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193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东湖塘,1951年7月毕业于怀仁中学高中,2006年2月15日晚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75岁。武夷山崇安茶场茶叶栽培专家,“武夷岩茶”泰斗,
1953年,时年21岁风华正茂的姚月明于安徽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即分配到当时全国三大茶叶试验场之一的崇安茶叶试验场任试验组长,成为该茶场第一个科班出身的茶叶专业大学生,挑起了武夷岩茶科研带头人的担子。72岁高龄的姚月明老人把他一生中的50多年时光交给了岩茶,并成为武夷岩茶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人物。
姚月明老先生一九五三年到武夷山从事茶业研究工作,现任武夷山市茶叶学会荣誉理事长、南平地区茶叶学会理事长、福建省茶叶学会理事、中国茶叶学会会员、中华茶人联谊会会员、原武夷山市政协副主席。六十年代,在他亲自领导下,成立科研小组,开始从事“大红袍”的无性繁殖研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培育,从历史残留的“大红袍”母树上剪取枝条,通过无性繁殖,终于在一九七九年获得繁殖成功,并在武夷流香涧茶园进行推广种植,一九八三年起开采批量投放市场,得到茶业界同仁及客商的高度赞赏。说起此公还有一段鲜为知的小故事,当年,蒋经国先生指名要品武夷山“大红袍”,台湾天仁茶叶总公司老板现在天福的老板李瑞河通过香港的各种关系联系到姚月明后,亲自到武夷山请求姚老为蒋经国先生焙制大红袍,姚老再三考虑,最终同意为其制作了“大红袍”,李瑞河万分感谢,将茶叶由香港带回台湾,蒋经国先生品用后大为赞赏,从此就与武夷山“大红袍”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逾古稀的姚月明先生致力于岩茶的研究业已五十余年,一直工作在第一线上,为严把武夷山茶区各种茶叶的质量关,每天品饮各类茶种四百余泡,并向企业及茶农讲解、传授岩茶培植和制作知识。这充分体现了姚老对武夷山岩茶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现在,姚月明先生已是业内公认的武夷岩茶泰斗,但却从不以名人自居,不管任何人,只要热爱武夷岩茶就会得到这位泰斗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并且,作为茶业界的老前辈,他德艺双馨,育茶、育人。
姚月明
名山出名茶。武夷山灵秀山川孕育出的武夷岩茶,品质优异,驰名中外。武夷岩茶是世界四大茶类中的中小叶种茶树之代表,又是乌龙茶类之始祖,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前茅,倍受世人之青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才成立不久,由于历经长期的战乱与动荡,曾经辉煌一时的武夷山茶业处在历史低谷期。当时崇安全县茶叶产量不到1000担,仅是现今武夷岩茶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年轻的姚月明一到武夷山,便投入到茶场的恢复性建设和栽培制作的科研实践中去。他负责规划勘察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有着4000余亩茶园的机械化茶场──崇安茶场。几十年来,他的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六十至八十年代,经他一手攻关的烘青绿茶被定名为崇安茶场高级莲心,作为当时国家的主要外交礼茶,武夷水仙被评为农业部部优产品。他先后进行武夷名枞、武夷茶区病虫害调查及武夷岩茶耕作法等多项专项调查。1958年,他设计使用了本省第一条萎凋槽和四锅联炒式杀青机,1959年设计了乌龙茶专用第一台"双列联动摇青机"。
1983年前后,作为当时最大龙头企业的崇安茶场陷入困境,企业负下200多万元的巨债,当时的崇安县领导找到姚月明,让他出任场长,带领企业脱困。1984年初,姚月明受命于危难。他带领销售人员北上东三省、上海、南京,南下广州、厦门等地,把库存4000多袋茶销售一空,茶场终于起死回生,扭亏为盈,场里经营开始好转。之后,姚月明又用了两年时间,还清270多万元的旧债,并盖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厂房。
1987年,企业经营走上正轨,姚月明按约辞去场长职务,仍回他的书斋搞科研。
二
武夷山这一方茶叶的圣地,吸引了大批茶叶界的专家学人。几乎全国所有茶叶权威都在此呆过。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就在武夷呆过10年之久。吴先生去世后,全国茶叶界三大权威:制茶权威陈椽教授、栽培专家庄晚芳教授、茶叶化学专家王泽农教授也都先后在武夷长住过。这三人都是姚月明的导师。
1953年,姚月明一到武夷山,便无可救药地痴迷上了这方山水和山水中的茶叶。
在安徽大学时,姚月明是陈椽教授的得意弟子。毕业时,陈教授建议月明留校任教,年轻的姚月明认为,要认识茶,就得到她生长的地方去。于是他被分配到了崇安茶场。三年之后,陈老先生来到茶场,邀请高足回校任教。武夷岩茶丰富的品种,独特的品质令姚月明着迷不已,哪里肯轻易离开。陈老无奈让步:再给你7年时间。7年之后,陈椽老先生如期而至。没想到他又失望了。
姚月明的投入和努力并没有白费,而是得到了丰厚的回馈,他对武夷岩茶在海内外声名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61年5月,陈椽教授叫不回弟子,只好采取折衷的办法,安排姚月明到安徽农大给他茶叶系1-4年级400多名学生汇报10年来的科研成果。几场报告下来,这个系掀起了武夷岩茶热,3个毕业班的100多名学生都要求毕业论文写武夷岩茶,姚月明成了这100多名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一时竟无法脱身。
1961年,中国农科院在杭州召开年会,会上给了姚月明3个课题,一是武夷岩茶基础理论研究﹔二是武夷岩茶初制机械化研究﹔三是武夷岩茶新工艺研究,并给了13万元的经费和15年时间,由安徽农大、浙江农大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配合姚月明完成这个课题。
