国许多高校指定为中文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读参考书。这...

  • 影响的焦虑 : 一种诗歌理论

    哈罗德·布鲁姆 / 徐文博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6-2 / 22.00元
     8.6 (418人评价)

    本书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研究诗人对诗人的影响。作者认为经典树立起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诗的历史形成乃是一代代诗人误读各自前驱的结果。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家庭罗曼...

  • 阁楼上的疯女人 : 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

    [美] S.M.吉尔伯特、[美] 苏珊·古芭 / 杨莉馨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5-2 / 99.00元
     8.6 (84人评价)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站在神父面前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这个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这个疯女人...

  • 世俗的经典 : 传奇故事结构研究

    【加拿大】诺思洛普·弗莱 / 孟祥春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0年2月 / 29.00元
     7.9 (145人评价)

    本书为弗莱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成书,探讨的核心是传奇故事的结构。作者一直将文学视为一个整体——“神话的世界或者想像的宇宙”,擅于从最古老的文学——神话原型入手,...

  • 神圣真理的毁灭 : 《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美] 哈罗德·布鲁姆 / 刘佳林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3-11 / 35.00元
     8.7 (83人评价)

    .◆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具煽动性的文学批评家、当代文学批评领军人物 哈罗德•布鲁姆诺顿演讲精华结集 .◆明快流畅、深入浅出的布鲁姆读本 .◆信...

  • 精致的瓮 : 诗歌结构研究

    [美]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 / 郭乙瑶、王楠、姜小卫、陈永国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8 / 35.00元
     8.2 (190人评价)

    《精致的瓮》(The Well-Wrought Urn: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Poetry)是布鲁克斯最为知名的文学理论...

  • 阿克瑟尔的城堡 : 1870年至1930年的想象文学研究

    (美)埃德蒙·威尔逊 / 黄念欣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6-12 / 24.00元
     8.7 (209人评价)

    本书是威尔逊陆续发表在美国《新共和》杂志上的一组研究现代主义作家的论文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本但却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著作。在本书中,威尔逊研究了法国象征主义运...

  • 诚与真

    (美)莱昂内尔·特里林 / 刘佳林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6-12 / 21.00元
     8.9 (139人评价)

    《诚与真》是特里林1970年在担任哈佛大学诺顿诗歌教授时的演讲集,主要围绕历史中的自我之真诚与真实问题展开,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他此前对诸多作家及文学文化现象的...

  • 中国文学理论

    [美]刘若愚 / 杜国清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6 / 28.00
     8.5 (172人评价)

    作者在本书中从当代文学理论的不同视角来研究和阐释中国文学与文论,以行上理论、决定理论、表现理论、技巧理论和实用理论等西方文论的范畴为框架来挖掘中国文学的价值...

    • 批评的诸种概念

      [美] 勒内·韦勒克 / 罗钢、王馨钵、杨德友、曹雷雨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5-10 / 56.00元
       7.7 (16人评价)

      ※韦勒克经典著作,首次全本翻译。 ※入门文学理论的捷径。文学批评教父韦勒克条分缕析巴洛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经典概念,拨开迷雾,厘清文学批评之路。 ※“《...

    • 新批评

      (美)约翰·克罗·兰色姆 / 王腊宝、张哲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6-12 / 25.00元
       8.0 (105人评价)

      《新批评》是约翰·克罗·兰色姆的代表作。作为“新批评”派的领军人物,兰色姆在本书中首先肯定于T.S.艾略特、I.A.理查兹和I.温特斯等人的批评见解和以文本...

    • 后现代转向 : 后现代理论与文化论文集

      [美] 伊哈布·哈桑 (Ihab Hassan) / 刘象愚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5-8-1 / 59.00元
       7.6 (18人评价)

      《后现代转向》一书是对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文化的理论概括与解析。“后现代主义”从被人唾弃到如今炙手可热,经历了什么?后现代主义批评第一人伊哈布·哈桑教授在本...

    • 辨异 : 续《批评的诸种概念》

      [美] 勒内·韦勒克 / 刘象愚、杨德友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5-11 / 59.00
      (少于10人评价)

      《辨异》是《批评的概念》之续篇。作者继续了《批评概念》一书的主题与旨要,进一步就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状况进行了细节性的阐释。作者从比较文学的发展状况入手,...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0
0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册数:  21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 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 : 布尔迪厄与夏蒂埃对话录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罗杰•夏蒂埃 / 马胜利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2-1 / 15.00元
     8.1 (153人评价)

    1988年,历史学家罗杰·夏蒂埃在法国文化电台接待了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同他进行了五次对话。本书全文收录了这五次对话,并将其再现于当时的知识和政治背景...

  • 什么是文化史 :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英〕彼得·伯克 / 蔡玉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10 / 22.00元
     8.5 (311人评价)

    《什么是文化史》内容简介:文化史的实践已经不限于说英语的世界,它在欧洲大陆、亚洲、南美洲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蓬勃发展。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 历史学十二讲

    [法] 安托万•普罗斯特 / 王春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5 / 38.00元
     8.9 (145人评价)

    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研究入门读物。历史学在法国极为发达,尤其是20世纪以来年鉴学派引领了世界史学的潮流。作者多年在索邦大学给历史系的本科生讲授“历史学研...

  • 脚注趣史

    【美】安东尼·格拉夫敦 / 张弢、王春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1 / 48.00元
     8.0 (120人评价)

    本书追溯了脚注的本质和起源,将以往零散的研究线索编织成一部历史,这是一段少为人知却又趣味纷呈的旅程,充满了未可预期的人文和思想意趣。脚注不是如一些历史学家所...

  • 历史学:政治还是文化 : ——对兰克和布克哈特的反思

    费利克斯·吉尔伯特(Felix Gilbert) / 刘耀春、刘君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9-1 / 17.00元
     7.6 (82人评价)

    兰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和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 1818-1897)是公认19世纪最伟大的两...

  • 法国史学革命 : 年鉴学派,1929-1989

    彼得·伯克 / 刘永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09-01 / 20.00元
     8.2 (253人评价)

    本书是法国年鉴学派的批评史,考察了这一史学研究群体自《年鉴》杂志1929年创建之日起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毫无疑问,年鉴学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史学革新运动。在...

  • 碎片化的历史学 : 从《年鉴》到“新史学”

    弗朗索瓦·多斯 / 马胜利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12-01 / 35.00元
     8.4 (87人评价)

    弗朗索瓦·多斯描述了年鉴学派大刀阔斧夺取权力的过程,及其在战略方面显示的巨大才能。该学派从不拒绝传媒、商业利益和广告宣传,因为在当今社会没有它们的帮助便会一...

  • 全球史学史 : 从18世纪至当代

    [美]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王晴佳、苏普里娅·穆赫吉 / 杨豫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2 / 52.00元
     8.1 (48人评价)

    两个半世纪以来,全球的历史写作和学术研究是否经历了一个西方化的过程? 基于自身的传统,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学家如何对西方的影响进行采纳或予以抵制? 本书试图...

  • 文化史的风景

    【英】彼得·伯克 / 丰华琴、刘艳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7 / 36.00
     7.7 (44人评价)

    在“经典”形式的文化史(以布克哈特和赫伊津哈为代表)遭受质疑以来,文化史领域新见迭出,在研究对象、主题、视角、方法乃至研究者本身等方面都日益多样化。 著名文...

  • 史学方法论

    杜维运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5 / 38.00元
     8.4 (99人评价)

    史学方法是训练史学家的一门学问。杰出的史学家,可能是天纵的,道地的史学家则是训练出来的。天才也只有接受了既有的或自创的史学方法后,才能成为史学家。本书以古今...

    •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英]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 杨豫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 / 32.00元
       8.2 (89人评价)

      1976年,巴勒克拉夫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主要趋势》丛书撰写“历史学”部分。历时两年,用英文、法文同时出版。后以“Main...

    • 什么是全球史

      [美]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 / 刘文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3 / 28.00元
       7.9 (73人评价)

      全球史和世界史致力于探讨塑造了人类经验的深层次结构性变迁。这种变迁中有许多是物质的,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有关,与牲畜驯养和农业发展有关、与技术和疾病有关,与人...

    • 开拓者 : 著名历史学家访谈录

      王希、卢汉超、姚平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2-1 / CNY 39.00
       7.5 (36人评价)

      本书汇集了当代十余位中外著名历史学家的访谈录。接受访谈的学者们均为各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铺路人,对当代历史学科的奠定和推进卓有突破。在访谈中,他们回顾自己的...

    • 什么是环境史

      〔美〕唐纳德·休斯 / 梅雪芹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11 / 29.00元
       7.6 (71人评价)

      何谓环境史?它是一种立足于研究不同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理解人类所处、所做与所思的历史。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J. 唐纳德•休斯对环境史所思考的问题、其研究...

    • 历史学与文化理论 : 历史学与文化理论

      [英] 西蒙·冈恩 / 韩炯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7 / 34.00元
       8.4 (31人评价)

      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全面检讨了近年来日益浸入历史学研究领域的文化理论。对福柯、布尔迪厄、巴特勒、斯皮瓦克等人的思想在当代历史学研究中的影响进行审视,思考...

    • 20世纪日本历史学

      永原庆二 / 王新生 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3 / 48
       8.4 (27人评价)

      本书对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历史学的演进做了详尽的叙述和分析,反思了日本史学依据何种思想、具有何种问题意识、利用何种方法推进其研究、历史学的趋势与未来等问题。作者...

    • 近代德国及其历史学家

      【法】安托万·基扬 / 黄艳红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0-05 / 35.00元
       8.3 (38人评价)

      德国是现代历史科学的发源地,本书研究的是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中最为知名的代表:两位先行者,尼布尔和兰克,他们为后来者奠定了方法,开辟了道路;然后是1848那...

    • 什么是医学史

      (美) 伯纳姆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0-6 / 22.00元
       8.1 (36人评价)

      《什么是医学史》内容简介:医学与健康史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约翰·伯纳姆在《什么是医学史》中把医学史介绍给了对该领域比较生疏的读者。他让我们一窥堂奥的这...

    • 历史学的实践

      G.R.埃尔顿 / 刘耀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11 / 28.00元
       7.4 (19人评价)

      作为英国近代政治史的权威学者,G. R. 埃尔顿固守19世纪以来的实证史学传统,强调历史学的自律与自足,维护政治史的核心地位,排斥社会科学理论,在治史思想上...

    • 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杜维运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9 / 20.00元
       6.5 (39人评价)

      本书所收文章共十六篇,大多是作者近十年来在各学报与副刊中所发表的文章,也有讲稿及专著的序文。评述了梁启超、傅斯年、张荫麟在融会中西史学方面的成就,论述了比较...

    • 历史比较研究导论

      哈特穆特·凯博 / 赵进中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2 / 20.00元
       7.2 (22人评价)

      《历史比较研究导论》是一部有关历史比较研究之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精炼的慨述。作者哈特穆特·凯博是德国社会史研究的权威学者,尤为擅长历史比较研究,在本朽中,他结合...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

$
0
0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册数:  33

简介 · · · · · · 

一、为了促进我国国学研究的繁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出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旨在鼓励海内外学者在国学领域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二、本丛书的资助出版范围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章程为依据,围绕着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文化产生划时代影响的朱熹理学这一核心,进而探索唐宋以来中国南方的思想文化、政治社会、民生经济、宗教习俗等各领域的演变发展,以及深入研究在朱熹与闽学影响下的闽台及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尤其注重对东南海洋带文化传承的探讨,对中国文化在这些区域的演进,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 (全部)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

    (日)滨岛敦俊 / 朱海滨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8-9 / 28.00
     8.5 (58人评价)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运用了上至十二、十三世纪反映南宋史实的文献资料,下至20世纪90年代社会调查所获资料等广泛的材料,对元朝后期至19世纪清末为止...

  • 人群.聚落.地域社会 : 中古南方史地初探

    魯西奇 / 廈門大學出版社 / 2012-2 / 38.00元
     7.7 (18人评价)

    本书从居住人群的来源与划分、乡村聚落形态与城市里坊制的实施及实态、行政区域的设立与划分、乡里制度的推行与地域社会的实际控制形态等方面,探讨中古时代南方地区特...

  • 跨域史学 : 近代中国与南洋华人研究的新视野

    黄贤强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8-11 / 24.00元
     7.2 (11人评价)

    《跨域史学:近代中国与南洋华人研究的新视野》内容分新马华人史学与史观、马来亚华人社会与人物、新加坡华人社会与政治思潮等上、中、下三篇,每篇各有三章。论述新马...

  • 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

    张京华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9-10 / 60.00元
    (少于10人评价)

    《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内容简介:全书对19世纪30-40年代发表的古史辨派的重要学术论著,作有逐节的细致分析,以此为基础,展开若干专题研究。指出:以...

  • 古文字构形与上古音研究

    叶玉英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9-11 / 38.00元
    (少于10人评价)

    近十几年的古文字学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一是得益于大地对这一代人的恩赐,出土资料如井喷般不断涌现;二是因为出土资料的重要性对相关学科的刺激和影响,使...

  • 明清乡约 : 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

    董建辉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8-12 / 26.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主要从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这两个不同层面,结合对一些典型个案的深入分析,系统阐述了明清乡约的发展历程,附带也溯及乡约的起源及其...

  • 朱熹的宗教思想

    (加) 秦家懿 / 曹剑波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0-3 / 38.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朱熹的宗教思想》主要把重点放在了朱熹的宗教思想上,集中在朱熹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包括太极、灵魂、宗教仪式和他的人性与修身的哲学。《朱熹的宗教...

  • 闽西庵坝人的社会与文化

    余光弘、蒋俊、赵红梅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8-9 / 24.00元
    (少于10人评价)

    《闽西庵坝人的社会与文化》对庵坝人的社会与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庵坝又称合溪口,是闽西宁化县石壁镇南田村所辖九个自然村之一。九个自然村以前是九个生产队,现在不...

  • 隔岸观火 : 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

    陈进国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8-11 / 38.00元
    (少于10人评价)

    《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结合文献和田野、考研与考现,细致地剖析了泛台海区域之信仰生活的某些截面。著者的个案描述和图像叙事,勾勒出区域历史之多元共生...

  • 朱熹和他的前辈们

    卜道成 / 谢晓东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0-3 / 28.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朱熹和他的前辈们:朱熹与宋代新儒学导论》的资助出版范围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章程为依据,围绕着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文化产生划时代影响的朱熹理学这一核心,进...

    • 黄宗羲的经学与史学

      吴海兰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0 / 26.00元
      (少于10人评价)

      《黄宗羲的经学与史学》得以付梓,完全有赖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支平老师的提携。当年蒙陈老师之不弃,我才能来到这美丽的南方之强。只是毕业至今,匆匆已过数年,德...

    • 汉晋孔氏家学与伪书公案

      黄怀信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1-4 / 35.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汉晋孔氏家学与"伪书"公案》分西汉篇、东汉篇、魏晋篇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西汉孔氏家学的形成和孔子后裔世系、孔安国与孔氏家学、西汉其他孔家学者的学术活动和...

    • 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

      彭维斌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0-4 / 38.00元
      (少于10人评价)

      《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的顺利完成、出版是与诸多教授、学者的谆谆教导与鼓励支持分不开的。业师...

    • 台湾汉人通俗宗教的空间与环境诠释

      潘朝阳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8-10 / 22.00元
      (少于10人评价)

      《台湾汉人通俗宗教的空间与环境诠释》收集关于台湾汉人的通俗宗教之八篇论文,这八篇论文依据空间和环境的诠释进路,将台湾汉人的通俗宗教现象,以个案形式,呈现或彰...

    • 明清闽南宗族意识的建构与强化

      陈启钟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9-1 / 24.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明清闽南宗教意识的建构与强化》为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之一。为了促进我国国学研究的繁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出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

    • 佛道与阴阳 : 新加坡城隍庙与城隍信仰研究

      徐李颖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0-3 / 36.00元
      (少于10人评价)

      《佛道与阴阳:新加坡城隍庙与城隍信仰研究》是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之一。为了促进我国国学研究的繁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出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

    • 晋江草庵研究

      粘良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8-12 / 26.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晋江草庵研究》是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之一。为了促进我国国学研究的繁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出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旨在鼓励海内...

    • 敦煌佛經字詞與校勘研究

      曾良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0-11 / 38.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包括:第一章导言;第二章敦煌佛经的利用价值;第三章佛经异文与语言研究;第四章敦煌佛经题名考证;第五章敦煌佛经义疏类考订;第六章俗字...

    • 沧桑刺桐

      傅宗文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1-9 / 42.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本书分八章介绍了泉州的历史,包括天公分付水生涯、苍官影里三州路、每岁造舟通异域、满市珠玑醉歌舞、刺桐花谢刺桐城等。

    • 来华西方人与晚清厦门社会

      李颖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1-12 / 34.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晚清西方人在厦门的活动、亚华西方人的中外冲突观——以鸦片贸易为中心;来华西方人与晚清厦门反缠足运动等。

      • 百吉撰台湾文献丛刊序跋选录

        夏德仪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0-7 / 20.00元
        (少于10人评价)

        《百吉撰台湾文献丛刊序跋选录》内容简介:关于台湾历史文化的研究,现在差不多变成了一种“显学”。“显学”的出现,自然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也正因为它成为...

      • 朱熹口语文献词汇研究 : 朱熹口语文献词汇研究

        陈明娥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1-4-1 / 38.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朱熹口语文献词汇研究》是朱熹口语文献通考之一。《朱熹口语文献词汇研究》共分五章,内容包括:绪论,《朱子语类》口语语汇研究,朱熹注疏类著作口语语汇研究——以...

      • 清代林贤总兵及台海战役研究

        王尊旺、方遙、劉婷玉 編著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8-12 / 22.00元
        (少于10人评价)

        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统一台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历史学界对于这一事件的研究,特别是清朝军队与郑氏集团军队的关键性海战之役的研究,由于现存文...

      • 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与批评著译辑要

        贺昌盛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09-11 / 38.00元
        (目前无人评价)

        《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与批评著译辑要(1912-1949)》内容简介:作为独立学术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发轫于中国近代审美思想的转换及以现代教育体制为依托...

      • 大规模真实文本汉语字母词语考察研究

        郑泽芝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0-4 / 30.00元
        (目前无人评价)

        《大规模真实文本汉语字母词语考察研究》采用语料库技术与内省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大规模真实文本为研究基础,历时5年,跟踪考察了近两亿真实文本...

      • 朱熹口语语言修辞研究

        叶玉英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1-4 / 28.00元
        (目前无人评价)

        《朱熹口语文献修辞研究》,本书内容包括:朱熹的思想理念传意策略、朱熹的教育传意策略、朱熹口语文献语言的语音修辞等内容。

      • 海上丝绸之路与泉港海国文明

        陈支平,肖惠中 编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5-3-1 / CNY 46.00
        (少于10人评价)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出版丛书:海上丝绸之路与泉港海国文明》主要收录了陈华发:“海国文明”的学术价值、时代意义和社会作用;刘宗训:海国文明与海洋福建及闽台关系...

      • 郑樵研究

        吴怀琪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0-11 / 28.00元
        (目前无人评价)

        《郑樵研究》内容简介:郑樵中国史学史上一位有重大影响的大史学家,他写出的200卷《通志》,是我们今天能看得到的,继司马迁之后的又一部纪传体通史巨制。其中的“...

      • 海外幾社诗史研究 : 以陈、夏及海外幾社三子抗清完节为主轴

        郭秋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5-5 / 49.00元
        (目前无人评价)
      • 点涛斋史论集 : 以唐五代经济史为中心

        郑学檬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6-3 / 128
        (目前无人评价)

        本书为厦门大学历史学系郑学檬教授的论文合集。作者的著述大致上分为三大类:区域经济史类主要收录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一书,科学技术和经济...

        • 刘家谋社会写实诗研究

          赖丽娟 / 2011-7 / 38.00元
          (目前无人评价)

          《刘家谋社会写实诗研究》内容简介:有关刘家谋之研究,自日据起多偏重在《海音诗》之文献价值上。以往对台湾文学研究,尤其对寓台诗人研究,因囿于资料缺乏或其诗文集...

        • 闽台戏剧与当代

          陈世雄 / 2011-9 / 42.00元
          (目前无人评价)

          《闽台戏剧与当代》主要内容包括:当代戏剧生态、闽台戏剧时评、戏剧人类学散论。

        • 中国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研究

          谢清果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1-3 / 38.00元
          (目前无人评价)

          《中国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研究》以科学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中国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形成的传播基础。首先是把握科学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揭示科学文化兴起的社会背...


 

建阳白茶初考

$
0
0

建阳白茶初考

建阳市茶技站  林今团  2012年03月23日  点击:877 

 

    建阳白茶又称水吉白茶,是福建传统名茶。其主要产品有寿眉、贡眉、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外销市场主要是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近年出口250吨左右,每吨均价约3600美元。白茶的创始起源,专家学者多有论述,笔者根据多年调查所得,作此初考,敬请指教。
    一、白茶创始时间与人物
    白茶最早是清朝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1772-1782年),由肖乌奴的高祖创制的。
    据白茶创始人的第五代传人,1990年74岁的肖乌奴和同村同年人饶太荣两位老茶农反映,白茶是肖苏伯(肖乌奴的曾祖父)和肖占高的父辈创始的。肖苏伯年青时即曾贩运白茶到广州。
    清乾嘉时期(1736-1796年)肖氏是当地兴隆的茶农兼茶商世家。肖占高有“太学生”头衔,又有大麟等五个儿子,死后墓葬规格较高,墓石刻文现仍清晰:“道光壬寅二十二年九月日立”,即1842年立碑。肖占高享年70。年青时(20-30岁)其兄肖苏伯贩运白茶到广州约在乾隆五十七年至嘉庆七年(1792~1802年)。从产品创始到商品形成,当时大体要历经二、三十年,按此推算则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1772~1782年)之间,肖苏伯之父辈,即肖乌奴的高祖已经创制白茶。当时是以当地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俗称“南坑白”或“小白”,因其满披白毫,又称“白毫茶”。这个时间比夏品恭、李润梅同志提出的“在清嘉庆初年(1796年)”①,要早14-24年。也和张天福老师关于白茶生产历史是“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②的诊断相吻合。
    二、产地环境
    最早的白茶—“南坑白”创制于建阳县漳墩乡桔坑村南坑片。
    南坑,宋治平三年(1066年)至清末均属建州(建宁路、府)瓯宁县紫溪里。民国2年(1913年)建安瓯宁合并为建瓯县,民国27年(1938年)水吉特种区成立,南坑仍属紫溪里。民国29年成立水吉县,为漳墩乡南坑保。1949-1956年为水吉县第六区南坑乡。1956年秋,水吉、建阳合并为建阳县,南坑为回龙区所辖。1958-1965年为漳墩公社南坑大队,1965年后并入桔坑大队(村)。
    南坑,地处武夷山东麓漳墩乡东北六公里的一个山间小盆地,海拔240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小温差大,年均气温18℃,极端低温零下8.7℃,最高 41℃。年均有效积温2553℃,无霜期280天,日照时数1804小时,日照夏长冬短,春暖秋爽,热盛于寒。雨量充沛,雨季集中。年均雨日176天,降雨量1730毫米以上,3-9月占81%。相对温度82%。
山地坡度10-20度。封为红壤和灰化红壤。土层深达二米以上,酸碱度5.4。棕褐、灰暗色表土层15厘米左右,腐殖质含量丰富。
    漳溪汇入南浦溪,入建溪经南平抵福州。公路通省内外。粮食、茶叶、木竹一向为南坑三大经济支柱。
    南坑白茶又称为白毫茶。左宗棠(1812-1885年)所称“白毫”就是道光(1812年)后由水吉集散的南坑白茶。③即民国18年(1929年)《建瓯县志》所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一里,采办极精,产额不多,价值亦贵,由广客采买,安南、金山等埠其销路也。”
    三、背景
    (一)两个贡茶区的带动和清代茶政促进了南坑茶业发展。
    南坑地处北苑(现建瓯东峰)贡茶区的“北区”和武夷贡茶的东南区,故在宋时已列入北苑茶属区,所产“皆曰北苑” ④。元大德(1297年)后,北苑渐废而武夷兴,南坑茶便列入武夷属区,所产均称武夷茶。施鸿保《闽杂记》(1857年)说:“建茶品名甚多,吾乡俗则但称曰武夷”。
    清代,福建省未实行“茶引”制度。而且税率很低,“细茶每百斤例六钱、中三钱、粗一钱”。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全国茶课银共33642两,福建仅359.2两,聊胜于无。且又以关税形式征收。南坑等闽北茶均通过崇安南关一个税关纳税。茶贩常绕道而行,逃税者并非少数。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茶叶生产。于是咸丰三年(1853年)改于产地收税,建溪流域六县“一律添设茶税”⑤。
    (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扼杀武夷茶,南坑茶衰落,不得已改制为白茶。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购运华茶。英国东印度公司继荷兰之后于崇祯十七年(1634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先后在厦门和澳门设立办事处。康熙十七年(1678年)英人开始转运华茶到美洲各地。清政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规定,欧洲人只能在广州一个口岸通商。此后20年内,华茶价格上升了15%⑥。嘉庆时期(1796-1820年)华茶年均出口值五千余万两,(武夷茶占七分之一)而输往英国占一半。销畅价高,导致建属各县茶叶尽冒武夷。彭光斗《闽琐记》(1766年)载:“武夷山遍地产茶,近因采买过度,所产不足供天下之需。于是官商黠贾,运他郡茗芽,赴武夷制造,以假混真,而武夷遂有名无实”。徐经《雅歌堂集》卷十:“而凡建属之产尽冒武夷“。武夷茶竟占华茶输出的四分之三。⑦武夷茶的大量出口,导致英国出现贸易逆差。为挽此局面,其一方面大力向中国推销工业品;另一方面转销茶叶于他国。1773年出现有名的”波士顿毁茶事件”⑧。于是,垄断武夷茶外销的英国人急剧压缩进口,从而扼杀了武夷茶产销。如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英国进口华茶3000万磅,四十一年(1776年)减为2000万磅,五十三年至嘉庆五年(1790年至1800年)年均只330万磅,⑨20年中骤降8.1陪。武夷茶中的“南坑茶”自然是跌价滞销,乃至破产。面对茶园抛荒的困境,只好另辟蹊径,采取“半日西半晾”,不炒不揉,形成了独特的“南坑白”。
    四、发展
    200多年来,白茶的发展历尽沧桑。
    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起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作为可耻的鸦片走私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年均输华鸦片四五千箱。道光十八年(1838年)竟达40200箱⑨,22年间猛增七八倍。清政府出于禁烟,舍本逐末,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谕:“闽渐皖商贩运武夷、松萝茶赴粤销售,向由内河行走,近多由海道贩运,夹带违禁货物私卖。饬令茶商仍由内河行走,永禁出洋贩运,违者治罪。”白茶在内的武夷茶遂北运。一律经崇安、铅山、河口、信江、赣江、北江抵广州。由于武夷茶区瓯宁、建阳和崇安靠建溪相通之优势,生产得以发展⑦。建阳、瓯宁“山多田少,荒山无粮,近多租于江西人开荒种茶。春二月,突添江右人数十万”⑩一至出现“茶山袤延百十里,寮厂林立”⑾的景象。证以肖乌奴、饶太荣所谈:肖苏伯、肖占高年青时代就有大批江西人到南坑,漳墩一带经营茶山,并有部分人定居下来。肖家经营有连片茶山和一座大茶厂叫“上林厂”。“上林厂”遗址所存长2米左右、宽50厘米左右的石板和宽厚的方块地砖均为当年难得的高级建材,如此堂皇的建筑,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白茶产销之盛。
    道光初(1821年)白毫茶远销甘肃等西北地区。九年(1829年)“百斤纳税银一两”⑥。此后随着侨销的发展白茶大量向东南亚输出。蒋蘅《云寥山人文钞》(1851年)写道:“……瓯宁之水吉,自踏庄赴广。茶市之盛,不减崇安”。同治七年(1868年)后,白茶大量销往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和香港等地。道光初(1821年)水吉大湖岩叉山水仙茶被发现和后来引进大白茶树品种,于同治九年(1870年)左右,水吉以大叶茶芽制“银针”(芽茶),并首创“白牡丹”。光绪年间(1875—1909年)香港、广州、潮汕茶商到水吉开设茶庄经营白茶。“最盛时,水吉有茶商60多家字号,其中港商21号、穗商3号、汕商3号、厦商4号”⑿。此期,地处南浦溪畔的大湖村也成为白茶的集散地。如当年广州和香港合办的“金泰茶庄”、广州“同泰昌”、香港“友信”茶庄等号牌镂刻镏金大字至今仍存。本地人1987年88岁去逝的黄绍元先生的“元春”茶庄,仅民国29年(1940年)就加工出口白牡丹和寿眉各200箱,占其总量的54%。是年全大湖村还有白茶厂13家,加工出口白茶2150箱,约37.9吨。
    据大湖村老茶农,1988年83岁的黄秉伦说,他父亲于民国2年(1913年)就从水仙茶芽稍中“挑针”制银针芽茶,余下制“水仙白”。小湖乡鸿庇村1984年84岁老茶农邓英贵说,他在民国12年(1923年)向他人学制水仙白,年产约100公斤左右。是先“挑白”后制“水仙香”。水仙白和大白一起卖给在大湖设庄的潮州帮。
    民国25年(1936年)水吉县白茶产量83吨,占全县茶叶产量的10.13%,占是年全省白茶总量164吨的50.16%。民国28年(1939年)水吉县白茶产量90吨,占全县茶叶产量的11.76%。是年,“水吉寿眉占全国侨销茶的三分之一,白牡丹占八分之一”⑥。民国29年(1940年)水吉和大湖二地加工出口白茶3600箱(寿眉2650箱、白牡丹950箱),约63吨⒀。
    抗日战争兴起,海运阻断,白茶产量锐减。至1949年,水吉全县白茶仅余30吨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生产恢复,白茶才得重新发展。五十年代末达100吨左右,六十年代150吨左右,占全省白茶总量的80%。七十年代以年均20%的增长速度发展,1979年达650吨。仅南坑一村就产白茶20吨左右。然而,市场、品质、价格,困扰生产。1980年白茶产区开始部分改制为绿茶。以后实行“定点、定时、定量”生产收购白茶,仅局限于老白茶区的漳墩、回龙和水吉三乡(镇),春季制白茶350吨。并实行国营茶站、茶厂主渠道专营。10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250吨左右,出口任务未能完成。如1989年任务降至225吨,仅完成72.01%。主要原因是物物比价,白茶偏低;1989年与1980年比,稻谷价约提300%,白茶仅提59%;茶类比价,白茶偏低;同级鲜叶制绿、白茶,绿比白高40%左右;它茶放开,白茶专营,因而不能随行就市,提高效益。虽然各有关方面均予人财物力的投入,但仍无以提高业茶者积极性。凡此,均需进一步探讨和改革,以求尽快振兴。
参考资料:
    ①《福建名茶》第二辑《银针白毫》,福建省茶叶学会编,1986年6月版。
    ②《白茶研究资料汇集》(1963-1964,《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福建省茶叶学会编,1965年3月版。
    ③陈平《左宗棠路经水吉的一件轶事》,《建阳县志通讯》1988年第一期,建阳县地方志编委会。
    ④嘉靖《建宁府志》卷一。
    ⑤徐晓望《福建历代茶政沿革考(下)》、《福建茶叶》1986年2期。
    ⑥陈椽《茶业通史》第十四章,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
    ⑦林濑峰《崇安茶市形成初考》,《福建茶叶》1987年3期。
    ⑧茶人《波士顿毁茶事件》,《中国茶叶》1984年5期。
    ⑨范文澜《中国五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17版。
    ⑩朱自振《“会茶”逸史》,《福建茶叶》1983年3期。
    ⑾建阳《道光县志》,1832年。
    ⑿陈平《富饶的水吉》,《建阳文史资料》第4辑,政协建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1984年12月。
    ⒀唐永基、魏德端《福建之茶》1944年3月,永安。

