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我国工具书使用法著作计量分析研究(

$
0
0
 我国工具书使用法著作计量分析研究(1970 - 2007).pdf
贵图学刊2008年第 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我国工具书使用法著作计量分析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 本文通过上世纪 7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工具书使用法著作的统计,分析了作者、出版社、编撰体 例和类型,概述了它们的特点,对于我们了解此类著作今后的编撰趋势,把握其方向,具有现实的 参考意义。 〔关键词〕 工具书使用法著作;计量分析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工具书使用法著作,肇始于 上世纪三十年代, 四十年代开始流行。李钟履的 《图书馆参考论》、邓衍林的《中文参考书举要》、何 多源的《中文参考书指南》和楼云林的《工具书使用 法》,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著作。楼云林的《工具书 使用法》,首次使用“工具书使用法”的名称,具有开 创性的意义。五十至六十年代,“工具书使用法”的 代表性著作有西南师范学院吴则虞的《中国工具书 使用法》、南京师范学院赵国璋的《语文工具书使用 法》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编印的《中文工具书使 用法》等。这些著作在培养高校师生文献检索能 力,指导馆员做好参考咨询工作, 用,至今仍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因此,对工具书使用法著作的研究,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其历史和 现状,而且对于从事文献信息教学的教师不乏现实 的参考意义。 1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工具书使用法 著作 这里所指的“工具书使用法著作”,仅限于大陆 出版的工具书使用法的教科书和专著, 凡冠以“工 具书书目”、“文献检索”或“信息检索”的著作,不列 入本文考察的对象。本文的资料调查,基于《全国 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和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 馆网上馆藏书目和相关的著作。 1 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经历文化大革命、拨乱反 正和改革开放的时期。当时工具书著作主要有《工 具书与参考工作》(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常用中 文工具书》(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 、《常用中文工具 书简介》(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怎样使用历史工 、《中文常用工具书使用法》(安徽大学中文系工具书使用法编写组) 、《社会科学参考 工具书使用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 、《文科工具 书简介》(朱天俊、陈宏天) 、《历代文学及工具书常 识》(南通师范学校) 、《国外科技参考工具书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文史工具书浅谈 (张其中、施文义)、《中文社会科学工具书举要》(季 、《文史工具书及其使用法》(朱一清)、《中文 工具书使用法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和 《文言语词工具书介绍》(吴福熙) 从编写和出版的情况来看,这些工具书使用法著作具有自编、自印性质,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武 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编写 的教程,大多为内部教程,北京大学编写的工具书教 材数量最多。从工具书的学科来分,它们具有综合 性和专科性的特点。阙勋吾编著的《怎样使用历史 工具书》,南通师范学校编写的《历代文学及工具书 常识》, 都属专科性教材。张其中、施文义编著的 《文史工具书浅谈》和朱一清编写的《文史工具书及 其使用法》,则属于综合性的著作。从语种和国别 来说,它们有中文的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之分。中 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写的《国外科技参考工具 书简介》,在七十年代是最具代表性的反映外文科 技参考工具书的著作。此外,从自编自印、不断修订 和补充内容到正式出版,是那一时期相关著作最显 著的一个特征。如阙勋吾编著的《怎样使用历史工 1976年2月辽宁人民出版社时篇幅只有 88 2版时增至186页。这说明工具书 使用法著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臻完善。 2 八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展开,高校 招生人数的增加,尤其是 1984年 2月教育部颁发的 “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 见”,我国工具书使用法的著作因此出现了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首先从学科来分,八十年代工具书使用法著作, 可分为文科 (中文)和理科工具书使用法两种类型。 文科类性质的工具书有《文史工具书概论 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贵图学刊 2008年第 、《文史哲工具书简介》(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系、历史系编写组 、《中文工具书》(朱天俊、李国新)、《文科 工具书简介》(朱天俊、陈宏天) 、《文科工具书手册》 (朱天俊、陈宏天)《中文工具书学习指导书》(朱天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中文工具书使用法 》编写组 、《史学入门与文史工具书》(张大可,徐兴海)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吴小如、吴 史工具书选要》(吴国宁)、《中文工具书及其使用》 、《中文工具书概论》(詹德优、李健民 、《中国文学工具书概略》(黄景行)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 、《参考工作与参考工具书》(戚志芬)、《中文工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中国智宝开发中心图书信息公司理论研究部)和《文史工具书评介》(张旭 理科工具书使用法著作有《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书使用法》(辽宁省图书馆) 、《科技工具书使用法》 、《国外科技参考工具书简介》(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常用医学工具书简介》(张华 、《科技工具书及其检索简介》(倪波竹)、《生物 学文献检索及常用工具书》(陈贤钦)和《电子科学 技术工具书指南》(韩飘扬、刘迅) 其次,从语言来看,有英文和俄文两种类型。