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烹饪大师
时间:2015-04-04 10:26来源:中国名厨查询网 作者:国家名厨编委会 点击: 次
逝者已去 烹饪永恒
清明时节雨纷纷,缅怀烹饪先师,铭记烹饪历史,传承名厨精神。2015年4月5日清明节,让我们一起缅怀逝去的烹饪大师。三尺灶台,厨艺人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默默无闻地用厨艺奉献社会,献了青春献终身,用每道菜
逝者已去
烹饪永恒
清明时节雨纷纷,缅怀烹饪先师,铭记烹饪历史,传承名厨精神。2015年4月5日清明节,让我们一起缅怀逝去的烹饪大师。三尺灶台,厨艺人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默默无闻地用厨艺奉献社会,献了青春献终身,用每道菜品造福人们。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名厨大师离我们而去了,他们的业绩和名字已无法追忆了,但他们的智慧结晶却在我们今天的烹饪事业中闪光,今天千千万万的厨师队伍正在继承和光大着先辈们的精神。在传承创新的今天,让我们不要忘记,在烹饪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他们……
淮扬菜大师——王兰
王兰,1906年8月13日出生,北京平谷县峪口公社大官庄村人,1966年7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1952年由天津新泰楼饭庄调到北京,调入原政务院(现国务院)工作。1959年调入北京饭店。长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政要接待服务,并为毛泽东主席做饭6年,服务过的外国政要有前苏联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前苏联元帅伏罗西洛夫、越南主席胡志明、越南前党政军领导人武元甲等,并曾多次陪同中央首长出国访问为首长服务。亲传弟子有高国禄、陈代增、杨启庭、邓生根、刘俊岐、袁福增等。
川菜大师——罗国荣
罗国荣,1911年12月19日生于四川成都市新津县,196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58岁。老牌“颐之时”川菜馆创办人。1953年,罗国荣奉命调到北京,先后在北京饭店川菜部和四川饭店主理厨政。罗国荣调来北京饭店掌厨,将“开水白菜”的烹调技术带回了北京,从而成为北京饭店高档筵席上的一味佳肴。培养的高徒有黄子云、于存、李世宽等人。
川菜大师——范俊康
1954年,四川名厨范俊康在北京饭店事厨,当时周恩来总理出访瑞士赴日内瓦出席著名的“日内瓦”国际会议,范俊康被选为随行厨师。范俊康解放前当了26年的厨师,能做上千种菜点,在周总理与各国友人3个多月的广泛接触中,范俊康做的菜几乎顿顿不重样。世界著名电影演员卓别林特别欣赏他做的“香酥鸭”,他做的香酥鸭,蒸得烂、炸得透,只要用手提一只鸭腿轻轻一抖,整个鸭就能脱骨散开。卓别林大师在宴会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不绝,宴会结束时,特别要求带走一只让他的儿子尝尝。卓别林对范俊康说:“我将来要到北京去专门向你学做‘香酥鸭’。”粤菜大师——陈 胜
陈胜,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1978年6月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7岁。从点心加工、肉菜切割到掌勺烹调,样样精通。一只鸡的全部骨头,他在1分10秒钟的时间内就能全部剔出来,而且是肉不带骨,骨不连肉;一只鸭子到陈胜手里,就能变成200多种口味不同的菜;藤萝、茉莉、菊花、牡丹等四季不同的鲜花,也能变成美味佳肴。国共和谈期间,曾在北京为中共代表团主厨,由于他所烹制的菜肴给一些首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就与他保持着联系,后来首长家中遇有宴请任务均请他前往料理主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聘请他到外事厨房主厨。1952年政府兴建和平宾馆,调任陈胜组建厨房,并任厨师长,期间他曾多次担任大型国宴的主厨。
川菜大师——伍钰盛
