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社桥——无锡早年的文教区

$
0
0

社桥——无锡早年的文教区

字号:2013-09-30 16:38 来源:江南晚报 我要评论(0)

日军水牢,看来是当年校园内仅存的民国建筑。

原来校区大多已变作住宅小区。

民国18年(1929年),无锡城区人口已将近20万,工商业繁华,欲计划筹建设市,在通惠路、吴桥一带设立新行政区。就在这一年的1月,地处通惠路西北侧的社桥原东吴大学无锡实业(验)学校校舍,迎来了新的入驻者——中央大学区民众教育学院。

无锡早期高教的源头

民国16年(1927年),民国政府在江、浙两省试行大学区制。民国17年2月,时任江苏省大学区扩充教育处处长的俞庆棠在苏州创建了江苏大学区民众教育学校。同年6月,因江苏大学区改称中央大学区而更名为中央大学区民众教育学院。8月,该院迁至无锡荣巷公益中学。在本邑教育家高阳先生担任院长后不久,又迁至前文所说的社桥。民国19年夏,大学区制度废,该院与高阳兼任的江苏省立劳农学校合并,定名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该院初设民众教育、农事教育两系,并附设民众教育、农事教育两个专修科,民国25年又增设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将农事教育专修科改为劳作师资专修科。在院内先后设有成人心理研究室,昆虫、生物、农学、物理、化学等实验室,自制科学仪器,实验工场、农场和民众医院。农场又划出实习、试验、育种、蔬菜、果树、花卉、育苗、畜牧、鸡蜂9个区。在院外,先后办有黄巷民众教育实验区,丽新路工人教育实验区,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南门实验民众教育馆、高长岸实验民众教育馆、惠山实验民众学校及北夏、惠北等实验区,名列当时江、浙、沪八大高校。

抗战爆发后,学院内迁至广西桂林。抗战胜利后迁回无锡原址。仍设社会教育(民众教育)、农事教育两系和电影播音教育、劳作师资两个专修科。重建广播电台、农场、牧场。黄巷、惠北、惠西民众教育实验区相继恢复,并在后祁街和崇安寺等地设立民校和夜校。

无锡人民广播电台诞生于此

早在民国21年(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无锡各界集资筹建无线广播电台,以作抗日宣传。从上海购回广播发射机一部,于3月25日试播,但未正式播音。6月下旬,广播设备转让给了省立教育学院,用于民众教育及电化教育。7月3日,在举行毕业典礼时进行实况转播,从而诞生了无锡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台。呼号为XGWS,频率1390千赫,波长216米。这与解放后无锡人民广播电台长期使用的“波长214.3米,1400千周”十分相近。抗战爆发后,部分电台设备运往苏北,部分设备随院移至桂林。抗战胜利后民国35年,省立教育学院电台以江苏省政府特设无锡广播电台名义恢复播音,功率增至150瓦,呼号为XLIJ(无锡广播电台),成为当时无锡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1949年4月,除它以外,其余电台全部停播。

无锡解放后,省教育学院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继续工作,仍以“无锡广播电台”的呼号播音,播送新华社和《苏南日报》的消息以及无锡市军管会和人民政府的文告。直至1949年8月6日,无锡市军管会接管省教育学院广播电台,移交给中共苏南区委员会宣传部。1949年9月1日,该台以“无锡人民广播电台”的新呼号在原址开始播音,1950年6月台址迁移出学院。

1954年,吴开诚夫妇与女儿在社桥华东艺专医务所的留影(吴安琪女士提供)。

三所知名院校的起航之处

随后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世事变迁依然精彩——

1950年2月26日,随着原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并入,两院合并后改名为公立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歌曲《何日君再来》的作曲刘雪庵正是此时来到无锡工作生活,并出席了第一届无锡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年5月,中国文学院(原无锡国专)也并入该院,全院计有工农教育、农业教育、艺术教育3个系和政治教育、文史教育、师范教育3个研究班及电化教育、俄文2个专修科。但好景不长,随着1952年下半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大部迁往苏州,先为苏南师范学院,后为江苏师范学院,现为苏州大学。其农业教育系和其他院校的农艺系、农科合并,迁往扬州,组建成苏北农学院(后并入扬州大学),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撤销。

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撤销后,刘海粟担任校长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迁入,设有美术、音乐两科。但在1958年,该校又迁往南京,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这其中有一个小插曲:笔者此稿初步完成后,感觉有关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的具体资料不足,前往市档案馆进行查阅。不期遇见在此举办“吴开诚油画作品展”而忙碌的南京艺术学院吴开诚教授之女吴安琪女士。吴女士得知这一情况后,热情地代笔者向当时在此校任教的吴老询问。吴老深情回忆:“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办得很有生气,教师热心施教,学生认真学习,并帮无锡市文化局培养了一批中青年美术人才(旅美油画家钱鹏虎、著名摄影家任涵子等当时都在市文化宫听吴老上素描课)。”

酒界泰斗秦含章的思念地

1958年的8月18日,根据当时江苏省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迁至社桥,建立无锡食品工业学院,后改为无锡轻工业学院。学院建立后,校舍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19473平方米,是全国轻工业院校中建校较早,基础较好的高等学院。

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建立,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是从我们无锡走出的“酒界泰斗”——秦含章。秦含章出身贫寒,在他16岁时,才第一次进张舍镇国民小学举办的免费暑期学习班读书。后来他借钱考入匡仲谋的杨墅园匡村学校高小三年级。一年后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获得毕业,顺利进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师范学校)公费学习。1927年,考入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1931年,他又获得了去欧洲留学的资格,在匡仲谋、荣德生等人的资助下,顺利获得了比利时国立圣布律高等农学院工学硕士和农产工业工程学位。1936年秦含章回到家乡,就到社桥的省立教育学院任副教授,教有机化学。1937年抗战爆发,他逃难到了四川,先在迁址到四川的复旦大学教农学,后来被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顾琉琇请去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秦含章被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他的哥哥秦方柳引荐给陈云领导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1950年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他为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参事,后又出任轻工业部参事,主管技术业务。他参与了国家十二年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担任食品工业组负责人;又负责全国15所轻工业学校的筹建工作,从选址、基础建设、招聘老师到购买设备、编制教材,一手主持。这其中,就包括后来被称作中国发酵工业第一院校的无锡轻工业学院。

1962年7月,创建于大跃进时代的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轻工业学院。同年12月,无锡轻工业学院划归国家轻工业部领导。至1966年,该院有食品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工程、纺织工程5个系和发酵剂制造工学、食品工学、油脂工学、食品机械等8个专业。连续担任茅台集团三届董事长且被誉为“酿酒大师”的季克良,因工作需要在48年里喝掉了2吨茅台酒,他就是在1960年考入轻工业学院学习食品发酵的。

1966年9月,无锡轻工业学院迁至青山湾新校址。从此以后,社桥与文教事业渐行渐远……

通讯员 周伟 文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