它们是《英文工具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英文工 具书》编写组) 、《西文工具书简介》(北京大学图书 馆学系目录学教研室) 、《西文工具书概论》(邵献图 、《给大学生一把钥匙:使用英文工具书举要 除上述外,翻译和介绍国外参考工具书和综合性的著作相继问世,它们是《参考工作导论:基本参 K盖茨著,马学宽、李凤竹编译) 、《近三十年国 外“中国学”工具书简介》(冯蒸) 、《日本主要参考 工具书指南》(纪昭民) 、《国外工具书指南》(陆伯 华等)和《中外工具书使用指南》(林申清、胡卓澄) 3 九十年代九十年代工具书使用法的著作有《工具书利用 指南》(叶翠环) 、《工具书应用通则》(于翠玲) 文社会科学共工具书实用图表》(丁力等)、《中文工 、《英文工具书》(王秀兰)、《中英文 工具书举要》(闻梁等) 、《中文工具书基础》(潘妙 史工具书入门》(郭子直、李岩)、《西文工具书概论》 、《中文工具书导论》、(詹德优)、《中文 工具书使用法 》(詹德优等 《化学化工工具书指南》(冯白云主编)、《中文工具 书实用教程》(袁正平著,郑红修订) 、《英美文学工 具书指南》(钱青)和《期刊管理与检索工具书》(孙 这一时期出版著作的特点是,(一)修订再版本 作。(二)与八十年代相比,著作的数量开始下降。 (三)工具书使用法著作的读者对象开始走出高校, 转向中小学生。姚伯岳、肖珑的《文献知识与中小 学常用工具书》就是这一时期难得的面向中小学生 的工具书使用法专著。 4 本世纪初(2000 2007)走入新世纪,我国工具书使用法的著作的出版 情况,在保持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出版势头的基础上, 有所增加和突破。2000年至 2007年, 这方面的著 作主要有《中国古代工具书举要雅》(李峰) 、《社科 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 (杨敏、北辰)、《工具书学概论》(林玉山) 、《中文工 具书使用》(白冰) 、《工具书使用和文献检索》(高 小方、顾涛) 、剑君主编的《怎样使用理科工具书》和 《怎样使用文科工具书》、《中文工具书导论》(詹德 、《中文工具书基础教程》(张广福)、《文史工具 书概述》(赵国璋等) 。与八、九十年代相比较可见, 这些著作中,有的是重版,新著并不多。总体上说, 数量也少。另外,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一个亮点 是电子版工具书使用法著作的出版。刘文刚主讲的 《工具书使用法》, 2004年由四川大学电子出版社出 版;民国时期楼云林编著的《工具书使用法》, 2005 年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制成缩微品。 贵图学刊2008年第 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2 工具书使用法著作的数量、著者和出版社统计比 较分析 这是一幅反映 37年里我国工具书使用法著作 出版的百分比的图表。从上所述和本图可知我国工 具书使用法著作的出版和所占的百分比情况: 70年 代为 14种 (14%) 80年代为48种 21种(21%) ,本世纪头七年为 15种 (15%) 君、王秀兰、叶翠环、朱一清等人的名字,在这三十余年中,至少出现过 有的甚至2次以上。这表 明,他们的著作在高校拥有一定的读者群体。尤其 是朱天俊、陈宏天、李国新,在这方面成就卓著。在 七十年代,朱天俊、陈宏天编写《文科工具书简介》, 八十年代再版。此后,他与陈宏天、李国新和倪晓建 编写了《文科工具书手册》、《中文工具书》、《中文工 具书学习指导书》、《中文工具书教学参考资料》和 《中文工具书参考资料》。九十年代, 他们出版了 《中文工具书教程》和《中文工具书基础》。这些教 程不仅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用书,而 且是文科专业工具书使用法教程。詹德优、李健民 编著的《中文工具书概论》是“图书馆学自学丛书”。 詹德优还出版了《中文工具书导论》,他与武汉大学 图书馆学系教师编写的《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作为 高校图书馆学教程,一版再版。邓宗荣编著的《社 科中文工具书使用》,是教育部大学本科指定教材, 教育部“八五”规划教材,也多次再版。在西文工具 书教程中,邵献图主编的《西文工具书概论》在大陆 多次重版, 2000 年由台北书林出版公司出版。另 外,老一代的工具书使用法专家们的著作,也不断修 订或出版,如赵国璋等人的《文史工具书概述》和楼 云林的《工具书使用法》等。这说明,他们的著作至 今仍有一定的学术性和使用价值。 从出版社来看,全国有 80家出版社出版过这方 面的著作,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电子工业出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大 学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辽宁 人民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武 汉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等等。而出版著作 数量较多的出版社是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 版社、辽海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 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其中,书 目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过 作,为同类出版物数量最多的出版社。3 工具书使用法编写体例类型及其特点 从编写体例和特点来看,上述工具书使用法著 作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 知识介绍型。其特点在于,作者从介绍工具书 与工具书学入手,系统介绍各类工具书知识,论述工 具书的性质、类型、结构、编纂法、使用法,以及计算 机与工具书等。林玉山的《工具书学概论 居、陈桂芳的《中文工具书知识》等,都属此类著作。分类列举型。作者在撰写此类图书时,侧重于 各种工具书的类型,并以此安排章节,分别介绍相关 的工具书及其使用, 如白冰著的《中文工具书使 用》,共分十二章,介绍了古今字典、古今词典、综合 专科辞典、古今索引、手册、类书、政书、百科全书、传 记、历史文献及网络资源等。 (三)编型。此类著作通常由上、下编,或上、中、下三编构成。上篇介绍工具书的类型、体例及流 派,中篇介绍一定数量的工具书;下篇则对怎样有效 地利用工具书做指导。戚志芬编著《参考工作与参 考工具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讲述参考咨询服 务和工作,侧重于社会科学的参考工作,下编介绍了 各种类型的中外文工具书。