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陈守实的情谊(图)
2014-09-01 08:14:00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海口)
“百年河汉望明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熠熠闪光的众多明星中,梁启超当是其中令人特别瞩目的一位。他天资英发,博学多才,即以集句而论,这对梁启超来说,虽属小技,但他从古诗词的汪洋大海中,信手拾贝,集成联语,其精致绝伦,使人拍案叫绝。不久前,先师陈守实教授(1893-1974)夫人王懿之先生,曾给我看了两副梁启超在1927年暮春用集句写给陈守实先生及其父雪赞公的对联,虽然无声的岁月已过了一个甲子,却仍纸墨如新,真是难得。
梁启超书赠雪赞公的对联全文是:“雪赞道家仁兄属写旧集词句:月满西楼,独鹤还自空碧;日烘晴昼,流莺唤起春醒。丁卯暮春梁启超。”并注明联语集自李易安的“一剪梅”,奚秋崖的“念奴娇”,史梅溪的“柳梢青”,高竹屋的“风入松”。书赠守实先生的对联,则集自温飞卿的“更漏子”,苏长公的“念奴娇”,牛希济的“生查子”,秦少游的“庆宫春”。全文是:“漱石仁弟乞写旧集词句: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丁卯浴佛日梁启超。”两联集句,天衣无缝,使人叹为观止。而词句深沉,情怀孤寂,正是梁氏晚年落寞的心境的写照,亦正所谓用古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也。这两副对联是我们研究梁氏晚年思想的珍贵史料。
当然,此对联更是梁启超与陈守实先生交谊的见证。说起守实先生,恐怕史学圈外的人,很少有人知道。
陈守实先生别名漱石,小字准佩,号哭芸,室名冷庵。江苏武进县人。生前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他在1925年夏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此时该院国学门的导师,是史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费洛、赵元任、李济、陈翰笙等著名学者,受聘执教。守实先生对梁启超十分崇敬,他把梁氏所辑明遗民、海外孤忠朱舜水联语“气恒夺而不靡,志恒苦而不弛”当作座右铭,潜心史学,刻苦钻研。他从博览清初人文集人手,钩沉抉微,写成《明史稿考证》,考辨了《明史稿》的来龙去脉,以大量确凿的证据,证明此书是万斯同的心血之作,而为王鸿绪剽窃、改窜。梁氏仔细审读了这篇文章后,给予高度评价。他亲笔在文稿封面写下这段评语:“此公案前贤虽已略发其覆,然率皆微词,未究全谳。得此文发奸摘伏,贞文先生可瞑于九原矣。然因此益令人切齿于原稿之淹没,其罪与杀人灭尸者同科也。十五年十二月廿一日启超阅竞记。”梁氏还在文中眉页上,做了三处批语,首肯其论,并对文中个别论点不完善处,提出修改意见。不久,《明史稿考证》即在《国学论丛》发表。后来,李晋华、黄云眉等史学家,对此问题又有所补苴、阐发,遂铸成铁案,王鸿绪也就永远被钉在史学史的耻辱柱上。
在清华学习期间,陈先生与梁启超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陈先生在当时的日记中曾惊叹:“任师天资英发,在不可思议间,非学力所关也。”他积极参加过梁氏倡导的一些社会活动。后来,梁氏因患便血病到协和医院治疗及随后在天津家中休养期间陈先生都曾经数次前往探视,聆听教诲,见梁病状,忧心不能自已。梁氏在病中嘱陈先生办的事,他都尽力完成。如王国维自沉后,陈先生受梁氏之托与其他弟子一起,向研究院导师募捐,除赵元任外,陈寅恪等均积极响应,筹足一大笔钱,给王国维立碑。
尚需一提的是,1927年4月,守实先生在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去天津南开中学任教,也是由梁启超亲自安排的。1929年后,守实先生先后在大夏大学、勃勤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著书立说。他早年发表的《明史稿考证》、《明史抉微》,台湾学生书局均已再版,若守实师地下有知,当会莞尔的。
作者:王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