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点治学感悟
2017年04月07日 12: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向祖文
编辑工作中渗透着一种精神,一种崇高、闪亮、乐此不疲的奉献精神。我就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开始了既能体现个人价值,又可“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
今年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在这两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我不禁回忆起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与工作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究习《资本论》的情景。
理论爬坡
--究习《资本论》
“文革”结束后我国思想理论界百废待兴。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在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时,成立研究生院,开始招收研究生。我报考并进入了这一高等学府。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开学典礼上,研究生院首任院长周扬先生发表讲话,介绍了古代柏拉图所建立的雅典学院的校风,要求研究生们尊重科学和理性,从入学伊始就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
遵照周扬的指示精神,研究生院开学后把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基础理论课纳入教学大纲。众所周知,《资本论》是马克思耗费四十年的心血,花了毕生精力写成的,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篇幅浩瀚,广博精深。初读时大家都感到困难重重,深不可及。为了解决学员们的畏难情绪,学院请来了陈岱孙、孙冶方、许涤新、薛暮桥、吴敬琏、张卓元、田光等著名的经济学家为学员们授课。这些经济学大家在讲课时紧扣原著,突出重点,在讲清原理、范畴、概念的同时,十分重视各要点之间,章与章、篇与篇、卷与卷之间的联系。通过他们的讲课使我们对原著有了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我自己在学习上也十分用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我要求自己慢、细、深,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弄懂其每一个范畴,把握理论结构,了解辩证逻辑,领会马克思的方法。围绕剩余价值这个《资本论》的中心,抓住第一卷的三大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第二卷的三大理论--资本循环理论、资本周转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第三卷的三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理论,新创造价值总分配的理论。上述九大理论体系概括了《资本论》全书的总貌。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联系实际,理解原意。通读全书,对《资本论》的整体结构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学习中,我除攻读原著和辅导材料、听讲座、参加讨论外,还写下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在学习中,我既重视理论,也注意方法,读了不少方法学论著,曾写了《不要满足于了解现成的结论》《重复是学习的母亲》《谈重读》等几篇治学方法文章,分别发表在《北京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晚报》上。“板凳须坐十年冷”。多年理论学习,倾注了我中青年时代的全部心血。通过理论学习,我主要有两点收获:一是认识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树立起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是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我后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奋力登峰
--当好编辑人
从1980年代开始,我把自己的学术视野投向苏联经济理论研究。我拟定了一个写作提纲,开始收集资料。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动笔,组织上便分配我作国家级学术理论刊物《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的编辑,我欣然同意。编辑工作中渗透着一种精神,一种崇高、闪亮、乐此不疲的奉献精神。我就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开始了既能体现个人价值,又可“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作为刊物的执行主编,在编辑实践中,我注意提高自己的稿件鉴别能力和加工能力。在审读文稿时,我坚持把好三关:第一,把好政治关。在处理稿件时讲政治,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稿件的思想内容进行评判,以保证刊物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把好主题关。紧扣时代脉搏,把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改革开放和国家政治经济转轨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刊物组稿和编发稿件的主题。第三,把好辞章关。既从宏观上仔细研究稿件的布局谋篇,又从微观上检查文稿的遣词造句,订正标点符号,文稿的编辑质量得到保证。
多年来,我比较注意加强编辑理论修养,钻研编辑业务知识,发表了《国际类期刊更要讲政治》等几篇有关编辑工作的文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编辑实践方面,我参与和主编了160期、总计1600万字的文稿。我坚持“质量第一”的选稿原则,刊发了大量一流作者的一流作品,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刊物也以其政治方向的坚定性和学术品格的纯正性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1999年3月,中国社科院举办首次全院优秀期刊评奖,我作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执行主编在院学术报告厅向专家学者介绍了编辑部的办刊经验,受到评审委员会人员的点赞,刊物也被评为全院优秀期刊。我坚持“以编为主,编研结合”的原则,在搞好编辑工作的同时,开始研究苏联经济理论,与人合作翻译、撰写并发表了若干专著、学术论文和文章,并且出版了我的代表作--《苏联经济思想史》。该书在今年二月受到了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的奖励。
(作者单位: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