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级教授的人数问题,就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章,大家都一致认同全国共有56名一级教授。1956年,北大被评为一级教授的,除季羡林外,‘还有陈岱孙、班伯赞、冯友兰、王力、郑听等著名教授共二十八人,占全国五十六名一级教授的二分之一即.’"1956年,钱忍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当时全国一级教授一共只有56人”.z“大学教授在此之前其实都有级别,但同样重视此次评级。陈寅格、梁思成、陈岱孙、翻伯赞、冯友兰、王力、季羡林、林徽因、郭绍虞、钟敬文等被评为一级。全国当时共评出I级教授56名,评审极为严格”.虽然有56这样的一个数字,可惜上述文章都没有注明资料来源于何处,因而难以对之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不过这一结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根据在档案馆发现的新资料,可以看出当时全国一级教授总数远远超出这一数字。
有关一级教授的问题,高等教育部曾于1956年先后两次下发一二级教授3-资排队名单(供参考)给各地人民委员会,请他们就名单中的人员提出修改惫见,以期每个学校内部,同一地区暨全国能取得大致平衡。下发名单虽然不是最终名单,不过当中也透露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对了解一级教授的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1956年6月,高等教育部下发了二级以上教师工资排队初步名单,这份名单以学校性质归类排列,分成以下1L大类:文理、政法、财经、体育部分;师范部分;工科部分:农村部分;高等艺术院校教授、副教授排队名单。每一类里面又以专业相区别,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教师列在一起。如历史教师,北京大学的聆伯赞、向达、中国人民大学的何千之、中山大学的陈寅格等,虽然学校不同不过都是一级,所以都放在一起。语文教师中,北京大学的王力、游国恩、魏建功,南京大学的胡小石等,也是如此.
‘这份名单下发后不久,高教部发现名单“对教学人员工资排队的条件掌握的偏宽,因而工资增长指标突破了原订指标,这样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过大,不仅国家预算上难以解决,对其它方面也会有影响”。’
因此根据从严的原则,对名单作了适当削减.1956年,月,高教部下发经过修改后的一二级教授工资排队名单。这份名单与前面那份相比,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学校类别有变化,增添了相当数量的医学类院校:其次,按照工资改革的要求,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分别列表,高等院校的校院长当中有很多一级教授,这次也都明文列出。第三,排列、归类标准的变化,这次的教授排队名单不再以专业来划分,而是以学校为单位,直接列出每个学校中所有一级教授的名字,同时也列举出二级教授的名字,不过同上次一样,二级名单属于“标识”性质,并不完整,学校可以根据每个教授的实际情况在名单中适量增添或削减.在这
因为名单不是最终名单,档案中的人员定级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误差,所以必须把它与史实进行比较,才能确定它准确与否。首先以复旦大学为例,复旦大学(含后来合并进来的当时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一共有23名一级教授:
而档案资料中复旦大学的一级教授共21人: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能够看山,档案揭示的情况与实际情况确实有差别,不过出入不大,对基本史实并不会产生根本的影响,而可以肯定档案的准确性。既然档案反映的情况基本真实,那么全国共有234名一级教授的数字也应该基本符合情况,即使个别人有偏差,对大局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全国一级教授总数超过200人应该是能够确定的。
武汉大学有13人(含后来合并其他高校中的一级教授),他们是刘颐、刘永济、李达、李剑农、李国平、高尚荫、王之卓、叶雪安、夏坚白、金通尹、陈永龄、俞忽、萧辅:
北京师范大学有6人,他们是陈垣、黎锦熙、傅种孙、钟敬文、黄药眠、武兆发:
上海交大医学院(即当时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共有11人,他们是高镜朗、兰锡纯、邝安垫、叶衍庆、余夕贺、胡文摧、倪葆春、黄铭新、傅培彬、钱士良、陈王继善;
中山大学7人(含合并其他高校中的一级教授),他们是陈寅洛、姜立夫、谢志光、梁伯强、周寿恺、林树模、陈耀真。
另外,传记资料类图书也提及一些一级教授,如《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一书中就曾提及10位一级教授,他们是胡小石、范存忠、刘敦祯、陈大燮、邹秉文、金善宝、邹钟琳、冯泽芳、郑集、阴毓章,其中,郑集、阴毓章两人档案资历中并未提及,这也有力补充了档案资料的不足。以上所说情况,一级教授都比较集中。
另外,在某些文章,著作中也零星散见部分一级教授的影子,王力、游国恩、季羡林、向达、冯友兰、熊十力、傅鹰、魏建功、朱光潜、汤用彤、陈岱孙、何幹之、孟昭英、金士宣、潘承孝、朱元鼎、吕思勉、孟宪承、刘海粟、王仲侨、易见龙、齐镇垣、凌敏欲、冯秉锉、罗明擂、卢嘉锡、徐中舒、刘文典、章守玉、毛宗良、陈恩风、范绪其等人也都是一级教授.
(二)一级教授的学校、学科分布及其学术成就
在所有这些一级教授中,工科类共有51人,占总数的21.8%、农林类共有32人,占总数的13.7%,医药类共有70人,占总数的30%,这三者加起来共有153,占总数的65.39.
除按学校性质归类外,一级教授还可以按其学科来统计(包括所有行政人员、但不含师范类教师)。哲学4人、经济学2人、法学(包括社会学、政治学)2人、教育学(包括心理、体育)5人、语言文学11人、历史学6人、体育1人、理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等)38人、工学45人、农学30人、医学70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科、理工科、医科一级教授人数众多,共有183人,占总数的78.29。与之相比,人文社科类中的一级教授偏少,总数仅为31人,占总数的13.29.哲学类4人中,有3人在北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建国后哲学教师曾进行过大调动,那些一流的哲学专家都被调往北大任教所致,另外,还有些教师的学科界定不明,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社会学被取消,法学、政治学的教学课程被压缩,因而这些教师纷纷转行,有些就归于历史类或其他人文科学计算。
徐克勤,矿藏学泰斗,通过他的研究,在南岭地区发现了一批白钨矿床,结果使中国白钨矿的储量超过了黑钨矿,并使我国钨矿的总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金善宝,小麦专家,经他选择、鉴定的“碧玉麦开”、“矮粒多”和“中大2419"等小麦优良品种在视国小麦育种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大2419"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推广面积很大,最多时年种植面积达七千万亩,该品种在我国小麦增产上立过大功。
阴毓章,妇产科专家,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羊水栓塞斤和“产科低纤维蛋白原症”致死原因,首倡用冻干的纤维蛋白抢救不凝结性产后大出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并被很多著作引用.从此,在国内对这类病人均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大大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死亡率,挽救了许多妇女的生命。
吕思勉,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他不但对专门史有过深入研究,而且在通史上也作出很大的成绩,顾领刚先生在《当代中国史学》中对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此书有别于其他通史的编著,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陈垣,研究领域广阔,不但涉足宗教史,而且在目录、年代、校勘、史讳和工具书方面也作出巨大贡献,所著《中西回史日历》、《二十史朔闰表》、《史讳举例》等都是该领域内的奠基之作,成就之商得到学界公认。李剑农在政治史的研究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所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曾被译成英文,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和参考,同时他还大大深化了经济史的研究,其《中国古代经济史稿》运用唯物史观,探求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经济史著作,他的史学观点和治学经验,足资后学借鉴。
附件名单少了师范大学
北师大
二级教授:
高教部属一级一或二级二级二或三级
.张光瑞著之周桂发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关于工资改革的补充通知》省高教局3伪案卷号3(一)
上海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