伍钰盛,1913年生于四川遂宁县,2013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曾为国共两党领导人掌勺服务,服务过的社会各界名流不计其数,曾系国家第一批烹饪技师,全国名厨技术表演鉴定会评委。精通川菜,尤以擅制汤、巧用汤见长,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又有自己的见地,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烹饪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以及少数民族、华侨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可谓名副其实的桃李满天下。代表菜品有烧牛方、豆渣烧猪头、豆瓣大虾、烧玉蘑云腿、干煸牛肉丝、水煮牛肉、金烧鱼翅、开水白菜等。
1950年伍钰盛和文化艺术界等一大批爱国人士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从香港回到北京,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先在原东安市场筹办“四川食堂”,后经原国家副主席张澜、董必武亲自试菜,同意在西长安街创建北京最大的川菜馆“峨嵋酒家”。在峨嵋酒家主厨40余年,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峨嵋派川菜”,使峨嵋酒家成为独具特色的川菜名店。他在实际操作及教学上力主的“正确继承不等于墨守成规,改进创新不能乱本”,已成为其传人及后学者所崇信的铭言。2011年10月其业绩被选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豫菜大师——侯瑞轩
侯瑞轩,1920年7月出生,河南省长垣县高店村人,2011年1月9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曾任首都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师长,钓鱼台国宾馆技术总顾问,北京市名厨联谊会会员,国务院事务管理局烹饪协会特邀理事,河南烹饪协会名誉会长,厨师之乡长垣烹饪协会名誉会长,被誉为当代“国厨”。1954年调入北京饭店,和其他名厨一起参与国宴的制作,受到了中外宾客的欢迎。1982年调至钓鱼台国宾馆任总厨师长。从艺60余载,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服务,无数次的为国家领导人设计制作国宴。曾接待过伊莉莎白二世女皇、克林顿、叶利钦、明仁天皇等数百位国家元首。代表菜品有葱烧海参、酒烤鳗鱼、扒鱼翅、东坡肉等名菜佳肴。2011年10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毛泽东生前厨师长——程汝明
程汝明,1926年10月1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东坊北村人,2012年3月14日在北京过逝,享年86岁。1939年参加烹饪工作,中共党员,国宝级烹饪大师,毛泽东生前厨师长,曾系国家高级烹饪技师,中国药膳协会总顾问,故宫御膳房技术总顾问,京华名厨联谊会会员,程府文化公司董事长,代表菜品有程府佛跳墙、程府奶酪黄油虾卷、程府鱼翅烤通心粉等。
1952年10月世界和平理事会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程汝明被调到了供与会外宾乘坐的专列上,主管西餐配餐。在外宾专列服务期间,获得了国内外贵宾们的一致好评,并且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扬。1954年因工作成绩显著,程汝明被调到铁道部随毛主席的专列服务。1961年底—1974年,程汝明被毛泽东主席直接派往钓鱼台国宾馆,重点负责江青的饮食工作。1980年入职中南海,程汝明向包括赵紫阳同志、胡耀邦同志、邓小平同志、李鹏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在内的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外元首们提供了专业的、精美的、艺术的、圆满的餐饮服务。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金陵厨王——胡长龄
胡长龄,1911生人,江苏省南京市人,2003年9月18日上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淮扬菜一代宗师,金陵厨王,江苏省第一位特级厨师,中国烹饪大师,南京市、江苏省和全国劳动模范,曾任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原中共南京市委候补委员。他提出京苏菜应遵循色彩调和、原汁原味、清鲜醉和、成淡适宜的原则。他主持研发了炖润类、蹄子类、叉烤类近300个菜肴品种,开创了京苏菜流派,为江苏菜系,为我国的烹饪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胡长龄大师将肉、鱼或虾剁成节,再加上蛋清及调料,创制成称之为“缔子”和生坯并研制了“缔子菜”系列,他的这一大创新把京苏菜提到一个更新的层面,并对其他各大菜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纪念这位中国餐饮界功勋人物,2010年9月19日建成了中国烹饪历史上第一座以烹饪大师命名的纪念馆——胡长龄纪念馆。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金陵厨王——胡长荣
