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阅读教学,内化的不只是语言

$
0
0


唐弢在《文章修养》中说:“人类大抵都有着表现的欲望,用文字的技巧来实践这种表现的,这就是文章了。”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反其道而溯之——读文章,不只是停留在文章言语内容(说什么)层面,而是要引领学生探究作者究竟是用怎样的“文字的技巧来实践这种表现的”(即怎么说)。因此,阅读教学应在引领学生对文本独特结构、作者独具特色的写法探究中去感悟文本主旨。在探究作者“怎么说”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究竟想“说什么”,才能真正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而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每一篇文章的解读我们大都可以从三个方面探究:文本的主要内容(说什么)、文本的主体结构、表达方法(怎样说)、文本的表达效果(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的教学设计只有站在对文本结构的宏观把握、作者独具特色的写作方法分析之上,才会引领学生真正触摸阅读教学的内核,久而久之,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言语的微观形式   宏观形式)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能力无疑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往往停留在对言语内容的感悟层面上。很多时候,我们缺少向前“走一步”——即“为什么这样写”地探究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以篇行事”能力?

 

从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出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着力点、落脚点应是培养学生“以篇章行事”能力。较之句、段,篇章是更为复杂的言语材料,涉及更多信息,每一篇文章所涉及的诸多言语材料总是遵循一定的顺序、结构组织在一起。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这一篇”言语组织规律的感受认知、迁移运用,纳入已有的图式结构。“从读学写”,最终,能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选择相应的表达图式,进行合宜地表达。

小学阅读能力目标浅析

章熊老师将阅读理解分为“复述”、“解释”、“评价”、“创造”四个层次。

一、复述性理解——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侧重记忆。

低段:

1、能大体说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2、能够根据文本叙述顺序给主要事件、场景、人物等排序。

中段:

 3、能够借助文章的表层结构或关键词语概述文本主要内容。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高段:

5、发现文本的表层结构和深层思路,揣摩文章的表达表达顺序。

6、能够辨识不同文体,体会不同文体表达特点。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二、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既包括读物的表层信息,也包括读物的深层信息)。

低段: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观察图画,能够自主发现图画中能够印证文字描述的细节。

3、诵读中能够借助表情、动作表达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

中段:

4、能够自主定位关键词句,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作用。

5、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高段:

6、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7、能够根据不同文体,采用相对应的阅读方法。

三、评价性理解——指读者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读物的内容和艺术方法做出是非、好坏、优劣的判断,它意味着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和欣赏能力。

低段:

1、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中段:

2、能够联系生活中相似体验或相关读物进行比较和评价。

3、阅读叙事性作品,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高段:

4、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就文本内容及作者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四、创造性理解——指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超越阅读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以及探索某一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的途径。

低段:

1、阅读故事类文体能够续编故事。

中段:

2、能够积极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来表达阅读中产生的见解或思想。

3、读懂言外之意。

高段:

4、自己能够搜集背景知识读懂文意。

5、了解或发现读物的不同用途。

6、感受不同文体适用不同语境规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