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祁门红茶原产地域范围考析

$
0
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15) 祁门红茶原产地域范围考析 耿其明 (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局,安徽祁门 245600) 摘 


中国茶经》记载:“祁红主产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 邻的石台、东至、黟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 〔1〕 ”《中国 茶叶大辞典》云:“产于安徽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 的条形红茶,产品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故 统称“祁红”,与祁门毗邻的江西浮梁所产红茶历史上也 称祁红。 〔2〕 ”又《中国茶文化大辞典》祁红条目:“茶名,产于 安徽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等。历史上江西浮梁所 产,亦称祁红。 〔3〕 ”上述几种著述里面均言及祁红的地域范 围为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及江西的浮梁,究竟此 种论述准不准确,祁门红茶的地域范围究竟如何划分,笔 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及祁门红茶的特征品质入手, 进行如下分析。 1 各地生产红茶的最早时间 1.1 祁门生产红茶的时间 祁门红茶的诞生有其偶然 性,也有其必然性。通过对历史研究发现,随着第二次鸦 片战争,九江海关通商,作为鄱阳湖流域的祁门也逐渐受 到洋商及国内资本的影响,开始生产红茶。吴觉农在其 编著的《茶经述评》中考证红茶的传播途径时:“至于福建 红茶的向外传播,则可能是有崇安开始的,其传播的主要 路线,可能是先由崇安传到江西铅山的河口镇,再由河口 传到江西的修水(过去义宁州的治所),后又传到景德镇 (过去的浮梁县),后来又由景德镇传到安徽的东至(指现 在东至县境内的原至德县境),最后才传到祁门。 〔4〕 ” 祁门生产红茶的时间,目前茶业界基本认同在光绪 元年(1875年)后,确切的记载主要有二种,一是根据1916 年《农商公报》第2 期第9 页转载的第20 期政事奏折第 119号云:“安徽改制红茶,权舆于祁、建(即建德,今东至 县的一部),而祁、建有红茶,实肇始于胡元龙。胡元龙为 祁门南乡之贵溪人,于清咸丰年间,即在贵溪开辟荒山 333.3hm 2 ,兴植茶树。光绪元年(1875年),因绿茶销场不 旺,特考察制造红茶之法,首先筹集资本6万元,建设日顺 茶厂,改制红茶。亲往各乡教导园户,40 余年,孜孜不 倦。”二是根据1936年祁门茶业改良场丛刊《祁门之茶业 >(1933)载:“考其历史,该县(祁门县)向来皆制青茶, 1876年(光绪二年),有黟县余某(余干臣)来自至德县,于 历口开设子庄,劝诱园户制造红茶,出高价以事收买。翌 年设红茶庄于闪里,虽出产不多,但获利颇厚,此为祁门 红茶制造之始。”《安徽史学》1960年第3期第9页《安徽茶 叶史略》也曾对胡元龙、余干臣以及粤商等关于红茶创制 的情况专门进行了评述,表示祁红的诞生,非一人一家, 以上几人不过是其中名声较大而已。但对祁门开始生产 红茶的时间没有异议 〔5〕 。 1.2 浮梁、至德生产红茶的时间 从前述吴觉农关于红 茶的传播途径记录,浮梁、至德二地生产红茶的时间均早 于祁门。 1.2.1 至德红茶 今东至县为原至德县和原东流县合并 而成,东至红茶所指即原至德县所产的红茶。至德生产 红茶的时间大约在同治年间,光绪九年《益闻录》第267号 载:建德(民国三年改称至德县)为产茶之区,绿叶青芽, 茗香遍地,向由山西客贩至北地归化城一带出售。同治 初年,则粤商改作红茶,装箱运往汉口,浮梁巨贾获利颇 丰。自光绪四年后,茶价渐低,亏本益盛,故茶商较往年 仅得一半,而市面荒凉无过问。 