胡长荣,1924年生人,江苏省南京市人,2011年7月8日因心肺肾功能衰竭去世,享年87岁。胡长荣与其堂兄胡长龄大师被誉为“金陵二厨王”,中国著名特一级烹饪大师,他是百年老店绿柳居第一家店的首任店长、名菜素烧鸭的创始人,先后做过中国驻24个国家大使馆的主厨。作为与其堂兄胡长龄比肩的一代南京名厨,他不但培养了众多弟子,创新出一批名菜,还为京苏大菜的传承与改革留下许多宝贵意见。八宝干烧海参、沙拉鱼、彩色鱼米、荷花鱼肚、乌龙戏珠、盐水鸭、扇面豆腐……胡长荣一生都在和美食打交道,他还把自己几十年做菜心得写在了《热菜创新造型》的手稿里,每道菜的制作过程都很详细。但老人生平最大的遗憾,恐怕就是自创菜谱《京苏帮大菜》未能出版。继2003年92岁的“金陵厨王”胡长龄仙逝,作为南京老一辈名厨的代表人物,胡氏兄弟的相继离去,使得曾经辉煌、现已式微的京苏大菜进入大师缺失的阶段,不少南京市民对京苏大菜未来的发展既充满期待又不无担忧。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辽菜创始人——王甫亭
王甫亭,1912年—1984年,享年72岁,鲁菜大师、辽菜创始人,全国劳动模范。1929年进入沈阳鹿明春饭店从艺,师承鲁菜名家。1932年出师,23岁时为鹿明春掌门厨师。1962年任沈阳厨师进修班首席讲师。1964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历任辽宁省、沈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78年力主重启鹿明春饭店,出任总经理。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王甫亭大师(中)生前向弟子传授技艺,左为当代烹饪大师刘敬贤先生
淮扬菜大师——高国禄
高国禄,1930年7月出生于北京,逝于2001年末,享年71岁。京城淮扬菜大师,中国首批烹饪技师,南菜组评委组长,北京烹饪界德高望重的名师,先后亲传弟子18人,有张万增、杨仑、李玉芬、邵红卫等人。
他不断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菜品,他制作的名菜不胜枚举,创制的干烧鱼,肉丁晶莹似珍珠,醇厚入味,咸甜鲜嫩微辣,口味略带酸,具有回味无穷的特点。高师傅的松鼠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断变化,却又不失其味,仍保持外焦里嫩、采用跳汁翻花手法。高师傅的 “ 三绝 ”——肴肉、羊羔、核桃酪,也招得名人雅士常来品尝,为此大画家娄师白赠送了一幅 “七猫图”,梅兰芳大师画梅花图相谢。同行们都知道高师傅的海参烧得好,不但汁挂得上,而且味道醇厚、色泽明亮,每逢表演、传艺的时候,大家都想品尝他的烧海参。他的麻酱海参更是一绝,只有恰倒好处,汁才能裹得均匀,否则就会稀里哗啦。
高师傅的炒鳝糊手法独特,这个菜名谓“炒”,实质是“烧”,但是为了出菜快,改用“炒”的手法,不但效果好,而且不失菜肴的本色,还能解决原料隔夜存放的弊病,达到“汁红、油亮、鲜嫩、软糯”的特点。
高大师善于用火,他制作的“名月生敲”,异常鲜嫩,有入口即化之感。它属于宴会菜,造型好、口味好,色泽美观菜式精巧,其关键是善于用火,恰当掌握油温,能做到瞬时出菜、恰倒好处。
堪称一绝的“烧头尾”,也是高大师的拿手菜。他将鱼头劈成六块,烧制后,鱼脑不会流失,而一般人制作此菜时,鱼脑是保不住的。画家刘连生(谷牧的儿子)经常去同春园点名吃烧头尾、烧划水、烧鳝鱼等。
别具一格的砂锅鱼头,也与众不同,别人做鱼头汤用胖头鱼走白汤加豆腐,他的鱼头汤是红色的,带辣味再加上粉皮,吃起来咸鲜微辣,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故常被作为宴会用汤。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国宝级巾帼大师——常 静
