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谢泳:中国现代文学史料中的“书话”

$
0
0


2010-10-10 11:04:57 来自: 杜 (南昌)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中的“书话” 
谢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中,贡献最大的是专门写书话的一些作家。或者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研究是由书话作家为主力的。 

书话这种形式,现在一般都认为是散文形式中一个变种,这可能有它的道理,但我们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角度观察,首先不是从散文的意义上来理解书话,而是从史料来源意义上关注书话,我们不看重书话的形式,我们要的是书话中的史料或者书话中提示的史料方向。 

什么是书话? 



现在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和说法。我愿意把它定义为:面对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关的原始文献,直接解说文献并强调文献本身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联系的文体。也就是说,凡书话必以文献价值为上,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书话的对象必以原始文献为第一目标,二是解说必能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生联系,它的题材限定在中国现代文学范围内,与此无关的不算书话,如果扩大它的边界会失去它的独立意义。广义的书话,可能包括一切与书有关的的文类,但我讲的书话是狭义的书话,只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关才算。 

一般认为,唐弢是最早对书话这种形式有自觉意识并努力实践的作者,虽然最早有一些作家写了类似的文章,但他们没有唐弢的自觉意识,所以书话这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独特形式,是唐弢开创的。 

书话这个名称,可能是是由中国古代的“诗话”、“词话”、“曲话”演化而来的。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词话、曲话又在诗话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如李渔的《李笠翁曲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都非常有名。 

唐弢的书话,大约从1945年开始,陆续发表在《万象》、《文汇报》的副刊、《文艺复兴》、《文讯》、《时与文》等报刊上。1962年,唐弢将书话结集成书,题名为《书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980年三联书店新版,名为《晦庵书话》。 



1、 书话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地位。 



书话作家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群体的重要成员,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地是独立的,以往对这些研究者的评价较低,其实是忽视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贡献,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些书话作家的贡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生态会非常单一。 

书话作家的贡献在何处呢?第一在史料积累,第二在学风扑实,第三在见识丰富,第四在趣味高雅。 

书话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史料贡献,有目共睹。从唐弢以后,凡书话作家写作必是直接见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原始文献,更多时候这些原始文献属于作家自己的收藏,这个特点决定了书话作家研究的基本风格,他们的书话本身就是对原始文献的直接记述,在史料来源方面非常可靠。 

书话作家多有收藏习惯,所见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具有丰富性和直接性,这种直接观察原始文献的习惯,决定了书话文体的基本风格,所以凡书话中涉及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版本、考证、辨析、争论等问题,决不悬空泛论,而有其坚实的史料基础。 



2、 书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来源重要信息方向。 



从阿英、郑振铎、唐弢、黄裳、姜德明、胡从经到朱金顺、陈子善、倪墨炎、龚明德、陈学勇、钦鸿等主要书话的写作者中,可以完整清理出一条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基本来源方向。无论是作家、作品还是文学社团,无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大型丛刊、丛书还是小报、广告以及其它与中国现代文学有关的史料方向,在他们的书话写作中,都有体现。这些书话作家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真正熟悉,而且确有见识,特别是对一些细节问题,一经他们提出和考证,往往成为不刊之论。这些不同的书话作家,在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整体情况时,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专门研究对象和兴趣关注点,比如陈子善对张爱玲、郁达夫,龚明德对章衣萍,陈学勇对林徵因等。因为长期保持对某一作家群体的关注,所以在扩展史料方面,书话作家的文章具有极丰富的信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以后要自觉从这一类文章中吸取营养,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史料方向。 



3、 书话写作扩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格局。 



书话写作,以发现新史料为基本前提。因书话作者眼界开阔,对史料的判断常有独到之处,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格局中,许多宏观研究的直接灵感来源于书话,比如关于张爱玲等沦陷区女作家的研究,关于周作人的研究、关于胡适的研究关于等等,早期书话作家的评价较为客观,因为论从史出,所以多年后再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部分高头讲章式的书都已为人遗忘,但几乎所有的书话文集都成为收藏界看好的藏品,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价值而言,书话的寿命是长久的。书话作家的特点往往是能在小问题上深入,他们发现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多是真实问题,属于历史学的范围。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书话作家是以实物发现和史料对比为基本研究方式的群体,他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称之为是文学考古。 



4、 书话写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自成系统。 



书话写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已自成系统,它主要由学院和业余两部分人组成。 

学院以胡从经、朱金顺、陈子善、龚明德等为代表,他们本身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不过研究更注重实证。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业余的专业书话作者(主要指不在学院者,其实他们当中的人相当专业)如倪墨炎、谢其章、赵国忠等,这两部分人以学院作者为主,共同构成了书话写作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研究工作从兴趣出发,以趣味为上,较少功利色彩,所以研究成果比较扎实。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空疏的论文常见,而空洞的书话没有。 



5、 书话注重趣味的研究方式保持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活力。 



书话写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另一个贡献是:它以趣味为上的研究方式,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活力很旺盛。 

一门学科的过于专业化,很容易丧失其活力。中国现代文学虽然专业化程度还在逐渐提高中,但因为这门学科对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它充满魅力。在这门学科的边缘,始终有众多的爱好者,他们多数是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版本、文献和作家为兴趣的的业余研究者,以书话方式参预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活动,虽然他们的文章多是形制短小的篇什,但因为热情和收藏并重,他们的所有研究构成了对中国现代文学主流研究的必要补充,在史料的获得和扩展方面,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力是由书话作者构成的。 



手边部分书话目录(多数放在太原没有带到厦门): 



姜德明作品: 



《余时书话》,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 

《书摊梦寻》,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 

《梦人怀书录》,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 

《文林枝叶》, 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 

《文苑漫拾》,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 

《闲人闲文》,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 

《书叶集》, 花城出版社,1981年。 

《书边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王府井小集》, 作家出版社,1988年。 

《书香集》, 华夏出版社,1997年。 


倪墨炎书话 



《现代文坛偶拾》, 学林出版社1987年。 

《现代文坛内外》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 

《现代文坛灾祸录》, 上海书店,1997年。 

《现代文坛短笺》, 学林出版社,1994年。 



陈子善的书话 



《文人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8月。 

《生命的记忆》,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捞针集--陈子善书话》,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海上书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