 

白茶品质保持的探讨(论文)

《中国茶叶加工》  吴麟  2012年03月23日  点击:121 

 

    福建省建阳县是我国传统白茶的主要产区,其位处武夷山区,雨量充沛,温湿度适宜,白昼温差较大,给白茶生产带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白茶萎凋过程内含物的转化和积累。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精湛的工艺技术,其生产的贡眉产品,叶肉肥厚呈波隆凸起,滋味鲜醇爽口品质之优良为其他生产县社区所不及,在港澳市场素负盛誉。
    传统白茶品质的特点是,叶态自然,成片状,芽叶连技,色泽灰绿。因此在生产加和运输过程中必须十分讲究,即要保持其自然的形状,防止芽叶断碎,又要保持其色泽的灰绿,防止红变或霉变。但近年耒由于春季阴雨低温时间长以及运输储藏等方面的原因,白茶断碎、红变、霉变的情况严重。据建阳茶厂统计,一九八二年进厂白毛茶6714担,其中红变、霉变的竞达1000多担,占总数的14.89%,有的芽叶断碎程度达30%。
    经过测试,白茶含水份在11%以下,芽叶极易断碎,水份在13%以上虽然不易断碎,但其色泽极易发生变化。建阳茶厂的测试记录表明,水份含量13——15%,白毛茶色泽一个星期开始转暗,10天以后开始霉变。近一两年耒白茶品质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了一措施。现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 保持白茶品质必须从初制抓起
    白茶采摘集中在“清明”到“芒种”之间,这一段是南方的雨季,阴雨低温天气较多,给白茶萎凋带耒很大困难,但只要掌握相应的萎凋技术仍可制好白茶。目前茶区大部分落实了承包责任制,各承包单位的条件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条件差的地方可采用自然萎凋六七成干后再分两次复火,这种萎凋方法必须注意掌握失水率以及复火温度和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加温萎凋,其关健是掌握好萎凋温度和时间。
    二、 建立机械化的萎凋场所,改变白茶初制生产落后状况
    白茶是我国目前六大茶类中唯一仍然用传统手工操作的茶类,其品质受自然气候影响很大。要保持白茶优良的品质,必须改变白茶初制手工操作,靠天制茶的落后状况。目前建阳县传统的白茶产区集中在漳墩、回龙和水吉三个公社,年产7500担左右。设想如果在这些公社逐步建立5——6个年产1500担的晴雨两用萎凋场所,请有关科研部门设计一套白茶萎凋摊凉机械,配备相应的吸湿设备。当天气正常时,将窗门打开,使场内与外界保持空气流通,掌握适时并筛,任其自然萎凋;天气不正常时,立即关闭窗门,起动冷热风及吸湿设备,使萎凋场内温度保持在20——23℃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之间,保证白茶萎凋质量。
    三、掌握白茶的水分含量,改革毛茶包装材料。
    目前白毛茶收购水分标准规定为11%,毛茶包装材料主要是龙头布袋。据建阳茶厂4982年统计,白茶进厂水分含量普遍偏高,全年进厂6714担,平均含水量14%,其中最高的达18——21%,由于水分含量高,有的白茶从收购到进厂验收,才相隔两天时间,茶叶已开始发霉长毛。茶厂不得不对毛茶进行复火,但经过一次复火,毛茶断碎率增加5——10%。因此,白茶收购,必须制定出最高和最低的水分含量标准。改龙头布袋为食品塑料袋包装。(据实验:含水11%的白毛茶,装塑料袋,储藏1个月,水分增长不超过0.2%,其色泽保持优良)。
    四、加快加工生产速度,减少储藏时间。
    白茶是一种解署降温的清凉饮料,销售季节性很强,港澳市场白茶销售在端午节前后至秋未。根据这一特点,白茶采制开始后应及时组织收购、调运、加工。加快生产周期,减少毛茶储藏时间,防止茶叶在储藏和再加工过程中,品质下降。
                                              

再探白茶品质的控制

中国茶叶加工  张丽宏  2012年03月23日  点击:94 

 

    白茶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其外形叶态自然,芽叶连技叶肉肥厚呈波隆凸起的品质特征,与毫香鲜嫩,滋味鲜醇爽口的内在品质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白茶的加工与其它茶类不同,它不经揉炒,初制主要是萎凋,最后辅以烘干。因此萎凋过程的掌握是白茶初制工艺的中心环节,影响萎凋过程的因素主要有:萎凋时间,温度与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通等,这三者相互影响。由于制茶季节往往遇到阴雨低温、高热、高湿的气候这就使得白茶萎凋过程难以控制,出现“靠天吃饭”。本人根据多年从事白茶生产实践,并参考有关资料谈几点看法:
    一、为了保证萎凋过程中生物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白茶必须经历一定的时间。实践证明,一般情况,萎凋时间不得少于36个小时,少于36个小时由于其生物化学反应不完全,茶叶味淡并带有青气,叶张薄摊。但萎凋时间过长,如超过72小时,则常使叶色变黑,甚至霉变,因此萎凋时间最好掌握在36小时之间,一般以54个小时为宜。
    二、温度与空气湿度是促进萎凋过程生物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白茶萎凋适
    宜的温度是25至30℃,,相对湿度60%至75%为宜。室温和湿度过高时,由于多酚类物质氧化缩合反应过于剧烈引起茶叶红变;而温度过低及湿度过高时,则因萎凋时间过长造成霉变。提高一定的温度可以降底相对湿度,从而促进叶子水分的蒸发,加速淀粉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但是如果温度过高等,则因叶子失水过快,会使内含化学成分来不及变化而叶细胞过早死亡,茶叶呈青草气味。目前茶农家庭制作白茶,春茶采用楼上萎凋,夏季移至楼下进行,实际上就是对温度,湿度的有效调剂,而我们所采用的复式萎凋中的晒青程度和时间的控制,就是防止温度过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据建阳茶厂近年利用室内加温萎凋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温、湿度掌握适当,完全可以克服春季阴雨低温和高温高湿制茶的困难。
    三、空气气流通可加速萎凋过程中水份的蒸发,防止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的积聚,同时供给萎凋叶生物化学变化所需要的氧气。因此,在萎凋前必须注意鲜叶薄摊和均匀,不匀和过厚往往造成白茶欠鲜醇,色泽花杂。在室内采用加温萎凋,必须注意空气对流或定期换气。但在萎凋后期当萎凋叶达到一定干度时,通过并筛适当增加厚度和适当抑制空气的流通,又可增加叶间的温度和湿度,消除青臭味,促进发酵,完成内含物的转化和积累。此外,调节空气流通和摊叶厚薄,还能避免气候干燥,失水过快引起的萎凋不均匀的现象。
    四、烘焙可以弥补萎凋过程的不足。从萎凋叶内在变化耒看,良好萎凋的内容包括醣、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的充分分解和多酚类物质的适当氧化,同时要防止叶绿素的完全破坏。因此,当萎凋程度不足时切忌付焙,过早烘焙的萎凋叶成品色黄,味淡并带有青气。粗老茶由于萎凋程度不能充分,生化反应不完全,青、涩味重,应提高烘焙火功,而对萎凋充分的嫩叶,则可以火功衬托“茶香”,但要防止火功过高,以免“火香”掩盖白茶特有的“毫香”。

          

谈谈传统白茶的粗精制工艺

建阳市茶技站  吴麟  2014年07月17日  点击:134 

 

    白茶是福建的传统的特种外销茶之一,所产的“白牡丹”、“贡眉”历史悠久,在港澳市场素负声誉,尤其深受广大侨胞所喜爱。
    传统白茶的加工与其它茶类不同,它不经炒揉,初制主要是萎凋过程。其品质形成即具有叶态自然,成片叶状,芽叶连技,色泽灰绿的外观,又有内质清香鲜醇的风格。这里根据政和、建阳白茶的现行制法,谈谈传统白茶的初精制加工工艺技术。
    一、 白茶的初制工艺
    白茶的初制工艺主要是采摘、萎凋、拣剔、烘焙过程。
    1、采摘:采摘是制好白极茶的物质基础,白毫显露,芽叶肥嫩是良好白茶的重要标志。白茶的采摘因地区,茶树品种以及制茶种类不同而不同。“大白”系选自政和大白品种;“水仙白”系选自水仙品种;“小白”则采自菜茶品种。其采摘标准以择采肥壮的一芽二叶,即所谓“三白”(芽身毫毛雪白,两片嫩叶,叶背茸毛银白)的标准采摘。白茶传统习惯上一年采春夏秋三季茶。春茶开采在清明前后到小满结束;夏茶采摘自芒种到小暑前后;秋茶采自大暑到处暑。各季白茶的自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其毫心肥壮,茸毛洁白,色灰绿,叶质柔软;秋茶次之,夏茶最差,毫心瘦小,叶质带硬,色草绿,茶身轻飘,味较淡薄并带涩感。一般中高档白茶要求在谷雨前采完。近年耒白茶由于港澳市场,消费情况变化,中高档白茶需求量日益增大,低白茶滞销,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外贸部门对白茶采取限制,仅春茶采制白茶,以增加中高档比重。
    2、萎凋:白茶萎凋,一般采用水筛 摊凉蒌凋,也有采用摊凉在地板上萎凋。水筛竹制园形,直径为98——99厘米,边高2.5厘米筛孔每10厘米6——7个孔,篾宽1厘米,操作时,双手持水筛边缘上,加以转动,使叶子均匀地散满全筛,俗称“开筛”或“开青”,开筛要求轻快迅速,做到“一开就成”,摊凉叶均匀不重叠,每筛摊叶量5——8两。开筛后即放置通风的凉青架上进行自然萎凋。
    白茶萎凋,天气变化对品质影响很大。根据各种天气的变化,应采取相应的萎凋技术。在正常情况下,鲜叶摊凉后,将水筛放置通风的凉青架上,静置萎凋。萎凋时,筛内的萎凋叶不得翻动,“小白”萎凋历时35——45小时,萎凋程度达八九成干(茶叶减重约80%左右),萎凋叶,芽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向深绿或灰绿,芽尖与嫩枝呈“翘尾”状时,进行并筛,一般四筛并为一筛(大白、水仙白并筛分两次进行,七成干时,两筛并一筛,待八成干时再两筛并一筛),然后仍放在凉青架上继续萎凋,经10小时左右,当萎凋程度达“九五干”(萎凋叶含组织水份在13%左右)即可下筛拣剔。如萎凋时遇到阴雨天气时,掌握当萎凋叶失重50——60%,萎凋叶出现贴筛状态,色泽转暗绿,毫尖略翘,进行烘焙处理,烘焙时应分两次焙干。初焙火温要高,焙笼温度掌握在100—120℃,焙至八成干左右,即可下焙摊凉;复焙火温要低,一般掌握在60—80℃,焙干为止。但是如果萎凋程度不足进行烘焙萎凋叶色转 黄,影响茶叶品质。
    高级小白、水仙白、大白水分含量较大可视情况采用复式萎凋,加速水份蒸发,在早或傍晚辐射不强烈的条件下进行,一般日照时间15——20分钟左右,手触水筛边缘感到微热时即可将其移入室内,一般重复二至四次。
    3、拣剔:当白茶萎凋结束后,即可进行拣剔,高中档白茶剔出腊叶、红张、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低档白茶拣去非茶类夹杂物。拣剔时,动作要轻,防止芽叶断碎以及叶张破碎,影响品质。
    4、烘焙:茶经拣剔可进行烘焙复火,降低茶叶含水份,发挥茶叶色、香、味,除去青气。烘焙时,温度掌握在70℃——80℃左右,时间15——20分钟,摊叶量焙笼每焙2—3斤,烘干机进茶厚度4厘米左右。
    二、 白茶的精制工艺
    白茶的精制工艺在于:分清茶叶品质,整理形态,剔出劣异及非茶类夹杂物,通过烘焙发挥茶叶折的香味,除去过多的水份,利于储藏和运输,使之符合商品茶的规格要求。
    1、毛茶验收归堆:毛茶进厂后,首先参照国家标准样进行定级归堆。白毛茶的优次,以干看外形嫩度、色泽为主,结合形态、净度;温看叶底嫩度、色泽兼闻香气,进行评定等级和归堆。对于红变、霉变的茶叶应作另堆处理。在评定等级的同时必须扦取样品测定水份,水份含量较大的(含组织水份在13%以上)应立即进行复火后进仓以维护茶叶品质,防止色变或霉变。
    2、毛茶的拼配付制:毛茶的拼配付制是茶叶加工的重要环节,是产品质量的基础。白茶拼配,一般采用“多级拼配付制,单级成品收回”的方法,根据当年毛茶毛茶质量的水平,按嫩度,色泽分堆付制。拼配时必须注意,各花色的品种选用以及地区、品种、季节、不同品质特征的原料适当搭配拼和。使之达到产品质量的稳定,发挥其原料最大的经济价值。“建阳白牡丹”拼和以水仙白为主,适当拼入部份大白茶;贡眉、寿眉选用小白茶品种。拼配付制时,应掌握高档先付制,低档茶后付制。
    3、精制工艺:白茶精制工艺比较简单,主要是拣剔、烘干过程。高白茶(特一级白牡丹、贡眉)原料幼嫩,芽叶连枝,在精制过程中必须精工细作,以保持高档白茶毫心肥壮、芽叶连枝的品质风格,防止芽毫脱落和芽叶破碎,其加工工艺为:

    拼配               拼和
毛茶——→匀堆—→拣剔——→匀堆—→烘焙—→装箱
中低档白茶原料的叶形较粗大,在加工中必须经筛分处理,通过撩筛,将叶形较粗大的撩出,再经拣剔,拣剔后撩面用打片机进行切撩处理,以达到匀整的要求。它的加工工艺为:

 


                                          ↓——————撩面
    拼和                撩面—→拣剔—→打片机—→撩筛<<br>毛茶——→匀堆—→撩筛<              拼和  ↓——————— 撩下
                        撩下—→拣剔——→匀堆—→烘焙—→装箱     

    4、拣剔:拣剔是白茶加工中的重要工序,目前白茶的拣剔采用人工拣剔,白茶传统拣剔的茶类拣出物有12种之多。近年耒我们采用适当调整原料拼配比例和采用撩筛办法耒简化各级的拣出物标准。一般中高档白茶拣出腊片、枝梗、红张、大嫩片等5种;低档白茶只要求拣腊片、梗枝等3种茶类拣出物,高档白茶操作时要特别谨慎,避免茶叶断碎。
    5、烘焙:白茶的烘焙不仅降低茶叶的含水量,而且高档白茶有以火功衬托茶香,使毫香显露,滋味鲜醇的效果;低档白茶则以火功弥补内质的不足,除去青杂气味,发挥茶叶香味。因此要求高档白茶火候稍低些,低档白茶的火候稍高些。现行白茶烘干采用513型干燥机,一般高档白茶(特一级白牡丹或贡眉)机温(进口处机温)100——110℃,进茶厚度4厘米,时间(快盘)10——15分钟,烘干茶含水份在5%左右;中档白茶(二级、三级),机温120——125℃,进茶厚度同上,烘干茶含水份在3%左右。
    6、装箱:白茶装箱与其它茶类不同,采用趁热装箱。当茶叶烘焙到适当火候,机口流出的茶叶较软,这时立即趁热装箱,边装边压不易断碎。如果茶叶待冷却后再装箱,叶张易断碎。装箱要求轻快迅速,边倒边摇,每层用手压实(用手掌,五指伸张稍微靠拢平压),加压时,手掌吃力均匀,不得用拳压或脚踩。


 

《周振甫文集》总目录

$
0
0

  第一卷
    毛泽东诗词欣赏…………………1-219
    鲁迅诗全编……………………221-479
    文学风格例话…………………481-793
  第二卷
    诗品译注…………………………1-116
    诗词例话………………………117-568
    一百首爱国诗词………………569-758
    人间词话校注…………………759-820
    古代战纪选……………………821-920
  第三卷
    文章例话…………………………1-528
    小说例话………………………529-995
  第四卷
    钱钟书《谈艺录》读本…………1-306
    周易译注………………………307-664
    文论漫笔………………………665-860
  第五卷
    中国修辞学史……………………1-846
    怎样学习古文 ……………… 847-1053
  第六卷
    中国文章学史……………………1-498
    文论散记 …………………… 499-1046
  第七卷
    文心雕龙译注……………………1-756
    文心雕龙术语及近术语释……757-898
  第八卷
    陶渊明和他的诗赋………………1-138
    李商隐选集……………………139-684
    苏洵散文选……………………685-880
  第九卷
    古文选注译释……………………1-351
    诗文浅释………………………353-917
  第十卷
    严复思想述评……………………1-321
    严复诗文选……………………323-596
    谭嗣同文选……………………597-888
  
  注:看来周先生还有一些在报刊上发表的零散文章未收入本《文集》。
 

世界中篇名作选(1-6集)

$
0
0

世界中篇名作选(1-6集)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豆瓣评分
5星
65.0% 
4星
30.0% 
3星
5.0% 
2星
0.0% 
1星
0.0% 
评价:      

内容简介  · · · · · ·

第一集

篇目:《在前的和在后的》(高尔斯华绥)、《自杀俱乐部》(史蒂文生)、

《爱情故事》(西格尔)、《卡尔美拉》(亚米契斯)、

《第四十一个》(拉甫列涅夫)、《没有寄出的信》(库图依)

第二集

篇目:《假面具下的爱情》(巴尔扎克)、《脏猴儿》(莫里亚克)、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茨威格)、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雪虎》(杰克.伦敦)

第三集

篇目:《绞吏之绳》(裴多菲)、《三个正直的制梳匠》(凯勒)、

《抛锚》(杜伦马特)、《同乡朋友》(哈代)、《弗蕾娅》(康拉德)、

《艾尔丝》(基兰德)

第四集

篇目:《青梅竹马》(木通口一叶)、《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王尔德)、

《牧师的女儿》(劳伦斯)、《野姑娘芭拉》(涅姆曹娃)、

《娜嘉》(奥利亚查)

第五集

篇目:《伊返.伊利奇之死》(托尔斯泰)、《海尔曼老爷》(哀禾)、

《胜利者巴尔代克》(显克维奇)、《英雄们》(米克沙特)、

《螺丝在拧紧》(詹姆斯)、《请君入瓮》(德莱塞)

第六集

篇目:《蓝眼盗》(伊.曼.阿尔塔米拉诺)、《谜》(福尔斯)、

《死者》(乔伊斯)、《火魔》(库普林)、

《完美的蔷薇》(武者小路实笃)



 

打败糖尿病:控制餐后血糖的五大秘诀

$
0
0


分类:人群营养专栏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2016-04-16 21:29阅读(6607)评论(0)

        你知道吗?每10个中国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糖尿病人。也许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加入这个队伍?其实你距离糖尿病也不远——每两个中国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这个病非常阴险,开头感觉不疼不痒,但如不加以控制,最终的结局往往是眼睛失明、足部残疾、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等可怕的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打败糖尿病”,正是为了提醒人们,即便您还非常年轻,也要高度警惕糖尿病的危险。

        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年轻的朋友们聊聊糖尿病预防的问题——什么人更有可能患上糖尿病?怎样才能让自己远离糖尿病的危险,也让患上糖尿病的长辈们更好地通过饮食来控制血糖呢?

