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30 17:03:00 来源:黄欢 作者: 责任编辑:蓝盾编辑
作为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士大夫之间交往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书札综合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交礼仪,又凝结着书写者个人的审美创造。而出自名人之手的书札,既有书法和文学方面的欣赏价值,又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历来都是收藏家追捧的搜集、雅赏之物。自2012年开始,随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和西泠拍卖等众多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槌声,书札收藏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后,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热炒的话题。与此同时,伴随着所有权、著作权的争议不断,上诉、撤拍的纷争不休,书札收藏将归于何处,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2014年,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案入选2013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杨绛提起的这宗诉讼,让书札收藏拍卖广为公众所知。而中拍协对此案亦表明态度,表示不会叫停相关拍卖业务的开展。中拍协认为开展何种类型的拍卖业务、如何开展是拍卖企业自主经营的范畴。拍卖行业不会因此就不再开展名人信札拍卖业务。有经营资质的拍卖企业只要解决好其中隐含的法律障碍,即可继续经营。消息一出,无疑给书札收藏和拍卖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存量稀少 价值特殊
书札,在古时有多种名称,如尺牍、尺书、尺素、笔札、手札等等。按照业内的说法,唐之前存留下来的大多被称为“帖”,是珍贵的书法精品,而明清以至近现代所保存下来的大量札类藏品,则被归入颇具历史文化感的古籍善本类目之中。在很多人看来,书札既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又是一门书法艺术。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来手写的珍贵性得到重视,名人书札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名人书札的稀缺性和唯一性,也促使其价格不断抬升,非书画领域的历史文化名人书信纷纷进入拍卖市场。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名人书札主要有三类,一是艺术类,书写者本身就是著名书画家,比如赵孟頫、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等;二是政治类,如古代皇帝臣子、民国时期政府首脑和新中国的领袖及高级将领,比如乾隆皇帝、李鸿章、孙中山、毛泽东、陈独秀、周恩来、陈毅等;三是文化类,包括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戏曲名家等,比如茅盾、郭沫若、梅兰芳等。
笔者查阅相关拍卖纪录后发现,早在1994年,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中国嘉德就拍卖过23件名人书札作品,包括左宗棠致史致锷书札、王士贞致雨泉书札、张大千致李涵初书札等,但当时都是归置在“古籍善本”专场里面,并未独立出来。最后的拍卖结果也相当喜人,只有一件流拍,成交价均在数万元不等,最高竟然达到35.2万元,要知道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远远超过书画大家的作品。之后,中国嘉德每年都有此类拍品出现,成交率也不低。到了1998年,中国嘉德在名人书札上开始发力,连续推出四场“过云楼明清名家书札”专场,自此一直在藏界持续着名人手札收藏热,也带动了其他拍卖公司的介入。2001年春拍,上海敬华公司首度拍卖便推出“钱镜塘藏明清尺牍专场拍卖”,成交率超过90%。其中金农致君任札以7万元的高价成交;2002年秋季中国嘉德上拍的“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分装20册)最终以990万元,创下当时古籍拍卖单项成交的最高纪录。2003年初,著名影视演员张铁林在上海崇源拍卖有限公司以2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得赵之谦的《国朝汉学师承续记》三十九通手札,此举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于手札收藏有了宣传性的促进,据说这批手札在拍出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其价值即已成倍增长。而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至今,海内外拍卖行共上拍各类名人书札数万件(次),成交价过千万元的有13件、千万元以下百万元以上的多达185余件(次),成交价最高的为2010年上海道明五周年秋拍推出的北宋唐垧《致胡宗愈伸慰帖页》,最终成交价高达9128万元。书札在市场上的火爆程度及其投资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在这里举两件重要拍品与各位读者分享:
李大钊致吴若男(章士钊夫人)书札,是信为李大钊旅居上海期间,因“急思返京”,但又“冗务纠牵”、“客中无事”,“从日本书肆购得一书名曰《早期教育与天才》,读之颇有趣味”,故此写信介绍给好友吴弱男。全信共7页,2890字,用钢笔书写。李大钊在信中用六页的笔墨向吴若男介绍日本文学士木村久一的著作《早教育与天才》。在信中李大钊边叙边论,引用作者的观点和论据,赞同早教育的作用,认为早教育无害于健康。并希望吴若男能“把自己的家庭中的教育经验写出来”。