1.2.2 浮梁红茶 上述《益文录》记载显示,至德和浮梁 生产红茶的时间相近,均在同治年间,受粤商影响而由绿 茶改作红茶。浮梁《磻村汪氏宗谱》亦载:“同治初年,夷 氛入扰,口岸大通,百货竞涌。而浮梁以茶味中国出口大 宗,君(指汪东桢)乃出材与西商交涉,采摘焙制。……先 生(指汪东桢弟汪东圯)遂抒其所见,与兄互讲求制造仙 芽红茶,未几驰名海外。 〔6〕 ”从上述资料,基本可以证明,至 德、浮梁二地生产红茶的时间均早于祁门,大约在1863年 左右,比祁门约早10a以上。而二者开始生产红茶的时间 作者简介:耿其明(1974-),男,安徽祁门人,助理农艺师,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4-07-18 161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15) 却比较接近,可能为同时受粤商或西商影响开始生产 红茶。 1.3 贵池、石台、黟县生产红茶的时间 贵池、石台、黟县 等地生产红茶的时间远远迟于祁门、浮梁、至德三地。民 国二十三年(1934年)安徽省《建设周刊》第81期《皖南各 公路之兴筑与其经济发展之展望》,介绍石台县茶叶情况 时,仅记述“每年产绿茶,五千七百担(285t) 〔7〕 。”据1933 年《祁红茶业复兴计划》,阐述祁红产地范围时,仅提到至 德和浮梁,也无贵池、石台二地生产祁红的记述。直到 1936年,南京大学农业经济学《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 查报告》之《祁门红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第41页才有贵 池生产红茶的记述:“贵池产茶极少,只老山,源头二处。” 第39 页又说,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贵池有茶号数和 产茶箱数分别是4家,750箱,每茶号平均箱数仅188箱,按 每箱干茶32.1kg折算,每家茶号生产数量仅约6 041.4kg 〔8〕 。 按中国茶业公司皖南分公司1951 年《皖南茶业概述》记 载,1934年祁门当年制精茶数量34 676箱,贵池的产量仅 约为祁门的1/46。 在1936年朱美予编著的《中国茶业》中,曾对关于安 徽产茶之详细情形,录列了皖省建设厅于民国十九年 (1930年)的调查,和工商访问局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 十一月间的调查结果详表。今将祁门周边产茶县生产情 况摘列如下 〔9〕 : 表1 1930年、1931年祁门及周边产茶县生产情况(kg) 年份 民国十九年 民国二十年 调查单位 皖省建设厅调查 工商访问局调查 祁门 红茶 975250 1300000 绿茶 135000 275000 石埭 红茶 绿茶 285000 285000 歙县 红茶 2000 绿茶 1600000 1200000 黟县 红茶 绿茶 172500 秋浦 红茶 587250 2900000 绿茶 691250 1400000 注:石埭即石台;秋浦即至德,民国三年一月前称建德县,民国三年一月改称秋浦县,民国二十一年改称至德县。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当时并没有记录贵池、石台曾经 生产红茶。同时期的歙县1930 年生产红茶20 000kg, 1931年未生产。 石台县志(1991年)第148页也记述了石台县生产红 茶的大致时间,“民国四年(1915年)“祁红”在巴拿马国际 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后,祁门茶商为广辟红茶资源,在 本县赤岭口(今属祁门)等地设庄收购红毛茶湿坯,嗣后, 本县始有少量红茶生产。迨至民国十九年县内仍以生产 绿茶为主,是年销售绿茶计285000kg。 〔10〕 ”按照石台县志 (1991 年)的记载,石台县生产红茶要晚于祁门40 余年, 按照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 报告》的调查,贵池生产红茶要比祁门晚59a。 