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饶平茶区特色及茶业持续发展的前景

$
0
0

饶平茶区特色及茶业持续发展的前景

 


 

2005-3-6 点击: 54次  中国茶城网

 

    饶平县现有茶园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5000吨,约占全省乌龙茶产量的1/3。历史上,饶平是个古茶区,数百年来,制茶技艺、品种的利用、名茶生产等方面,都有过辉煌的记录。在现代,饶平又是个进步的新兴茶区,在近二十年,普及了岭头单丛良种,建立连片的单丛茶生产基地和一个茶叶专业镇,创制了闻名全国的名茶岭头单丛,同时,还为广东乌龙茶的发展,在良种繁殖推广、制茶技术指导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饶平茶区的历史和现状,有哪些特色,本文,仅从技术的层面,谈些认识和体会,并据以提出发展饶平茶业的一点粗浅看法,不一定切合实际,片面之处,请指正。

一、饶平茶区特色

    1、潮州乌龙茶的发祥地

    饶平以及原饶平县属的凤凰山,是潮州乌龙茶的发祥地。以饶平待诏山‘黄茶’的出现为起点,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怎么知道‘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因为黄茶运用‘做青’的技法,这个判断,是从流传至近代的‘黄细茶’制法得出的。《潮州府志》载(1684年):潮地茶佳者罕至,今凤山茶佳,亦云待诏山茶,亦名黄茶。《饶平县志》(1687年):待诏山,在(饶平)县西南十余里,土人植茶其上。郡称待诏茶。……四时杂花不绝,亦名百花山。《广东通志稿》(1935年)说:黄细茶,……将所采茶叶置竹扁中,在阴凉通风之处,不时搅拌至生香为度,即用炒镬微火炒之,复置竹扁中,用手做叶,做后再炒……。凤山黄茶,在100多年以后的1777年,还见之文献记载,范瑞昂《粤中见闻》中说:……凤山茶,亦可清膈消暑,一名黄茶。联系1830-1850年间,饶平已经有‘单丛凤凰’‘线乌龙’茶叶外销,可见‘黄茶’这一称谓向‘乌龙’转变,当在1777以后,而制作工艺更为精细,原料精化为‘单丛’采制。乌龙茶发祥地的意义在于反映古代先民的智慧和技艺,促使凤凰水仙品种的开发利用,当今,由凤凰水仙繁衍的单丛品种得以成为广东的主体品种,其中应有古代茶农的一大贡献。

    2、利用良种,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探索

    饶平历代茶农对品种的利用极为踊跃。据《饶平茶叶志》(1987)资料,从清朝以至民国,除原有‘凤凰水仙’和‘单丛’等自生品种外,多次引进外省品种。清代中期,西岩、柏峻引进‘种籽茶’小叶乌龙。清末至民国时期,引进了本山、梅占、小叶奇兰。新中国建立以后,更批量引进毛蟹、黄旦、铁观音、福建水仙、诏安八仙、慢奇兰、大叶乌龙等十余个品种。历史上,饶平茶区有各种各样的品种,正面的效应是可以生产多样化的产品,发展了制茶技艺;负面是带进一些质差、价低的品种,难免效益低下而遭受淘汰。饶平在品种探索中,早期的主要成果是生产了多种多样的品种茶;现代的主要成果是‘岭头单丛’的选育和推广,这个品种的选育从1961初选至1981年定名推广,历时20年,又经大面推广和通过国家区试审定,成为广东乌龙茶的主干品种。岭头单丛在饶平大面积种植,改变了旧的品种格局,随之带动一些相关环节的实践,如栽培、加工、品种布局等,并取得了经验。