徐悲鸿《芦鸭图》行书信札,此帧芦鸭图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一只芦鸭,并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芦鸭进食时的那一幕。以雄浑的用笔写就芦鸭的羽翅肌理,仿佛有力透纸背之力量,且运笔又有行云流水般的畅达,可谓是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以两三根线条表现芦鸭游动时水面的波纹,整个水面又以极淡的水墨渲染,然后在宣纸将干未干时添上几笔水草,墨线自然化开,仿佛水草在缓缓地游动。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此帧芦鸭图即是赠予其弟子的,上款“巨川”即徐悲鸿的弟子卢巨川先生,并附有两人往来书信五通,内容大致为徐悲鸿介绍卢巨川去中央美术学院读版画系研究生,而卢巨川因在香港找到了工作未成行。
名人效应 争议不断
独具“名人效应”和“时代情愫”的名人书札,因为多重价值被认可,在收藏市场上也备受追捧。但是,自进入市场以来,有关名人书札所有权、著作权的争议就持续不断,有的最终撤拍、有的则坚持完成交易,类似新闻屡见报端。
如2012年,周作人之孙周吉宜公开要求中国嘉德停拍由周作人撰书、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认为其系当年“抄家”所失,应予以归还,但最后并未终止拍卖,并以184万元的高价被一藏友拍走。2014年5月30日举行的歌德春拍“小雅观心——赵庆伟藏重要名家书稿、手札专场”,莫言《苍蝇·门牙》手稿是其中的重量级拍品之一。消息传出后,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不希望自己的手稿出现在拍卖场上,在商业市场中炒来炒去,如果手稿能归还,他将无偿捐赠给现代文学馆保存。据悉,委托人收藏家赵庆伟已经表示愿意归还手稿并捐赠给现代文学馆。
不过,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国内外都有拍卖名人书札的先例,因此私人书札拍卖属于正常。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书札拍卖难免出现所有人和著作权人的分歧,最主要还是须处理好物品所有人的所有权与名人、名人家属等著作权之间的关系。如果在著作权保护期内,取得著作权人和所有权人同意或者过了著作权保护期,所有权人委托,就可以拍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能将拍下的珍贵文献资料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大众,作为文化遗产保存下来而不是私藏后“不见天日”,那么或许有助于解决此类纠纷,并让该板块的行情更加红火。
分级收藏 避免投机
书札是具有文学、史学、文献学、社会学、美学与艺术价值的综合体,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手为之,心声毕露,不矫饰造作。随着书札收藏市场潜在能量的逐渐显现,书札市场的热度将以更加风靡与火爆的态势持续下去,由于其潜在货源的不可预见,现在加入的藏家为时非但未晚,实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但刚入门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建议划分体系。因为如果把收藏价值拆分为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等方面,那肯定不是所有的名人书札都具有以上全部属性,但名人书札肯定会具有其中某一种或几种价值。如果想要收藏,必须对名人书札有所了解,最好不要抱着投机心理,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收藏贵在成一体系,藏家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形成专题和系列,日积月累,其价值自会凸显。
(摘自《东方收藏》)
屠呦呦钱钟书书信均曾撤拍
吴祖光之子吴欢出示的行将上拍的《清明前后》一书。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唐云云) 近日,著名学者、戏剧家吴祖光赠北京戏校书籍出现在秋拍图录上,其家人强烈不满。校方则称,该书应该是已经从学校流出,正考虑报案。名人物品具有较高价值,常被拍卖行青睐,但可能会有归属权的争议,也可能涉及著作权、隐私权等问题,常引发其家人反对甚至惹上官司。当然,也有例外。
吴祖光赠北京戏校书籍将上拍 家人不满
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吴祖光之子、作家吴欢发现,茅盾赠与其父亲的图书《清明前后》出现在北京传是国际拍卖公司的秋拍图录上,估价1-2万元。这本书正是当年吴祖光捐给北京戏曲学校(即如今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图书中的一件。
吴祖光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戏剧家。其女儿、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霜称,这批书在1998年底捐赠,总数约三四千册,主要是戏曲方面。促成将这批书捐赠的重要原因是时任校长、荀派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积极要求接收。
学校曾给吴家回赠了一份捐书目录。通过这份名录,吴霜确认此次上拍的《清明前后》,确系出自父亲所捐书目。吴霜称,书的封皮上有茅盾亲笔题写的“祖光兄惠正”字样。据了解,《清明前后》创作于1945年夏天,是茅盾一生中创作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剧本。
但如今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留存的当年赠书目录里,已经没有了这本书。“如今的目录里登记的赠书都还在馆内,只能证明,《清明前后》一书早在2005年前后就已经从学校流出去了。”院长刘侗回应称,当年经手人非常多,一时难以查明。学院已经开始往前排查可能接触到这批书的人,正考虑向派出所报案。
传是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知情,将如期上拍。资深拍卖研究学者季涛认为,“整件事情与拍卖行关联不大,主要是学校管理不善,把公共资产给弄丢了,应该报案处理,学校要追究管理者责任。”
吴华、吴霜则对整件事情颇为不满。“如果是这样,我捐给你干什么?”
