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忽冷忽热保护脑血管

$
0
0

 身体周刊记者 许珈   发表于2016-03-26 02:59


 

■ 春捂不可少

 

 

春季养生。封面绘图 蒋立冬

 

 

  常言道“春捂秋冻”。上海的春天,气温格外跳跃,一周体验春夏秋冬都不是难事。在气温变化时,人体为了适应外界气温、气压等变化,必须做出调整。此时,一些急慢性疾病便容易滋生或复发。因此,在防病治病之时,保暖必不可少。

 

  气温变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非常大。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付剑亮主任提醒,患者要注意留心脑梗的症状,发现蛛丝马迹后及时就医,当然,预防还是重中之重。

 

脑梗抢救要快

  人体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当气温下降时,低温刺激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出现脑缺血症状;同时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而在气温高、气压低的情况下,人体的内分泌代谢受影响,血液黏稠度改变,动脉硬化人群的血管脆性增加。

  如果气温变化幅度大,颅内血管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明显变化,特别是高血压的患者,在出现较大的血压波动时,脑血管意外就会明显增加。

  “如今慢性缺血的人比较多,不单是老人,中青年也很常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付剑亮主任告诉记者,通常慢性缺血的症状就是头昏脑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中青年下班回家得不到充分休息,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与脑梗最为常见,死亡率相当高。其中,脑梗的发病虽较突然,但仔细观察,发病前大多会出现一些先兆。比如突发头晕头痛,或是突然一侧肢体发麻、乏力不灵活,或是说话不清、视力模糊等症状。

  不要忽视,也不要自认为是天气原因不当回事。这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典型症状,大多是脑血管意外的先兆信号。付剑亮强调,有这些蛛丝马迹之后,要及时就医,因为出现脑梗的概率有三分之一以上。

  出现脑梗后如何治疗?付剑亮指出,溶栓治疗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明的有效治疗脑梗的方法。然而,并非所有脑梗的患者都能通过溶栓治疗获益。对于病人而言,“时间就是大脑”。溶栓治疗的黄金治疗时机在6小时内,越早越好。一旦错过这个黄金治疗时机,大脑就失去了最佳救治窗口。

  “很多老百姓知道溶栓,但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时候溶栓最好,并不是任何时候送到医院都可以溶栓。时机很重要。”付剑亮解释,脑梗的病因是供应脑组织血液的血管发生了阻塞,血流不通,部分脑组织失去了血液供应而发生了坏死。如果在6小时内溶栓,虽然脑组织缺血,但还没有完全坏死,就可以通过器械或溶栓药物将阻塞在脑血管里的血栓除去,让血管再通。但6小时之后,脑组织已经坏死,这时候再去打通血管,就会出现脑出血、脑再灌注损伤等不良反应。风险成倍上升,显然弊大于利。

 

重视体检

  当然,在付剑亮看来,预防还是重中之重。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幅度太大。

  中青年要重视每年一次的体检,除了常规体检项目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颈动脉超声,这项检查并不包含在普通体检中,但建议50岁以上的正常人群可以每年做一次,可以发现血管内的斑块,早期干预。

  另外,规律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