        如果年轻的你有以下这些情况,即便您还属于健康人,即便您的血糖值还完全正常,也要格外注意患糖尿病的风险:

1.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2.         有脂肪肝和血脂异常问题

3.         腰上有很多赘肉,甚至已经有了很大的“游泳圈”

4.         虽然不超重,但四肢松软,同样的体重显得比别人胖

5.         不喜欢运动,日常活动量很小,体能比较差,上楼都觉得累

6.         有过多次节食减肥之后体重又反弹的经历

7.         饭后特别容易觉得困倦

8.         饿了就觉得特别难受,容易低血糖

9.         主食只有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从不吃杂粮

10.     主食吃得比蔬菜多

11.     喜欢用有油的香浓菜汤拌饭吃

12.     喜欢收盘子,饱了也要把剩下的两口饭吃掉

13.     喜欢喝甜饮料,或喜欢吃甜食、西点

14.     有过妊娠糖尿病或巨大儿生产史(出生体重≥4kg)

15.     长期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者,或长期倒班工作者

        如果有3条说“是”,已经让人担心。如果发现自己有5条以上说“是”,你真的要高度警惕啦。因为这些问题都可能意味着你的血糖控制能力比别人差,极大可能已经成为了糖尿病的候选人。

        不过,现在开始觉悟并不算晚。要打败糖尿病这个魔鬼,不让它毁掉我们后半辈子的生活,只有一个根本方法——健康饮食,增加运动,控制好自己的餐后血糖!不是有那句话吗?只有从年轻的时候起像中老年人那样爱护健康,才能在中老年的时候像年轻人一样魅力十足、活力满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并不难。对目前尚未患病的年轻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餐后血糖的措施,就是以下五大要点:

一、三餐中的主食不要过多,甜食要尽量禁掉

        血糖是哪里来的?是糖和淀粉(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带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越大,升糖的潜力就越大。所以,控血糖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和淀粉类食物。

        如果做饭做菜做点心做汤的时候加入糖,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多,其实已经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量,而且还会令人食欲大开,不利于控制体重。因此,要革除对甜味的癖好,尽量不吃加糖的食物。

        同时,还要限制淀粉类主食的数量。除了米饭馒头面条之类食物限量吃之外,如果吃了甘薯、土豆、山药、芋头、藕、甜玉米、甜豌豆、嫩蚕豆之类含有淀粉的食物,都要相应扣减主食的量,保证一餐当中碳水化合物总量不过多。比如说,吃了“土豆烧牛肉”,吃了“排骨炖藕”,或者吃了“芋儿炖鸡”,那么米饭就要减量了。

上班族小贴士:

l  如果实在喜欢甜味,那就喝酸奶、吃水果吧,它们的血糖反应比较低。酸奶尤其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l  外出就餐时,点一个“杂粮筐”或者“五谷丰登”之类含有薯类、甜玉米和南瓜的“菜”,然后省掉米饭,是个控血糖的好主意。

二、降低白米白面主食的比例,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来替代一半主食

        每天吃饭时都会有“主食”,所谓主食,就是淀粉类食物。但是,吃进去的到底是什么淀粉食物?品种选对很重要。

        不同的淀粉类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差异很大。比如说,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比较容易消化。而相比之下,绿豆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高,消化速度就比较慢。除了粘性食物之外,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比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

        您的日常的主食是什么?是不是白米饭,白面包,白馒头,精白面粉做的包子、饺子、面饼、煎饼、面条,以及精白面粉做的饼干、面点、甜点、膨化食品和油炸食品等?如果不主动突破,即便看似品种繁多、花样翻新,一辈子就只吃到精白米和精白面粉这两种主食材料,血糖很难控制好。一定要记得,尽管米饭、馒头和白面包没有甜味,但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和白糖大同小异。

上班族小贴士:

l  早餐把主食换成燕麦粥,午餐把主食换成荞麦面,晚餐把主食换成没有糖的杂豆八宝粥,都能帮助改善餐后的血糖反应。

l  单位食堂吃不到全谷杂粮,可以自己晚上用压力锅预约,煮一锅加了一半燕麦、紫米、红小豆等的杂粮饭。早上饭自动煮好,盛出一部分来放在饭盒里,带到工作单位,作为中午的主食;剩下一部分放在冰箱里冷藏,晚上回来还可以吃。

三、聪明选择烹调加工方法,给食物留点需要咀嚼的天然口感

        有没有保留一点咀嚼性,这是控制血糖的烹调关键点。一般来说,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说,白馒头、白面包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那些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烹调方法,比如弹性很强的通心粉,有利于保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遗憾的是,大部分糖尿病人都只爱吃精白细软的食物,连在白米饭中掺入一点小米都不肯,燕麦粥都咽不下去,如此当然很难把血糖控制好。

        有些人家里有豆浆机、“破壁机”之类,能把杂粮打成细腻的糊糊。对于消化不良者,以及癌症放化疗后消化能力差的病人来说,打糊的确是吃杂粮的好方法。但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打得越细,消化越快,餐后血糖上升越快。所以,还是直接整粒蒸煮比较好。

上班族小贴士:

l  不要嫌麻烦而把水果打成果汁来喝,一定要吃完整的水果。水果变成果汁之后,会升高血糖反应,长期大量喝果汁也会促进糖尿病的风险。

l  如果想用市售杂粮粉来做午餐主食,也并非不可,但要注意冲糊技巧。先放少量温水混匀,再加沸水搅开。这样会比全部加沸水的方式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四、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菜,后吃饭,菜肴要比饭多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例如,先吃一碗少油烹调的蔬菜“垫底”,再配着鱼/肉/豆制品和其他蔬菜一起,一口菜肴一口米饭,血糖的波动就要比先吃米饭小得多;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就会比大口吃饭、小口吃菜时血糖波动小得多;大量蔬菜、少量鱼肉配合一碗米饭,就要比少量蔬菜、不吃鱼肉、以米饭为主的搭配血糖升得慢。

上班族小贴士:

l  早餐时用豆腐脑、豆浆、牛奶、鸡蛋、坚果等配合主食一起吃,能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

l  在外就餐时,餐前先吃一盘蔬菜沙拉或大拌菜,再用其他菜肴配主食,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五、改变烹调方法,少放油,多放醋

        研究发现,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用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尽量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代普通铁锅,都能轻松降低烹调油的用量。

上班族小贴士:

l  在餐馆吃凉菜、面条、包子饺子时,尽量多放点醋。只要胃里感觉舒服,多配点醋无害健康,甚至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l  少吃那些大量脂肪配大量淀粉的食物组合,比如起酥面包、蛋糕、披萨饼等。在快餐店不得不吃煎炸食物的时候,把外面粘着面包渣的淀粉壳去掉。

        当然,控制血糖只是维护健康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无论是否需要控制血糖,都要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吃够。蛋白质、必需脂肪酸、13种维生素、20多种矿物质,还有多种保健成分,少了哪个,都会让人身体代谢功能下降,活力下降,甚至提前衰老。所以,健康饮食的秘诀是少油少盐,新鲜天然,提高单位重量食物中的营养质量,万不可以为控糖而让自己每天陷入饥饿痛苦当中。要记得低血糖比高血糖还危险!持续低血糖状态不仅损伤大脑,而且可能导致意外事故而造成伤害。

        最后但也是最要紧的一点,千万不能忘记!在控制饮食之外,增加运动,强化肌肉,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打败糖尿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哦!


 

国外的早期中共党史研究有什么新成果

$
0
0

国外的早期中共党史研究有什么新成果

梁怡 刘晓云

2016-07-02 17:41 来自 私家历史

字号
 新世纪以来,关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宽泛和丰富起来。相对而言,20世纪80-90年代侧重于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研究及其成果逐渐在减少。
早期中共党史是国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历史阶段的划分,1921-1923年属于党的初创时期。但是,国外并没有和我们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中共党史研究框架,不同国家或学者个人对早期中共党史的时间界定也不一致。一般说来,早期中共党史研究时段放在1919-1924年或到1927年的都有,也出版了一批有价值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 苏联格卢宁的《国民革命前夕和革命期间的中国共产党》;日本丸山松幸的《李大钊的思想及其背景》、石川祯浩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美国(华人学者)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舒衡哲的《张申府访谈录》、萧邦奇的《血路:中国革命中的沈定一传奇》等权威论著,都是在国外有着广泛影响的著作。在一些综合性研究著作中,关于中共早期党史的研究成果也都占有相当的篇幅。如,美国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史华慈的《中国共产主义和毛泽东的崛起》等。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外相关的研究出现了新情况,发生了新变化,富有新特点。
国外有关早期中共党史的研究有归于背景化的趋向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回看近十多年来国外研究早期中共党史的情况,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无论从研究的国家,还是研究中共党史的学者,数量都在明显地减少。当然,尚有少部分学者在坚持。如,美国的裴宜理、日本的石川祯浩、俄罗斯的A.И.卡尔图诺娃、玛玛耶娃、乌索夫等人,他们仍将自己的研究重点锁定在这一领域。这种变化与国外对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党史的研究在减少的情况是一样的。正如翟亚柳在《国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视域下的国外中共党史研究》 一文所言,从党史在研究的作用来看,作为整体概念的党的历史在国外中国共产党研究中日益发挥背景化的功用。具体表现就是学者们研究中国现实问题时常常将中共党史整体上作为研究对象存在的历史背景,或者追根溯源的依据。因此,受大背景连带,国外对早期中共党史已呈现逐渐淡化的研究趋势。分析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焦点转向当代中国,研究比重偏离较大。新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快速提升,成就令世界瞩目。由此,关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宽泛和丰富起来。相对而言,20世纪80-90年代那种侧重于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研究及其成果逐渐在减少。研究的路数,也从史论为主转到时评为主;关注和分析比重,逐渐偏向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效果的分析、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方略成效的分析和前景的预测。
二是研究队伍新老更替,一定程度影响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美国的周策纵、迈斯纳、施拉姆、日本的竹内实、俄罗斯的季塔连科等一批长期潜心研究中共党史的外国资深专家相继辞世,加之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生代、新生代学者中有些人的研究兴趣转向了中国现实问题研究。其中俄罗斯的潘佐夫、斯米尔诺夫,英国的班国瑞等人仍坚守在历史研究领域,而英国的马丁·雅克、美国的亚历山大·库克及知名华裔学者郑永年、辜学武、张大卫、李成等,则更趋向于当代时评。有些人由于其他的原因,在淡出学术圈子。有的国家的研究队伍老化,青黄不接迹象已经很明显,也成为制约国外早期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因素。
三是中外学术交流条件的改善,为研究兴趣的转移提供便利。当下,大数据、新媒体愈加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中介,国外学者来华考察调研条件也愈加便利。面对日益增多的获取研究新信息和新资讯的渠道,在享受研究条件便利的同时,一些研究者不愿再以传统方式费时费力地收集资料,把资料及时高效地整理出来被打折,这也成了掣肘国外早期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俄罗斯日本在早期中共党史研究领域成果显著
2008年4月24日,武汉武昌都府堤街,市民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参观。 东方IC 资料图
新世纪前十五年间,虽然国外研究早期中共党史日渐淡化,但仍在持续进行着,并有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史料汇编)推出。如裴宜理的《红色文人:安源的共产党员教育者(1921-1925)》、刘立言的《蔡和森:从地方学者成为青年激进分子》、饭岛涉、久保亨、村田雄二郎主编的《系列20世纪中国史》 ,俄罗斯拉林的《林伯渠传》,R. L. Jarman 主编的《中国政治报告 (1911-1960)》、PeterGue Zarrow 的《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国 ( 1895-1949)》、Xiaoyuan Liu 的《民族政治与中国共产主义的兴起(1921-1945)》、石川祯浩的《近代历史的表与里》、《由考证学走向史料学——从中共一大几份资料谈起》、《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历史上是如何记述的》等具有代表性。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群体人物的研究。研究中共党史人物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中共党史研究中重点领域之一,而且对有些早期党史人物的研究还先于国内。如,除了集中对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研究外,对一些身份背景较复杂的、与中共又有较紧密关系的人物如施存统、张申府、沈玄庐等也较早进入了外国人的研究视野。新世纪以来,国外对中共早期领导人的研究仍有关注,但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上,侧重点明显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注重对早期共产党人群体的研究。如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裴宜理曾多次前往江西安源考察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安源:挖掘中国革命的传统》一书。回顾了1922年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介绍了毛泽东等人“在安源煤矿发动的一场极具影响力的劳工运动”。日本传记文学作家谭璐美的《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十三个人》 详细介绍了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为争取国家独立、与命运抗争的经过,并特别提到了日本对创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还有北欧亚洲研究所出版的《中共党员与西方——中共党员及其西方支持者简明手册》 ,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美的中共党员和欧美赴中国的共产党员及左派人士的情况,为中共党史重要人物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埃迪·U在文章《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概念的起源》 中,利用大量民国时期报刊和中共领导人著作,研究了党的知识分子概念的形成背景,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知识分子概念的起源,分析了五四时期关于中国知识阶级的争论原因,指出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等都参加了这一论争,并形成了中共关于知识分子概念的核心思想。
二是进一步探讨了苏联与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近年来,在趋于被淡化的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中俄罗斯的早期中共党史研究显得独树一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与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共(布)(1918-1925)、联共(布)(1925-1952)、共产国际(1919-1943)有密切关系,也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苏联解体后,保护性整理苏联时期档案成为近年来国外研究中共党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收集、整理、使用新发掘的这些时段的文献档案资料,探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在俄、德、中三国之间一直在进行。由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和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会合作编辑的《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17-1949)系列档案文件集》陆续在莫斯科出版发行,丛书共收入文件档案1000多件,约800多万字,是一套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档案资料。这套丛书对我们更全面的把握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对华政策的重点、目标及其形成和变化的历史脉络、更深入地了解联共(布)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中国革命各军事、政治集团和重要人物的态度和策略,以及对于我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1995年起,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一部主任黄修荣研究员主持下,到2012年止出齐全部已完成的俄文翻译版,共21卷。
另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由俄罗斯资深学者A.И.卡尔图诺娃主编的档案资料集《斯大林、契切林与苏联驻华全权代表加拉罕通信集》 。该资料集收录了保存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斯大林与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的通信,保存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档案馆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与加拉罕的往来信函。该资料集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20世纪20年代苏联在华政治活动家和苏联驻华全权代表的活动,也为史学家系统研究苏联和共产国际在处理一系列重要问题时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俄罗斯学者索特尼科娃的《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阐述了与中共建立相关的共产国际、俄共(布)机构的演变和相关人员的活动,揭示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复杂进程,并就俄共(布)、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做了深入的探讨。 她的著作《20世纪20-30年代的共产国际执委会国际关系处上海站》,从共产国际最早在中国设立情报机构的经过、发展状况、人员情况及其主要任务的角度分析了中共早期历史。作者详细考察了上海联络站隶属的共产国际组织机构的演变、工作人员的更迭及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如何通过联络站实现对中共的指导和援助。
三是重视对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具体问题的考证。在这一方面,日本学者的研究很有影响。日本东北大学大村泉教授对中日两国接受《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进行了研究。与石川祯浩认为陈望道的翻译底本只是日文翻译,“很难看出它参照了英文翻译的痕迹”的观点不同,他认为,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以日译为底本,适当参考了英译而完成的。
石川祯浩在《由考证学走向史料学——从中共一大几份资料谈起》 一文中,对中共一大研究中至今仍被视作重要史料的3份资料进行了分析解读。这三份资料是:陈潭秋《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葛萨廖夫《中国共产党的初期革命活动》和《董必武给何叔衡的信 (1929年12月31日) 》。石川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史研究中,史料的翻译、整理、编纂等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今后关于中共一大的研究,不是需要对现有各种资料进行比对的“考证学”,而是充分斟酌和分析资料内容及其形成过程的“史料学”。 石川祯浩的另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历史上是如何记述的》运用大量档案资料,对中共二大召开的会期、地点和参加代表名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作者试图通过该研究超越中共党史研究特有的历史研究法。 总之,石川祯浩凭借着扎实的考据学功底,连续推出不乏新意的成果,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开阔的研究视野,对国内学者的党史研究有些借鉴和参考之处。
国外早期中共党史研究成果为国内研究提供佐证和补充
2016年7月1日,上海,经过120天的施工布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向公众开放,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东方IC 图
外国学者所使用档案、文献、统计数字、数据的来源正确与否,对他们能否形成正确的研究结论直接相关。因此,针对性发布中方权威文献档案和著作,是国外研究重要根据,也是我们对外撰文和做好评析工作的基础,可正本清源、澄清国外一些伪数据及其得出的错误结论,发挥好我国党史研究的资政责任。
与此同时,国外解密和发布的文献,有些正是我们缺失的,有些具有佐证史料的作用。2015年,黄修荣出版了历时数年的研究专著《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该书全面而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三大的创建过程,有注释1500处,引证史料260余种、近千册,涉及中外革命先辈以及一些当事人的鲜为人知的回忆录、书信、文章;相关报刊杂志的记录及反思;包括了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公布的有关中共创建、近十年来才面世的珍稀档案史料。这样的成果,对提升我们相关研究的质量和科学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又如,莫斯科中山大学、东方大学曾经是培养各国革命者的重要机构,俞秀松、张琴秋等许多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正是在苏联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了进行革命斗争的方法,坚定了理想信念。因此,在俄罗斯档案馆收藏的被派赴苏联的中共党史人物的个人档案,对完善早期党史人物研究也有积极的佐证或补充作用。
此外,档案的整理和利用实质上涉及掌握中共党史研究话语主导权的问题。档案解密及其对外发布是以档案形成的时间顺序进行的。中国及时权威发布研究资料,是落实研究档案发布话语权的具体体现。与此对应,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取存于国外的档案文献资料,也是今天我们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的基础和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他指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展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当下全新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党史研究的时空维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提升我们研究的科学性,及时追踪、深入挖掘国外早期党史研究相关成果,是搞好我国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朗与《雪月梅》

$
0
0

  陈朗(约1715~?),字晓山(一说“字苍明,号晓山”),晚年别号“镜湖逸叟”,平湖人。他的里居、生卒年及生平现均已无从查考,但可以从他写在《雪月梅》的“自序”里略知一二。
  此“自序”写于“乾隆乙未仲春花朝”,即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春天。序中说他其时“已年过杖乡”。“杖乡”一语典于《礼记》,《礼记·王制》有“六十杖于乡”一句,意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后以“杖乡”作为六十岁的代称。以此推测,陈朗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甚或更早一些。至于何年谢世,目前缺乏资料,无从知晓。
  陈朗在《雪月梅·自序》中记述:“及长,北历燕、齐,南涉闽、粤,游历所经,悉入编记,觉与未出井闬时,少有差别。”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陈朗在成年之后就走出里门,曾北到燕齐之地,南达闽粤之境,广为游历,而且都作了笔记。这也为他晚年创作这部小说打好了基础,作好了准备。及至晚年,陈朗自感“精力渐减”,于是停止飘泊,曳杖山乡,定居在“古钧阳”,简构“松月山房”,闭门潜心“手辑一书”。据考,“古钧阳”即今河南禹州城南17公里处,此处有上古时大禹在“靡山建邑”时的“濯龙城”遗迹,后称“濯龙宫”,即“钧阳宫”,至今尚有钧阳宫村。
  陈朗晚年别号“镜湖逸叟”,为的就是惦念江南之地。
  陈朗写《雪月梅》
  《雪月梅》的成书时间大概就在陈朗写作自序的乾隆四十年(1775年),这一年的孟春望后一日,董寄绵为之写了跋,这一年的仲春,月岩氏为它写了《雪月梅读法》。
  《雪月梅》是陈朗六十岁前后才完成的作品。他在序中自云“陆续成篇”,以此推测这部二十四万余字的长篇小说,写作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但究竟用了多少时间得以完成,就不得而知了。
  陈朗为何或者因何要写《雪月梅》?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是陈朗自身始终郁积着一个“惟念立言居不朽”的心结。他很早就感到“自渐孤陋,见闻不广”,便艳羡太史公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而胸次眼界豁开异境”。陈朗“出井闬”(意即远离乡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困于棘闱,不利场屋”,科举上的失意使他得不到功名。观其一生不利于场屋,又久居人之檐下,年过“杖乡”,只有发愤著书,不平之气,始得喷发。他所扮演的人生角色是一个满腹故事却壮志未酬的官府幕僚。所以到了晚年已感“精力渐减”的他“欲手辑一书”,以“立言居不朽”。
  其次是其人生阅历与心有所得使他不吐不快。“《史记》一篇,疏荡洒落,足以凌轹百代。乃知古人文章,皆从阅历中出。”科举失却的陈朗从中悟了个明白,因此“北历燕齐,南涉闽粤”,况且“游历所经,悉入编记”。待到他“曳杖山乡”,过上了“麓中敝裘可以御寒,囤中脱粟可以疗饥”的安定生活,满足于“日常无事……与村童圃臾,或垂钓溪边,或清谈树下,午间归来,麦饭菜羹,与山妻稚子欣然一饱,便觉愈于食禄千钟者”的乡村生活,于是为“未得窥古人堂奥”而遗憾,最终使他发出“秋虫春鸟亦各应时而鸣,予虽不克如名贤著述,亦乌能尸居澄观噤不发一语乎”(那些秋虫春鸟到了时节也就各自鸣叫,我即使不能够像名达贤人那样著述,也不能如行尸走肉般地静观闭口而一言不发吧)的心声,于是就“风窗雨夕,与古人数辈作缘,心有所得,拈笔记之”。
  再次是欲“作劝惩之道”。陈朗在自序里自谦撰写这部小说“兹不过与稗官野史,聊供把玩……既云自娱,亦可以娱人”,但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引子看懂这部又名《孝义雪月梅》的用意。引子由一诗一词组成,其词云——
  世事浑如棋局,此中黑白纷争。只需一着错经营,便觉满盘输尽。祸福惟人自召,祸淫福寿分明。劝君切莫使欺心,暗有鬼神鉴证。
  清代康乾时期,士人创作小说风起云涌,长篇小说放射出特有的巨大光彩,尤其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巨著在此时出现。颇含“劝惩”之意的才子佳人小说更是层出不穷,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所提供的资料,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总数达到50部左右。其中《雪月梅》就是一部叙事重心由传统才子佳人模式逐渐转向沉重现实生活的典型之作。
  “第一奇书”《雪月梅》
  陈朗的这部长篇小说初名《雪月梅》,书名由各取许雪姐、王月娥、何小梅名中的一字合成。全书共10卷50回,24万余字。最早的刊本都题名为《雪月梅》,后又名《孝义雪月梅》。为扩大影响与销售,光绪年间坊刻改题为《第一奇书》或《第一才女》,此后至民国时期的出版机构又改题为《儿女浓情传》,以增加卖点。
  小说以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倭寇入侵东南地区为背景,主要叙述南京应天府秀才岑秀奉母避仇山东沂水,寄寓其舅父好友蒋士奇家三年,结交了刘电,并与死而复生的雪姐定亲。然后返回江南应试,得钦赐内阁中书。其间又在湖村巧遇表妹小梅,两人成亲。后上平倭十二策并保举蒋士奇、刘电,奉旨平定江、浙倭乱。最后歼倭立功,与雪姐及小梅义姐月娥完婚。《雪月梅》实际上是叙述岑秀由一个普通书生历经磨难终于成为文武全才、骁勇善战的抗倭英雄的故事,中间穿插了他与许雪姐、王月娥、何小梅悲欢离合的爱情纠葛。小说真实地描述了嘉靖年间倭寇和海盗相互勾结、鱼肉人民的罪行。书中所写海盗汪直、徐海等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而岑秀大破倭寇也有历史事件为依据。小说着重描写英雄豪杰的抗倭斗争以及岑秀等人的豪侠之举,兼有才子佳人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特点。小说内容丰富阔大,头绪纷繁,情节曲折动人,人物众多,语言生动流畅。作者注重形象塑造,“写豪杰,是豪杰身份;写道学,是道学身份;写儒生,是儒生身份;写强盗,是强盗身份”(月岩氏《雪月梅读法》),其中岑秀的忠厚儒雅、智勇皆备,蒋士奇的豪爽豁达,殷勇、刘电的淳厚义勇,巾帼英雄华秋英的勇武胆量,甚至着墨不多的郑璞的痴憨忠直,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才子佳人小说中别具一格的难得佳作。
  陈朗成功地借用了明嘉靖间包括轶闻野史在内的史料,把“时代呼唤英雄”的设想诉诸纸间。拉开幕帏,是一个内忧外患的乱世。主人公们的命运首先受到社会恶势力的挑战,继而又在民族矛盾的风口浪尖上经受磨砺和考验。
  一般言情小说的题材虽为贴近时代的市井生活,却与朝廷大事和政治形势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但《雪月梅》可以说是有悖于常规的。它以岑秀与雪姐、月娥、小梅三位小姐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偏偏不入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窠臼,展示的是从边防到内地纵横八百里的广阔天地,涌动着的是从朝野到敌营四海翻腾的战争风云。声势之浩大,犹如海啸山呼;人物声口的逼真,又有如古时善艺者上乘的口技表演。《雪月梅》要立的不仅是儒雅的谋士,而且是孔武的力士。这些藏龙卧虎之士既能运筹帷幄于军国大机,又有超绝的胆气和武艺。在《雪月梅》五十条回目中,缀有英雄、英豪、壮士、奇才字样的地方竟有十八处。风云际会赋予他们以使命感,虽远居乡野,身处微末,但身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
  陈朗在人才观念上也有着若明若暗的离经叛道。他腹诽那些只效寻章摘句的书呆子,赞叹那些驰马射剑、熟习韬略的秀士,认为大丈夫当文武兼备,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举业报国。这种“旁门左道”当然不容于八股取士的铁则,现实中的仕途跋前踬后,纸上的仕途便绕过暗礁,不由正途胜于科甲。《雪月梅》中修成人间“正果”的少年英雄无一是通过八股入选的。中魁的只有岑秀天资愚钝的表弟郑璞,其能中式还亏岑秀捉刀。作者并未给他戴上英雄的桂冠,塑造这个智能中下的陪衬人,显然不无用意:即以此说明八股取士录用庸人,埋没奇才。作者主张另辟蹊径,人尽其才,按才干高下论官封爵。如品学兼优的“第一人物”岑秀既能与君坐论抗倭十二策,又能统兵百万,沙场征战,理应封都御史,官至极品;忠心耿耿的“中上人物”殷勇,在抗倭前线屡立战功,便派他驻守重镇。书中其他人物,也大都量才委用,各得其所。
  《雪月梅》之于“平海寇”
  《雪月梅》艺术地再现了嘉靖间朝廷与百姓抗倭入侵的史实,诚不可多得。雍乾间,新起的殖民主义国家觊觎我国领土,蠢蠢欲动,触发了国人在小说创作上前事之师的描写,其中当属《雪月梅》篇幅浩大,具体而生动。而据《明史》朱纨传载:嘉靖二十五年,由于明政府日趋腐败,海防松弛,“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兵也剩十分之四。倭患骚扰日益严重。当时朝廷命朱纨为浙江巡抚,整顿海防,捕杀内奸。但因侵犯了闽、浙豪绅地主利益,朱纨被劾自杀,朝廷“罢巡视大臣不设”,于是倭寇入侵浙江及江苏沿海,当地人民奋起保卫乡里,人民的英勇斗争又鼓舞了爱国将士的抗战意志。这就是《雪月梅》所呈现的大背景。
  《雪月梅》有实事在内,如总督胡宗宪,海盗汪真、徐海、毛海峰等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川沙、金山、平湖、海盐、乍浦、沈庄等地至今仍在,抗倭战争中两次关键性大胜——王江泾大捷、沈庄大捷都有历史记载。嘉靖年间倭患日益严重,平湖城墙就是当时为防倭寇而建造的。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攻城占邑,大肆杀掠。朝廷以张经任浙直总督(相当于江浙两省的军区司令)。张经初到任时,因诸将位高气骄,不受调遣,与倭寇作战屡次受挫。当时倭寇两万余人盘踞柘林、川沙,徒众日增,张经每日选将练兵,准备等后援“俍兵”(广西壮族士兵)和永顺、保靖的士兵(苗民)到齐,一举歼灭倭寇。翌年春,倭寇进犯乍浦、海宁,攻破崇德,转掠浙西。民众见张经按兵不动,责怪他纵容倭寇。世宗大怒,命张经限期进兵。此时,严嵩党羽兵部侍郎赵文华督师至浙,催战甚急,伙同浙江按察使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奏疏刚上,援兵即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一日,张经和卢坚、俞大猷、汤克宽等,水陆并进,率军攻倭,在王江泾围剿倭寇,歼倭1980人,俘获倭寇5000人,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是抗倭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王江泾现在还有明代抗倭时留下的地名,如激战港、寨基浜、倭墩浜等,均与那时王江泾大捷有关。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宗宪任浙直总督。当时,由徐海及陈东、麻叶亲率的海寇两万人来攻乍浦。胡宗宪用“奇间”离间了徐海与陈东、麻叶的关系,又离间了徐海与“顶头上司”汪直的关系,取得了徐海信任并诱其投降,让他暂居在清溪沈庄(今林埭清溪桥一带)的东庄和西庄。数日后,东西两庄的海寇自相残杀,官兵乘机进剿,歼敌2000余名。徐海投河而死,发现后被割去头颅。平湖人民为纪念明季抗倭史上这一决定性的一仗,勒石刻立“平海寇碑”。这就是抗倭战争中著名的沈庄大捷。沈庄大捷后,胡宗宪便命人把徐海弟弟徐洪、陈东、麻叶及徐海首级一并解京。此后胡宗宪又诱捕到了汪直,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年底处决了这个倭寇头目。
  《雪月梅》有关抗倭之战生动逼真的场面描写有第三十七至三十八回、四十至四十九回。其中岑秀身负封疆重任后调集兵力,分路进剿大获全胜的情节,就是以嘉靖三十五年“决定性一仗”的沈庄大捷为蓝本的。所不同的是,小说除袭用讲史中枪挑刀砍的手法外,还出现了神魔小说的斗法手段。真假参半,倒为仕士各显身手,大增风采。
  曾总督两广军事的浙直总督张经,深知广西俍兵勇敢善战,决定征调田州等地俍兵出征抗倭。瓦氏夫人是壮族土司时代的巾帼英豪,她带领田州等地俍兵6853人、战马450匹,听从朝廷的征调,开赴抗倭前线。在王江泾之战时,瓦氏夫人把倭寇从巢穴柘林中引出,又尾随追击,当倭寇从王江泾逃向金山卫的时候,她把倭寇残兵败将一扫而光,担任了引敌以及尾击、打援和围歼逃敌的任务。瓦氏夫人率俍兵到江浙抗倭,在东起上海县、西至嘉兴府、南至金山卫、北至姑苏城的广阔战场上,转战千里,历经金山卫之战、王江泾之战、陆泾坝之战、柘林之战、双溪之战、昆山之战等大小恶战10余场,屡建奇功,在江浙沿海有民谣“花瓦家,能杀倭”广为传颂。
  在《雪月梅》中与瓦氏夫人所对应的人物就是巾帼英雄华秋英。华秋英可说是一位不栉之士。这是明清小说史上较早出现的一位抗倭女英雄。她被倭寇掳去以后,至死不从。为了保卫国家、保护自己,她一改温顺柔弱的禀性,把对敌人的消极反抗升华到主动进攻。她将来犯的倭奴引至无人楼房里,奋力刺死,逃离火海,其智勇双全,堪称“女中丈夫”。当她历尽险阻投奔官军后,又为击退寇仇出谋划策,使官军扳回败局。这位在民族存亡关口挺身而出的妇女,不断锻炼着自己的才干,最后成为骁将殷勇抗倭的贤内助。
  《雪月梅》的墙外之香
  令笔者感到惊讶的是陈朗其人以及名著《雪月梅》倒不为平湖人所知,不知为何至今竟少有提及。陈朗早年因科举无功而离开乡里,从此游历各地、谋事异乡直至晚年定居中原一山村,最后客死他乡,其后裔也从此与祖籍里居断了关系,故平湖对陈朗其人其事了无所知。即使陈朗在其六十岁前后刊行了大作《雪月梅》,但有关自己的生平情况也无片言只语,造成了至今有关他的身世语焉不详,而且陈朗自署其号“镜湖逸叟”,也让后人误认为绍兴或芜湖人,又因作品内容多写江浙事,研究者推测可能是绍兴人。再者,按传统经义学说,《雪月梅》作为“稗官野史”的言情小说,“不登大雅之堂”,故自乾隆以来平湖历代的方志经籍均无记载陈朗此书,民间也不广为传阅,更不要说对之进行研究与评论了。《雪月梅》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刊行后,一版再版,各种版本纷繁迭出,书名也各不相同,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台湾把它作为明清善本刊行后,全国各地的出版社纷纷效之,以各种不同的名目出版发行,而且大多注明作者是“浙江平湖人”,但在平湖本地却波澜不惊。
  《雪月梅》较早版本有德华堂刊本、聚锦堂刊本。德华堂刊本,卷前署“镜湖逸叟陈朗晓山编辑,介山居士董孟汾月岩评释,颍上散人邵松年鹤巢校定”。道光时由聚锦堂重刊,刊本文前有序三篇,分别是陈朗的自序(末署“乾隆乙未仲春花朝镜湖逸叟自序于古钧阳之松月山房”)、董寄绵的跋(末署“乾隆四十年岁次乙未孟春望后一日古定阳董寄绵谨跋”)和月岩氏的《雪月梅读法》(末署“乾隆乙未仲春上浣月岩氏谨识于古许昌之松风草堂”),各回有回后总评。
  道光壬寅年(1842年)由芸香堂刊印了《绣像雪月梅传》,有介山居士董孟汾评释,有图像2幅,图赞29幅。萃英书局有石印本《绣像儿女浓情传》(6卷50回),有图像6幅。
  光绪年间琅环仙馆又校定石印。此本校点是以德华堂本作底本,其明显误刻之处据前后文迳改;凡在前后文中找不到依据的误刻处,也参校聚锦堂本及琅环仙馆本酌予改正,均不出校,书末附录陈朗的《自序》、董寄锦的《跋》及原书中月岩氏的《读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有上海申报馆石印本(即题为《第一奇书》《儿女浓情传》),实仿聚锦堂本刊印,此次整理校点系据德华堂刊本,参以聚锦堂本进行的。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大达图书馆供应社铅印本,题为《儿女浓情传》,此本第36回原缺第2页。
  台北天一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内刊镜湖逸叟的《雪月梅50回》。1986年齐鲁书社出版发行了《雪月梅传》。1986年黑龙江出版社以“清代第一艳情奇书”为肩题出版了《雪月梅》。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德华堂刊本出版了点校本,由乔迁点校。1993年岳麓书社也以“清代第一艳情奇书”为肩题出版了《雪月梅》。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聚锦堂刊本点校出版,由马新国点校,作为“才子佳人小说选刊”之一。1998年6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明清言情世情小说合集》,首次出版大型合集珍藏本,此集全6卷,囊括《玉娇梨》、《海上花列传》、《雪月梅》、《好逑传》、《儿女英雄传》、《绿野仙踪》、《二刻醒世恒言》等共二十六部。199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系列文献丛书《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内含《水浒全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演义》等100部,其中第69部即为《雪月梅》。
  在邑人陈朗诞生将近300周年、《雪月梅》成书将近240周年之际,撰成此文,以示纪念。
  ■邓中肯