王世伟《中文工具书使 用指南》分三编,即上篇“综合论述”、中篇“历史源 流”和下篇“检索方法”。 图表型。作者用图表的方式来编排,介绍解决 读者遇到各种问题时所要查找的各类工具书,其特 点是简明扼要, 清晰易懂。丁力和张欣毅编著的 《中文社会科学工具书实用图表》,将中文社会科学 工具书查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编成大小 66幅图 表,包括检索策略图表,常用年表、历表例解,性质相 近之工具书比较图表等五类。 目录型。此类著作通常根据读者查找资料的情 况,设置若干专题,介绍相关的工具书,包括书名、作 者、出版社和出版年代,必要时做适当的介绍。高小 方、顾涛编著的《工具书使用和文献检索 》分为绪 论、查文字、查词语、查篇目、查书刊、查年代、查地 名、查人物、查事物等章。每个专题后都有一大批相 关查找的目录。此类书最大的特点是,对于工具书 的知识介绍较少,提供的工具书目录较为全面,也很 实用,旨在帮助读者通过提供的书目去查找文献,从 而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贵图学刊 2008年第 应用型。杨敏、北辰编著的《文史工具书应用基础》,包括工具书查检法、查字词的途径、查典故 出处和语句出处、查诗文和专题资料的途径、查书籍 和刊物的途径、查年代和事件的途径、查地名和地理 沿革的途径、查人名和人物事迹的途径、查古今事物 和典章制度的途径。此类书最大特点在于,完全从 读者应用的角度出发, 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 列出 五、六部重要的工具书,并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对其 内容作扼要介绍。 综合型。综合型主要表现在著作的编撰贯彻中 外兼顾的原则,如林申清、胡卓澄编著的《中外工具 书使用指南》,在讲到字典和词典时,不仅介绍了中 文的语言工具书,而且介绍了英文、俄文和日文等语 言词典。其次,综合性还表现在多学科性,如文、史、 哲工具书,社科工具书等著作就是属于此类。 与综合型相反,则是专科型的工具书使用法著 作,如《中医工具书使用法》(程宝书编著)和《农业 文献检索工具书简介》(内蒙古农牧学院图书馆) 等。另外,从工具书使用的载体来看,工具书使用法 著作可分为纸本型、缩微型和电子型。四川大学电 子出版社出版的刘文刚主讲的《工具书使用法》就 是电子型的著作, 而国家图书馆制作的楼云林的 《工具书实用法》则是缩微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具书使用法著作的出版,经历 了一个由低到高、由高到低、起伏多变、最后趋向平 稳的发展过程。八十年代出版数量的剧增,在工具 书使用法著作出版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伴随着时 代的发展,工具书使用法著作的出版,除了保留传统 的纸本版外,还出现了电子版和缩微版。可以相信, 在复合图书馆的时代,纸本工具书和电子工具书使 用法著作,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共处并存。因 此,无论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还是多媒体 教学的角度来看,电子版工具书使用法著作必须紧 随时代步伐,以彰显这一时代特色。这是我们今后 还需努力的方向和赶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 (1981 秀芬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226 227.2 http: /210.82. 118. F/XTNJ1A2UGQK16TJR2LHVQJMP996FX9M84 IVR2QRKC7VU4QEKLL 00995?func file&file_name ipac.library. sh. cn ipac.jsp? profile #fo2cusfocusfocusfocus. lib.njnu. edu. cn /portal/portal/ group nnuguest/media searchbook.psml. 5 全国总书目 京:中华书局,1970 2003.6 中国国家书目 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书目》编委会主编. 北京:华艺出版社,书目出版社, 1985 2003.7 民国时期总书目 (1911 1949):文化科学艺术 北京图书馆编.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4: 72 收稿日期:2008 25(上接第 21页)积极发展文博事业,重点抓好贵州 民族婚俗博物馆、贵州龙陈列馆等建设,抢救保护民 族民间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和贵州龙化石等珍贵 的物质文化遗产。二是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通过建立国家和 省、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切实加强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加大相关学科建设力度。 2010年基本建成兴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同时,鼓励代表作传承人 体)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传习活动。 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大力实施的各项重大公共 文化工程,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努力培养 新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 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民间优秀文化 传统和地方特色,培育新农村文明村风,使农民群众 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科学,不断破除各种保 守习气,树立新观念、新道德、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精 神状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新农村经济 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 发展。 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的若干思考.农民日报, 2007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图书馆建设, 2008 论西部地区新农村图书馆建设.贵图学刊, 2008(1)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华 收稿日期:2008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