而黟县的红茶生产历史可能要更迟。据中国茶业公 司皖南分公司《皖南推广红茶简述》第1页中的描述“先在 休宁、歙县、黟县、宣城四县划定区域进行推广……除接 近祁门红茶区的黟县与宣城少数地区,稍有制红茶的基 础外,其余各县均属创举。 〔11〕 ”以及《皖南茶业概述》第10 页中“繁昌、青阳、铜陵、南陵、黟县、绩溪六县生产除供当 地饮用外,输出不多” 〔12〕 ,可推测黟县生产红茶的历史也 不会太早。 2 祁门红茶名称的由来 2.1 祁门红茶最早的名称 祁门红茶诞生后,并没有“祁 门红茶”或“祁红”的称谓。目前,见诸与外的最早记载是 以“祁门”代指祁门产的茶。1882 年之前,祁红以上海为 出口口岸。1879 年5 月19 日《申报》记述,西商为压低茶 价,西国各茶师集于上海波楼馆会议,一方面拟推迟茶市 开盘时间,于5月底开盘。另一方面禁止各银行向钱庄拆 出,从而使茶客银根急迫,造成各钱庄拆息飞涨,而洋商 实现压价之目的 〔13〕 。1879年5月24日《申报》载:“宁州茶 较旧年头减10余两,建德减4~5两,祁门减7两” 〔14〕 。其 时,国人对外销的各类茶叶喜欢以地名为开头称呼,如宁 州茶、祁门茶,而非宁红、祁红;其时,至德红茶也是以当 时县名“建德”代指。 “祁门乌龙”是祁门红茶创制后采用时间最长的称 呼。受当时最早的红茶均自称乌龙的影响,如福建的乌 龙、宁州乌龙茶等,祁门当地经营祁红的商人一般均自称 祁门红茶为“祁门乌龙”。据民国1931年出版《商业杂志》 第五卷第11期载的《红茶业经营之秘诀》,其作者余鹤岩 自称“经营已有十余年之久”,其全文却从未使用祁红或 祁门红茶的称呼,而称“红茶之总名曰乌龙” 〔15〕 。并记载 了精制后的乌龙(指祁红)一般分为7种类型,其名称主要 是白毫、红袍、珠子、花青、宿青、夹筋、黄片。这也是红茶 经营者的所售卖的红茶产品主要名称。 即使1915年祁门红茶获得巴拿马博览会甲项大奖章 (即最高金奖)后,祁门红茶仍未成为一种统称,民国农商 部于1915年10月30日颁发的祁红奖状,其中安徽省祁门 县南乡程村碣春馨茶庄的品名为“红茶”,而祁门高塘同 人豫茶庄的品名为“祁门红茶” 〔16〕 。同时颁发,而名称各 异,说明其时,“祁门红茶”或“祁红”这一称谓并未被广大 从业者所采用。在1915年之后出版的一些丛书中,也未 将祁红、祁门红茶作为祁门的红茶统称,如:1919 年出版 的《支那省别全志》第十二卷《安徽卷》第430页记载“祁门 县红茶(珠兰、银针、其他茶末及粗茶)” 〔17〕 。 2.2 祁红之名的兴起 “祁门红茶”或“祁红”这一称谓逐 162 20 卷15期 渐兴起,应在1920年之后,祁门红茶将出口口岸从汉口转 为上海之后。朱美予在其编著的《中国茶业》第65~66页 曾记述“祁门婺源之茶,因出品冠群,拥有“祁红婺绿” 之盛名,沪上红绿茶价均以此二者为标准者也。 〔18〕 ”说明, 祁红的名称主要是由于由于祁红的品质超群,而为世人 所认可,才最终得以享有盛名。 祁门红茶在其诞生之初,并未引起世人关注。由于 在上海销售一般,1882 年后,祁红转往汉口口岸。据对 《中国旧海关史料》分析,祁红刚进入汉口时,其价格并不 如当时的宁州茶(宁红)。《中国旧海关史料》第16册汉口 海关部分,1890年贸易报告载,1890年的汉口茶市,“茶季 中最好的茶是祁门茶,质量比宁州茶好很多,但由于俄国 人不要这种茶,所以卖的很便宜,比1889年每担便宜8到 10两”。在此后经常出现有关祁门茶质量优异的报道,祁 红的价格才逐渐的超过了宁州茶 〔19〕 。说明祁门红茶出众 的品质被世人所认可接受,是经过了祁门茶商几十年的 努力经营,才逐渐被认可。其后,直到1910年,祁红在南 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荣获金奖,再到1915年,祁红获得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最高大奖—甲项大奖章后,祁红才站 在了世界最优质红茶的巅峰,被举世公认。 2.3 浮梁、至德地区所产红茶的称谓 在祁红享有盛誉 之前,祁红不可能成为周边红茶的统称,因此,也不会有 祁门、浮梁、至德等地所产红茶,均称“祁红”的说法。