 

[转载]极右分子沈元本事考

$
0
0

极右分子沈元本事考

韩三洲

2010-05-17

 

沈元这个名字,现在许多中国人已经不知道了,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却是一个曾经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掀起过风浪的天才学者。2010228日,农历庚寅年的正月十五,在一次聚会上,意外邂逅了原是北大历史系55级学生、与沈元同班并同时被划为右派的雷光汉老先生。这位虽然长期身居国外、但仍保留中国国籍的老人,向笔者讲述了他所了解的沈元。等到回来记述老人的谈话时,突然意识到,与先他一个多月罹难的遇罗克的一样,沈元也被处以死刑整整四十年了,而且国内有关这位天才青年的现有材料,少而混乱,谨将平时所收集的一些有关沈元的资料,整理归纳一下,权作沈元本事考,也算是对四十年前的亡灵一点追思吧。


  一、家世
  网上资料——沈元(19381970),1938年生于上海。1955年,十七岁的沈元以当年高考文史类全国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有志于中国古代史,专攻秦汉史。
  雷光汉——沈元是浙江义乌人,世家子弟,他父亲沈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理科的,后来从政了,南京政府成立后,江苏省政府设在镇江,他曾任镇江县县长,抗战时期主持修建滇缅公路。他的姑妈是美籍科学家,也很有名气。

浙江杭州西泠出版社20095月出版了售价1200元的沈元遗著《〈汉书补注〉批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沈君山为其写了序言。这让我们得以知道,原来沈元与家世显赫、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被称为台湾四大公子之一的沈君山为表兄弟。沈元的父亲是沈君山的舅舅,沈君山的母亲,也就是沈元的姑姑,当是老人所讲的那位著名的生物学家
  再查沈君山的母亲,则是沈骊英(18971941),原名家蕙,浙江乌镇人。祖父善蒸,精历算,曾掌当地方言馆(方志馆?)数十年。父亲承怿,号伯欣,为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1914年,沈骊英受美国一位女教育家资助,前往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大学攻读植物学,得理学士学位,复入康纳尔大学研究农学两年,立志献身科学,报效祖国。1933年起任职于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八年零一个月之久。8年中,沈骊英以惊人的毅力,选育出9个小麦新品种,成熟早且抗逆性强,能广泛适应在淮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推广。中国迄今只有两个品系的小麦是以人名来命名的,其中之一就是以沈骊英的英名命名的骊英1号、3号、45号和6号小麦。这些品种,直到沈骊英去世后10多年仍在上述地区广泛种植,为粮食增产做出重大贡献,深受群众的爱戴。由于过度辛劳,积劳成疾,沈骊英于1941107日在实验室中突发性脑中风身亡,年仅44岁。沈骊英所选出的小麦杂交育种9个体系,解放后被命名为骊英1—9号,其中骊英3号和4号得到大面积推广,被人们称作是麦子女圣

沈君山说——沈元是他的表弟,小他6岁,小时候很孤独,沈元出生不到一岁,中日战争爆发,父亲是一个出色的铁道工程师,随着政府撤离到西南,接着母亲也带了兄姐两人跟去,他因为太小,就留下来由奶奶带,等到抗战胜利全家归来,沈元已经7岁,父亲也已在后方因公殉职。所以他从未真正地见过父亲,而在稚龄亦未真正享受过父母的亲情。

  由此可以推定,沈元是浙江桐乡县乌镇人,而且是大户人家,但与也是乌镇大姓的大作家茅盾(沈雁冰)是否同为一个沈家,则不可考。


  二、从勤奋天才到极右分子”
  据何与怀《一个天才青年的悲剧》文中写道,沈元这个上海人,出身书香门第,一个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身体孱弱、面皮白净的书生,腼腆少语,循规蹈矩,从来没有得罪任何人,也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只默默地做一份应职的工作。
  1956年,年轻的沈元以当年高考文史类全国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全国这么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这可是了不起的事情。沈元是天才加上勤奋。在北大学习期间,如他在给老师的信中所言:他几无片刻休息。大批的参考书要看,要做摘录。每次课一完就跑到图书馆去,每餐之后也尽速赶去等开馆,否则抢不到座位。我们进了图书馆,正像饿牛进入水草地。他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他当年学习生活的情景。就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勤勤奋奋当一名学生时,书生气的沈元竟因一个不幸的举动,触犯天条,遭受灭顶之灾。——他出于好奇心,也因为并具的聪慧和幼稚所累,竟翻译并议论了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于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他被定为极右分子,翌年被开除学籍,遣送农村劳动改造三年。1961年,摘帽之后,沈元回到北京。幸好当时沈元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姑母姑父特别疼他,允许他住到他们在北京东城的家里。也是沈元特别与众不同之处——他闭门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研究历史,居然做出人们意想不到的成绩。
  沈元的生前知己宋贻瑞女士主编的《难以纪念的纪念》——沈元从小功课就好,中学文理各科均为全班之冠,近乎满分,毕业后参加高考,获全国文科最高分。被分发到北大历史系。
  沈君山说——1957年大二时据说因私自翻译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又加以评论,被打成右派,从此开始他悲惨的日子。19571960年,到农村改造,期间得了肝炎,因为未受适当治疗,始终未曾痊愈,此病跟了他短暂的一生。  1961年沈元返回北京,被摘掉右派帽子,由于他在北大和家居时写的一些文章,其才华见识为史学界前辈激赏,被延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职。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沈元从英国(美国?)《工人日报》上看到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并摘译和传播讨论,因此在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北京西郊的山区劳动改造。后因表现良好摘掉了右派帽子,又回到北京。1962年,沈元被人推荐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黎澍看了沈元的文章后予以破格录取。

  刘志琴《一代知识分子的伤痛》——“我与沈元并非同事,也与他没有交往,但我比他的同事更早地接触到他的问题。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处工作,协助领导处理学术事务。沈元是他的姑母推荐给学部负责人刘导生的。刘导生主管近代史所,就把沈元推荐到黎澍的门下。按那时的人事常规,一个从北京大学历史系三年级被开除的右派学生,即使摘了帽子,也不可能调进最高学府,有幸的是,刘导生和黎澍都是有胆识而爱惜人才的领导,那时又正值三年困难的调整时期,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也相对宽松,沈元才得以走进近代史所的大门。

  雷光汉讲述——沈元很有才气,17岁考上北大历史系55级,和我同班。他写过古代小学读物的《急就篇》研究,影响很大。赫鲁晓夫做二十大秘密报告时,国内是保密的,只传达到高级干部,老百姓不得与闻,当年图书馆有英文的美国《工人日报》,刊载了赫鲁晓夫的讲话原文,沈元看到后,把这篇文章给翻译过来,还到处传播,这项罪名很大,所以反右期间被划成极右分子。后来沈元到社会哲学部,给黎澍当助手,那些比较左的调干生很不服气的,说一个历史系没毕业的学生,还是右派,凭啥上的这么快?他们告状,一直告到中宣部和康生那里。历史系的书记是郭罗基,听说还保了他。我被打成右派后,和沈元一起下放到门头沟的斋堂背石头,修水库,很苦很累。当时沈元和他的一个姨表妹谈恋爱,人很漂亮,曾到斋堂看过沈元,并表示要和他这个右派断绝恋爱关系。沈元受刺激,很失望,痛不欲生,他说:政治上没希望了,爱情上也没希望了,活着没意思了。他甚至想轻生,跳水了断此生。我在北海桥上劝了他两个小时,说,什么都没有了,但我们不是还有生命,还有朋友吗。文革期间,沈元再也受不了背石头的苦,跑回了北京,就住在史家胡同19号姑父家。他姑父是北京一家医院的副院长,姑母也是名医,听说也是中央高层领导的保健医生吧,房子就在章士钊家的旁边。可能他姑父还有些地位,沈元跑出劳改队,也没人管他,还摘去了右派帽子。我曾去史家胡同找过他,多次与他彻夜长谈。记得院子很大,还专门给沈元隔出一间来住。

  《黎澍之路》(香港太平书局出版)—— 沈元原是北京大学历史系55级的学生,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定为右派(极右派),当时17(19岁?),后下放劳动改造,可能是1961年回到北京,开始在街道上劳动,摘掉右派帽子后帮助街道办事处做点事。1962年四五月间,学部副主任刘导生将他推荐给黎澍,说这个人不错,有些才华,并拿来他发表在《历史研究》第三期上的《<</span>急就篇>研究》一文,是从汉代蒙学课本中研究出的汉代社会状况。黎澍看后也觉得不错,与刘大年商量也同意。人事部门还从街道上了解他的情况,反映也很好。记得所务会就此研究过,没有不同意见。这样沈元就被分配到思想史组工作,归丁守和管理。后来(1957年?)因为议论赫鲁晓夫秘密报告,被打成极右,到农村改造三年,摘掉右派帽子后住在史家胡同姑妈家,姑父母均为医学专家,在街道办事处帮助工作。1962年刘导生将其介绍给黎澍。

  郭罗基——沈元与我同在1955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他在校时学习勤奋,以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自许。沈元的志趣是研究中国古代史,且专攻秦汉史。但他并没有钻进故纸堆,而是心忧天下,关注现实。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沈元从英国(美国?)《工人日报》上看到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大为吃惊。他摘译了其中一些重要内容,供同学们传阅。在一个时期中,课下议论的中心就是斯大林问题。沈元的见解尤为出众。他指出,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内容,在苏联的正史中都是看不到的,那样的历史不是信史。中国封建王朝的史官还能秉笔直书,社会主义时代为什么不能写信史?这是我们立志成为历史学家的年轻人,在心中长久振荡的天问。关于斯大林问题的性质,赫鲁晓夫只是归之于个人崇拜。沈元认为,不仅仅是个人崇拜,根本上是制度问题,应当追究个人崇拜得以产生和盛行的社会制度。〖这才是“罪大恶极”!〗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凡是翻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都被打成右派,而以沈元的惊世骇俗之论就成了极右。对极右的处理是劳动教养。沈元被发配到北京西郊的山区斋堂。


  三、文章风波
  何与怀(《一个天才青年的悲剧》)——沈元是姑母推荐给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刘导生的。刘主管近代史所,又把沈元推荐到历史学家黎澍的门下。正是经刘导生推荐,经黎澍、刘大年两位学者肯定,《论汉史游的〈急就篇〉》得以在《历史研究》发表。接着,沈元以其数十万字的历史学论文被黎澍看中,破格调入社科部近代史研究所。刘导生和黎澍都是爱惜人才的有胆识的领导;最主要的还因为那时正值三年困难的调整时期,毛泽东的极左做法多少受到非议,一时比较收敛,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相对宽松了一些。不然,按那时的人事常规,一个被开除的右派学生,即使摘了帽子,也不可能调进最高的研究机构的。

  沈元来所不久,1963年第一期《历史研究》又发表他的《洪秀全与太平天国革命》长篇文章,同年212日,《人民日报》用一整版刊载他的《论洪秀全》一文(即是前文的压缩转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日报》从未以这样大的版面刊载学术文章。沈元得此优遇,博得满堂喝彩。沈元的文章还不单受到学术界重视,也得到了北京市委书记邓拓的赏识。于是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一时间从南到北的学者,人人争说沈元,由此而派生出沈元道路一说。一时间,走沈元的路似乎得到了上面的肯定,沈元的命运似乎有了转机。

当时知情人知道,所谓转机背后有杀机。这沈元道路的说法来自北京大学。其时北大历史系有人向中宣部控告,沈元是右派,报刊这样发表他的文章,公然宣扬白专道路(即不是毛泽东提倡的又红又专),对抗党的教育方针。可这沈元道路的说法一传开,反响强烈。周予同在课堂上声称他举双手赞成沈元道路。黎澍说:“近代史研究()要有十个沈元,面貌就能根本改观。但是由于有浊流翻滚,有关领导不得不建议沈元不用本名而用笔名发表文章。   

可是,有些人得知沈元还用笔名发文后,仍然不依不饶,又再次告状,甚至联名告到毛泽东那里,指责《历史研究》主编黎澍吹捧右派(脱帽右派还是右派),一直到毛的秘书田家英向黎澍打招呼、中宣部也发下指示要注意影响、再也不让沈元发表文章为止。

  《黎澍十年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沈元被划成右派后,勒令退学,他在家中自学,写了有关《急就篇》的研究文章,许多学者赞赏,郭沫若见了此文,称其为神童,黎澍将他的文章刊载于《历史研究》并将他调到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论洪秀全》文章很长,《人民日报》编辑部理论部主任何匡也是爱才,看到此文甚为称赞,要他压缩成2万字由《人民日报》分两期连载,此前还没有这个先例。结果引发非议。有人联名告状到毛泽东那里,说沈元是白专道路的典型。

  刘志琴——沈元来所不久,1963年第1 期《历史研究》又发表他《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长篇文章,同年212日《人民日报》用一整版刊载他的《论洪秀全》一文。建国后《人民日报》从未以这样大的版面刊载学术文章,沈元得此优遇,再次博得满堂喝彩。一时间从南到北的学者,人人争说沈元,由此而派生出沈元道路一说。这沈元道路的说法据说是来自北京大学,其时北京大学历史系有人向中宣部控告,沈元是右派,报刊这样发表他的文章,公然宣扬白专道路,对抗党的教育方针,这对担任党团工作的学生干部是严重打击。〖这些“党团干部学生”其实都是“党棍儿”。〗可这沈元道路的说法一传开,反响强烈,复旦大学的周予同在课堂上声称:我举双手赞成沈元道路,先生的本意无非是强调学生要有时间读书,别无深文大义。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引发舆论大哗。沈元问题有人控告,有人赞叹,沸沸扬扬,这一下引起主管宣传部门的注意,为此也要有个说法。周扬亲自发话要学部就此问题进行调查,就这样我参与了这项工作。被调查的对象是近代史所的老中青研究人员对沈元的反映,凡被调查的对象对沈元的为人和治学都有所称道。黎澍喜滋滋地说:“近代史研究()要有十个沈元,面貌就能根本改观。对一个小辈作出如此高度的评价,实在是前所未有,而且此人又曾是右派分子,此言一出所引起的震撼可想而知。调查结果认为,对沈元的使用完全符合党的政策,本人努力改造,积极工作,在街道监督劳动期间表现良好,在来所前已摘掉右派帽子,那就不应该以右派论处,文章的检查也没有发现政治错误。其实这一调查仅限于沈元个人,而对社会反响最激烈、最尖锐的沈元道路避而不谈,在当时情况下这是保护沈元,息事宁人的唯一办法,这也是从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到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处的默契,作为参预调查工作的成员,也乐于保护一个难得的人才。其时沈元又写成《马克思主义与阶级分析方法》一文,但已不用本名而用张玉楼的笔名在《历史研究》发表,《人民日报》并加以全文转载。改用笔名也是有关领导在调查后的建议,可这一举措并未完全平息风波,有些人在得知沈元还用笔名发文后,又再次告状,甚至告到毛主席那里,不依不饶,一直到田家英向黎澍打招呼,再也不让沈元发表文章为止。

  郭罗基——黎澍兼任《历史研究》主编。他在沈元的九篇文章中选了《〈急就篇〉研究》予以发表。《急就篇》是汉代的蒙学课本,即小学教科书。每个时代对儿童的教育,都是公认的常识。沈元认为,《急就篇》是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他以当时人的眼光来研究汉代的社会性质。史学界为之哗然。之所以哗然,一是这篇论文开辟了研究汉代社会性质的新思路,郭沫若、范文澜都赞扬这篇文章写得好;二是沈元的身份特别引人注意,黎澍遭到一片指责:为什么重用摘帽右派?黎澍指导沈元写了一篇《洪秀全与太平天国革命》,全文五万字,发表于《历史研究》。《人民日报》予以转载,摘录一万字,以《论洪秀全》为题,刊登了一个整版。史学界又一次为之轰动。像沈元这样,从古代史到近代史都能写出好文章的人才是不多的。沈元显示了才华,也招来了忌恨。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都在谈论右派明星,一时之间传为重用右派的沈元事件。一天,田家英(毛泽东的秘书)打电话给黎澍:有人给毛主席寄来了油印材料,揭发沈元事件。好在落在我手里,毛见了不知会怎么批。你赶快来一趟!田家英告诫黎澍:你们千万要注意!后来沈元发表文章就不能用真名了。黎澍说,和沈元同一辈的人,到研究所来了几年不出一篇文章,沈元一年出几篇文章,而且屡有轰动效应,于是心生妒忌,群起而攻之。文化大革命一来,黎澍首当其冲,批他招降纳叛,网罗牛鬼蛇神。斗黎澍,沈元陪斗。


  四、文革中被判死刑
  雷光汉说——那时候正值文革造反期间,世道很乱,沈元当时和一个十八九岁的上海姑娘在一起。那姑娘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很有才华,我记得我们在一起谈话时,这姑娘正在用英文打字机打字,当时很少见的。她说了一句西谚,来形容文化大革命:上帝让谁灭亡,必先使他疯狂!还说:戴高帽、挂牌子并不是毛泽东发明的,是希特勒当年对付犹太人的手法,电影《马门教授》里面就有。这些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记得是68年的12月份,距离元旦不远了,沈元送我上火车站,还给了我20元钱。没想到沈元后来会被判处死刑。可能他觉得在中国无望了,要跑国外。沈元瘦高、圆脸,头小,他把自己脸用鞋油给涂黑,化装成黑人,跑到一个非洲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没想到文革期间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是很好的,大使馆马上给外交部打了电话,把沈元带走了。第二年初碰上一打三反,就给当成叛国罪枪毙了。
  何与怀——当时,沈元实在是被斗得受不了,实在是走逃无路了。他刚结婚不久,小两口日子刚刚开始。夫人是他的表妹,生得美丽,既纯洁又贤慧,与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寄居在亲戚家,红卫兵运动一来,他俩被扫地出门,逼得到处躲藏,工作单位也不接纳,小两口连栖身之地也找不到。沈元曾向住在杭州的姐姐求救,姐姐早已自顾不暇,又哪能再接受一个反革命呢?那种被亲朋故旧抛弃的痛苦,那呼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的绝望,是没有经历过文革恐怖的人所难以体会的。蝼蚁尚且要惜生,又何况是一个有灵性的年青生命!只要有一点点出路,只要有一星星希望,沈元又何尝愚蠢到要走上这一条几乎注定的死路?!