常静,女,满族,1917年生于北京,1997年4月16日凌晨去世,享年80岁。1980年代中期,常静已是北京市400名优秀厨师之一,也是这批优秀厨师中唯一的女厨师。曾获第一届全国最佳厨师的第三名,也是十佳厨师中的唯一的一名女性。当时的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大姐对她说,这么多厨师,只有你一个女厨师,要多带些女徒弟。她曾担任康乐餐馆副经理很多年,她不仅是一代名厨,她的经历也是康乐餐馆的早期发展史。曾与同事创制了“八大名菜”。改革开放初期,她又创制出新的“八大名菜”。她烹制的菜肴,色泽艳丽,清淡鲜嫩,受到中外食客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赞赏。早年她的康乐餐馆只有三张餐桌,英国泰晤士报曾载文诙谐地称之为“三桌饭店”。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每次回国都要来这里就餐,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华做外交官时,每周来这里吃一次“过桥面”。
高国禄大师、常静大师生前担任评判工作
1978年,常静被北京市财贸办公室评为“烹饪技师”,1979年至1989年连任东城区第七届、第八届人民代表,1983年荣获“全国最佳厨师”称号,成为全国女厨师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1986年,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她“北京市业务技术能手”称号。同年,被北京市劳动局评为“特一级烹饪厨师”。 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闽菜大师——卓玉水
卓玉水, 1917年出生,福建人,2003年9月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86岁。中共党员,特一级烹调师,擅长闽菜、西式菜烹制。1932年1月从事烹饪工作。1935年1月被授予二级烹调师,1988年12月授予特一级烹调师。曾在福建省福州市嘉宾菜馆工作,在梅峰宾馆任高级顾问。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大烹文士——胡德荣
胡德荣,1917年生于徐州厨行世家,2010年5月22日中午12时许于家中病逝,享年94岁。其父胡庆昌先生是徐州南派名厨。胡德荣16岁从厨学艺于徐州地方正宗饭庄“宴春园”,历经“庆合园”、“友好”、“伟成”等饭店。1982年始在徐州市饮食公司烹饪技术培训中心从事教学工作。于此前后在工作与教学期间,在《徐州矿工报》连载“烹饪史话”24篇;《徐州日报》“饮食文化”24篇;《彭城晚报》“膳食春秋”24篇;又在《徐州广播电台》连载“饮食文化”广播稿24篇,伺时,在《中国烹饪》、《中国食品》、《烹调知识》、《江苏美食》等刊物发表“中国烹饪鼻祖筷铿与徐州烹饪”、“中国老子饮食文化”、“道家饮食五味与五行论”、“淮海地区烹饪历史渊源”、“徐州菜的历史渊源”等烹饪论文30余篇。并于1990年陆续出版了《徐州古今名馔》、《胡德荣饮食文化古今谈》和《中国道家托荤素食谱》等专著。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川菜大师——陈松如
陈松如,1921年出生,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人,1993年去世,享年72岁。原北京市四川饭店总技术顾问,特一级烹饪师。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为生活所迫,年仅12岁的陈松如就进入成都市的饭店当学徒,他由于心灵手巧,虚心求教,18岁便能独立地打操办和主理宴会。以后,他博采各家之长,潜心钻研,技艺迅速提高,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烹饪风格,至50年代已成为名闻全川的川菜名厨之一。1959年,陈松如先生调入北京,为四川饭店开业主厨试餐获得成功,受到周恩来总理和四川籍的陈毅、邓小平等的中央领导人的赞扬;30多年来,陈松如同志曾多次为国内外贵宾献艺,受到高度好评。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面点大师——刘俊卿
刘俊卿,1921年8月2日出生,北京人,2008年11月去世,享年87岁。国宝级面点烹饪大师,高级面点技师,原首都大酒店餐饮部高级顾问,京华名厨联谊会会员、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刘俊卿先生从小家境贫寒,为谋生计,14岁即在北京前门私人饭馆学徒,拜清宫御、寿两膳房赵茂林及当时“四大点心天王”之首褶东凌先生为师学艺,从此一辈子没离开面案。历经艰辛,始终自强不息。70多年来,成为中国当代首屈一指的烹饪泰斗。
