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学家朱彝尊
文\图 于 能
朱家先世为江苏吴江人,明景泰四年(1453)迁于浙江嘉兴府秀水县,遂为秀水人。清顺治六年,朱彝尊移居嘉兴梅会里(今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其故宅今为王店曝书亭公园。
秀水朱家在明代修有多种族谱,有的将祖先追溯到祖籍婺源的朱熹。朱国祚中状元以后,婺源朱氏的一支来通谱,朱国祚说:“宗胄已遥,不敢傅会。”秀水朱氏的先世其实是从下邳(江苏邳州)迁至苏州的。后来,苏州朱氏的一支迁至吴江盛泽三佳村饭字圩。
朱彝尊的太高祖名朱煜,原居江苏吴江盛泽三佳村,后入赘于秀水(今嘉兴)商河荡南黄字圩陈天然家。朱煜有子朱福缘,是个农民。他甘于粗茶淡饭,性格持重平和,开渠引水,都能和人一起分享。明成化18年(1482),嘉兴桑叶减产,朱家有多余的桑叶,朱福缘都将之分给了邻里。他享年80多岁,也是高寿了。他有子朱恭。朱恭,也有德行,有见识,处事公正,晚年被推举为里老,他能写诗。他有两子:长子朱敬、次子朱彩。
朱彩有四子。三子朱儒小时候也想走科举道路,但试了几次后不行,他也喜欢诗词。后来碰到一位叫戴双梧的老先生,戴双梧喜爱他的才华,劝他学医济世救人。于是,朱儒拜寄居在金明寺的给人治病、教授蒙童的杨时升为师。杨没有儿子,把朱儒当养子,朱儒也将他当养父,改名杨景龙。尽得杨的医术,名气响了起来。嘉靖十五年(1536),朱儒娶16岁的唐氏为妻。嘉靖二十一年(1542),朱彩与妻子王氏在同一天去世,为了治丧,朱儒恢复了本来的姓名。嘉靖二十七年,杨时升去世后,朱儒以孝子之礼为他发丧,将杨时升牌位供奉在朱家祖庙,让后世子孙都要祭祀。
朱儒家业兴隆后,嘉靖二十九年(1550),娶了15岁的王氏为侧室,生下后来的“状元宰相”朱国祚。
嘉靖三十三年(1554)间,朱儒进入京城行医,正碰上瘟疫流行,朱儒用中草药剂治愈了不少人,医名传进了皇宫。嘉兴王店人、太医院院判朱恭推荐他入了太医院。
万历十六年(1588),万历皇帝身体不适,请朱儒把脉开方,以后一直为皇帝、太后、皇后、宫妃等贵族治病,朱儒利用癞蛤蟆为药材制成的“蟾蜍锭”,成为清热解毒的良药,为宫里宫外所常用。他不仅医术高明,还有急难济穷的医德,常为穷困百姓免费治病,不收诊费。朱氏家族自此开始兴发。
朱儒做到了太医院最高的医官“院使”,正五品。从朱儒开始,朱家逐渐成为嘉兴的望族。朱儒有四子,长子国桢,次子国祥,三子朱国祚,即朱彝尊的曾祖。四子国礼。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八月二十五日丑时,朱国祚出生于嘉兴府秀水县南门内毛家坊咸春堂之正室。他是朱彝尊的曾祖父,字兆隆,号养淳,别号介石。“介石”这个号来源于《易经》豫卦六二爻辞“介于石”,意思是坚硬如石,朱国祚的诗集就叫《介石斋集》。朱国祚4岁时,有一位道士给他相面说,“当大贵。”道士给朱儒看相说,“先生透者贵气,也应大贵,但先生的大贵是由这孩子而来。”
朱国祚自幼就表现出不凡之处,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宰相)申时行对年幼的他格外青睐。申时行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状元。申时行认为朱国祚长大后的人生轨迹会和自己是一样的。这个预言很准,朱国祚后来果然以状元而为宰相。
万历十一年(1583),朱国祚举进士第一,年方25岁。关于朱国祚考中状元,在嘉兴还有有趣的传说。明万历十年,无锡人龚勉为嘉兴太守,对烟雨楼进行修缮,扩建景点,还在烟雨楼前修建“钓鳌矶”,期望嘉兴的学子能科举发达、独占鳌头。第二年,朱国祚果然考中了状元,一时传为美谈。