    3、名优茶的创制和产销,有辉煌记录

    历史上,饶平以‘单丛’和‘线乌龙’两类产品外销,曾闻名海外。已知的早期记录是1830-1850鸦片战争前后。据陈椽《茶叶外销史》(台湾碧山岩出版社):在19世纪中叶,广州茶叶输出……运销欧州、美州、非州、及南洋各地。如鹤山的‘古劳银针’、饶平的‘单丛凤凰’和‘线乌龙’、河源的‘烟熏河源’都畅销国际市场。按这段记载的年限推算,距今约160多年。事实上,‘单丛’和‘线乌龙’从创制到批量出口,实际的生产历史当然要长得多。清末至民国时期,饶平茶的花色品种更多,如凤凰单丛、深坑单丛、西岩乌龙、西岩奇兰,柏峻乌龙、柏峻梅占、岭头奇兰等。岭头奇兰在民国时期出口南洋而享有声誉。‘单丛’和‘线乌龙’(或称‘一线红’)等,能够成为花色产品出口,当然不在少量。据1937年数字,茶园面积400公顷,产茶150吨,时称盛期。后来,‘单丛茶’崛起,其它传统名茶的产制日微,其中固然有优胜劣败的因素存在,也由于统购统销,追求产量,在集体生产条件下拉齐补平,致使传统名茶消失,总使人有遗憾之感。

    近二十年,‘岭头单丛茶’以其特有的花蜜香味、浓醇回甘耐泡,一跃成为全国名茶,形成饶平名茶的新格局。今后,希望以‘岭头单丛’为中心,通过评估‘产地名茶’的方式,鼓励产地间的竞赛,在县区内发展更多的单丛名茶产地;还可在岭头单丛 中派生新的花色,最近有一种称为‘黄金片’的,品质和命名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值得提倡。也希望借鉴历史经验,在单丛类中,有选择地发展单丛的兄弟品种或其它适销品种,丰富名茶种类。

    4、精湛的制茶技艺,名声远播

在历史上,饶平拥有各类品种茶的栽、制经验。岭头单丛品种的制作技艺,是在吸取传统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取得的,经过示范、推广,取得很大成绩。同时,还把岭头单丛的制法传授到梅州,派出去的师傅用全机械作业,制出有‘品种风味’的单丛茶,做出很大贡献。

    单丛茶的传统加工有个共性,以精细闻名,不同的单丛,各有特异的加工方法。岭头单丛茶的工艺流程,是加工工艺与品种特性的有机结合,表达了岭头单丛茶特有的品味特征,是乌龙茶制作的主要技术成果之一。

    从古至今,饶平有各种名茶技艺,时过景迁,技艺进化了,风格也变,比之传统,总是往上走的。但也不尽如此,如果品质有问题,应可以从传统经验吸取长处,弥补不足;再一个问题,有些名茶技艺和品味,恐怕已经变形,举个例子,问‘线乌龙’(如西岩乌龙之类)的传统风格怎样?是‘青’是‘黄’?答曰:‘青’。但如果是‘青’,又何以见证‘红线’,即所谓‘金线红边’?是进是退,值得探究。

    5、茶区布局,印证了‘区域特质’出好茶

饶平的传统名茶以及现代名茶,主要出产于西、北部山区,如‘双髻娘’(海拔1036米)东南侧的岭头村(海拔300-400米)、‘石壁岽’东南侧的‘田峰山’(海拔350-690米),以及北部海拔1255米的‘西岩山’南侧一带。

据统计,在1987年以前,(按当时面积1785公顷计),饶平茶园的海拔分布:800米以上的占4%,500-800米的占30%,250-500米的占35%,250米以下占31%,基本上以中、高山为主,当时的品种构成以色种为主,岭头单丛尚占少数。

    1981年开始推广种植岭头单丛,至1995年,单丛面积达到3300公顷,单丛茶园的海拔分布有下降趋势,主要从海拔400米处向低山、平地延伸。实践经验证明,在平地、低丘的单丛茶园品质表现与高山的不同。岭头单丛是个高产优质型品种,在低丘、平地栽培,虽然高产,但不利于品质,如何提高环境质量,改进栽培技术以提高品质,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之,饶平茶区的形成及其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反映在技艺上是开拓进取的,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一定的历史时段,生产力也逐步提高,但要保持继续增长的生产率,茶农有所积累用于改进生产手段、提高素质,还须作很大的努力;再是茶园的环境和土壤质量,由过去用有机肥料转用大量化肥、由无农药可用到大量使用农药,导致环境、土壤质量下降等等。围绕这些问题来探讨饶平茶业的持续发展,在技术方面,应有许多工作可做。