解放后组织上送他到广州学习,以后曾派他先后到北京饭店、高干俱乐部、国宾招待所、钓鱼台国宾馆、首都大酒店工作,还曾为邓小平、刘少奇、陈云等30多位中央首长服务过。刘俊卿大师刻苦钻研探讨面点,总结经验不断创新,能用油、糖、面、蛋这几样最普通简单的主料,制作出二三百种中西面点。在从事外事接待宴会中,多次受到外国元首高度评价。1971年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举办的宴会上,刘俊卿大师独创的 “油炸冰激凌”美点,亲王评价说:我吃过世界上各种美味,还没有吃过这种独特的面点美味,真是妙极了。1988年他到日本表演抻龙须面在当地引起轰动。他制作的“鲜虾金鱼饺”栩栩如生,“花篮蛋糕”形象逼真,抻出的龙须面宛如蚕丝。刘俊卿大师一手精湛面点技艺被人们誉为“面点魔术师”。刘俊卿前辈不仅精通中、西面点制作,而且还旁通冷荤和热菜,他在传统面点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许多技法,丰富了品种,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内涵。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闽菜大师——强木根
强木根,1930年6月生于福建省闽侯县,2006年7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6岁。闽菜泰斗,中国烹饪大师,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最佳厨师称号获得者,曾任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和福州市烹饪行业协会顾问。60年代他就主理厨务,亲自操刀掌勺接待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1983年在全国首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大会上与堂弟强曲曲技压群雄,双双勇夺“全国最佳厨师”桂冠,被中国烹饪界誉之为“闽厨双强”;1984年,应钓鱼台国家宾馆邀请晋京操办国务院总理宴请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和国家主席李先念接待美国里根总统两次国宴,深受国际贵宾好评;1980年以来,先后十数次率领厨师代表团到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地进行闽菜表演,特别是1996年率福州厨师代表团赴台湾参加“96台北中华美食节”荣获“团体奖”和“个人特别奖”,为弘扬闽菜文化,提高闽菜地位,增进中外港台友谊作出杰出贡献。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清真菜大师——杨永和
杨永和(1911—1980),回族,北京人,清真菜大师,北京清真菜传承人,国家高级烹饪技师,1924年从厨学徒,后到北京清真同益番菜馆(西餐)学习。三十年代后,他同北京清真菜一代宗师储连祥在北京清真西来顺饭庄从厨,历经数年。1948年起,开始在清真又一顺饭庄掌灶。1957年获得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是当年全国餐饮业唯一获得此荣誉的职工。还被聘为北京市餐饮行业工人技师评委会主任。1968年,杨永和受指派为周恩来总理设宴招待来访的巴基斯坦贵宾制作了全羊宴及多种清真菜肴,受到了贵宾们的一致好评。曾参与编写《中国名菜谱》第二辑《清真菜》的编纂工作。1977年,杨永和开始主持编写二十余万字的《北京清真菜谱》,由杨永和口述,后由徒弟清真菜烹饪大师马景海执笔整理,于1984年出版。
杨永和同志挖掘和整理了传统清真菜,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揣摩其他各大菜系的特点和长处,拿来为清真菜所用,甚至包括了西餐。由他创新的清真菜品有扒海羊、牛肉扒、芝麻羊肉、如意白菜卷、白露鸡、桂花羊肉、菊花羊肉、东坡羊肉、和平西瓜等。
杨永和一生收徒数十人,北京各大清真饭庄几乎都有他的弟子。到了晚年,他患有直肠癌,但仍然坚持上班出勤,丝毫没有懈怠对下一代的培养,还总是牵挂着自己多年的夙愿,完成一部《北京清真菜谱》留给后人。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天下第一饺创始人——牟传仁