  1970418日,沈元在北京被枪决。北京市公检法(公安、检察院、法院简称,文革时合并为一,由军队管制)军事管制委员会签发了一份布告,行文如下:现行反革命叛国犯沈元,男,三十二岁,浙江省人,伪官吏出身,系右派分子,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其母系右派分子,其兄因反革命罪被判过刑。沈犯顽固坚持反动立场,书写大量反动文章,大造反革命舆论,并企图叛国投敌,于一九六八年九月一日,化妆成黑人,闯入了外国驻华使馆,散布大量反动言论,恶毒攻击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诬蔑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化妆成黑人?闯入外国驻华使馆?这种做法在那样的年代里实在太愚蠢,太戏剧化、太无成功可能、太让人匪夷所思了。但这的确是真的。那一天,沈元买了盒黑色鞋油,涂抹在脸上身上假扮成黑人,进了某大使馆。他欲申请政治避难,请求他们帮助他离开中国,谁知该使馆转手就把他交给了中国政府。沈元身处社会的最低层,没有任何情报可出卖,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只是为保命逃来,有何价值?岂能被收留?而且对方又如何承担得起外交风波?而在沈元方面,要重判,至少要有出卖情报之类的证据,这是司法常识,可是这丝毫也没有减轻他的罪过。这是叛国投敌,当然是罪该万死。沈元注定要命丧黄泉更因为他又踫到1970131日毛泽东批示照办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打击反革命活动的指示》——碰到严打,即根据政治的需要不时以运动的方式特别从快从严惩办某些特定的罪犯

  刘志琴——文革结束后我调到近代史所,那时沈元已经按投靠苏修的罪名处死有年了。到所后我从人事处处长陈恕那里得知,沈元之所以出逃苏联大使馆,实在是被逼无奈。文革中他已经结婚,寄居在亲戚家。红卫兵运动一来,将他们一家扫地出门,迫使他们到处躲藏,走到哪里红卫兵就追到哪里,所里也根本不可能接纳他,两个年青人连栖身之地也找不到。他曾向住在杭州的姐姐求救,姐姐早已自顾不暇,又哪能再接受一个反革命”? 现在的年青人可能很难理解,那种被亲朋故旧抛弃的痛苦,那呼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的绝望,蝼蚁尚且要惜生,又何况是一个有灵性的年青生命! 1956年在他还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一名学生时,凭着他的聪慧和好奇心,翻译了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岂知就是这样一个幼稚、鲁莽的举动,触犯天条,遭受灭顶之灾。反苏本是划右派的重要根据,他竟然在火中取栗,不是极右分子是什么? 为此被开除、劳教,流落社会。当初对苏联奉为老大哥,人人都要一边倒,稍有异议的就以右派惩处。殊不知到60年代就已经乾坤颠倒,老大哥成为罪大恶极的修正主义,人人都要斥而诛之。又怎能为了一已的生路,潜逃到苏联(?)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 当初为伊沦落到地狱,今朝又梦想伊能救他于水火,殊不知愚蠢的他,又一次犯了幼稚、鲁莽的错误。他用鞋油涂黑面孔,化装成黑人潜逃,以为可混过大使馆的门卫,却被轻而易举地揭露,在两国交詈中,这是投奔敌国的行为,毫无疑问,这是叛国,犯了重罪。然而要重判,至少要有出卖情报之类的证据,这是司法常识,可他身处社会的最低层,没有任何情报可出卖,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只是为保命逃到苏联(?)大使馆,岂能被收留?可这丝毫也没有减轻他的罪过。

  在狼烟四起、遍地烽火的文革年代,一个右派叛国投敌的案例,是进行阶级斗争教育的最佳教材。文革中的领导岂可放过这一机会。公安部门很快就把这一案例交给近代史所的群众进行讨论,名为征求民意,谁又敢说半个! 在磨刀霍霍的逼视下,人人都不能不表态,就这样全所一致同意从重从快处以极刑,沈元因此被枪决,终年30(32)岁。

  文革后我来到近代史所,悄悄问过一些人,没有一个认为他是该当死罪的,言谈中都有深深的同情,有的还为当时的违心之论怀有内疚,可在当初就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帮他说一句话,哪怕说一句死刑缓办的也没有,一个也没有! 假如能缓刑,那就可能保住他的一条命,一个少有的才华横溢的年青生命。可这只是后来人的一厢情愿,是天真的幻想,岂不知,文革中“无端”丧命的都难以计数,何况还是“有端”的沈元! 以征求民意为名要所在单位讨论,实际上是狠抓阶级斗争教育,甚或是在钓鱼,考验每个人的态度。这是文革中的常事,此种行动说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不为过。由公安人员坐镇,形势之逼人,气氛之严酷,绝不可能有人站出来为他说情,包括最欣赏他,在学术界勇于提出独立见解的黎澍,对他的死刑也没有表示异议。在黑云压城,万马齐喑的氛围中,有异议的也只能深藏内心,而不敢有任何表示。

  沈君山——1966年文化大革命铺天盖地而来,沈元原是摘帽右派,不乖乖韬光养晦,还选择在专业上大出风头,这就成了当时要打倒的白专样板。陪斗批斗成了他的日常课,他最初忍着不与亲友联系,怕更加连累到他们,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打了一通电话给他的姐姐,唯一最亲近可以联络的亲人。说想要来她家避一避,这把姐姐吓坏了。她和妈妈住在一起,原已是被严格监控的对象,沈元一来,一定三人一起被抓进去,只得硬起心肠,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沈元苦苦哀求无效,最后只有在电话上讲了句:好吧,那我走了!把电话挂了。

  走了,可真走了。19704月,北京街头贴了一张公安局的布告,说沈元工作期间书写大量反动文章,后来又化装成黑人,逃进某非洲国家大使馆被截获,犯了反革命叛国罪,被判死刑随即执行。至于他的家人,一年多后才接到通知。

  《黎澍十年祭》——文革期间,沈元横遭批判,化装跑到外国使馆要求政治避难,被抓获后开了公审大会,在如何处理的问题上,为了体现群众专政,还交付当地居民讨论。第一次讨论,获得宽大,未判死刑;又重新讨论,结果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小小年纪的沈元到处受敌,四面楚歌。

  郭罗基——沈元实在忍受不了,居然异想天开,化妆成黑人,闯进外国驻中国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他被门口的中国警卫人员识破,当场逮捕。这一回,斗沈元,黎澍陪斗。最后,以叛国投敌罪判处沈元死刑,黎澍欲哭无泪。在刑场上,沈元大喊一声:我还有重大问题要交待!其它人都倒在血泊里了,他被押了回去。实际上他并没有交待出什么重大问题,第二天又被押赴刑场。他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死到临头还在运用他的超人智慧寻求死里逃生的机会。他希望苟延一天、一小时,哪怕一分钟,等待来人喊:刀下留人!然而没有等到。

 

五、平反

  沈君山——42年匆匆过去,1990年我再度回到大陆,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舅母家已搬去杭州。我先到上海,一位我们共同的亲戚到旅馆来看我。他知道我要去看他们,就警告我不要在舅母面前提起沈元。他已经逝世,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枪毙的。文革之后重判无罪,得到平反,但是人已死了十几年,无法起白骨于地下了 ……

  文革过去,许多人获得平反,沈元的姐姐(沈蓓)和80岁的老母上访北京,追究事件始末,1980年春天她们终于拿到一张正式平反的通知:“原审被告沈元……因现行反革命叛国罪……于一九六八年九月一日被逮捕……一九七零年四月十八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经本院再审查明:……原判以反革命罪处其死刑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据此判决如下:一,撤销一九七零年四月十八日……判决书。二,对沈元同志宣告无罪。”

  就是这样的一张纸!一80岁的老母千辛万苦地争得了这张纸,沈元正式宣告无罪了。但是收到判决书的刹那,母亲失声痛哭:我不要纸,我要人呀!但那人再也争不回来了。

  刘志琴——沈元早已成为枯骨,再也听不到为他不平,为他流泪的亲友的呼唤,但这一结论对他的家人,对所有为他负疚的同仁,是一种解脱。这也只能是对后人的一种象征性的安慰,在文革暴政挤压下的人性,只能容有这一丝余地,留待他日重申,不可弥补的是,沈元永不归来了。这已是远去的历史了,沈元也早已被人们淡忘。他的后事,家属的下落,也杳无音讯。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是一代知识分子的伤痛。……

  时至今日不禁要反思,多年实践而证明的爱国者们,在当年何以要冒叛逃的罪名远走他乡? 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好人也会被暴政逼得无奈,甘冒人言之大不讳而自救救人,对此只能予以公道的评说。如今他们都已经有了完满的结局,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沈元,可叹的是,他已经永远没有下文了,生命的戛然终止,使他再无机会表现对国家的忠忱,留下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刺心之痛,长留人间。

  刘再复《面对高洁的亡灵》一文——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清楚楚地记得沈元的名字,记得这一个年青杰出学者被活埋、被毁灭的悲剧故事。……在想起他的悲剧时,我首先想到他在过去那些荒诞岁月里,自己也曾发过疯,也振振有词地批判过右派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也唯恐落后地和沈元之流划清界线甚至加入声讨他们的行列。我真的感到自己参与创造一个错误的时代,真的感到自己也是谋杀沈元的共谋。

  王友琴(《文革受难者》作者)——2007年,我发表了题为《从受难者看反右和文革的关联:以北京大学为例》的文章。反右派运动中北京大学有716人被定为右派分子,七人后来被判处死刑,沈元就是其中之一。

  郭罗基——八十年代,北京大学党委为沈元作出改正的决定,认为:原划右派,属于错划,并撤销对他的开除团籍、劳动教养、开除学籍的处分。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为沈元平反反革命罪。当沈元的母亲拿到平反通知书时,呼天抢地,号啕大哭:我不要纸,我要人!我要活生生的人!”“改正平反怎能抚慰沈元的冤魂?怎能平息母亲的悲愤?黎澍逝世前曾与我商量如何纪念沈元。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出版他的遗稿。沈元的一包文稿,被研究所的行政人员拿走,不肯归还。黎澍说,还有沈元读过的一部《汉书》,上下左右都用蝇头小字写满了批注,很有价值,可以用以补校前人的注。因无人识宝,故幸存下来。这就是出版《汉书》批注的最初动议。沈元的兄长沈荃、姐姐沈蓓,怀有对偏怜小弟的深情,奔走数年,出资数十万(人民币),由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汉书补注〉批注》,以慰沈元的在天之灵,也是为了抢救文化遗产,不致湮没。

  何与怀—— 沈元根本不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被捕之后,夫人仍抱着企望。她对一起挖防空洞(当时全民挖洞,落实毛泽东关于深挖洞的最高指示)劳动的老大妈说:我决心再等他个七年八年,总会出来团聚的。没想到有一天,她被叫去开群众宣判大会,在大会上沈元和其它反革命分子一起被押上台,并被宣布以叛国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在万众口号齐呼之下,沈元这位夫人也是表妹当场晕了过去。

  文革结束以后,终于有了一张带有尾巴的平反通知书。此时此刻,沈元坚强的母亲在儿子死后第一次放声大哭:我要人,我不要纸,不要纸啊!我送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儿子,为什么现在还给我一张纸?我要人啊!我要人啊!可是,母亲再也要不来儿子了——儿子被另一位抽象的母亲杀死了。

 


 

石榴+肠道菌=延长寿命?Nature子刊揭示抗衰老新公式

$
0
0


1 天前 来源:生物探索
分享: 


文章作者之一Johan Auwerx(来源于:EPFL / Alain Herzog)

石榴能够延缓衰老吗?坊间一直流行这一说法,但是相关研究证据很薄弱。来自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团队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石榴中含有一种化合物,能够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成一种延缓肌肉细胞衰老的关键分子。当他们以线虫和老鼠为研究模型时,发现该分子的抗衰老效果惊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

 

线粒体是发生生物氧化、能量转换的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随着年龄增长,在受到细胞衰老、营养缺乏等刺激后,线粒体会发生去极化损伤,并最终被溶酶体回收、降解。这一过程称作“线粒体自噬”。

 

但是,一旦破损的线粒体不能及时被清理反而在细胞内累积,则会影响细胞、组织的正常功能。此外,也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过程发生故障与老龄化疾病有关联,例如帕金森症。

 

Urolithin A :唯一可以重启“线粒体自噬”的分子,延长线虫寿命

 

EPFL团队发现,urolithin A能够恢复线粒体自噬过程。文章共同作者、神经科学教授Patrick Aebischer表示,urolithin A的这一修复功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已有研究中唯一一个能够重启线粒体清理过程的分子。而且,urolithin A是一个完全天然的化合物。

 

秀丽隐杆线虫是研究老化、衰老机理的模式动物,其老年期大约在8-10天后。Aebischer团队选取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研究模型,从细胞水平首次验证了urolithin A分子的功能。结果发现,体内生成urolithin A的线虫,其寿命平均延长了超45%。此外,urolithin A还有阻止破损线粒体在细胞内恶意累积的功能。


 

Urolithin A :生成过程离不开肠道菌,改善老年鼠的运动耐力

 

这一结果大大激励了研究团队深入研究的决心。紧接其后,他们又选取老鼠模型进行了类似的试验,并取得了相同的积极结果:相比于同年龄的对照组,试验组老年鼠(≥2岁)的跑步耐力提高了42%。 而且,对于年轻老鼠而言,urolithin A同样能够改善它们的运动耐力。

 

但是,研究人员强调,已有的研究结果并不意味人们可以通过食用石榴达到减缓衰老、保持运动能力的目的。因为石榴并不含有发挥上述功效的urolithin A分子,它只含有鞣花单宁家族的一个前体分子。那么,这一前体分子如何转变成urolithin A的呢?

 

研究证实,当前体分子“行至”肠道,它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降解形成鞣花酸,鞣花酸在肠道菌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urolithin A。也正是因为urolithin A生成是一个多步骤过程,且依赖于肠道微生物,所以urolithin A的分泌量存在个体差异。

 

开启临床试验,从营养角度对抗衰老

 

所以,如果你的肠道菌群恰巧不含有urolithin A生成的必要微生物,那么即便食用石榴也不会产生上述功效。

 

为了努力克服这一局限,研究团队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Amazentis,开发出一种精准提供urolithin A标准化剂量的方法。目前,验证urolithin A延缓人衰老能力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启,研究团队对其持乐观态度。

 

除了石榴,生成urolithin A的鞣花单宁前体物质还存在于许多坚果和浆果中。

备注:文章参考自“Pomegranate finally reveals its powerful anti-aging secret”和“Gut bacteria unleash anti-aging power of pomegranates”。


 

三联书店•中学图书馆文库书目

$
0
0

三联书店•中学图书馆文库书目(81种)

知其所以 知其所以 2015-02-06 19:57:07
三联书店•中学图书馆文库
2008年至2014年已出两辑

1王世襄:京华忆往 34元
2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2元
3 曹伯韩:国学常识 28元
4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32元
5胡适等著,郭文彬编:怎样读书 22元
6夏丏尊、叶圣陶:文心 29元
7 孙犁:故事和书 25元
8朱光潜:谈美 25元
9 郁达夫:屐痕处处 24元
10汪曾祺:岁朝清供 25元
11吕思勉:三国史话 28元
12钱穆:国史新论 30元
13钱穆:孔子传 28元
14 陈鼓应:庄子浅说 20元
15萧乾著,文洁若编:北京城杂忆(修订版) 25元
16罗尔纲:师门五年记 胡适琐记(增补本) 24元
17 蒋勋: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23元
18汉宝德: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23元
19周作人等:留学时代 29元
20杨绛:干校六记 18元
21朱自清:标准与尺度 22元
22叶圣陶:阅读与讲解 32元
23朱光潜:诗论 32元
24王佐良:英诗的境界 28元
25 闻一多:唐诗杂论 诗与批评 28元
26 [瑞典]林西莉著,李之义 译:汉字王国 46元
27朱自清:语文杂话 24元
28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21元
29 吕叔湘:语文常谈 附《未晚斋杂览》 25元
30周有光:语文闲谈(选订本) 29元
31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4元
32唐弢:文章修养 23元
33 朱自清:经典常谈 22元
34 夏丏尊、叶绍钧编:国文百八课 49元
35龚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26元
36曹聚仁:中国近百年史话 20元
37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30元
38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文言读本 24元
39 傅雷著,傅敏编:傅雷书信选 29元
40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28元
41吕叔湘:语文杂记 28元
42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 29元
43张炜:绿色遥思 26元
44尘元:在语词的密林里 29元
45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28元
46顾随:驼庵诗话(修订本) 2013年
47温功义:三案始末 2013年 29元
48 启功 著、赵仁珪 注释 论书绝句(注释本)2013年
49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2013年
50. 费孝通:民主•宪法•人权 2013年 25元
51. 陈迩冬:闲话三分2013年
52. 鲁多夫•洛克尔 (Rocker R.)著,, 巴金译:六人2013年
53. 罗伯特•路威 (Lowie R.H.) 著, 吕叔湘译:文明与野蛮2013年
54. 胡适著,欧阳哲生编:读书与治学2013年
55. 李长之:鲁迅批判 2013年
56. 冯友兰著,赵复三译:中国哲学简史2013年
57.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安东尼著, 何怀宏 译:沉思录2013年
58. (英国)约瑟夫•阿狄生,刘炳善译:伦敦的叫卖声2013年
59.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2013年
60. 叶圣陶:文章例话 2013年

【2014年出版】
61. 张中行编:文言常识 2014年 49元
62. 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2014年
63. 艾青:诗论2014年
64. 陈迩冬:宋词纵谈
65. 辛丰年:乐迷闲话2014年
66. 王佐良: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2014年
67. 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 伊信 (译者):地下室手记 2014年
68. 陈智超:励耘家书——陈垣与子弟 2014年
69. 叶嘉莹:迦陵谈词2014年
70. 老舍:兔儿爷:老舍散文精选2014年
71. 老舍:我这一辈子:老舍中短篇小说精选
72. 张申府:所思
73. 王瑶:李白 2014年
74. 胡适:丁文江的传记 2014年
75. 孙中山:建国方略
76.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郑君里、章泯译:演员自我修养
77. 杨绛:我们仨
78. 李公朴:读书与写作
79. (法)安德烈•莫罗阿著,傅雷译:人生五大问题
80. (法国)阿尔贝•加缪著,郭宏安译:西绪福斯神话
81. 费孝通:生育制度
  

 

《刑事侦缉档案》如何抄成经典

$
0
0

《刑事侦缉档案》如何抄成经典

阿之

2016-07-17 09:14 来自 有戏

字号
《刑事侦缉档案》中陶大宇饰演的男主角
对于港剧迷来说,拍了四部共130集的《刑事侦缉档案》是不可磨灭的经典,但鉴于该剧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是推理小说的爱好者,因此剧中大量的抄袭段落是难以逃脱他们的法眼的。
港剧抄袭早已不是秘密,尤其是探案类的剧集。首先作为香港的第一个免费电视台,TVB从开台以来就是走亲民路线,为了获得收视率上的垄断,因此媚俗是不可避免的,什么受欢迎他们就抄什么。看看最近新出的《纯熟意外》吧,你能看到《来自星星的你》《不死法医》等一系列国外剧集的影子。
《纯熟意外》海报
其次推理作品本就是香港创作者的软肋,纵观香港文坛,言情有亦舒,武侠有金庸,科幻有倪匡,可是你能说得出香港有哪位独当一面的推理作家吗?大陆都还有程小青和周浩辉好吗?
可为什么同样是借鉴与抄袭,大部分的警匪剧和推理剧抄得都很失败,只有《刑事侦缉档案》系列成了经典?原因是《刑事侦缉档案》中,人物关系和核心理念仍属原创,抄袭的部分只有案情,而案情很多时候又成功推进故事主线和或巩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
《刑事侦辑档案》剧照
而那些山寨痕迹极其明显的剧集走的创作路线则相反,都是窃取了外来剧集的核心理念,然后再让剧情围绕着这个理念发展,所以常常显得牵强附会,比如抄袭了日剧《侦探伽里略》的《谈情说案》和抄袭了美剧《别对我说谎》的《读心神探》。
《侦探伽里略》和《谈情说案》
《别对我说谎》和《读心神探》
时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对于香港人来说,是一个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年代。1980年代的中英谈判、1990年代的金融危机都让大批香港人移民海外。编剧在编写剧情的时候,将当下的时代特征也考虑进去,张大勇不就有一个在外国定居的富翁老爸吗?所以剧情当中的许多涉案人,在香港都没有亲人,因此倘若凶手有心,这些孑然一身的受害者遇害之后,往往要过了很久警方才着手侦破,这又加大了侦破的难度,让剧情变得跌宕起伏。
比如第四部里的警察雄哥,本身是个好赌的单身汉,老婆和他离婚了以后也出国定居了,和他关系亲密的人,只有挂名妹夫徐飞。因此他失踪的这段时间,警局的同事都以为他只是出国旅游,并未将之当作是刑事案件处理。
《刑事侦辑档案4》的雄哥
再比如第一部中的第二个案子,这个案子抄袭的是日本社会派推理作家西村京太郎的作品《天使的伤痕》。在这个案件中,凶手钟可儿和被害人胡森在香港都没有亲人,若不是凶手和警局有着密切联系迫使她成天和一群警察打交道,这个案子恐怕不会破得那么顺畅。
密切关注时事、力求让艺术创作接近真实生活,这也体现那个年代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有趣的是,在笔者上文提到的钟可儿杀人案中,钟可儿和她的警察男友李忠义在家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看的是另一部对现实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TVB剧集《第三类法庭》。
《第三类法庭》剧照
主创很清楚生存压力巨大的香港观众需要的是减压和共鸣,因此在抄袭篇目的选择上,舍弃了诸如岛田庄司、绫辻行人这些以华丽繁琐诡计著称的推理作家,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针砭时事的社会派推理作家,如西村京太郎、森村诚一、夏树静子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篇目较为冷门,在推理爱好者中评价也不算太高,这大概是因为热门篇目故事架构较为复杂不易抄袭,况且山寨痕迹若太过明显,也容易影响观剧感受。
除此之外,社会派的推理作品纵使有诡计,也常常被弱化了,因此有的诡计可以反复使用。你可曾注意到,第一部的第一个案子和第四部中雄哥被杀的案子诡计很类似,都是利用不同尸体的移花接木来混淆视听,只不过故事的语境差异太大,让人不容易将之联系在一起。
当然,剧集的成功不能只依赖于主创们“有水平的抄袭”,还有一众演员的出色演绎,其实他们才是港剧迷们最刻骨铭心的部分。

 

“玫瑰之名”的变迁

$
0
0

“玫瑰”是如何从宝石变为花卉的?