二、饶平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

    饶平茶叶达到现在的生产规模,是长期历史积累、尤其是近数十年主管部门和全县茶农共同努力的成果。在现有产量基础上,茶叶持续发展的近、远期目标:①是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并注意食品安全;②是促进产-制-销的协调发展,增加茶农收入;③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这些目标,主要采取‘重质量’、‘兼顾产量’的‘质量化’策略,通过提高‘品种、栽、制’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茶农’素质等途径来实现。

    以下,仅以个人片面之见,就目前茶叶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措施问题,谈一点看法。

    1、‘优质栽培’问题:

    提倡在单丛茶中实施‘优质栽培’。‘优质栽培’是个大概念,这里仅强调单丛茶栽培中如何达到鲜叶‘优质’,以适应单丛茶的加工要求。优质栽培有3种可能途径:①通过土壤营养调节,强调全面营养和控制氮肥用量,生产优质鲜叶;②通过水分调节(如‘节水栽培’)和生长控制,生产‘季节性’的优质鲜叶;③利用和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生产优质鲜叶。

    在现阶段,一些具体做法如:①纠正在单丛茶中大量施用氮素化肥的倾向,提倡‘低氮’施肥。防止只顾产量、不讲质量的用肥方式。②提倡施有机复合肥和有机杂肥,提高鲜叶的内在质量。③在低丘、平地的水田茶园中,结合夏季修剪和秋冬用水、节水的农业措施,增产‘秋、雪茶’。④在中、高山茶区,指导茶农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优质茶比例;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包括水土保持、保护林木等措施。⑤宣传茶叶食品安全生产知识,在全县尽快实现茶叶无公害生产。

    2、‘加工品质’问题

单丛茶的加工,在同样的条件,各人的技能参差不一,对品种的本性认识不一,有的人可以制好茶,有的质量差,所以,‘加工品质’的差别,是指同样条件下各人的技能和认识的差别。

    提高单丛茶的‘加工品质’,重点是开展技艺交流、完善设备条件、鼓励技术创新。例如:①工艺和品种‘协调’的知识,岭头单丛是个‘烈性’品种,涩水多,容易发酵,如果做茶以‘急性’对‘烈性’,涩水转不了,转变香气的功能也压住了,结果‘味重无香’,所以,岭头单丛茶的加工,必定非常仔细;②纠正‘轻做青’的倾向,正因为岭头单丛是‘烈性’品种,要以适当的‘柔性’来把握,要有‘轻、重、长、短’的柔性配合。‘轻做青’是‘急性’做法,是苦涩原因之一,在低丘、平地茶区更为突出;③开展制茶技比赛,提高技艺水平,使制茶人员认真考究‘做青’细节和‘焙茶’细节,如何‘天、地、人’结合,灵活运用;④挖掘、借鉴传统经验,考究40年前或60年前的单丛茶,是什么品味;通过继承,创制新的花色产品;⑤作为一个方向,在有条件的乡镇管区,组织农户投资完善设备,进行‘合作加工’,对于提高加工品质,有实际意义,也是朝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产品多样化问题

发展多样化产品,提高竞争力。实现这一目标有多种途径:①在岭头单丛中,改革工艺,提高香味品质、派生新的花色产品,改变‘命名’单调、‘品味’单调的现状。就命名来说,早有‘国宾茶’先例,还有最近的‘黄金片’。其它单丛茶市场中的‘老树单丛’、‘老陈茶’,也并非一定要挂品种名称;②建议在中、高山茶区,有选择地发展一些新的单丛品种。据记载,民国初期,新塘乡深坑村就有‘乌叶黄枝香’、‘大号黄枝香’‘乌叶杏仁’‘芝兰’等名目,1974年剩有16株,产量46.5公斤,并不单调,问题是没有繁殖利用。③围绕产品多样的方向,建议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定位茶区产品及品种,在品种布局问题上给予指导。

