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怎样学会做学问和怎样做好学问?

$
0
0

怎样学会做学问和怎样做好学问?

                                刘立群

人类文明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学术研究,简而言之是“做学问”。这里的“学问”一词可以定义为:“系统的、有深度的、涉及面较广或很广的知识”。

全世界迄今陷入乱局既有利益纷争错综复杂的原因,也有各种思想观点错综复杂、世界各国间相互了解不够、理解不够、信任不够甚至很不信任的原因,即通常所说不同“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亨廷顿所说“不同文明间的冲突”等。目前人们公认存在着全球性信仰危机,其根源就是全球学术界的理论危机,而理论危机的根源是哲学理论危机。只有彻底解决哲学理论问题,才可以解决整个学术界理论危机问题,进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信仰危机以及相互了解不够、理解不够、信任不够的问题。

学术理论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没有理论就没有学术研究,没有好的理论就没有好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不应脱离对实际情况的研究,不应脱离经验性实证研究。

极而言之有三种做学问的方式或曰领域:只做理论研究;只做实证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尽可能好的结合起来。最佳的做学问方式就是把理论研究和经验性实证研究相结合。

经验性实证研究永无止境;学术理论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则是有止境的。实证研究最终离不开理论;理论研究最终也离不开实证研究及其成果。

做学问离不开读书(指主要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所有形态的文献材料,包括电子书、网络文献等即“大数据”)。读书的方法有比较好和不大好之分。比较好的读书方法是:广泛浏览与认真精读相结合;读理论著作与读非理论著作相结合;有目的找书读书与无目的读书相结合;读中文书与读外文书相结合(包括对照译本研读)。读书无禁区,思考无禁区,学术研究无禁区。但过多阅读历史书籍容易使人陷入某种误区,以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无非是过去历史的简单重复。所以不宜过多阅读历史书(参阅笔者“新哲学与人类史大视野”,收于《德国思想与文化:反思与创新》一书)。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有些事物和问题在一定时段内和一定情况下无法展开研究(如没有解密的档案等),但迟早要成为研究对象。“文革”时期把一切学术问题都政治化,对各种学术观点都上纲上线、乱扣帽子、乱打棍子。可取的做法应当是把一切政治问题都学术化。这和政治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的方针是一致的。

学术研究离不开创新;创新需要大胆思考,思考无界限、无禁区,要学会“天马行空”、随意畅想。学术创新可分为小创新(价值较小、影响较小)、中创新、大创新(价值很大、影响很大)。各种有意义的创新都值得去做,去尝试。

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和问题是无生命的事物(非生物界)或虽有生命但无思想的事物(生物界);广义社会科学(含“精神科学”或曰“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有思想的人,包括自古至今的个人、群体及整个人类,既包括人的行动,也包括人的思想以及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即语言文字。社会科学研究的难度无疑远大于自然科学研究。这也是迄今自然科学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而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哲学研究仍处于极度混乱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做学问要避免陷入误区。常见的理论误区有:把学科划分绝对化;把不同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划分绝对化;把不同宗教及不同宗教思想学说的划分绝对化;把不同学科的划分绝对化;把学术研究过度政治化,误以为某种学说完全正确却不允许任何质疑和进行深入的批判性研究;把不同学术理论观点的区分绝对化;把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划分绝对化;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绝对化,等等。

学术研究、尤其是学术理论研究最大、最普遍的误区是对多义词的滥用,包括词义模糊和混乱。最突出的例子是各种以“主义”构成的术语都是多义词或词义模糊混乱。例如在政治学研究领域,“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等术语实际上都是多义词或词义模糊,它们作为不同思潮、不同流派的名称似乎能彼此做出一定区分,但具体阐述又似是而非,令人无所适从。词义模糊混乱意味着学术思想的模糊和混乱。(参阅笔者博客“刘立群北外”中“‘主义’之争的局限与误区”等文)

在学术研究中,以自我为中心也是一个误区,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别人的想法,认为自己想到的别人也都会想到,以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别人也都一定认为是正确的,而不是以虚心平等的态度去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自信过了头就是自负,对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而言,对于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杠杆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学术研究和讨论必须要摆事实、讲道理、寻根究底、以理服人,而不应靠行政手段压制不同的观点学说。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真理愈辩愈明。学术创新需要时间,正确的学术观点理论得到接受和普及也需要时间。聪明的人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能尽快发现和接受正确观点学说、修正有缺陷学说的人,只有这样做才于己、于社会进步都善莫大焉。

每个人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做好学问,关键是:一要有正确的学术理论、尤其是正确的哲学理论的指导,二要善于学术积累。从写作角度来说必须要选好题目。

做人要有良心,做学问要有学术良心。人民艺术剧院老戏骨的一句名言是“戏比天大”。对于做学问、做科学学术研究而言,更是学术研究、追求科学真理比天还大,比其他一切(包括比政治、比个人生命)都更重要。陈云所主张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体现了要有学术良心的思想。1957年之后、尤其是“文革”时一批著名学者跟风搞极左大批判堪称一度丧失学术良心。学术研究永远需要开诚布公、摆事实讲道理式的学术批评,而打棍子、扣帽子式的政治性大批判应当彻底摒弃。

   有了正确的理论学说作指导,善于不断积累大量资料信息,凭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目标和良心,锲而不舍的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学会做学问并最终能做好学问,即便是在非学术性岗位上也可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高水平的学术型人才,成为“儒商”、“儒将”等等,成为真正的明白人,对社会进步做出较大的贡献。

(2015年6月7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