牟传仁,1931年6月13日出生,祖籍山东福山人,1950年闯关东到大连(此后长期居住在大连),2011年2月10日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享年80岁。国家高级烹饪技师,大连烹饪界一代宗师,大连老菜掌门人,天下第一饺创始人,中国烹饪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省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厨师,中国餐饮业功勋人物,曾任全国烹饪协会理事,辽宁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大连群英楼经理,大连牟传仁饭庄创始人,精通鲁菜、大连菜、川菜等菜系,博采众长,敢于创新,代表菜品有红烧海参、盐爆双龙、溜虾仁、桔子大虾、鲜贝原鲍、鸡锤海参、红鲷戏珠等。1979年调任群英楼经理兼厨师,牟传仁是群英楼饭店出口饺子的创始人,其精心研制的虾肉水饺被誉为“天下第一饺”,远销日本、西欧等国际市场。“牟传仁天下第一饺”被国家审定为优质新产品,首获“金鼎奖”。 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湘菜大师——石荫祥
石荫祥,1917年2月生于湖南长沙,2008年4月21日凌晨1点12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素有“食神”之美誉。15岁学徒,进入长沙曲园酒家,拜名厨史玉和先生为师,踏入烹坛,进入湘菜行业,凭着对湘菜的热爱和勤学苦练,博采众长,掌握了湘菜技艺的精髓,尤以炒、馏、煎、贴、烧等技术见长,终成一代湘菜宗师。相继在省机关招待所和蓉园等处担任烹饪技师,直到80岁才退休。他烹制的湘菜深受顾客喜爱,从1959年开始到1975年,毛泽东主席每次回到湖南,都由石荫祥掌勺。为让湘菜发扬光大,石荫祥提出湘菜要“立足本省,普及全国,走向世界”。历经3个春秋,他写成了40万字的《湘菜集锦》,汇集了500多种菜品,涵盖了湖南的名菜,被美、日、加拿大和南洋一些国家的厨师争相索购。之后,他接连推出了《湘菜集锦续集》、《湘菜集锦续续集》,在90岁时,还写出了《湘菜集锦•豆制品集》。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津菜大师——赵克勤
赵克勤(1923年6月—2001年11月),天津人,津菜泰斗,中国烹饪大师,天津名厨,国家高级烹饪技师,餐饮业国家级评委,全国优秀厨师,天津市十佳厨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津菜研究培训中心技术顾问,天津市烹饪协会常务理事,原天津天一坊厨师长、技术顾问。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日本前首相福田、末代皇帝溥仪掌勺。1986年3月—1988年7月率九名厨师东渡日本,接替杨再鑫任日本东京天一坊饭庄第二届厨师长。为日本前首相福田做过地道的津菜并深受福田先生的好评。回国后调天津市天一坊饭庄任技术顾问。精通津菜,旁通其它各大菜系,博采众长,敢于创新,代表菜品有软溜黄鱼扇、官烧目鱼、八大碗、软溜金钱鱼腐、酸沙紫蟹、罾蹦鲤鱼等名菜。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冀菜大师——袁清芳
袁清芳,1901年8月10日出生,河北省保定清苑县郎庄人士,病逝于1983年12月24日,享年82岁。冀菜创始人之一,1917年,袁清芳16岁时被送到保定宴春园饭店当学徒。1925年学徒期满,先后在保定得胜园、第一春饭店、山西榆次中西饭店、太原河北饭店、正定正兴饭店、石家庄亚东饭店、保定华丰园、新华饭店执厨。袁先生16岁学徒,25岁上灶,50岁进入石家庄,51岁研制出的国宴名菜“金毛狮子鱼”荣获“河北第一菜”之称,58岁荣获华北名师大赛第二名。73岁口授整理印发的《大众菜谱》填补了河北没有烹饪理论教材的空白,79岁当选河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委员。1951年,袁清芳研制成功了他的代表菜——金毛狮子鱼。他借鉴抓炒鱼的技法,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改进,终于在选料、配料、操作方法、刀工处理、挂糊儿、炒制、烹汁、火候等各个技法和环境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此菜以一条鲤鱼或草鱼为主料,加工出的鱼有200多条肉丝,肉丝蓬松交错,覆盖在鱼身上,颜色金黄透亮,造型酷似狮子头,故名。其特点是外形酷似,色泽诱人、酸甜适口、外焦里嫩。1959年,袁清芳以此菜参加河北省技术巡回表演,使金毛狮子鱼获“河北第一菜”的美誉。1982年,经袁清芳爱徒刘振山推介,该菜被列为国宴菜谱。改革开放后,出国人员将此菜带到国外,在世界各地广受青睐。袁先生在烹饪一线奋斗了66个春秋,德艺双馨,培养了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烹饪高手,被公认是石家庄餐饮烹饪业的领军人物。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河南陈家官府菜第三代掌门人——陈景和