朱国祚有六子,长子朱大竞,系朱彝尊祖父。他于万历年间承荫入太学,天启年间为官,因不肯依附魏忠贤一党而被诬陷下狱。崇祯即位后被任命为云南楚雄府知府,由于家贫,去云南上任的路费还靠友人接济。在楚雄期间,朱大竞为官清廉,家无余产,爱民如子,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得百姓敬仰。朱大竞有5个儿子:茂晖、茂曙、茂暐、茂晥、茂暽。朱彝尊是朱大竞次子朱茂曙的儿子,因伯父朱茂晖无子,又过继给朱茂晖为嗣子。
朱彝尊的生父朱茂曙是朱大竟的第二个儿子,明亡后居家读书。他年轻时在京城侍奉祖父朱国祚,娶了状元唐文献的孙女、董其昌的外甥女唐氏。董其昌见到朱茂曙的画说,“不出十年,可以乱我的真画了。”
朱彝尊,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二十一日未时,出生在嘉兴城内香花桥东碧漪坊朱家祖宅内。
朱彝尊的家世
云:“千金买绿绮,一弹不再弹。借问此何意,欲言良独难。”《最忆》云:“年年作客不归家,绿遍平芜一望赊。最忆竹堂西畔坐,茶烟吹过紫藤花。”可见其性情高致,与朱彝尊志同道合。李延昰死后将一批书赠送给朱彝尊,充实了朱彝尊的藏书。朱彝尊为他专门写了一篇《高士李君塔铭》,在文后面的“铭”中写到他治病的方法:“疾者熏灌,或以解散。”看来大概是用“火罐”一类烟熏,或灌以药物,用以驱散病毒,治疗病人。
《曝书亭集》中收录有大量朱彝尊为医书撰写的跋,如《书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后》、《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本草衍义〉跋》、《书〈是斋百一选方〉后》、《书宋本晞范子〈脉诀集解〉后》、《跋〈济生拔萃方〉》、《〈医家四书〉跋》、《大观〈证类本草〉跋》、《跋张氏〈医说〉》等,这些书都是中医的经典,从中可以窥朱氏的医学、养生观点。朱彝尊认为,一个医生,不仅要有切脉等临床经验,还须熟读王叔和这样医学大家的著作。在《跋〈济生拔萃方〉》中,他特别赞赏书中“医不专于药,而舍药无以全医。药不必于方,而舍方无以为药”的话,评价说:“斯明乎炊汤脉神之术者,宜其能采拾众善以成书也。”医生治病不能全依赖于药物,然而离开了药物又不能治病;医生也不能迷信药方,但离开了药方又不能成为良药。这话的意思是医生必须根据病人不同情况用药、配方,中药的奥妙在于配方,各种不同性质、不同数量的中药合而配伍,会产生不同疗效。中医之本领全在于如何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药配方。
康熙御赐朱彝尊“研经博物”匾
朱彝尊曾用心良苦地为名医作传,体现了他重视生命健康的思想,这也和他的家学渊源是分不开的。我们从他在谢世之年为《张氏医通》所撰写的序言中,更可一窥朱彝尊对医学的态度。
《张氏医通》是一部综合性医书,共十六卷,为清代张璐所撰,张璐是吴江人,字路玉,号石顽,他生活在康熙年间,和朱彝尊是同地域的同时代人。该书分门分证,征引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医论,同时结合自身的医疗经验加以评说,阐发“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理论。还专论医方的源委,分析其配伍、功能与治疗之证。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该书“凡古来相传之说,稍有晦滞者皆削不录;其辞气未畅者,皆润色发挥,务阐其意”,即书中记载的都是明确有效的,不够明确的都没有采录,因为这是为人治病救命的书,来不得半点马虎。朱彝尊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此书作序推荐,其中提到:“……昔余先少保实以医起家太医院使,而太傅文恪公始大其门。医故吾家故业也。先太保撰《立命玄圭》一编,兵后遗失。序君之书,于是乎有感。康熙四十八年春王正月南书房旧史官秀水朱彝尊序。”