之后几年,每年到茶场协助研究和实习的大学生都有二三百号人,崇安茶场一时间在全国茶叶界盛极一时,而武夷岩茶也随之声名远播。
三
姚月明对大红袍的培育研究从五十年代初就开始了。1953年至1955年,姚月明随叶鸣高和陈书省两位老茶叶专家在武夷山进行武夷名枞调查。这期间,姚月明从大红袍母本上剪了几根长穗,扦插在实验场办公室后面,并且已经存活两棵。1958年建机场,这两棵珍贵茶苗不幸被拔除。
1967-1969年,姚月明被迫离开茶叶实验室,在茶场农业区内种水稻。姚月明偷偷利用业余时间培育大红袍。培育出来后沿用吴觉农先生当初的命名"北斗一号"。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红袍开始供应外贸,但数量微乎其微。
随着科学技朮的日臻成熟,无性繁殖技朮的广泛应用,如今,武夷山许多茶农都有种植大红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几十亩。
但是,由于姚老与大红袍这种异乎寻常的关系,由他亲手监制的大红袍还是要比其它的大红袍贵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姚老每年签名制作的大红袍也仅20来斤,成为各地茶商争相竞购的奇货。
5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如今,安贫乐道的姚老与老伴居住在武夷山市府大院的一套两居室的蜗居内。他依旧每天都很繁忙,特别是每年的3-7月,采茶制茶期间,他每天都巡走在茶园和工厂之间,无偿为茶农提供技朮指导。
年深月久的濡染,武夷岩茶的悠长的韵味已深深地融入到姚老的身体和灵魂,甘泽而乏馥郁,香久益清、味久益醇,久藏不坏……
追忆姚月明先生
作者:罗盛财 文章来源:三醉
浏览:415
更新时间:2008-12-27
姚老书赠的论文集
本文作者(图片前排左一)和姚老夫妇(图片前排左三、二)陪同日本客人等在九龙窠看雪后茶山
武夷山茶叶界第一位高级农艺师姚月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年多时间了。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姚老活了七十五岁,可我总觉得他走的太早,太匆忙了。
姚老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曾同是农垦战线的老战友,又是在武夷岩茶业各自的岗位上不断探索的伙伴。我从1980年起担任崇安县(武夷山市)综合农场场长,他当时是崇安茶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由于工作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经常接触交流的机会。当时大红袍归综合农场管理(至1994年),综合农场每年都生产制作包括大红袍在内的许多名丛精品茶,而崇安茶场是我省首屈一指的老牌农场,技术力量雄厚。在那个国营农场是火车头的年代,名声远播的武夷岩茶曾为这两个农场增添了不少风光。两个农场的茶友经常在一起相互品评茶样,切磋技艺,姚老是大家公认的技术权威。2004年我退休后应邀参加当地的茶人俱乐部,协助姚老开展茶事活动,使我更有机会得到他的指导和帮助,受益匪浅.
伟人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姚老从195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崇安茶场工作起至逝世,终身不离茶业。他努力开展多项岩茶科学研究,努力推广各项新技术,新工艺,为发展生产服务,硕果累累。他培育了武夷名丛—北斗,撰写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主持和参加编写了近代许多茶学专著,接受过他技术培训指导的有企业老板,有专业干部,有青年学生,有生产工人、茶农、有制茶师、有评茶师……不计其数。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不论在专业技术岗位,还是但任茶场领导,或是担任市政协副主席,从未间断过茶叶科技服务工作。退休后,他坚持经常深入实际,入村进厂入户,主动进行技术指导,传授技艺,帮助审评拼堆,毫无怨言。甚至在病床上,他仍念念不忘茶事。姚老一生不离茶业,茶业也离不开姚老。在武夷山市有关部门为姚老从事茶叶科技工作五十周年而举办的座谈会上,以及后来为姚老逝世召开的追悼会上,参加人数之多,会议气氛之真诚,无不使与会者为之而感动。如果说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形容一个人而不夸张的话,姚老当之无愧。
姚老常说:茶品如人品,品茶如品人,茶如其人;并认为:要想做好茶,先要学会做好人。他努力践行自己的为人之道,诚恳待人,认真负责,淡泊名利,刚正不阿。在事关武夷山岩茶发展的许多重要抉择中,他勇于坚持正确的理论与实践,发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和技术专长,为促进岩茶业稳固持续发展当好参谋。他尤如武夷岩山上的大红袍老茶树,历经风霜雨雪,枝枝叶叶都表露出应有的特征。他又如自己亲手监制的武夷岩茶国标茶样,坚持最严格精确的标准,任人从各方面比对与评说,曰清,曰香,曰甘,曰活,感觉醇和与厚重,骨子里透出的岩韵耐人寻味。[/INDENT]如今,高人已逝去,我辈当勤勉。姚老留下丰富的茶学经典和他的高尚品格,我等将学习、学习、再学习。让武夷茶香飘四海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比过去更加重视岩茶业的发展。武夷茶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姚老在天若有知,应会感到欣慰。
姚老去世时三醉斋网站和众多斋友曾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可见爱茶人多重情重义。是茶友甜菜告诉我看帖的,从此我喜欢时常打开电脑上三醉斋看看
清明是个怀念的时节,同时又是生长的季节。待到今年新茶产制出来时,先泡一杯供与姚老品评。
武夷山茶友 罗盛财
二OO八年三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