    4、挖掘传统名茶问题

作为参考,建议有选择地继承、恢复传统名茶产区,对产品给予从新肯定和推介,但要摆脱定名的老框框如大叶奇兰之类;建议创制一种新的‘线乌龙’,现代没有这个名称,用什么类似的品种好,试试再说。

    5、田峰山名茶科技示范基地——新举措、新局面

1998年成立的田峰山示范基地,在短短数年内,取得显著进展,一是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茶叶食品安全生产方面取得成果,通过了 AA级绿色食品认证;二是改变栽、制管理思路,提高单丛茶的产品质量,在优化品种布局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示范基地的措施,虽然实施的时间不长,经验是宝贵的,要点是:尊重、维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秩序,纠正过去过多使用化肥、乱用农药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做法。布局茶、果、林‘复合群体’,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在茶园管理中革新观念,用‘重质量、兼顾产量’的管理方式,提高茶叶的质量档次。

    当然,示范基地的建设,限于时间和物力,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良好循环,任重道远。但其新经验,值得重视推广。

    总之,饶平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将是:进行品种和栽培规模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使环境得到保护;进行栽培技术改革,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地力,保持水土等;进行设备更新,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加工过程‘质量化’管理,提高技艺,工艺改革和创新等。三、提高营销活力,推动饶平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营销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量’和‘质’的跨越,把市场‘做好、做大’,提高效益。增加茶农收入,积累资金,是推动饶平茶叶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目前市场竞争剧烈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要以重新创业的精神,塑造新形象,让昔日的辉煌重现。如何做,本人没有研究,仅是皮毛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市场方向

    有专家认为:乌龙茶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是品味、保健、艺术和健美时尚,国内乌龙茶市场和国外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就目前形势,饶平茶叶的市场方向,主要是内销,也要争取出口机会。广东是乌龙茶消费大省,估计年消费超过3万吨,先要‘做大’省内的生意,也要向外省延伸,十年前已有‘国宾茶’先例。饶平茶叶不缺历史‘名望’,缺乏的是‘市场形象’,如产品包装,产品花色、质量品位、文化品位、本县的茶叶市场、各大中城市的茶叶市场,饶平茶的形象都不够突出。如何拓展茶叶市场,在整体上,要有政府和主管部门组织策划,龙头企业联合带动,共同努力。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是个热门话题,对茶叶来说困难不小,国外评论:中国茶叶生产还停留在家庭小规模方式,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落后,缺乏更新设备和提高工艺的资金支持,缺乏必要的管理水平。尽管如此,培育龙头企业走产业化经营,是茶叶经营变革必由之路,希望饶平茶叶的龙头企业,在市场开拓中,做出贡献。最近,饶平包装已经有了好的开端,继续做好其它内功,在市场开拓中,更上一层楼。

    2、发展‘强势’的营销队伍

    饶平茶叶的营销队伍,在市场竞争中,相对来说,是一支‘弱势’群体。历史上,饶平茶叶生产以自主‘买卖’为目的,自有其‘农-商’沟通渠道,但在计划经济时期,统购统销‘愁买不愁卖’的‘坐待’意识,影响了一代人,以致市场开放以后,产品流通渠道闭塞,虽有出击,势单力薄,声势不大。茶叶营销要摆脱封闭,信息虽可从各种渠道得到,但实在的还是要多出去看看。主产镇、主产区的管理部门,要鼓励引导有实力的大户,运销商,在做‘家门’生意的同时,寻找时机,向外发展,造就一个‘强势’的营销群体。

    3、行销导向

    目标是:提高饶平茶叶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销售量。经营策略如:①‘质量型’的行销导向。通过质量化生产方式,提供各种名茶、高级茶、有机高级茶等,是提高知名度的主要方式。②‘信誉型’行销。通过优化等级,严格区分名茶、高级茶、普通茶,茶价与质量相符,讲究诚信经营;③‘需求型’的行销导向。通过改进‘产—制’技术、提供适合消费者品味的花色产品。④引导消费。与茶艺文化结合,卖茶也卖茶艺,教育顾客如何冲泡、品尝单丛茶,培育单丛茶品味爱好者。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