朱 美予《中国茶业》第30页:“红茶以产地分,以祁红、宁州、 温州、湖红、福州为最著。祁红茶产于安徽之祁门,其品 质之优良,为吾国之红茶之冠,而江西浮梁所产之红茶, 以品质相仿,而出口之路线,又同由饶州经九江输往外 洋,所以有‘祁浮红茶’之称也。 〔20〕 ”又1918年江西省教育 协会编印的《大中华江西省地理志》“江西之茶为国货大 宗。……浮梁茶,唐时已著名,今红茶畅销海外,均为国 货大宗”。均表明,其原也与祁红采取了类似的称呼方 式,尝称“浮梁茶”。这也表明了当时国内对地方所产茶 叶的称呼习惯。 关于至德红茶,世界三大茶书之一,威廉·乌克斯撰 写的《茶叶全书》有详细的描述:“著名华北工夫茶中尚有 一种至德茶,与祁门茶相似,具有特殊之轻快香气,水色 鲜红,汤味浓烈,亦属上品。 〔21〕 ”表明其叫法也是“地名+ 茶”。 2.4 祁红成为周边红茶统称的初始 从上述记述可以看 出,与祁门毗邻的浮梁、至德等地所产红茶均有自己的称 谓,而非一律称祁红,但不排除在祁红获得巨大盛誉后, 周边经营者也有部分采用“祁红”叫法的行为。 “祁红”成为周边红茶统称的开始,可能源于1933年 《祁红茶业复兴计划》,对祁红产地范围的划分,之前未有 关于对祁门红茶产地范围的明确说法。其在祁红产地范 围划分时说;“我国红茶,祁红最著。普通所谓祁门红茶, 并非祁门一县境内之生产品。其连境之至德,(秋浦改 称,原称建德)及浮梁两县之所生产者,亦谓之(祁门红 茶),简称祁红,亦或仅称(祁门)。 〔22〕 ”其时,应该为中国其 它红茶由于受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的竞争,形势每 况愈下,祁红市场形势应该说比较复杂,其呈价格年年上 升趋势,祁红的最高价格也是在此时创出,但其产量却比 最高时约低500t 左右。而在祁红茶业复兴计划提出后, 1935 年国民政府开始了红茶统运统销运动,给祁门红茶 造成了很大冲击,祁红茶号锐减,其时报纸对统运统销运 动多有报道,在此不做阐述。《安徽茶经》亦记载“为便利 于巧取豪夺,组织了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由两省(江西、 安徽)政府轮流当家,坐地分赃,抢去祁红生产的全部利 润” 〔23〕 。正是由于祁红复兴计划首次对祁红产地范围说 法的提出,“祁红”逐步成为一个广义上的称谓,而未尊重 一种独特品质的茶叶是由特定的品质决定的。也造成了 1936年,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 查报告》之《祁门红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调查中也同样 记述:“其与祁门茶产地毗连之至德,贵池及江西之浮梁 等县所产之红茶,因其制法相同,形状相似,亦统称‘祁 红’。故在广义言之,祁门红茶区域,实包括祁门,浮梁, 至德三县,及贵池之一小部。 〔24〕 ” 著名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我国近代高等 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陈椽,在其编著的《安徽茶 经》第26 页中也写道:“后来产区扩大,在安徽发展到石 台、东流(笔者注:东至县的一部分)、和黟县渔亭以北地 区,在江西发展到鄱阳、乐平等县,产地跨两省七、八县之 广,出产的红茶统称‘祁红’。 〔23〕 ”说明其它地区也是采取 了与至德、浮梁等地红茶相同的做法,而未从产品品质本 身出发。 3 各地红茶之间的比较 3.1 关于至德、浮梁以及与祁门红茶的比较 朱美予《中 国茶业》第69页:“祁门因红茶盛誉,驰名遐迩,其西南临 近之至德浮梁两县,所产红茶,虽品质较次,但因与祁门 毗连,故亦名”祁茶”,而与”祁红”同享盛名 〔25〕 。 《安徽茶经》第26 页:“因祁门比较早,产量多,质量 好,后来居上,所以就以祁门的产品为代表,而称‘祁 红’。 〔23〕 ”其意说,祁门所产红茶质量总体好于其二者。《茶 叶全书》在介绍至德红茶时,同时,也对祁门红茶做了评 述:“堪为华北工夫茶之代表者,为祁红……祁门原为绿 茶产区,在19世纪80年代始改制红茶。所产绿茶品质极 为普通,但红茶为则为中国之最优产品。 