李丹婕

2016-07-17 18:25 来自 私家历史

字号
佛教七宝指供养佛陀及其舍利的七种宝物,不同文献中具体所指略有不同。鸠摩罗什(344-413)译《妙法莲华经》中,七宝有金、银、琉璃、车璩、马瑙、真珠、玫瑰七种。盛唐时代高僧澄观(738-839)《华严经疏》中还提到“十宝”,言“十宝者,有云金、银、瑠璃、砗磲、码碯、珊瑚、琥珀、真珠、玫瑰、瑟瑟为十,十中前七即是七宝”。除金银外,其余皆为宝石,《撒马尔罕的金桃》第十五章“宝石”多有详论,唯一缺席者是“玫瑰”,此名见于第十章“香料·玫瑰香水”条,指五代以降常见于史籍记载的“蔷薇水”,当时“蔷薇水”作为外国贡品为人所知,用途甚广。最早相关记录,一般认为是《册府元龟》卷九七二所载,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九月,占城国王遣其臣萧诃散等来贡方物,其中就有十五(琉璃)瓶蔷薇水。这位使臣称,此水出自西域,用于喷洒衣物,香气浓烈持久。薛爱华提出两则材料,将中古中国使用蔷薇水的时间上溯到中唐,其中一则事例相当生动,柳宗元每收到韩愈诗,总要“先以‘蔷薇露’盥手,熏玉蕤香,后发读”(《云仙杂记》卷六)。作者谨慎指出,这一记载表明,五代之前,或者“制作香水的技艺就已经传到了中国”,或者“中国本土就已经产生了一种制作玫瑰香水的技艺”(431页)。柳宗元的“蔷薇露”和五代舶来品“蔷薇水”名称相似,却不见得是同一种物品,何时中国出现从蔷薇花中提炼香水的工艺,这里暂且不谈,本文注意到的问题是,玫瑰所指如何由宝石变成了花卉,中古时代,玫瑰与蔷薇可以混用么?
撒马尔罕的金桃
“玫瑰”本是产自西方的宝石
“玫瑰”一词最有名的出处,来自《韩非子》买椟还珠的故事,其中核心物什是一件华美的木椟,“为木兰之柜,熏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玫瑰”在这里显然并非植物,而是宝石。更直接的表述则见于西汉司马相如名篇《子虚赋》,子虚先生向齐王形容楚国云梦泽的各类风物,提到“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司马相如《上林赋》极力渲染上林苑仙境般的景致,也特别提到苑中“玫瑰碧琳,珊瑚丛生”。西晋晋灼将玫瑰注为火齐珠,李善注《文选》沿用此说。初唐颜师古注《汉书》发展了这一解释,称“火齐珠,今南方之出火珠也,玫音枚,瑰音回,又音瓌”。颜师古所谓“南方之出”大约来自南朝人的观念。《太平广记》卷四二三有则出自南朝任昉(460-508)《述异记》的记载,“南海俗云,蛇珠千枚,不及一玫瑰,言蛇珠贱也,玫瑰亦珠名”,可见玫瑰在时人看来是南海地区的宝物,而据《梁书》卷五四《诸夷传》,火齐珠是扶南、丹丹等海南诸国所贡,玫瑰却多出自波斯、大秦等西方地区,似乎有所不同。
太平广记
玫瑰石产自西方有其文献依据。《三国志》卷三〇《魏书》三〇“大秦国”条提到当地盛产宝石,种类有“明月珠、夜光珠、真白珠、虎珀、珊瑚、流离、璆琳、琅玕、水精、玫瑰、雄黄、雌黄、碧、五色玉”,这条记载为《册府元龟》卷九六〇“大秦国”条收录,只是文字稍有出入,虎珀作琥珀,流离作琉璃。另有《梁书·诸夷传》“波斯国”条,记当地“咸池生珊瑚树,长一二尺,亦有琥珀、马脑、真珠、玫[左“王”右“回”]等,国内不以为珍”,这一记载为《南史》卷七九《夷貊传》“波斯国”条所收,琥珀作虎魄,玫[左“王”右“回”]作玫瑰,后又见录于《册府元龟》卷九六一“波斯国”条,马脑作玛瑙,玫[左“王”右“回”]作玫瓌。文字虽有不同,但玫瑰(玫[左“王”右“回”]、玫瓌)显然指一种大秦、波斯等地出产的矿石。北魏时代出使西方数十国的宋云曾行经嚈哒国,他看到嚈哒王妃“著锦衣,长八尺奇,垂地三尺,使人擎之。头带一角,长三尺,以玫瑰五色珠装饰其上”(《洛阳伽蓝记》卷五),足见玫瑰在当地也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北魏和平二年(461),为庆祝国家拓土定疆的伟业,文成帝特命有司制作十二只巨型“黄金合盘”,工艺繁琐精细,“镂以白银,钿以玫瑰”,上刻铭文写道,“九州岛致贡,殊域来宾,乃作兹器,错用具珍,鍜以紫金,镂以白银”(《魏书》卷一一〇),此处“具珍”显然就是指“玫瑰”石。
由此我们再来反观见于东晋葛洪(284-364)辑佚《西京杂记》卷一的一则记载,“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此处“玫瑰树”常用来证明汉朝已有玫瑰种植,但作为孤证,此处玫瑰并不见得一定是植物,更可能是宝石,“金树”、“银树”、“琉璃树”、“珊瑚树”、“玛瑙树”等皆频见于佛经。另据《太平广记》卷二三六引《西京杂记》,汉武帝得天马,“常以玫瑰石为鞍,镂以金银鍮石,以绿地五色锦为蔽泥”,武帝时代玫瑰为宝石之名,亦是清晰可见的。
佛教七宝是装饰佛教供养器具的重要宝石,也是佛天世界建筑装饰的重要材料,《大般涅槃经》中的宫宅,墙壁由金、银、琉璃、颇梨四宝做成,地面则铺以玫瑰。唐代佛经字书《一切经音义》注解“玫瑰”称,“石之好美曰玫,圆好曰瑰”,“瑰”读音当是“胡魁反”,与“回”同音。初唐欧阳询(557-641)《艺文类聚》卷七七中引梁刘孝仪《平等(寺)刹下铭》中,美轮美奂、仿若天界的佛刹“槛缀玫瑰,阶填粟玉”,呈现出 “火齐胜明,烛银扬采”的效果,这里玫瑰与火齐对应,反映了时人对玫瑰石的理解。这一表述为唐朝开元时文人常允之用在《重修临高寺碑并序》(《全唐文》卷三九六)一文中,“文以粟玉,藻以玫瑰”,中古观念中以七宝打造佛殿极为常见,所谓“水晶宫殿琉璃瓦”(欧阳炯《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便是这一观念的典型。这种以金银、宝石打造装饰建筑的趣味源自西方,有其现实依据,大秦国王宫“柱栊多以水精、瑠璃为之”,其殿“以瑟瑟为柱,黄金为地,象牙为门扇”(《旧唐书》卷一九八),这一以金银、异宝装饰宫殿的风尚深刻影响了唐朝,崔颢(704?-754)笔下,“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等宫廷陈设,文学修辞背后有相当写实的成分。
撒马尔罕旧城发现的壁画,康国王即位之时接待各国大使,唐朝使者位于最中间。粟特人不仅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也往西方传播中国文化
从汉代至初唐,“玫瑰”之名所指显然都是一种产自西方世界的宝石,无论施于宫廷还是佛刹,都是昂贵、稀有的珠宝。颜师古注反映出,初唐人认为玫瑰即火齐珠,于是《隋书》卷八三《波斯传》所列土产宝石,便是“火齐”与真珠、颇黎、兽魄、珊瑚、瑠璃、码碯、水精、瑟瑟等并列一起。中宗朝权倾一时的安乐公主(?-710)曾掷三万重金打造一件百宝香炉,其表面除了各种奇花异草、珍禽仙兽的花纹,更嵌有珍珠、玛瑙、琉璃、琥珀、玻璃、珊瑚、车磲、琬琰等各类宝石(《朝野佥载》卷三),已不见玫瑰。进入中唐,玫瑰作为石头之名的例子越发少见,晚唐文人苏鹗(886年前后进士及第)《杜阳杂编》提到晚唐宫廷中有“玳瑁帐、火齐床”等物,水精、火齐、琉璃、玳瑁等宝石皆被用来制作宫廷室内陈设用度,也不再用“玫瑰”石。
中古时期,“玫瑰”和蔷薇是同一种植物吗?
玫瑰之名逐渐脱离宝石的同时,转而日益频繁用于指称某种植物。自八世纪前期开始,唐诗中出现玫瑰,几乎无一例外指玫瑰花。比如开元年间文士李叔卿《芳树》一诗写道“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中唐卢纶(739-799)《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一诗中,玫瑰花色泽艳丽,香味浓郁,所谓“雨朝胜濯锦,风夜剧焚香;断日千层艳,孤霞一片光”,司空曙(720?-790?)同名唱和诗写道“攒星排绿蒂,照眼发红光”,“蒙茏珠树合,焕烂锦屏张”,也意在突出玫瑰花枝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活跃于八世纪中后期的文人邵说曾撰《上中书张舍人书》(《全唐文》卷四五二)一文,他应张舍人之求,送上数本自己亲栽玫瑰,文中强调玫瑰“常开花明媚,可置之近砌,芳香满庭,虽萱草忘忧,合欢蠲忿,无以尚也”,可见时至八世纪中叶,玫瑰花已是官家士人热衷于家居庭园栽培的花种。邵文还提到曾向树艺专家请教玫瑰养殖技术,提醒张舍人若能“当春徙之,度地居之,顺其阴阳,遂其成性,根茎未固,拥之以沃土,枝叶未茂,漑之以寒泉”,便可得“扶疎郁映,红芳可得而玩矣”之效。有趣之处在于,这篇文字除了强调玫瑰的品性和养殖,其深刻用心还在于作者自比玫瑰,这一自荐策略也反映出,玫瑰在时人心目中已是脱俗名贵的花种。
九世纪前期文士李肇《翰林志》有对大明宫翰林院内陈设的记录,称“虚廊曲壁多画怪石、松、鹤。……院内古槐、松、玉蕊药树、柿子、木瓜、庵罗、峘山桃李杏、樱桃、紫蔷薇、辛夷、蒲萄、冬青、玫瑰、凌霄、牡丹、山丹、芍药、石竹、紫花、芜菁、青菊、当陆、茂葵、萱草”等草木,玫瑰已赫然列身其间。据李匡乂(活跃于806年前后)《资暇集》的形容,玫瑰“丛有似蔷薇而异,其花叶稍大者”,而其得名则由“梅槐”而来,传说由梅与槐合生之树。此名最早见于伍端休《江陵记》一书,为《艺文类聚》《唐语林》《太平寰宇记》《太平御览》等类书收录,但唯有李匡乂(活跃于806年前后)提到,梅(枚)槐后来被讹写作“玫瑰”,然而究竟是取“花中独珍”之意,还是因花形似玫瑰,则难以确定,但作者强调,玫瑰的瑰当读作“回”而非“瓌”,后者指琼瑰,这又与《一切经音义》的注音有冲突。
玫瑰转而指称花卉的契机,除了与梅槐之间的音形接近外,很可能源于这种花品罕见,而花色与传说中玫瑰石色泽相仿。长安安业坊唐昌观有一株白牡丹,枝叶繁茂,每岁开花,若“瑶林琼树”(《剧谈录》卷下),时人提及唐昌牡丹时,“瑶琼”是极为常见的比喻。以宝石喻颜色的做法也早已有之,六世纪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就曾写下“云开玛瑙叶,水净琉璃波”,玛瑙与琉璃便指丹青二色。但直到元稹、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以宝石形容植物颜色的例子才格外流行起来,比如刘禹锡(772-842)形容友人馈赠斑竹杖,“一茎炯炯琅玕色,数节重重玳瑁文”,元稹(779-831)把怒放的芍药花说成是“琉璃叶”上开出“珊瑚朵”,蔷薇花到孟郊(751-814)笔下便成了“千艳万艳开”的“红琉璃”,皮日休(838?-883)径将盛放的石榴花漫天的火齐珠。虽然玫瑰花色多样,但史籍所见,仍以红色居多。如温庭筠(812-866)《屈柘词》,“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徐夤(894年进士及第)《灯花》“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在唐人观念中,这种红色非常迷人,李商隐(813-858)便以玫瑰石的色泽来形容美人,“青楼有美人,颜色如玫瑰”,同诗后文还有“徒令真珠肶,裛入珊瑚腮”,皆是以宝石喻颜色的修辞手法。还有一种常用于形容靛青或翠绿的宝石是“瑟瑟”,白居易(772-846)曾以“猩猩凝血点,瑟瑟蹙金匡”来形容花团锦簇的蔷薇枝。“猩猩”与“瑟瑟”此后发展成一种常见的修辞组合,如方干(809-888)《孙氏林亭》“瑟瑟林排全巷竹,猩猩血染半园花”,殷文圭(898进士及第)《题吴中陆龟蒙山斋》“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皆形象道出晚唐文人园林的色彩配置和视觉景观。
此处“猩猩血”一词值得留意,唐人认为“西国胡人”取猩猩血用作织物染料,才实现一种经久不褪的红色,详参本书第十三章“颜料”类的相关介绍。“猩猩”或“猩猩血”作为一种指称红色的专有名词,尤其常用于形容蔷薇花。如皮日休《重题蔷薇》,“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齐己(863?-937?)《红蔷薇花》“莺声渐老柳飞时,狂风吹落猩猩血”。同为红色,外形又接近,玫瑰与蔷薇之间有时会被混用,如两首白居易诗中分别有“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和“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之句,显示出玫瑰与蔷薇之间是极为相近的,然而即便如此,在时人看来,两者也是有所区别的两种花。晚唐人认为玫瑰来自南海,乾宁年间(894-898)进士徐夤《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瑰花》写道“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秾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齐己则称,蔷薇不过是“根本似玫瑰”,“似”字既说明两者的联系,也点出其中的区别。比较而言,蔷薇地位似乎更高,徐铉(916-991)《依韵和令公大王蔷薇诗》以“芍药天教避,玫瑰众共嗤”来形容蔷薇花中独贵的身份;无独有偶,徐夤《尚书会仙亭咏蔷薇夤坐中联四韵晚归补缉所联因成一篇》也写到,“踯躅岂能同日语,玫瑰方可一时呈”,也是在反衬蔷薇的名贵。这些并置与比较反映出,在时人眼中,蔷薇与玫瑰是“似”却不同的两种花。
“玫瑰”之名的变迁与“汉学”研究的兴衰
时至今日,我们已无法确证史籍中的玫瑰原本究竟指哪种矿石,而这样的确证意义或许并不大,因为这种石材最初出现在汉文史籍中,便相当神秘,人们的关注点不在于实物,而是这一名物所承载的外来、稀有、昂贵、华美等属性,如薛爱华所说,“舶来品的真实活力存在于生动活泼的想象的领域之内”。“玫瑰”之名所指,在唐朝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的具体契机已难得其详,但结果非常清楚,玫瑰与石材之间的联系逐渐稀薄,甚至被人遗忘,转而成为一种观赏花卉的称谓,新联结的建立,有其偶然性,但可能性很大的,是这种花卉及其名称令时人联想到脑海中“玫瑰”宝石应有的模样。英文中玫瑰和蔷薇是同一个词,而唐人知识系统中两者却不是一回事。当时玫瑰养殖似乎还停留在赏玩阶段,因此,“玫瑰花水”是否在唐朝切实存在,尚难落实。同样的,作为动物名词的“猩猩”,在唐代,则多数情况下以“猩猩血”的形式出现,唐人观念中正红色与猩猩血之间的强劲联系也是空前绝后的,这显然源于唐人热衷绚烂、热烈之色的审美文化。无论是玫瑰与宝石,还是猩猩与颜色,都反映了名与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对应关系,而历史之生动正在于这一关系的变动不居,同时也是《撒马尔罕的金桃》一书书名的深意所在,“虽然这种桃子曾经是某种‘真实的’存在,但是这种水果已经部分地成了一种玄虚神妙的实体”。也就是说,这本书的研究对象与其说是物,毋宁说是不同时空中变化与流动的观念和风俗,是物品背后生动的历史。
《撒马尔罕的金桃》作者、汉学家薛爱华
然而,这类“汉学”研究无论从旨趣还是文体在此后似乎都逐渐失落,甚至为人遗忘。《撒马尔罕的金桃》初版于1963年,杜希德(Denis Twitchett, 1925-2006)1964年为本书撰写的书评中提到,“人们很想知道,这类研究如何有益于‘现代汉学’(modern sinology),多大程度上不过是‘伯希和一辈古物学家研究’(antiquarian inquiries of Pelliot and his generation)的延续”,“现代汉学”一词意味深长,因为同年3月22日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第十六届年会围绕“中国研究与其他学科”(Chinese Studies and the Disciplines)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会者包括列文森(Joseph Levenson, 1920-1969)、芮玛丽(Mary Wright, 1917-1970)、施坚雅(William Skinner, 1925-2008)、莫里斯·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 1920-1975)、牟复礼(Frederick Mote, 1922-2005)、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 1916-1999)、杜希德等众多著名的中国史研究者,用施坚雅的话说,这次讨论正是在“汉学已死,中国研究万岁”(Sinology is dead; long live Chinese studies)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次讨论会仿佛美国学界对传统“汉学”的一次集体告别,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作为东方学分支的“汉学”缺乏理论探求,没有时间意识,不过把古代中国作为知识的“博物馆”或“杂货箱”。杜希德的评论文章却对此表示异议,他心目中的汉学深厚得多,非常开放,也具有包容性,他强调,以语言研究和文献辨析为核心的传统汉学方法无论如何都是理解中国的基础,这种看法并非主流,因此其文章名不乏悲情色彩,叫作“为汉学孤独地喝彩”(A lone cheer for Sinology)。就此而言,杜希德和薛爱华之间不乏共鸣。但薛爱华显然更为保守,传统“汉学”危机在“二战”后就已暴露,五十年代末期,他曾一度公开主张废除“汉学”和“汉学家”一词,转而以汉语“语言学家”自居,但这一提议并未被学界采纳。二十多年后,薛爱华1982年在一次讲演中再次反思“汉学”之名,他提倡恢复汉学的本初意义,即汉语研究,特别是古代汉语文献研究,应与通常所说“拉丁学”、“埃及学”和“亚述学”相同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这一号召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当时全球格局星移斗转,欧美世界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旨趣和路径,绝大多数人早已放弃了这一语境下的“汉学”,就像唐人已不再将玫瑰当作宝石。
(本文原载于7月17日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现题目和小标题为编者所拟,原题为《“玫瑰之名”的变迁”》)

 

旧时盛夏的避暑智慧

$
0
0

旧时盛夏的避暑智慧

谭昔

2016-07-17 11:32 来自 思想市场

字号
什么是“三伏”?
关于盛夏,民间流传着“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所谓“三伏”,旧时以干支纪日,十天干中的“庚”象征西方,对应五行中的“金”。而五行以火克金,农历六月“火”盛,故金气必须伏避盛暑,以免销熔。唐代四大类书之一的《艺文类聚》解释“伏”便说:“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
由此,自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伏日”,又称“初伏”。其后还有“中伏”与“后伏”。以2016年为例,6月21日夏至,其后的第一个庚日为6月27日庚辰,第二是7月7日庚寅,第三是7月17日庚子,第四是7月27日庚戌,第五是8月6日庚申,第六是8月16日庚午。《阴阳书》记载:“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所以,2016年的初伏便是7月17日庚子,中伏是7月27日庚戌。有趣的是,因今年立秋在8月7日,所以后伏便顺延到了8月16日庚午。
“伏日”,原是与农历十二月“腊日”相对应的重要祭祀节令。《史记》记载:“秦德公二年,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意思是春秋战国时的秦国,秦德公在伏日祭祀土地,在城市东西南北四门杀狗。至于为何在这一天杀狗,据《史记正义》的解释,狗在当时被认为是阳气的代表,而伏日阴气潜伏,容易化为蛊毒害人,所以才杀狗借阳气来抵御阴毒。
祭祀所用祭品通常在典礼后由众人分而食之,所以伏日这天便有了分肉的传统。《汉书·东方朔传》记录了一个故事。汉武帝时期,伏日这天朝廷分肉,百官都已到齐,而主事的礼官却迟迟不来。东方朔不愿久等,跟同僚说伏日得早点回家,便上前拔剑割肉,怀揣以归。事后主事礼官向武帝告状,武帝命东方朔自责。谁知东方朔摘掉冠冕,上前说:“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意思是说,自己当百官面前拔剑割肉,是何等气魄;所取不多,是何等廉洁;所取之物,尽数交予妻子,是何等仁爱。
武帝听完这番“自责”,非但不怒,反而开怀。便加赐东方朔美酒一石,肉百斤,让他拿回家孝敬老婆。今天中国南方的一些省份仍有三伏天吃狗肉的习俗,也许是秦汉伏日风俗的遗存。
旧时的消夏智慧
《消夏图》。
三伏的到来,往往令人苦热难熬。唐代大诗人杜甫写到:“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杜诗头两句说七月初天气太热,屋内如蒸笼一般,令人食欲不振。酷暑时节,人们常吃一些生津开胃的食品饮料来刺激食欲。《清嘉录》记载,在三伏天里,“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所谓凉粉,是用木莲草熬汁后取纱布滤清,和水凝结成块,用于解暑。凉粉在宋代便见于记载,流传至今已有千年。
杜诗中间四句说饱受蝇虫之扰的同时,更被繁忙的公务压抑得直欲大叫。最后两句说希望到林间避暑,赤脚踏冰以解心中烦扰。古人为了销暑,除了饮食方面以外,也确实在居室和储冰两方面费了不少心思。
《携琴访友图》。
明人文震亨在他的《长物志》中描写了一个如清凉世界般的“敞室”:“长夏宜敞室,尽去窗槛,前梧后竹,不见日色。……北窗设湘竹榻,置簟于上,可以高卧。……湘帘四垂,望之如入清凉界中。”意思是说,夏季避暑的敞室,需拆除窗户,屋前屋后,栽种梧桐、绿竹,以通习习凉风。在北窗之下,设竹榻一张,上铺凉席,主人高卧其上。敞室四周悬挂竹帘,构筑清凉境界。唐代诗人张籍所作“遇午归闲处,西庭敞四檐。高眠著琴枕,散帙检书签”正好是敞室销暑之一例,会让苦热的杜甫好生羡慕。
关于古人储冰的记录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说冬季在山中凿冰,储藏在冰室之中以备销暑之用。顾禄记载苏州市中夏季卖冰的情况,说:“土人置窨冰,街坊担卖,谓之凉冰。或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鲜鱼肆以之护鱼,谓之冰鲜。蔡云《吴歈》云:‘初庚梅断忽三庚,九九难消暑气蒸。何事伏天钱好赚,担夫挥汗卖凉冰。’”根据《元和县志》,苏州葑门之外共有二十四座冰室,寒冬之时百姓将冰藏于室中,来年夏天便可取出使用。可见,在明清时期,夏季用冰已经常见于市场交易之中。更有暑热哄抬冰价的例子,据《温热经纬》记载,清乾隆九年六月,北京极热,“冰至五百文一斤,热死者无算。”
盛夏伏阴与平衡之道
虽然古人各尽所能地设计出了不少销暑良方,但翻阅古籍,书中却反复提醒着读者要控制内心的欲望,当心炎暑中潜伏的阴气。如《致富奇书》说:“三伏内,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阴气。……虽大热,不宜吃冷。”这里是说盛夏之季,人体腹中积阴气,最怕腹泻,恐伤元气。便是天气极热,也不宜吃寒冷的食品饮料。
《遵生八笺》记录孙真人之言:“宜节约饮食,远声色。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孙真人建议三伏天里要远离声色,节制饮食,不可常受风吹,也不可多吃冷食,以妨疾病。
前文提到的凉粉,据《本草纲目》记载,亦有用绿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但李时珍同样认为这种凉粉也“偏于冷,能致人病”,应当少吃。
个人在盛夏中任性食冷,不防备潜伏的阴气,还只是招致身体上的疾病。若当道者在盛世中也不持平衡之道,影响则更深远。东汉末年,灵帝兴建裸游馆以避暑。据《拾遗记》,裸游馆以渠水环绕四周,选“玉色轻体”的宫女撑小舟荡漾渠中,甚至故意令小舟覆没,使宫女湿透全身,以便观者“视宫人玉色”。宫女年十四至十八岁者,以西域所献香料沐浴,体带奇香,面上靓妆,轻解上衣,仅着内衣相伴君王游乐。裸游馆中又遍植嘉木,渠中种莲,灵帝纵情其间,长夜宴饮,嗟叹到:“使万岁如此,则上仙也。”他觉得这种寄意于声色犬马的岁月,便是所谓的神仙日子了。然而,灵帝的荒淫无度为人神所共愤。董卓率军进入都城后,将裸游馆宫女尽数劫掠,并且焚烧了这座荒淫的避暑馆阁。
《万壑争流图》。
晚明陈继儒作《销夏部》,记载历代士人的销夏故事。在序言中,陈继儒批判那些为了销夏而“愿得泰岱之长松、潇湘之修竹、匡庐之飞瀑、太湖之明月、峨眉之古雪,又渴思金茎之露,困忆石步之廊,饱风欲为蜩,泳水欲为鱼”的思想。他认为销夏是要取得心中的清凉境界。若有如此众多的欲望,那无论是内在个体还是外在天地,都无法“跳出火坑”而“莫可解脱”了。
旧时的避暑智慧,说到底还在于人内心的平衡与清凉。宋人苏舜钦营造沧浪亭,作《沧浪亭记》,说:“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就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偏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予时傍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笑。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无邪,则道以明。反思向之汨汨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在苏舜钦的世界中,“盛夏蒸燠”与“荣辱之场”互相隐射,而“舒所怀”又与“神不烦”、“道以明”相通。苏舜钦最终所得的“真趣”,也许就是古人对于盛夏与伏阴的平衡之道吧。

 

世界名著金库(儿童)

$
0
0
  • 洋葱头历险记 : 世界名著金库

    (意)姜·罗大里 / 任溶溶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11-1 / 13.90
     8.8 (1265人评价)
  • 假话国历险记 : 世界名著金库

    姜?罗大里 / 任溶溶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11-1 / 11.10
     8.9 (567人评价)

    这是一部世界童话名著,是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代表作之一。 有个名叫小茉莉的孩子,他来到一个极其古怪的国家:你进食品店买面包,他给你墨水;...

  • 长袜子皮皮的冒险故事 : 世界名著金库

    [瑞典]阿.林格伦 / 李之义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83 / 13.80
     9.3 (488人评价)

    皮皮是一个瑞典小姑娘,她长着火红色的头发,梳着两条硬梆梆的小辫子,脸上长满雀斑,大嘴巴,白牙齿,穿着奇怪的衣服,两只袜子一只黑色,一只棕色,她的鞋比她的脚正...

  • 罐头里的孩子

    [奥地利]克·涅斯林格 / 施种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年11月第一版 / 9.90
     8.8 (131人评价)

    巴达洛提太太误收到一件货品——一个工厂制造的七岁儿童康拉德。他智力发达,不会说假话,不做坏事,很受“妈妈”巴达洛提太太和“爸爸”埃贡先生的喜爱。正当他和“妈...

  • 狐狸列那的故事 : 世界名著金库

    (法)玛·阿希-季浩夫人 / 严大椿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11-01 / 12.20
     9.0 (239人评价)

    《狐狸列那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动物故事中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不论成人和儿童,都会被这些故事中逼真的兽国情景和狐狸列那的狡诈奸滑所吸引住。作者...

  • 出卖笑的孩子

    [德国] 詹·克吕斯 / 李墉灿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11 / 15.80元
     8.6 (171人评价)

    蒂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再聚后,他常受到继母的虐待,只有星期天由爸爸陪着上赛马场才感到快乐。不幸的很,他的爸爸在一次建筑工地上被木板砸死了。这以后,他烦闷的时...

  • 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 : 世界名著金库

    (澳)帕·林·特拉弗斯 / 任溶溶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8-12-01 / 11.00
     9.3 (103人评价)

    班克斯家有四个小孩,妈妈请了个保姆来照料小孩。 这个保姆叫玛丽·波平斯。她初来时,孩子们觉得她好像是被风吹进来似的。他们很快就和她搞熟了,管她叫玛丽阿姨。玛...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 世界名著金库

    (瑞典)拉格洛芙 / 李俍民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年01月 / 11.40
     8.6 (88人评价)

    内容/简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十几岁的男孩,名叫尼尔斯,瘦高个儿,淡黄头发,非常顽皮。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父母亲要外出,叫他一个人坐在家里好好读书。可他等...

  • 鲁宾孙漂流记 : 世界名著金库

    (英)笛福 / 唐钖光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9-04-01 / 10.00
     8.4 (48人评价)

    本书是根据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名著《鲁宾孙·克鲁索》译述的。写一个叫鲁宾孙的人,航海出外,不幸遇难,飘流到一个荒岛上。为了生存下去,他在荒岛上努力劳动,以满足...

  • 地球女孩外星历险记 : 世界名著金库

    季尔 布雷乔夫 / 王志冲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 / 12.6
     9.0 (92人评价)

    这是一部著名的当代科幻小说。21世纪80年代的女孩阿丽萨,活泼可爱,感情丰美。她跟随父亲——一位宇宙动物学家,去外星球寻觅珍禽异兽。巧舌鸟能在星际飞行,圆球...



  • 米凯尔盗马记 : 世界名著金库

    (爱沙尼亚)杨·兰纳普 / 潘辛、吴焱煌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11 / 12元
     8.1 (26人评价)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十五个系列短篇小说,总标题为《斯赫夫卡说的实话》,第二部分为中篇小说《米凯尔盗马记》。短篇小说都是小学生斯赫夫卡干了调皮捣蛋的事...

  • 危险的旅行 : 世界名著金库

    托·豪根 / 李之义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 / 12.9
     8.9 (31人评价)

    《危险的旅行》是豪根最新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讲某个高山和大海间的王国,国王复悉他的兄弟破盾牌骑士阴谋杀害他夺取王位,他在阴谋爆发之前秘密逃亡出走。破盾牌...

  • 绿野仙踪 : 世界名著金库

    (美)莱·弗·鲍姆 / 陈伯吹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6-03-01 / 11.10
     8.9 (38人评价)

    这部长篇童话,写一个女孩子,被旋风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回不了家,可是她有信心、有勇气,要坚决走回去。在途中,她碰到一个要去找脑子的稻草人,一个要去找心的铁皮...

  • 外星人

    (美)威廉·科兹文克 / 夏玉瑛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9-1 / 11.50元
     8.2 (41人评价)

    这是一本科学幻想小说,它描写外星人乘宇宙飞船来地球采集植物,因受到美国联邦侦察队的追索,宇宙飞船仓惶离去,把一位植物学家流落在地球上。一个小男孩艾略特结识了...

  • 莫吐儿传奇 : 世界名著金库

    肖洛姆-阿莱汉姆 / 姚以恩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年11月第一版 / 10.70
     8.7 (26人评价)

    在读完《莫吐儿》的俄译本以后,高尔基给肖洛姆-阿莱汉姆写了一封非常热情的信。信上说: “您的书我收到了,读过以后我笑了也哭了。真是一本绝妙好书!……这本...

  • 新格列佛游记

    [捷克] 希哈 / 宛庚、乐辛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11 / 16.20元
     8.0 (24人评价)

    希哈是一个铁匠的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书读得不多,当过很长时期的中小学教师,整整十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少儿出版社社长。长期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孩子...

  • 两个小淘气 : 世界名著金库

    (南斯拉夫)布·乔皮奇 / 潘辛、吴焱煌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11 / 11.30元
     7.9 (33人评价)

    这是一本幽默诙谐、充满童趣的儿童文学名著。 布兰科与他的小叔叔年龄相同,他们同一天进农村小学一年级读书。由于他们天真无邪,好奇好动又不懂事,做出了许多淘气的...

  • 格林童话 : 世界名著金库

    (德)格林兄弟 / 魏以新、张威廉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11-01 / 17.30
     9.3 (33人评价)

    格林童话内的故事,原本都是在德国民间代代口耳相传的故事,格林兄弟把它们结集整理出版,成为流传后世的重要作品。这些民间故事并非全都是凭空想象,部分是可追溯得到...