陈景和(1925.9—2000.9)。特一级烹调师、中国烹饪大师。名厨陈振声次子。13岁随父学习厨艺。先后在十乐芳饭庄,又一新饭庄主厨。1978年调宋都宾馆任副总经理。陈景和从厨六十余年,能制作三百多道家传名菜,他制作的凤栖梨。烧臆子、白扒鱼翅等传统名菜别具风味。他继承陈家菜之精华,再现独具风采的“套四宝”。他与弟陈景望创制“汴京八景宴”,堪称一绝。
1983年在全国首届烹饪名师技术鉴定会上聘请为河南代表团技术顾问,他言传身教,为河南培养出一大批厨艺人才,1988年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中,河南省共获4枚金牌,其子陈长安与他的一位徒弟陈进长共摘3枚金牌。他为《开封食谱》、《开封名菜》、《河南名菜》、《中国名菜丶河南风味》等书的编写提供技术指导,并拍摄《华夏菜系》、《豫菜》。陈景和的事迹及他制作的名馔佳肴,以《厨师世家》、《豫菜历史的分镜头》、《酿造美好生活的人》为题,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出。
1986年首届中国烹饪协会理事,开封市烹饪协会副会长。曾任开封市第七、八届人大常委、荣获全国商业特级劳动模范、开封市劳动模范称号。
陈景和是同时代厨艺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为:“德艺双馨一代豫菜宗师。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豫菜大师——赵继宗
赵继宗,1940年2月生,河南长垣县人,2014年7月19日12点40分与世长辞,享年75岁。中共党员,豫菜宗师,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商务部授予中华名厨(荣誉奖)称号,中国烹饪大师,曾历任河南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郑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州市总工会第八、九届委员,中国烹饪协会理事,河南省烹饪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及郑州市技师考评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评委,曾被评为商业部特等劳动模范,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全国改革创新能手称号,原郑州中原大厦副总经理、河南省名厨联谊会会长。在近60年的平凡工作中,演绎了极富传奇色彩的厨艺人生,在全国烹饪界闻名遐迩,有“中原一把刀”的美誉,他精通豫菜的各式烹调,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作的代表菜品有郑州鲜味鸡、塔林羊素肚、少林上素、参虾扣金贝、芙蓉海参、蛟龙吐珠等品种。赵继宗常这样告诉徒弟们说:“做菜其实就像是打乒乓球,只有把基本功练好,才能在遇到难题时不会乱了手脚,在以后的长远发展中更加游刃有余,勤学苦练方能成就日后的大事业。”赵继宗大师为继承、丰富、发展豫菜烹饪贡献了毕生精力,为中国烹饪建设培养了大批烹饪精英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厨子舍第四代传人——舍崇禄
舍崇禄(1912.12.12—1987.6.20)回族,出生于回族厨行世家。厨子舍第四代传人,当代清真菜烹饪大师舍增泰之父,回族厨行是专门制作清真宴席的一个行业,是北京清真菜的代表。它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朝时清真菜第一代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厨子仉。曾被请到皇宫办宴之后由其子孙传承了17代。于1840年将其技艺传给了厨子舍的先人形成厨子舍一支。舍崇禄1925年师从舍松山、舍松秀、舍松泉(厨子舍清真菜宴席制作第三代传人)学习厨艺,通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在继承前辈厨艺的基础上,勤奋钻研,总结创新,在厨行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制作清真宴席大家,而且还是非常著名的茶坊(回族礼宾主持人),他精通宗教礼仪,风土人情,饮食禁忌,在北京城号称 “小舍辈”。他得到北京东来顺创始人丁德山、中国翡翠大王铁宝亭、京剧大师侯喜瑞、马连良、裘盛莱、谭富英等知名人士的高度赞赏,受到伊斯兰教宗教界和广大回族群众夸奖而享誉京城。