〔21〕 ” 在《祁门红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第14页,对上述所 谓祁红各区产茶品质高下做了更详细区分:“(1)鄱江流 域区,山势较高,以祁门西部为中心,包括祁门中部、南 耿其明 祁门红茶原产地域范围考析 163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15) 部,浮梁之西部,北部,及至德之南部,均位于鄱江流域, 所产红茶,向皆经鄱江及鄱阳湖流出。(2)长江流域区-至 德之中部北部属之,该区山势较低,其水流均直落于长 江,产茶品质最差,数量不及鄱江流域区1/4,不须经过鄱 阳湖,可直接由长江输出。(3)浙江流域区-祁门之东部属 之,其水流东下,归新安江而入浙江省境,该区红茶生产 数量极少,品质较祁门西南乡略次,但较浮梁至德之茶为 优。 〔26〕 ”通过对此三段话对比,一是说明祁门中西部,南部 的红茶品质最好,二是祁门的东部浙江流域区,此乃祁门 传统的绿茶产区,“四大名家茶”凫绿的发源地,其所产的 红茶品质也好于浮梁地区,三是至德的中部北部,贵池红 茶的产地即与此地相邻,此地产的茶品质最差。 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祁门红茶最本质的特 征是祁红所独有的香气。山西贞 〔27〕 、王华夫、竹尾中一 〔28〕 ,汪德滋等研究,均认为香叶醇是祁门红茶重要的特征 香气成分之一,在与各种红茶的对比中,祁红香叶醇的含 量都是最高的。汪德滋在《祁红香气研究述评》对祁门周 边地区红茶的香叶醇含量分析表明,祁门生产的红茶香 叶醇含量在52.25%~52.4%,贵池(为石台、东至、贵池等 地拼配的出口茶)的为41.9%,景德镇的为45.1% 〔29〕 。黄 崇焘在《关于祁门浮梁红茶非等同论的研究》中也对祁门 与浮梁红茶香气成分作了分析,祁门红茶一级的香叶醇 含量是 52.22%,而浮梁红茶一级的香叶醇含量为 45.08%,明显高于浮梁红茶 〔30〕 。《茶叶全书》评价至德红茶 的香气为一种“特殊的轻快香气” 〔21〕 ,也与祁门生产的红 茶香气有明显的区别。 从上述对三地红茶的评述,均说明了祁门红茶与至 德、浮梁红茶是存在品质差异的。 3.2 祁红历史荣誉以及祁门产红茶与其他地域收购价格 的差别 祁红在1910年获得南洋劝业会金奖后,1911年 又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获得金奖,其后在巴拿马万国博 览会上,祁红更是夺得多项大奖,其中大奖章1枚,为代表 农商部参评的;金奖2枚,分别是上海茶叶协会和忠信昌 茶号选送的 〔31〕 。其他如安徽省的红、绿茶也获得了大奖 章,其红茶也最有可能是由祁门选送的。在获得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金奖后,祁红的声誉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峰,这 时也出现了祁门本地商人为扩大红茶产量,而收购周边 红茶,甚至去周边组织红茶生产的行为,前文《石台县志》 中记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但祁门红茶在历史上的历 次评比中获得荣誉均为祁门本地所产红茶获得,如1987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金奖,1980、 1985、1990、1995四次蝉联国家金奖。 同时祁门本地的红茶价格也高于其它地区。祁红作 为中国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特色农产品,在计划经济时 代其出口权利始终把持在国家手里,其收购价格也有省 及省以上具有出口权的公司掌控。现摘录中国土畜产进 出口公司安徽省茶叶分公司、安徽省茶叶公司文件茶企 字(89)第055号“关于下达一九八九年出口红茶口岸限价 的通知”的价格表 〔32〕 。 