这篇序首先介绍张氏此书的特点,将此书与历代医书相比较。接着,朱彝尊介绍自己医家身世,此文可说是朱彝尊的一篇自述医学世家的自证之词,让我们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朱彝尊。而朱儒不仅医术高明,且还撰有医书:“先太保撰《立命元圭》一编,兵后遗失。”由此可见朱彝尊家世的医学渊源,所以朱彝尊为许多医书作序作跋,他与良医的密切交往,为他们作传,这绝非偶然。
许兆祯,字培元,号吴兴山人。他是明代湖州南浔人,走了一条从儒生到医生的人生之路,当时“上自王侯大臣,下至里井百姓,凡有疾者,治之辄效,远近闻其名”。许兆祯著有《医家四书》(《诊翼》、《药准》、《医镜》、《方纪》)。朱彝尊也为之写跋。
《曝书亭集》中里收有三卷人物传纪,大多数是朱彝尊在参加修《明史》时所作。能列入史书,一般都是名人。然而朱彝尊有一篇《李无垢传》,写了一位民间良医李无垢,写他与李无垢的交往,特别是李无垢为朱夫人冯孺人治病的传奇故事很奇特。其大概是:
李无垢曾在南明福王朝廷的太医院中任过医师,可见其医术非一般。清初至梅会里(王店)设医治病,且夸下海口,自称会治各种疾病。于是引起当地其他医生同行妒忌,遂搬迁至庙舍。时朱彝尊尚未离家,曾拜访过他,看过他正在注释《本草经》,认为吉贝子(即木棉)不能久服,朱彝尊对此并不相信。
不久,朱彝尊妻子生病,高烧不退,请了不少医生去诊治,都说没有希望了。而李无垢却仅仅用了凉甜瓜这一味“药”将其治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暑热,朱夫人可能是中暑而已。但在旧时代,医学不甚发达,就更需要医生的对症下药了。而李无垢治病诊断的过程却颇带“传奇”色彩,说是居住之处是阁楼,四面是木头,木生火,故发烧而不出汗。后来李无垢客死于王店,其棺木被童子带走,其著作也不知下落。
这是朱彝尊晚年所追记的事,当时他已是耄耋之人,所思自是精深。他认为“夫医,难矣”,医术之道,确实不易,而且特别是为妇女看病,那时候还要讲究男女有别,只能靠搭脉来判断,所以医生只能“目不辨病者之色,耳不审病者之音,止凭方寸之脉,分阴阳决生死。”这就对医生的医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朱彝尊回忆一生中结交各种人物无数,而对医生所知不多,但想起李无垢,深感其“切脉精矣”,医术高超。
朱彝尊结交的另一位名医是李延昰(1628~1697),他也是清初医家、藏书家。李延昰原名彦贞,松江华亭人。他因参与扶明抗清事败,避居嘉兴,后到平湖做道士。因其人会写诗,与朱彝尊很投机,两人成为挚友。朱彝尊编选《明诗综》的时候,选入了李延昰19首诗歌,其《古意》诗
朱彝尊与良医的密切交往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醧舫,晚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清代诗人、词人、学者,秀水(今属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彝尊51岁时以布衣出仕,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受到康熙皇帝的恩遇。他曾参加纂修《明史》工作,出典江南省试,奉公守节。归居后专心著述。
朱彝尊学识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才华横溢。他是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词与陈维崧合称“朱陈”,又与纳兰性德并称为清初三大词人。朱彝尊著述甚丰,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其卫生学著作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