他出于对传统烹饪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为了使清真宴席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加强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培养成厨子舍第五代传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敬。
舍崇禄大师于1987年6月20因病逝世,享年75岁。
2007年6月20日厨子舍清真菜民间宴席制作技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舍崇禄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贡献,他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食文化遗产,将由他的后人继续传承发扬。2012年5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著名烹饪学者“中国烹饪原料学第一人” ——聂凤乔
聂凤乔 (1927年—2000年)享年73岁,笔名老凤、公孙无恙,江苏兴化人,出生于厨师家庭,少年时曾学厨多年。中国烹饪理论著名学者、中国烹饪原料学第一人。曾任江苏商业专科学校中国烹饪系主任、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扬州市烹饪协会顾问、《中国烹饪信息》主编、《中国饮食文库》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烹饪信息》主编。从事烹饪研究40余年,兼攻中国饮食养生学。首创中国烹饪原科学学科。著述颇丰,曾主编《烹饪原料学》、《中国烹饪原料大典(上卷)》。参与编撰《中国烹饪辞典》、《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均任副主编,另著有《蔬食斋随笔》(一)、(二),《食养拾慧录》、《老凤谈吃》等,曾多次应邀出席国际烹饪学术会议。曾为《名人谈吃》、《钓鱼台国宾馆美食集锦》等作序。《中国烹饪原料大典•上》,聂凤乔主编,1998年青岛出版社出版,130万字。作者费时40年收集了大量资料。该大典引经据典,资料翔实,文笔优美,为《中华饮食文库》重要典籍之一。上卷收主配料的天然性原料,包括动物性主配料和植物性主配料两大类群。所列条目约1500条。有些条并非专指1种,而是包括数种。该书为中国烹饪原料第一部工具书。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著名烹饪学者 中国烹饪八大金刚之一熊四智
熊四智,1937年7月出生,因劳累过度,得多癌(肝、肺)于2007年10月31日上午10点15分去世,享年72岁。著名的烹饪学者、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烹饪协会理事、《中华饮食文库》编委、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烹饪八大金刚之一,国际知名烹饪专家。熊四智先生的著名论断“食在中国,味在四川”言犹在耳。正是这八个字奠定了川菜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熊四智教授从事中国烹任文化研究20余载,撰写井出版过20余部烹饪与饮食专著。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中国烹饪学概论》、《中国人的饮食奥秘》、《中国饮食诗文火典》《四智论食》,《四智说食》等。曾参加新加坡、加拿大等国际中国烹任文化学术研讨会,其论文系统地梳理了历代先哲先贤关于食与自然、食与社会、食与健康、食与烹调、食与艺术的思想与哲理,总结了中国烹饪科学天人相应的生态观念、食治养生的营养观念、五味调和的美食观念,阐述了中国烹任技艺体系是科学的体系。为中国烹饪的继承、发扬、开拓、创新做出了理论上的重要贡献。
他从事中国烹任文化研究30余载,一生整理编辑书籍近3000余篇。对于我国的饮食文化,有着他独到的见地,对求索论、风尚论、 术艺论、纵横论、川菜论、书香论、庖厨论、行状说几个版块以我国悠久的文化进行了论述,并先后在成都晚报、成都日报、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近100家媒体讲述川菜的历史、烹饪的文化、成都的火锅、烹饪的前景等无数。1985年,熊四智将“双味火锅”改名为“鸳鸯火锅”,更富有文化韵味和饮食情趣。这个菜很好,好就好在有了现在的发展。它巧妙地将四川传统的红汤火锅和清汤火锅汇于一锅,风味别致,为中国烹饪做出了杰出贡献!2012年3月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厨》(第一卷),载入烹饪史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