表2 1989年出口红茶口岸收购最高限价(元/kg) 花色级别 工夫一级 工夫二级 工夫三级 工夫四级 工夫五级 工夫六级 工夫七级 包装规格 胶合板茶箱 胶合板茶箱 胶合板茶箱 胶合板茶箱 胶合板茶箱 胶合板茶箱 胶合板茶箱 祁红口岸收购最高限价 24.96 20.04 15.16 13.86 12.32 9.48 7.30 池红口岸收购最高限价 23.4 18.82 14.28 13.04 11.60 9.04 7.00 备注 祁红:祁门茶厂,祁门 县乡镇企业茶厂。 池红:贵池、东至、石 台、黟县茶厂(场)。 4 曾经通过原产地标记认定的祁门红茶地域范围 2002 年1 月8 日,全国第五例,茶叶类第一例原产地 标记产品(祁山牌)祁门红茶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认定并颁证发布。在祁门茶厂申报原产地产品标记 时,祁门县人民政府出具的“关于‘祁红’生产地域的界 定”,对祁门红茶产地的划定范围是:祁门县境内阊江河 流域范围内的地域为祁门红茶的原产地域,而县境内的 新安江流域及秋浦河流域所经的乡镇为非祁红产区 〔32〕 。 5 分析和结论 5.1 分析 5.1.1 祁红茶区的出现是随着祁红盛名的传播开始的 通过前述内容分析,祁红茶区的出现并扩大是随着祁红 逐渐出名后,才慢慢形成的。在祁门红茶没有名气之前, 相邻周边原有的红茶产地均有自己的名称,且也是外界 所认可接受的,并在多种文献材料中出现,而在祁门之后 开始生产红茶的地区,有的在刚开始是借用祁红之名的,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了自己的名称,如“池红”。这些都 说明了祁红茶区只是一个大的广义的范围,各产茶区还 是有所不同的,只不过因为“祁红”名声过大,外界说起此 地域红茶时,喜以“祁红”代之而已。 5.1.2 祁红茶区和祁门红茶原产地域是有不同区分的 通过对上述内容分析,笔者认为,历史上由于祁门红茶的 164 20 卷15期 盛誉,以祁门为中心,在祁门之前和之后开始生产红茶的 周边地区,都曾经叫过“祁红”,但其主要是从地域范围相 近、做法相同、形状类似等作为其称呼“祁红”的主要依 据,而非从祁门红茶特有的品质出发,这也是历史上“大 祁红”的主要来源。祁门红茶原产地域首先考虑的是祁 门红茶的最本质的品质特征与祁门红茶生产的环境之间 的关系,在何种环境下生长、生产的红茶才能保证其独特 品质。不能用祁红茶区代替祁门红茶原产地域范围。 5.1.3 祁门生产的红茶和其他地区生产的红茶是有差异 的 不管祁门红茶特征香气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别,还是 历史上,关于祁门红茶与周边地区红茶收购价格的差别, 均显示,祁门红茶与至德、浮梁、贵池、石台等地的红茶有 着明显的品质区别。这也与龙井茶类似,并非龙井茶区 生产的龙井茶都叫西湖龙井,它还有钱塘龙井,越州龙 井,而只有西湖区梅家坞、狮峰一带生产的龙井茶才叫西 湖龙井。对祁红茶区内非祁门生产的红茶,可采用反映 当地红茶品质特点的,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称谓,如浮 红、池红等,才是促使当地产业发展的正确途径。 5.2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祁门红茶原产地域 范围应为鄱江流域在祁门县境内流经的区域,即阊江流 域范围。而祁红茶区主要是以茶区当地生产的红茶位置 或适当收购部分祁门产红茶进行拼配销售的,品质略低 于祁门原产地域红茶的祁门周边红茶生产区。 参考文献 〔1〕陈宗懋.中国茶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576. 〔2〕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茶类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274. 〔3〕朱世英,王镇恒,詹罗九.中国茶文化大辞典·茶名〔M〕.上海:汉语 大词典出版社,2002:106. 〔4〕吴觉农.茶经述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91-92. 〔5〕许正.安徽茶叶史略〔J〕.