  • 豪夫童话

    豪夫 / 张威廉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8-4 / 12.40元
     8.5 (33人评价)

    本书采用豪夫童话中流传最广的七篇,有《国王与鹤》、《小木克》、《大鼻子接怪物》、《冷酷的心》等。   《国王与鹤》写一个国王和他的大臣百无聊赖,为了作乐...

  • 魔法师的帽子 : 世界名著金库

    (芬兰)图·扬松 / 任溶溶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8-12-01 / 10.00
     8.8 (20人评价)

  • 汤姆沙耶历险记 : 世界名著金库

    (美)马克·吐温 / 吴岩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9-04-01 / 14.30
     9.2 (31人评价)

    顽童汤姆·沙耶受罚刷墙,他却把“专利”让给别人;他结结巴巴只背得上几节圣经,却领了背二千节奖,大出风头。他还和两个朋友离家出走,到荒岛上去做“海盗”,家人以...

  • 平格尔的奇遇 : 世界名著金库

    (俄)谢·别利亚耶夫 / 陈善基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年03月 / 15.20元
     7.7 (23人评价)

    这是一部长篇科学幻想小说。书中叙述一位英国青年平格尔因为家庭贫穷,不能继续读书,在国内又找不到工作,只好漂泊到海外谋生。他先后在欧、美、亚、非各洲流浪,处处...

  • 神医多立德的故事 : 世界名著金库

    休·约·罗夫丁 / 陈伯吹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8-12-01 / 9.20
     8.7 (19人评价)

    多立德之所以被称为神医,是因为他不仅医术高明,治好过很多很多人的疾病,而且学会了动物的语言,治好了不少禽兽的疾病,于是非洲的猴子们闻名邀请他去治病,于是他率...

  • 蓝色的海豚岛 : 世界名著金库

    (美)斯·奥台尔 / 傅定邦、陈伟民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9 / 12.80
     7.2 (18人评价)

    太平洋中有一个岛屿,外形象一条在海洋里晒太阳的大鱼。岛的四周有蓝色的海豚在游泳,有海獭在嬉游,还有许许多多的海象和海鸟。从前,在这个岛上住着印第安人。他们受...

  •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 世界名著金库

    (英)刘易斯·卡罗尔 / 赵元任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8年12月 / 10.40元
     8.2 (13人评价)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一本斐声世界的儿童读物,故事讲述了英国小女孩阿丽思在兔子洞中梦游的奇遇。作品充满了对童趣的描写,细腻刻画了儿童的心理世界。主人公一会儿...

  • 太空人遇险记

    [澳大利亚] 帕·赖特森 / 任溶溶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1-2 / 11.50元
     7.2 (13人评价)

    这本构思和写法都根特别的小说,是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女作家、1986 年国际安徒生奖——国际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的获得者赖特森写的。 帕特里复·赖特森(Patr1...

  • 勇敢的船长 : 世界名著金库

    (英)吉卜林 / 汪成章 等 / 少年儿童 出版社 / 1997年04月 / 12.60
     7.6 (13人评价)

    美国大富翁的儿子哈维由于抽劣性雪茄和晕船,被海浪卷入海中,为一艘渔船救起。船长屈劳帕不信哈维的话,强迫哈维在船上干活。幸而有格罗萨斯脱渔民的帮助,使他逐步适...

  • 小人国和大人国 : 世界名著金库

    江·斯威夫特 / 李庶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6年3月 / 8.60元
     7.6 (11人评价)

    本书是英国作家江·斯威夫特的名著,被公认为英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写一个名叫格列佛的船上医生的冒险故事。他先漂流到小人国,做了小人国国王俘虏。...

  • 蒂埃特河历险记 : 世界名著金库

    (巴西)弗·德·儒尼奥 / 李长森 等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9-04-01 / 9.7 元
    (少于10人评价)

    《蒂埃特河上的假日》以横贯巴西中部的蒂埃特河为背景,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三个少年的假期生活,并对巴西蒂埃特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以充分地展现。孩子...

  • 木偶奇遇记 : 世界名著金库

    (意大利)科罗狄 / 徐调孚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6-02-01 / 11.10
    (少于10人评价)

    一个木偶,因为逃避上学读书,屡次不听善良的劝告,在坏孩子的引诱下,到处闯祸,做了许多愚蠢的事,吃了许多苦头,险些丧失了性命。最后他接受了教训,终于悔改了,变...

  • 玻璃孔雀 : 世界名著金库

    依·法吉恩 / 傅定邦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8-12-01 / 12.70
     9.2 (52人评价)

    本书为当代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依·法吉恩的童话故事集。法吉恩的童话语言朴素,情节也并不复杂,但读来自有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让你感到跳跃其间的童心,感到诗意的...

  • 大战火星人 : 世界名著金库

    (英)赫·乔·威尔斯 / 一之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03 / 11.00
     7.3 (86人评价)

    上个世纪末,人类遭受了一场可怕的战争。敌人是智慧远胜于我们的智能生命,它们装备极度先进,拥有足以摧毁地球上万事万物的尖端武器,它们便是居住在火星上的生物——...

  • 吹牛大王奇游记

    (德)埃·拉斯伯 / 刘 浩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6-03-01 / 10.70
     9.1 (48人评价)

    《吹牛大王奇游记》原名《明希豪森奇游记》,是十八世纪德国古典文学名著。主人公明希豪森男爵是实有其人的。他曾在俄国军队中当过兵,跟土耳其人打过仗。他回国后曾给...

  • 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 : 世界名著金库

    [苏联]诺·尼索夫 / 孙广英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年11月 / 12.50
     9.0 (53人评价)

    这是一本童趣十足的儿童故事。书中描写两个原来功课不好的小朋友,马列耶夫算术不及格,西什金俄语不及格,他俩互相原谅,不作批评帮助。后来,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

  • 苦儿流浪记 : 世界名著金库

    (法)艾·马洛 / 傅辛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9-04-01 / 10.70
     8.5 (61人评价)

    雷米是一个弃儿,从小由一个石匠的妻子抚养。他八岁那年,石匠受伤残废,失去了工作。石匠把他卖给一个流浪的卖艺人,从此他和卖艺人带了几只小动物到处流浪。这个卖艺...

  • 魔鬼出租车

    龙子、典群 编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3 / 11.70元
     7.8 (54人评价)

    本书所收18篇科幻小说,作者均是当代英、美、日、俄、澳等国的名家高手。一具历经凶险、千方百计终于复活了的木乃伊,居然是一个身手超凡的外星人;一辆破旧不堪的出...

  • 安徒生童话 : 世界名著金库

    安徒生 / 徐 朴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3-1 / 15.70
     9.6 (46人评价)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璀璨瑰宝。本书所收二十一篇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如诗一般的童话杰作,热情地歌颂了人们善良、勤劳、勇敢、坚强和自我牺牲等优秀品...

  • 贝洛/王尔德童话 : 世界名著金库

    巴 金、戴望舒、沙尔?贝洛、奥斯卡?王尔德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11 / 11.10
     8.7 (38人评价)

    贝洛童话和王尔德童话是世界经典童话,自它们问世之日起,一直受到全世界孩子们的喜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成长。贝洛、王尔德这两位作家的作品,语言优美,诗意...

  • 隐身人 : 世界名著金库

    [英]赫·乔·威尔斯 / 谢忱、开泰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年3月第一版 / 11.00
     8.1 (51人评价)

    本书是英国科幻小说大师赫·乔·威尔斯的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一个青年物理学家格里芬发明了一种隐身术,把自己变成了来去无踪的隐身人。天才的发明并没有给这个极端的个...

  • 天边灯塔 : 世界名著金库

    (法)儒勒·凡尔纳 / 周煦良、王沫以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7年03月 / 11.7元
     7.2 (48人评价)

    对中国读者来说,凡尔纳的名字早已尽人皆知。他是公认的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世界科学幻想小说大师。但是绝大多数中国读者只读过他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



 

100部俄国文学

$
0
0

100部俄国文学

陀陀是道 陀陀是道 2014-09-24 10:36:47
挺靠谱的一份书单,忘了是谁列的,张晓风?不知有没有好心人列成豆列。
里面推荐了洛斯基的俄国哲学史,确实权威
容我再加上卡拉姆津的俄国史,和高尔基的俄国文学史
不知这一百零二本何年何月能读完

1 《聪明误》 格里鲍也多夫
     之所以把这本书列为第一本,我的原因很简单,这本书写作的年代相对于其他名著最早、关切的事件——十二月党人起义又是俄罗斯近代史上第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
     2、3、4、《上尉的女儿》、《别尔金小说集》、《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
      普希金是俄罗斯第一个伟大作家,被后人目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评说甚多。我推荐三本小说一读。
      5、6 《死魂灵》、《钦差大臣》 果戈理
      果戈理的小说和戏剧的最高成就基本上都体现在这两本著作中了。果戈理号称俄罗斯首位写作小人物的好手,不过读其著作中的小人物,多些丑化之嫌,不信试读《死魂灵》中一段关于农民的描绘。
     7、8、9、10 、11、12《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克莱采奏鸣曲》、《伊凡•伊里奇之死》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小说我推荐如上六本,大约是囊括了他所创作的最伟大的几部。这些宏大的小说如果不啃一年半载,基本上上不大可能读完。不过,阅读托尔斯泰,对我来说,是一次陇长的艺术享受,这老头的书大约陪伴我一年有余,但也只粗看一遍而已。
     13 《别林斯基选集》 别林斯基
     至今让我不清楚的是,这套书究竟有几卷,我手头就三卷,但好象应该有四卷或五卷。出选集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有个文艺理论丛书之中有收一本别氏的论文集,但似乎不够全面也不够权威。读俄罗斯文学批评家的书需要一些细致,也就是现在喜欢说的“隐微读法”。
     14、15 《往事与随想》、《谁之罪?》 赫尔岑
     对于前一本书,我希望的是:活着的中国人都去看看,至于死了的,那就没多大必要了。至于后一本书,在这个时代大约仍然很值得看看。
           16、17、18、19、20、21 《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 屠格涅夫
     一口气开列了他的六大长篇,那是因为我认为这六部长篇确实是俄罗斯40——70年代的一部关于知识分子的辛酸史,六部小说其实是一部更宏大的《战争与和平》。屠氏的笔调相对委婉曲折一点,不过有心的读者当会读出很多。
         22、23、24、25、26、27 《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所列的六部著作是他1862年之后的作品,对我来说,这六部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伟大历程,唯一遗憾的就是《卡拉马左夫兄弟》仅仅是个序曲。
   28、29 《契诃夫小说选》、《契诃夫戏剧选》 契诃夫
     这样的作家多一点,这个世界能沉静好许。昆得拉反媚俗,而契诃夫的所有作品的指向也大多在此。俄罗斯知识分子性格多激烈好斗,契诃夫则有些不大同类,大约和其人所受严格的技术教育不无关系吧。
        30 《先知》 梅列日科夫斯基
     说实在话,我一如既往地厌恶这个作家和他的妻子吉皮乌斯。很多时候,他们的表现既低能又无知、而且喜欢以博学的姿态来摆弄文学。之所以推荐《先知》,理由是,这大概是他最聪明的一本书,虽然其中不乏很多小聪明。
       31 32 33 34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不合时宜的思想》 高尔基
     高尔基是个不幸的人——即使生前受到的礼遇似乎是任何一个文学家都不具备的。他的书如他的人一般,充满着真正的人道关怀。如果去掉《不合时宜的思想》,那是不完整的高尔基,也是个不可理解的高尔基。
     35 《大墓地》 霍达谢维奇
     蓝英年先生曾经有过关于苏联作家优美的散文集《寻墓者说》,这是本俄国人自己写的《寻墓者说》,不过人物多半是白银时代的。
     36 37 《知识分子与革命》、《十二个》 勃洛克
     这个作家的晦气大概是那时代知识分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勃洛克的立场与他最终的潦倒,预示着一个反知识时代的到来。
     38 《红笑》 安德列耶夫
     一个绝望的人,一部绝望的小说
     39 《雅典与耶路撒冷》 舍斯托夫
     他的作品比较多,这是他的代表作,如果没有研究的兴趣的话,读完这部代表作也就差不多了。
     40、41、42、43 《论人的奴役与自由》、《论人的使命》、《俄罗斯思想》、《自我认识——思想自传》 别尔嘉耶夫
     关于这四本书,我无话可说,如果喜欢俄罗斯而不读别尔嘉耶夫这四本书的话,那基本上进不了真正的俄国魂。
     44 《路标集》 基斯嘉科夫斯基等
     这本出版于1909年的论文集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历史俨然划分为不同的两个时代,前一代激进的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在1907年被最终定格,而这本文集可作一审判符号来读。当然,知识界由自觉的“反动”走向自觉的“保守”大约不是什么俄国特色。
     45、46 《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涅克拉索夫诗选》涅克拉索夫
     关于这前一本书,如果换一个国名,现在读起来的感觉不知是否依然?至于这后一本书,算是对前一本书的最佳补充或拓展都可。
     47 《切文古尔镇》 普拉东诺夫
     又一次滑稽的《在俄罗斯谁能幸福且快乐?》,不过是换了个时代写的。一个多写农业,而另一个似乎更关注工业化。不过细心些的话,大约都是能闻到“原始积累”的血腥的,不论是资本主义对农村还是社会主义对农业,血腥的恶臭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意识形态发生变化而有所改变。
         48 《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
     这虽然是一本在意识形态领域被争论了几十年的小说,但就价值而言,这应该是苏联建国之后最伟大、最圆熟的小说,真正喜欢伟大的叙事艺术的读者完全不必相信那来自意识形态的可笑攻击。
     49 《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
      这个作家的天才出乎我的想象之外——苏联时代能写长河全景小说的很多,但写得好的大约就这一人而已——二十一岁开始撰写如此长篇巨著,实在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不过我还是相信天才,不相信这是抄袭的伪作——理由大约是俄罗斯前一个世纪的少年天才太多吧。
     50、51、52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症楼》、《古拉格群岛》 索尔仁尼琴
     一如对《往事与随想》的评价:凡是活着的中国人都应该一读这几部小说。尽管索尔仁尼琴有些偏执,但仍不失俄罗斯的良心,“古拉格群岛”这个名字不仅应当为俄罗斯的读者所熟知,中国读者更应明白其涵义。
     53 《艾特玛托夫小说选》
     凡是不想错过灵魂在伟大杰作中冒险的读者都应该一读他的作品,甚至不止这个小说集
     54 《活着,可要记住》 拉斯普京
     这个中篇叙事冷静地出奇,或许真是太冷静了,结局往往太悲惨
     55 56 《解冻》 《人•岁月•生活》 爱伦堡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尽管作品并不完美是艺术品。我更希望读者不要错过他的小说与回忆录,特别是他的回忆录。
     57 《鱼王》 阿斯塔非耶夫
     一部优秀的小说,当散文或小说都可以读。
     58、59 《狗心》、《大师与玛格丽特》 布尔加科夫
     讲平均、平等的时代,出现“差异”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翻翻这两本小说或许会有些感触。
     60 《俄国民粹派文选》
     这是人民出版社八十年代初的集子,如果对俄罗斯十九世纪60年代之后的社会运动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读这一时期很多伟大思想家的作品,而这本是目前国内最好的选本,可惜的是印数只有5000,但在大型图书馆不难找
     61 《苦难的历程》 阿•托尔斯泰
     62 《怎么办?》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把这本书列上了。我本人并不喜欢这本书,无论是作为文学名著还是作为伦理著作,期间透露出来的对乌托邦的狂野与坚韧都是我所敬畏但深深抱有怀疑的。不过就意义而言,这本书确乎比较重
     63 《列宁选集》(4卷) 列宁
     俄罗斯20世纪初的党派斗争很激烈,不过让人奇怪的是真正能出得全又多的只有这个列宁的文集。
     * 《普列汉诺夫选集》(5卷)普列汉诺夫
     俄罗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大约还算是普列汉诺夫了,不过“正宗”二字不是恩格斯点名了就算的,还要看谁取了政权。
     65 《群星灿烂的年代》 巴纳耶夫
     安年科夫的回忆录至今没有出版——因此我也无法分辨优劣,所以关于19世纪四十年代那批知识分子的最佳回忆录便是这本了
     66 《巴纳耶娃回忆录》 巴纳耶娃
     这是巴纳耶夫夫人的回忆录,讲的也是四十年代人的事情,算是对前一本书的补充。
     67、68 《神人类讲座》、《神权政治与历史未来》 索洛维约夫
     俄罗斯第一个宗教哲学家,这两本算是有代表性的著作。最近几年,宗教哲学很红火,不过让我奇怪的是他的代表作倒是一直未在中国出版。
     69 《茨维塔耶娃文集》(5卷) 茨维塔耶娃
     布罗茨基对这个似乎有“月亮病”的女人评价很高,超过“俄罗斯诗歌月亮”。我这个不懂诗歌的人看这些个诗人,多半有些“无事乱翻书”的嫌疑,再说,翻译过来的诗歌保有多少原味,我一直是深有怀疑的。
         70 《杜波罗留波夫选集》 (2卷) 杜波罗留波夫
     这个年轻人25岁有死了,如果不死,大约也会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差不多,烂死在西伯利亚。不过,文章倒确实很值得读。
     71、72 《外省散记》、《童话》 谢德林
     谢德林担任梁赞省和特维尔省副省长是在他写作《外省散记》这系列特写之后的事情,在这些今天似乎可以被称为“揭开黑幕”的小说特写里,谢德林没有庸俗地和肤浅地停留在揭发某些表面现象中,而是以锐利的思想之剑刺中着那种当代文坛兼影坛骑士无法企及的要害。
     谢德林的童话,是纯粹为大人写作并且也只有大人所能理解的。因此,不能同意由儿童文学出版社出这本书。
     73 《奥勃莫洛夫》 冈察洛夫
     俄罗斯的最后一代多余人
     74 《当代英雄》 莱蒙托夫
     一部优美的小说,一个荒唐的主角,一曲华丽的哀乐。
     75 《大雷雨》 奥斯特洛夫斯基
     此人大概现在并不出名了,甚至名头在另一个不能算是职业作家的“革命家”之下,不过后者的书大约只有在一个特别奇异的时代才有如此众多读者,而前者的书却不时可能被从图书馆那堆满灰尘的角落里挖出来。
     76 《论文学》卢那察尔斯基
     卢氏可为苏联文艺批评第一人,知识渊博、见解独到,虽束缚于马克思主义,但对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体察非一般人所能及。
     77 《文学与革命》 托洛茨基
     本书是一个革命的卓越领导者对于文学发表的卓越见解,和他的其他文章一样,辞藻华丽,文笔优美,逻辑清晰,对今天重新风行起来的银文学家们毫不留情,这部文集的时间跨度是20年左右,其中包括了3次大革命,顺便说说,该书在编排上把关于10月革命时代的文学论述作为第1部,而把革命前的文学论文作为第2部,殊为不解
     78、79 《红木》、《明月》 皮里尼亚克
     皮氏年轻早夭,其小说多有文人色彩,本世纪二十年代有《明月》这样的小说,实在罕见
     80 《盲音乐家》 柯罗连坷
     此书是柯氏代表之作,历十年而成,堪称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81 《彼得堡》 别雷
     意识流小说的三大开山之作品中有别氏此书。不过,依照我个人的看法,这个书确实不怎么好懂,不过相对于《尤里西斯》之类惶惶巨著,蠢笨如我,就根本只能作天书了。
     82 《安魂曲》 艾赫玛托娃
     艾赫玛托娃在斯大林时期的名声很一般,后面目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此为代表之作,可见一斑。
     83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巴赫金
     俄罗斯吃陀思妥耶夫斯基饭的不少,就跟中国吃红楼梦与鲁迅饭的差不多,凡是文学大国,总不免有一帮专家依此为生的,不过以一本研究前人的著作而打通伦理—叙事的,大概巴赫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84 《叶赛宁诗选》
     与叶赛宁相前后的俄罗斯乡土诗人不少,留下来的,能让人记住的,大约就他了。这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诗人写的诗一如他的单纯的面孔上的眼睛。
     85 《马雅可夫斯基选集》 马雅可夫斯基
      马氏的政治影响力远远大于诗,不过这一切都拜赐于斯大林。
          86 《纨绔子弟》 冯维辛
     俄罗斯戏剧的开创者,虽然这个代表作论水准还是很一般,但作为风气的开创者,其意义远大于其实际作为。
     87 《实在与人》 弗兰克
     据说弗兰克也是俄罗斯宗教哲学复兴时期的鸿儒大哲,不过他的作品被翻译进来的倒很少,这本书是此人临终之前修订完毕的代表之作,风格类似别尔嘉耶夫的作品。
     88 《俄国哲学史》洛斯基
     有了这本哲学史之后,苏联人写的哲学史一般都可以直接进垃圾回收站了。
     89 《布宁小说选》 布宁
     无论是往前还是往后,布宁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俄罗斯文学来说都算是讽刺,一个十足二流小说家得了个一流的奖项。
     90 《沃罗夫斯基文选》沃罗夫斯基
      抬高一个人无疑是对一个人的损害,即使这个人的确有无可置疑的才华。被苏联学者硬按上3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的沃罗夫斯基实际上无法和另外2位(普列汉诺夫和卢那察尔斯基)相提并论,尽管如此,他的文学批评还是值得文学爱好者一读,特别是因为他所论述的某些对象—比如安德列耶夫—往往缺乏相应的论文
     91 《亚玛街》 库普林
     妓女也是人——这里讲显然不仅仅是丹东所强调的个体伦理。
     
     92 《克雷洛夫寓言》 克雷洛夫
     一个很能逗趣的老头,讲了很多关于动物的故事。
     93 《骑兵军》 巴别尔
     又是一个俄罗斯式的十足的少年天才,可惜的就是在俄罗斯有同样的规则“天妒英才”。
     94 《青年近卫军》 法捷耶夫
     讲卫国战争的书一般都是斯大林钦定本,即使是文化部长的小说也不能免俗,不过文化部长终究是文化部长,写的小说自然在常人之上。
     95 《俄罗斯的暗夜》 妃格念尔
     一个女性成了刺杀沙皇的主谋,也算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不过据统计,在民意党人中,女性占据了25%的比例,而且多半是贵族出生——这大约不是马克思主义能解释得清的。
     96 《隐居及其他》 罗扎诺夫
     这个哲学家18岁即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情妇,可见对陀氏之崇拜。写的东西也大异常人,其代表之作便是此书。可惜的是这书还仅仅是个节选本。
     97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文集》 多人合著
     所谓的持不同政见者在某些国家是反对党的意思,在苏联就是流亡者的意思,——流亡之后方可发表不同意见,这也是两百年来俄罗斯的一大传统文化。
     98 《金蔷薇》 帕乌斯托夫斯基
     一本据说影响了几代人的散文集,读过两遍,始终没读出什么特别。
     99 《恰巴耶夫》富尔曼诺夫
     20年代的英雄小说很多,该书的另一个名字可能更为中国读者熟知——《夏伯阳》
     100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 拉吉舍夫
     从开端又回到了结尾,之所以把拉吉舍夫的作品作为结尾,并不是说此书的思想如何深刻,而是作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先驱之作,其珍贵不同小视,拉吉舍夫有言: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我只见到满眼的忧伤。

 

回忆祖父周瘦鹃

$
0
0
   

回忆祖父周瘦鹃

日期:2015/12/30 阅读 ( 4408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撰稿|周 南
 
梅花开姑苏,白鹤舞故园
 
  祖父周瘦鹃生前栽培有一件得意之作——百年梅桩盆景《鹤舞》,以梅桩《鹤舞》为原型创造的“珍宝镶嵌版”盆景《鹤舞》不久前在苏州展出。五十余朵由白玉制成的梅花纯洁无瑕,花蕾中镶嵌的黄金花丝和绿宝石璀璨夺目,银质枝干栩栩如生,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红蓝宝点缀,六角形花盆内饰青金、外嵌螺钿。这件华丽的珍宝盆景一拿到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亮相,令观众赞叹不已。消息传出,也引起不少园艺爱好者和文坛人士的关注。
  几年前由我策划领衔,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红宝和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曹平、刘恩同、喻立新联袂启动了此项工程。耗时三年精心打造,最终完美做成了这件珍宝镶嵌梅桩盆景《鹤舞》。珍宝盆景主要用材为金银、白玉籽料,还有珍珠、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梅桩形态古朴遒劲、清秀典雅,华贵之中不失自然。
     今年是祖父周瘦鹃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他,其实也是回望与他同时代的那批文人。祖父酷爱梅花,家有用梅花命名的“梅屋”、 “梅丘”、“寒香阁”等。园中栽有上百盆梅桩盆景,其中以一盆“鹤舞” 为魁首。树龄己在百岁开外。周瘦鹃爱惜如命,精心培养,几年光景,它老而弥健,枯干上著花如故,因干形如鹤,因而得名“鹤舞”。 
  珍宝盆景原是清代宫廷独有的高档艺术珍品,用金银、玉石、珐琅和各种珍稀材料仿制自然景观,以清宫造办处领衔、集各地诸多手工工艺于一体、精雕细琢的珍宝造型艺术品,被皇室寄予“万代长春”等美好愿望,为清宫所独有,现大部分藏于故宫。
  珍宝镶嵌梅桩盆景《鹤舞》沿袭清宫宝石盆景的独特金工工艺,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用纯银塑形,用白玉雕刻成洁白无瑕的梅花,花蕊中镶嵌黄金花丝和绿色宝石,六角形花盆内饰青金、外用螺钿镶嵌,另用珍珠、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点缀,底座用小叶紫檀和黄杨木精雕而成,可以称得上为当代珍品。 
 
一生低首紫罗兰
  
     祖父原名周祖福,字国贤。1885年6月30日出生于上海,兄妹四人,祖父排行老二。周瘦鹃的父亲是招商局轮船上的会计,工资并不高,经常入不敷出,周瘦鹃六岁时,其父亲因病辞世,连一口棺材也买不起,全靠亲戚帮助而草草入殓。从此周瘦鹃的生活更为艰难,全靠母亲给商店(虞德记)做针线活来养活全家。母亲读过一点书,她知道唯有通过读书才有希望改变困境,因此她托人说情,使周瘦鹃得以进私塾念书。 
  在民立中学读书的暑假中,偶而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旧杂志,祖父被其中一篇关于法国军官的爱情故事所吸引,编了一个剧本,取名叫“爱之花”,投寄商务印书馆,得稿费16块银元,喜出望外。后来这个剧本在《小说月报》上分四期刊登。
  1913年,祖父毕业于民立中学本科(今高中),没有条件进大学,留校担任初中部英文教员,因管教不了学生,一年后便辞职了。在家里专心写作和翻译,有小说、剧本、遗闻轶事等杂作,供给一些日报和杂志,两年后被中华书局聘为编译。
  1912年祖父在观看务本女校演出时结识了一位女生周吟萍,英文名字 Violet(紫罗兰),出身富家。她也是祖父的粉丝,此后两人书信来往,迅速发展为恋爱关系。但其父母己把女儿许配给沪上一富商之子,反对她再同祖父来往,这给祖父以巨大打击。然而,周吟萍表示甘做祖父一辈子的未婚妻,令人感动。这段刻骨铭心的恋情让祖父难以释怀。为此,紫罗兰花成为他心中的偶像,所编的杂志被命名为《紫罗兰》《紫兰花片》;苏州的园居也名为“紫兰小筑”、书房为“紫罗兰庵”、花园中一处叠石为“紫兰台”,而园中更是种满了紫罗兰花。这份真诚的思念与安慰一直伴随着祖父,直到晚年他撰文时也写到:“一生低首紫罗兰”。
   