挂在孔夫子网的屠呦呦亲笔信,其中一封拍到4万多元。网站截图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屠呦呦书信拍卖遭家人反对 卖家后撤拍
名人物品走上拍场的,书信等手稿也是重要一部分。其一,由于年代久远,手稿的归属权可能存在争议;其二,真假可能存在问题;其三,手稿所有权即便已经转移,写作者仍享有著作权;其四,书信等手稿的内容很可能涉及名人隐私,公开拍卖难免引发其家人不满。
来看归属权的争议。2012年,由周作人撰书、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以唐弢生前旧藏的名义上拍嘉德春拍。尽管周作人之孙周吉宜提出这份手稿系“文革”时抄走至今未归还,要求停止拍卖、返还手稿,最终手稿依然以184万元成交。这属于。
再看一下真假的争议。2012年秋拍上,梁启超后人以“物件根本不是梁任公的旧物”为由,试图阻止匡时上拍“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结局是不仅拍品尽数成交,总成交价也达到6709万元。
新晋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书信公开拍卖就曾引发“是否侵犯著作权和隐私权”的热议。今年9月6日开始,屠呦呦的3封书信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被拍卖,起拍价10元。3天竞价后,价格最高的一封信以41500元被拍出,三封信总共拍出8万多元。
这三封信是屠呦呦写给著名药理学家宋振玉的,抬头处冠有“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大红字,内容主要是谈论有关青蒿素的研究等工作问题。
屠呦呦家人在接受采访时称,不同意屠呦呦的书信被炒作拍卖,但因忙于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书信被拍卖一事。屠呦呦后来表示,因为报纸上图片较小看不清楚书信上的字迹,暂时不能确认是否是自己的亲笔书信,但不同意公开售卖行为。
10月11日,三封书信的卖家表示决定撤拍。他说:“我觉得这三封信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还是有收藏的必要的,如果屠呦呦老师想把信要回去,我就立刻归还,也可以捐赠给相关的机构进行保管或者研究。”
孔夫子旧书网工作人员表示,已将书信撤拍,并退还买卖双方交易佣金。
有律师表示,拍卖名人信件要征得所有权人和著作权人两方的同意。
钱钟书书信手稿影印页 图片来源:西安晚报
钱钟书书信拍卖 杨绛打官司告赢拍卖行
屠呦呦信件拍卖事件最后算是和平解决,但不少名人手迹拍卖是惹上官司的。其中最受人瞩目的,莫过于2013年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案了。
2013年5月,中贸圣佳公司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举行包括钱钟书、杨绛、钱瑗书信及手稿等110件作品专场拍卖会。66封钱钟书书信和《也是集》手稿,12封夫人杨绛的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6封女儿钱瑗的书信将集中拍卖。
钱钟书的这些书信都是与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的书信往来。杨绛得知消息后公开发表声明反对书信被拍卖,并随后向二中院提出诉前申请,要求责令对方停止拍卖。
2013年6月,北京二中院作出禁止中贸圣佳实施侵权行为裁定,中贸圣佳公司随即发表停拍声明。杨绛继续起诉至二中院,请求法院判令中贸圣佳公司和李国强停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5万元以及合理费用5000元。
2014年4月,经过二审后,此案最终尘埃落定。法院维持一审判决,即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共同向杨绛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
季羡林遗物拍卖 家人称希望有更好归宿
但也并非所有名人物品拍卖都遭到家人反对。国学大师季羡林的遗物拍卖就是其儿子季承主导的。据《法制晚报》报道,2011年11月,季羡林逝世不到3年,遗物却登上拍卖场,其中还包括曾轰动一时的季羡林故居被盗案中被追回的遗物。消息一出即引发网友热议,甚至有网友斥责季羡林后人太败家。
“季羡林先生藏书专场”拍卖会汇集了季羡林先生旧藏中文古籍165种,其中20余部明刻本,如陶潜撰《陶渊明集十卷》明嘉靖乙巳年刻本、韩愈撰《昌黎先生集四十卷》明东吴徐氏东雅堂刻本等,都属于名品级别。季承将拍卖事宜全权交由律师处理。
“北大教师宿舍在原主人去世后都要把钥匙收回,要是那样这些书真的没有地方存放了。”季承说,做出拍卖选择不是他一个人,家里人都觉得这么做比较妥当,“拍卖是希望它们能有个更好的归宿”。季承还表示,这些书最后拍卖所得不排除设立一个季羡林奖金的可能。
代理律师透露,“虽然这些书价值也高,但更珍贵的遗物和藏书已经在北大图书馆的地下室存放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