安徽史学.1960,(3):9. 〔6〕蔡定益.论明清时期的浮梁茶史文化〔J〕.农业考古.2010,(4):184 〔7〕俞匡. 皖南各公路之兴筑与其经济发展之展望〔J〕. 建设周刊, 1934(81):4. 〔8〕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祁门红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M〕.南京:金 陵大学农业经济系,1936:39-41. 〔9〕朱美予.中国茶业〔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60-62. 〔10〕储满贵.石台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1:148. 〔11〕中国茶业公司皖南分公司.皖南推广红茶简述〔M〕.中国茶业公 司皖南分公司,1951:1. 〔12〕中国茶业公司皖南分公司.皖南茶业概述〔M〕.中国茶业公司皖 南分公司,1951:1. 〔13〕佚名.茶市近况〔N〕申报,1879-5-19. 〔14〕佚名.汉口茶业开市情形〔N〕申报,1879-5-24. 〔15〕俞鹤岩. 红茶业经营之秘诀〔J〕.商业杂志,1931,5(11):37-44. 〔16〕倪群.祁门文史·第五辑〔M〕.皖内部图书,2002. 〔17〕东亚同文会馆.支那省别全志·安徽卷〔M〕.日本.东亚同文会馆, 1919:430. 〔18〕朱美予.中国茶业〔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65-66. 〔19〕张珊珊.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关系的变迁(1862-1936)〔D〕.上 海:复旦大学,2007:62. 〔20〕朱美予.中国茶业〔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30. 〔21〕吴觉农等编译.茶叶全书〔M〕.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49:114. 〔22〕吴觉农,胡浩川. 祁红茶复兴计划(续)〔J〕. 建设周刊,1933, (81):4. 〔23〕陈椽.安徽茶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60:26. 〔24〕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祁门红茶生产制造及运销〔M〕.南京:金陵 大学农业经济系,1936:1. 〔25〕朱美予.中国茶业〔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69. 〔26〕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祁门红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M〕.南京:金 陵大学农业经济系,1936:14. 〔27〕山西贞等(丁可珍译).祁门红茶和锡兰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 〔J〕.茶业通报,1980,(2—3):114-116. 〔28〕王华夫,竹尾中一,伊奈和夫,等.祁门红茶的香气特征〔J〕.茶叶 科学,1993,13(1):61-68. 〔29〕汪德滋.祁红香气研究述评〔J〕.茶叶通报,1998,(03):19-21. 〔30〕黄崇焘.关于祁门浮梁红茶非等同论的研究〔J〕.茶叶经济信息, 2005,(1):31. 〔31〕刘景元.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实况重述〔J〕. 中国食品 .1988,(11):34-36. 〔32〕祁门档案馆.祁门茶厂档案资料汇编〔C〕.祁门档案馆,2005. (责编:张长青)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