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
   
  祖父之所以会成为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其原因:一是当时旧的婚姻制度已为广大青年所不满,但封建势力还很强大,青年人在婚姻问题上经常是两种结局,一是屈从,二是殉情,这样往往以悲剧告终。二是祖父初恋受挫刻骨铭心,为抒发内心苦闷写了大量哀情小说,而且有一半作品都伴随着“紫罗兰”的影子。
  祖父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礼拜六》是一本周刊,内容大多是暴露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横暴、家庭的专制、婚姻的不自由等,不一定都是些鸳鸯蝴蝶派的才子佳人小说。祖父曾主编了一百期,并撰写了大量文章,还翻译过许多西方名家的短篇小说,且老一辈作家如叶圣陶、曹禺等也曾向这本杂志投过稿。《礼拜六》为当时畅销刊物,每逢周六清晨众多读者为买杂志排队等候开门。祖父也坦承道:《礼拜六》的作者,包括他自己,都有一个弱点,就是对于旧社会各方面的黑暗只知暴露,而不知斗争,只有叫喊,而没有行动。这好比一个医生,只会把脉,而不会开药方一样。
     祖父除写哀情小说外,还有爱国小说、伦理小说和社会小说。抗战爆发后,他还写了一些与抗战有关的爱国小说,为此引起日本特务的注意,上过黑名单。在伦理小说和社会小说中,应该说祖父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不断去克服自身带有的局限,更多地以人道精神去观察社会问题,反映劳工民众悲痛的生活和坎坷命运。
  祖父生前与不少文化名人多有交往,比如鲁迅。祖父在中华书局任职时,先后编译了不少西方名家小说,其中,《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中的高尔基作品《大义》系第一次介绍来中国,为此受到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先生的嘉奖,誉之为:“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抗战期间,文艺界联合发表声明抗日救国,鲁迅派人请祖父签名,其中共有茅盾、巴金、郭沫若等21人。不久鲁迅先生病逝,祖父专程去上海参加葬礼。以后每逢鲁迅先生的祭日或生日,祖父都会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建国后的50年代,祖父又加入了鲁迅先生的爱人许广平和弟弟周建人领导的中国民主促进会。   
  周瘦鹃与梅兰芳的关系也相当好。祖父与梅兰芳虽各自从事不同的艺术门类,但种花莳草、写诗作画是他们的共同喜好。祖父办的《紫罗兰》第二卷前期(1926年初出版)封面多由梅先生题写。祖父自办的诸多杂志也常以梅兰芳的戏装照片作为插图。建国后,梅兰芳演出任务非常繁忙,常年奔忙在各种巡回演出中。但二人仍不乏诗书往来。1954年梅先生来南京演出,特地邀请祖父前去观赏。
  祖父曾力邀梅先生前来苏州演出,梅也欣然应允,可惜一直未能成行。
  1928年12月23日,新建成的大光明大戏院正式开幕,梅兰芳以及包天笑、严独鹤等名流参加揭幕,梅先生主持开幕典礼并揭幕,祖父致开幕辞。
   1961年8月8日,一代戏剧大师梅兰芳溘然去世。惊闻噩耗,祖父久久徘徊于紫兰小筑。他深知梅先生也是爱花之人,梅先生用科学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各色牵牛花的掌故最为圈中人所津津乐道。他在园子里见到建兰和秋素开满了一柱柱的花朵,发出阵阵幽香,便精心剪下几枝来,供在了梅先生早年送给他的五帧玉照之前。紫兰小筑南面的梅丘之上建有一梅屋,专门在春初时陈列盆梅、瓶梅供人观赏。
    
张爱玲的“发现者”
  
     此外,周瘦鹃与上海文化界的名流也多有联系,比如与郑逸梅、陶冷月等。1964年5月16日,朱大可、朱其石昆仲与平襟亚等老辈文人假座沪上酒馆发起为周瘦鹃、陶冷月、郑逸梅“三老同庆”七十大寿活动。朱大可欣然为三老赋诗祝寿,此事分别被郑逸梅、陆澹安、陈巨来等先生所记述。
  郑逸梅先生撰文道:“1964年,我与周瘦鹃、陶冷月同生于清光绪乙未年,70岁,属羊,朋好戏称为“三羊开泰”,为祝寿于新雅饭店,参加者有朱大可、陆澹安、程小青、管际安、徐碧波、严独鹤及其夫人陆蕴玉、江红蕉、孙雪泥、丁慕琴、余空我、姚苏风、平襟亚、王巨川、吴明霞、胡亚光、芮鸿初、孙筹成、沈禹钟及其女修颂,并摄影留念。”这一雅集成为文坛一段佳话。
     近年来,人们对张爱玲初登文坛多有考证,其实这也与周瘦鹃有关。
     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妈是祖父的忠实读者,有过信件往来,在姑妈的介绍下,张爱玲手捧她刚刚写好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来找祖父,此时祖父正准备创办一本《紫罗兰》杂志,当见到这位气质不俗的女青年颇有好感,又见文章的题目新颖别致,便把文稿留了下来,后来张爱玲的这篇小说刊登在《紫罗兰》杂志上,也就张爱玲公开发表的小说处女作。
 
也是一位创意大师
 
  1928年,由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大戏院正式开幕,时任《申报》副刊《自由谈》主编的周瘦鹃被聘请为大光明广告部主任。今天,大多数人尚不知其院名“大光明” 还是祖父命名的呢。为了吸引观众,祖父还提议在电影院里开设茶室、酒吧、吸烟室、等候室,便于观众休息,这在当时尚属首创。院方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受到时尚人士的欢迎。
  周瘦鹃主编的期刊均具有城市气质与时尚特色,比如《半月》首创30开本版式,《乐观》创刊号亦极具风采,其版本略小于32开本,内容附有小画报和小特刊。早在上世纪20年代,祖父主编的《紫罗兰》半月刊,起初为20开本呈方形,被称作“中国第一本方形杂志”。 封面追求时髦,版式注重美观,挖空心思设法吸引读者。 1943年《紫罗兰》一度停刊后复刊,改成了月刊、36开本。
  
走进紫兰小筑的伟人们
  
     我祖母叫胡凤君,识字不多,却有贤德、识大义,当年祖父初恋失败,经亲戚介绍,得以认识祖母,于1916年订婚,1917年结婚。为筹措结婚费用,祖父将历年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欧美名家翻译小说汇集成册,就是那本《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得稿费400元。1944年祖母感染肺病,两年后因肺病并发心脏病离开人世,享年51岁。祖母生前做得一手好绣品。 
  祖父爱好莳花弄草,上世纪30年代末经老友介绍,加入中西莳花会。这是一个国际性的花卉竞赛组识,每年春秋各举办一次评比展览,在祖父未加入之前,中国人从未获得过名次。祖父首次参展便获得了二等奖,别人一开始误以为是日本人的作品。初尝胜绩,信心大增,以后几年他都蝉联冠军。
  上世纪40年代,日本人把宜兴的陶泥装运回日本,极力想仿制我国的紫砂古盆却不能如愿,为此就在中国各地搜买古盆。祖父见此情景心痛不已,暗中与日本人竞买古盆,一连几年,硬是从日本人手里夺回上百件名贵明清古盆,这一方面多少减少了中华民族珍贵文物的流失,另一方面有了好的盆,祖父为创作更有品位的盆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1931年,祖父在苏州买下了一处带花园的房子,苦心经营数十年。建国后,祖父应邀参加苏州市盆景展出,获得好评。展览结束后,有许多人慕名前往家中拜访参观,祖父索性开放“紫兰小筑”,还准备了“嘉宾题名录”,让每一个来访者在“爱莲堂”题名留念。
  1953年,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来访,当谈到祖父过去的写作时,陈毅对祖父说:“这是时代的关系,并不是技术问题。”祖父受到很大鼓舞。
  后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李先念、刘伯承、周恩来夫妇、朱德夫妇等先后来访,这使祖父深感荣幸,也在苏州园艺界传为佳话,视作全体文化人的荣耀。1959年,在参加全国政协第三届会议期间,他有幸见到自己崇敬的毛主席。毛主席对祖父说:我读过你的文章,有什么新的东西给我看看。深受鼓舞的祖父回来后作了21首诗词《学步记》。两年后,祖父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主席单独接见。祖父说自己学习不够,无法写出好文章来。并拿出《学步记》来请毛主席请教。毛主席说:只要群众喜欢你的文章,那么你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祖父用《姑苏书简》的形式为香港《文汇报》先后撰写了近百篇散文,反映出一位旧文人对新中国新气象的感悟,也是他在建国后文学写作的第二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以出版《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为标志。
  建国后,他历任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副主任、苏州市文管委副主任、苏州市市政建规委副主任及江苏省文联委员等职,并当选苏州市、江苏省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祖父受到张春桥的点名攻击。张春桥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对苏州造反派说:“我到苏州从来就不去像周瘦鹃这一类无聊的家伙那儿”,这一方面是在影射老一辈革命家。另一方面,据说在30年代,祖父主编《申报·自由谈》副刊时,曾拒绝过一个署名“狄克”(张春桥)的投稿。因为祖父认为此人大唱“左派”高调,却又和文化特务有瓜葛。祖父于1968年8月12日不堪迫害,含冤去世。
  1973年,在周总理关怀下祖父获得平反。1978年,在苏州举行了周瘦鹃悼念会,得到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
  祖父一生爱看书、爱养花、爱写作、爱美食、爱交友………
  我从他的书中,他的紫兰小筑,他的生活点滴中时时感悟到他所走过的人生轨迹,他的故事与学问都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和价值取向。不知不觉,我做从事首饰设计和杂志编辑也有数十年了。
  祖父生前对工艺美术一往情深,在他的藏品中有不少工艺美术品,在他的书中涉猎工艺美术话题的有数篇,如刺绣、灯彩、紫砂、彩塑、檀香扇、小摆设等,他甚至还留言希望身后把骨灰装入一只杨彭年手制的竹根形紫砂花盆里。
  1995年,祖父诞辰100周年, 我首次携作品回故乡苏州举办纪念画展。20年后的今天,在老人家诞辰120周年之际,我带上以祖父梅桩盆景《鹤舞》为原型创作的“珍宝镶嵌版”盆景《鹤舞》在苏州展出。内心仍然诚惶诚恐,我只是想向他老人家汇报一下自己多年来在工艺美术圈内也或多或少浸染到一缕气味。并试图在传统与当代链接上作点尝试,也企图去印证二十年前谢孝思先生的赠言: “润先人之沃壤,发艺苑之新葩”。
 
链接:周瘦鹃的文友们
 
  范烟桥(1894年—1967年) ,吴江同里人。范烟桥多才多艺,小说、电影、诗、小品文、猜谜、弹词无不通谙,擅书画、工行草,是红极一时的“江南才子”。著有《烟丝》《中国小说史》《范烟桥说集》《吴江县乡土志》《唐伯虎的故事》《鸱夷室杂缀》《林氏之杰》《离鸾记》《苏州景物事辑》等。建国后,范烟桥调往苏州高级中学任教,又被任为苏南行政公署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及苏州市文化处处长。范烟桥被称为“苏州四老”之一,即范烟桥、周瘦鹃、程小青、蒋吟秋。
  程小青(1893年—1976年),安徽安庆人。程小青是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被誉为“东方的柯南·道尔”,他早年创作的《霍桑探案集》行销一时,共收入《险婚姻》《血手印》《断指团》等中短篇小说10部,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刻画生动,是中国现代侦探小说中的杰出作品。此外还有《江南燕》《珠项圈》《黄浦江中》《八十四》《轮下血》《裹棉刀》《恐怖的话剧》《雨夜枪声》《白衣怪》《催命符》《索命钱》《新婚劫》《活尸》《逃犯》《血手印》《黑地牢》《无头案》等30余部侦探小说。著名报人郑逸梅称赞他:“毕生精力,尽瘁于此,也就成为侦探小说的巨擘。”
  蒋吟秋(1896年—1981年),江苏苏州人。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学家、图书馆学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苏州美专、东吴大学等教授,苏州图书馆馆长。工诗善词,通小学、精金石、书画,尤擅篆隶,笔法圆浑雄厚,苍劲老健。一生著述浩瀚,有《版本问答》《学书述要》等行世。
  严独鹤(1889年—1968年), 桐乡乌镇人。严独鹤自1914年起在上海主持《新闻报》副刊笔政长达30余年,编有《快活林》《新园林》,并著有长篇小说《人海梦》《严独鹤小说集》及电影剧本数部。建国后参与筹建上海新闻图书馆并主持工作。历任上海市报界联合图书馆副馆长、上海图书馆副馆长、《解放日报》编辑顾问。1990年5月,乌镇建立严独鹤图书馆。
  陆澹安(1894年—1980年)江苏吴县人。中国现代文学家、侦探小说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学者。著有侦探小说《李飞探案集》、古典文学研究著作《水浒研究》等。40岁后,喜钻研金石、碑版、旁及稗史、戏曲。著有《说部卮言》《水浒研究》《小说词语汇解》《汉碑通假异体例释》《百奇人传》《异伶传》《小说辞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古剧备检》《诸子末议》等学术论著,并曾将《啼笑因缘》、《秋海棠》等十余部小说改编成弹词。
  郑逸梅(1895年—1992年),生于苏州,祖籍安徽歙县。32岁入上海影戏公司。1913年开始发表作品,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 著有《人物品藻录》《淞云闻话》《逸梅小品》《孤芳集》《近代野乘》《逸梅谈丛》《南社丛谈》《郑逸梅文摘》《艺坛百影》《影坛旧闻》《三十年来之上海》《清娱漫笔》等。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政协文史资料委员。


周瘦鹃文集,本书分为小说卷、散文卷、翻译卷和杂俎卷这四卷收录了周瘦鹃的作品。

TOP目录

小说卷
  社会讽喻
    最后之铜元/003
    血/015
    十年守寡/018
    脚/023
    旧约/028
    圣贼/033
    汽车之怨/039
    挑夫之肩/043
    对邻的小楼/047
    我的爸爸呢/052
    照相馆前的疯人/054
    西市辇尸记/058
    烛影摇红/062
  爱国图强
    落花怨/071
    行再相见/079
    为国牺牲/087
    亡国奴之日记/098
    卖国奴之日记/111
    亡国奴家里的燕子/137
  言情婚姻
    真假爱情/143
    恨不相逢未嫁时/152
    此恨绵绵无绝期/158
    千钧一发/164
    自由/173
    良心/183
    之子于归/193
    留声机片/200
    真/207
    空墓/212
    喜相逢/217
    小诈/224
    两度火车中/229
    著作权所有/232
    旧恨/236
    名旦王蕊英/240
    不实行的离婚/245
    避暑期间的三封信/251
    卅六鸳鸯楼/256
    柳色黄/263
    献衷心/270
    辛先生的心/277
  家庭伦理
    噫之尾声/287
    珠珠日记/297
    试探/304
    九华帐里/312
    父子/319
    改过/326
    先父的遗像/332
    大水中/337
    爱妻的金丝雀与六十岁的老母/342
    女冠子/348
散文卷
  春风浩荡
    一时春满爱莲堂/003
    年年香溢爱莲堂/007
    花布小鞋上北京/013
    长春不老/018
    上客来看小菊展/020
    一瓣心香拜鲁迅/022
    我翻译西方名家短篇小说的回忆/025
    有朋自远方来/028
    日本来的客/031
    梦/034
    和台风搏斗的一夜/037
    上海大厦十二天/040
    迎春时节在羊城/043
    兴隆日日庆兴隆/046
    依楼听月最分明/048
    无言/050
    上甘岭下战士强/052
    明末遗恨《碧血花》/055
    《梁祝》本事考/058
    回首当年话昆剧/061
    《十五贯》/065
    歌颂诗人白乐天/067
    红楼琐话/070
    闲话《礼拜六》/073
    《礼拜六》旧话/075
    看了《黑孩子》/078
  劳者自歌
    劳者自歌/083
    采薪/085
    春节话旧/087
    上元灯话/091
    清明时节/095
    端午景/098
    热话/100
    乞巧望双星/103
    爱猫/106
    茶话/109
    绣/112
    檀香扇/115
    情鸟/117
    养金鱼/119
    吾家的灵芝/123
  岁朝清供
    岁朝清供/129
    献花迎新/131
    园门长此为君开/135
    千红万紫盈花市/137
    花木之癖忙盆景/139
    我为什么爱梅花/142
    垂直绿化/145
    卖花声/149
    花雨缤纷春去了/152
    神仙庙前看花去/155
    勿忘我花/157
    关于花的恋爱故事/159
    羊城花木四时春/162
    花一般美好的会议/164
    我爱菊花/167
    花木的神话/171
    我与中西莳花会(节选)/173
    杨彭年手制的花盆/177
  百花生日
    百花生日/138
    迎春花/186
    问梅花消息/188
    山茶花开春未归/192
    杏花春雨江南/196
    但有一枝堪比玉/198
    易开易谢的樱花/200
    西府海棠/203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205
    一生低首紫罗兰/208
    花光一片紫云堆/211
    国色天香说牡丹/213
    绰约婪尾春/215
    杜鹃花发映山红/218
    蔷薇开殿春风/221
    姊妹花枝/224
    清芬六出水栀子/227
    蕊珠如火一时开/230
    茉莉花开香满枝/233
    荷花的生日/236
    扬芬吐馥白兰花/239
    莲/241
    好女儿花/246
    紫薇长放半年花/249
    闻木犀香/252
    水边双艳/255
    一枝珍重见昙花/258
    凌霄百尺英/260
    秋菊有佳色/263
    西王母杖/268
    仲秋的花与果/270
    霜叶红于二月花/272
    得水能仙天与奇/275
    装点严冬一品红/279
    岁寒二友/281
  花团锦簇话苏州
    探梅香雪海/287
    观莲拙政园/291
    赏菊狮子林/294
    访古虎丘山/297
    观光玄妙观/301
    灵岩揽胜记/306
    邓尉看梅到元墓/310
    上方山/312
    石湖/315
    不断连环宝带桥/318
    姑苏城外寒山寺/321
    双塔/324
    阊门颂/326
    苏州园林甲江南/330
    园林两杰作/338
    五人义/341
    义士梅/344
    用直罗汉像/347
    田间诗人陆龟蒙/349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352
    苏州的宝树/357
    洞庭碧螺春/360
    苏绣/362
    紫兰小筑九日记/365
  行云集
    放棹七里泷/377
    雪窦山之春/381
    绿水青山两相映带的富春江/387
    新西湖/393
    秋栖霞/398
    万古飞不去的燕子/400
    江上三山记/403
    绿杨城郭新扬州/408
    欲写龙湫难下笔/412
    听雨听风人雁山/416
    雁荡奇峰怪石多/419
    南湖的颂歌/423
    双洞江南第一奇/426
    浔阳江畔/432
    举目南溟万象新/441
翻译卷
  欧美名家
    宁人负我/003
    鬼新娘/012
    美人之头/022
    意外鸳鸯/032
    伤心之父/048
    洪水/054
    惩骄/077
    大义/085
    红笑/092
    拿破仑帝后之秘史/110
    畸人/128
    末叶/132
    哑儿多多/139
    杀/144
    宝藏/158
    登天之路/165
    绛珠怨/171
    薄命女/176
    一饼金/181
    画师的秘密/186
    游侠儿/188
    未婚妻/199
    疗贫之法/202
    传言玉女/205
    现代生活/214
    花/222
    死仇/230
    诱惑/236
    长相思/244
    飘泊者/255
    他是不能久活的了/261
    金星/267
  莫泊桑专辑
    企/275
    面包/284
    欧梅夫人/294
    难问题/300
    奴爱/304
    莲花出土记/309
    亡妻的遗爱/314
    酷相思/319
    于飞乐/324
  巴比塞专辑
    瘫/331
    定数/335
    同病/339
  契诃夫专辑
    复仇者/345
    男朋友/351
    顽劣的孩子/355
    乐/358
    在消夏别墅/361
    黑暗中/367
    人生的片段/372
    良缘/379
    老年/384
    安玉妲/390
    醉归/395
杂俎卷
  编辑手记及序跋
    申报·自由谈之自由谈及春
    秋编者的话/003
    写在紫罗兰前头(一)/014
    写在紫罗兰前头(二)/017
    写在紫罗兰前头(三)/021
    写在紫罗兰前头(六)/025
    写在紫罗兰前头(七)/028
    写在紫罗兰前头(八)/030
    写在紫罗兰前头(九)/032
    《爱之花》弁言/035
    《世界秘史》例言/035
    周瘦鹃心血的宣言/036
    《游戏世界》的发刊词/036
    《紫兰花片》弁言/038
    说觚·《亡国奴之日记》跋及创作前后/038
    《快活》祝词/040
    《紫罗兰庵小丛书·小小说选》弁言/040
    祝《社会之花》/041
    《福尔摩斯新探案全集》序/042
    几句告别的话/042
    五百号纪念的献词/044
    《新家庭》出版宣言/045
    《申报·儿童周刊》发刊词/046
    《花果小品》序/047
    《乐观》发刊辞/047
    《花前琐记》前言/049
    《花花草草》前记/050
    《拈花集》前言/051
    附:《紫兰花片》1-12期封面/053
  艺界交游及影剧评论
    小说杂谈(一)/057
    小说杂谈(三)/058
    小说杂谈(六)/059
    小说杂谈(九)/060
    影戏话(一)/062
    影戏话(二)/063
    影戏话(四)/064
    影戏话(十)/066
    影戏话(十三)/067
    记狼虎会/069
    观俄国灾荒赈济会舞蹈志愤
    狂欢三日记/072
    说侦探影片/080
    介绍名剧《少奶奶的扇子》/081
    参观《采茶女》影片而后/081
    银幕漫谈(一)/082
    银幕漫谈(三)/083
    志新影片《重返故乡》/083
    谈艺《一)/084
    徐卓呆与猪有缘/085
    谈艺(三)/086
    礼拜六的晚上/086
    岁尾年头之两影剧/087
    樽边偶拾/089
    云霞妍唱记/090
    碧云霞历史中的一小页/091
    云霞会亲记/092
    行路难/093
    黎明晖的照相册/094
    念炸弹下的北京朋友/095
    西方情书中的称呼/096
    山阴道上之明星点点/097
    狗赛会中/098
    重五纪事/099
    辟谣/101
    美国之模特儿案/102
    日进无疆之明星公司/103
    殖边庆功记/104
    说伦理影片/105
    记中秋日之狼虎会/108
    《儿孙福》的派别/110
    不开心与开心/110
    观《第二梦》后/111
    参观黎明晖女士婚礼记/113
    剧场陨泪记/114
    花间雅宴记(上)/115
    花间雅宴记(下)/116
    梅华消息/117
    筵次记言/118
    吾友轶事(一)/119
    吾友轶事(二)/120
    古色古香记/121
    新妆斗艳记/122
    梅华片片/124
    梅宴记趣/125
    记连环信/126
    琴雪芳的回忆/127
    海外诗笺/128
    情书话/130
    诗人之家/134
    我与少奶奶的扇子/135
    惊才绝艳之《少奶奶的扇子》/137
    云裳碎锦录/139
    巴黎的蜡语/140
    百星偿愿记/141
    曼华小志/143
    吃看并记(一)/144
    吃看并记(二)/146
    吃看并记(三)/147
    天马会中的三位老友/148
    天马剧艺会琐记(上)/150
    天马剧艺会琐记(下)/151
    海粟画展之一瞥/152
    颇可纪念的一天/153
    哀艳雄奇的《潘金莲》/155
    月份牌小谈/156
    改业/157
    《美人关》之回忆/158
    雄健壮烈之球战/160
    记许杨之婚/161
    男扮女不如女扮女/163
    凤凰试飞记/164
    吾们的三周纪念/165
    我们的“辟克臬”/166
    艺苑琐闻/167
    一日之间的两看/168
    申园的狗/170
    胡适之先生谈片/171
    海庐读画记/172
    樽畔一夕记/173
    《申报》二万号纪念拾零/174
    一九二九年影戏院潮中之先驱者/176
    南国之一夕/177
    宴梅席上/179
    寄语雪蝶/180
    提倡国产的有声影片/181
    发人深省的《如此天堂》/183
    紫罗兰庵谈荟/184
    访鹤/185
  诗词与剧本
    爱的供状/191
    爱之花/222
  时评·杂感
    闺秀丛话(一)/261
    闺秀丛话(二)/265
    申报·自由谈之三言两语/267
    夫妇的公约/272
    娶寡妇为妻的大人物/272
    勿轻视有色人种/273
    未来的国庆/274
    我有几句话要说(上)/276
    我有几句话要说(下)/277
    《美容专刊》发刊辞/278
    劫中度岁记/279
    吾母今年七十六矣/282
    我的家庭/285
    新年之回顾/287
    我的书室/290
  书信
    嗟我怀人中心是悼/295
    笔墨生涯五十年/299
    笔墨生涯鳞爪/307
    我怎样庆祝第十四个国庆节/314
    悼念鲁迅先生/318
    爱花总是为花痴/322
  悼亡
    我与李涵秋先生(节录)/329
    哭阿兄/333
    哭倚虹老友/339
    倚虹忆语/341
    执绋痛记/343
    双百回忆记/344
    曼殊忆语/346
    悼念郑正秋先生/352
    悼念戈公振先生/353
    人间可哀录(一)/354
    人间可哀录(二)/355
    损失了一部活的万宝全书/357
    寄亡友梅兰芳同志/360
    还得名山傲骨埋/364
  园艺盆景
    农村小景放牧图/369
    插花/372
    盆栽趣味/375
    为展览会准备/425
    一年无事为花忙/427
    我家的小菊展/429
    梅花时节话梅花/433
    诗情画意上盆来/437
    盆景上银幕/441
    盆盎纷陈些子景/444
    具体而微的宝塔山/446
    花的展览会/449
    夏天的瓶供/453
附:年谱
后记

 
Viewing all 87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