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宜文集》**卷收入作者韦君宜生前出版 的长篇小说《母与子》,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12月 出版。
《韦君宜文集》第二卷收入作者生前编定出版的 两部作品: 《露沙的路》,长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年6月出版;
《思痛录》,回忆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 年5月出版。
《韦君宜文集》第三卷收入作者生前编定出版的 三部小说集: 《女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
《老干部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2月; 《旧梦难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5月。
《韦君宜文集》第四卷收入作者生前编定的四部 散文集: 《似水流年》,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出版
; 《故国情》,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 《海上繁华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8月出 版;
《我对年轻人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8月 出版。
《似水流年》中的《一个普通人的启示》、《当
代人的悲剧》,《故国 情》中的《“取经”零忆》,《海上繁华梦》中的《 编辑的忏悔》、《那几年
的经历》、《忆大寨之游》、《十年之后》,《我对 年轻人说》中的《记周 扬》,共八篇文章,因已编入第二卷《思痛录》中,
本卷不重复收入。
《似水流年》中的《<未完成的画>读后》、《<
不尽长江滚滚来>编 后记事》,《海上繁华梦》中的《<将军吟>的出世》 、《<爱与仇>及其作
者印象记》、《我的文学道路》、《老一代有什么难 懂的呢——为(一 二·九漫语)出版题》,共六篇文章,因已编入第五 卷《老编辑手记》
中,本卷不重复收入。
《一个革命人道主义的事业》一文,曾先后收入 《故国情》与《海上 繁华梦》两个散文集中,本卷收入《海上繁华梦》中 。
《八年行脚录》一文,曾以残稿收入《故国情》 ,全稿后收入《海上 繁华梦》。本卷收入全稿,保留残稿“前记”。
《韦君宜文集》第五卷收入作者生前编定的两个 作品集,另收未结集的诗文作品及 未刊手稿,并收入日记,另附*作年表。
《前进的脚迹》,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10月出 版。其中《读 (可爱的中国)后》,《答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 女孩子》两篇,已收
入《似水流年》编入第四卷,不重复收入。
《老编辑手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出 版。
1949年12月9日,作者抄录自己十年诗作,名之 为“鸿泥集”;本 卷收入作者一生所有诗作,按时间顺序重新编排,仍 名之为“鸿泥
集”。
“集外文存”收录作者未结集散文、小说多篇, 按发表时间编排。
作者简介
韦君宜,原名魏蓁 一。女。湖北建始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9年赴延安。历任《中国青年》编辑、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 《人民文学》副主编,作家出版社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顾问、第六届名誉委员,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文联委 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露沙的路》,散文特写集《故乡和亲人》,散文集《似水流年》、《故国情》、《我对年轻人说》,短 篇小说集《女人集》,短篇小说选《旧梦难温》,中短篇小说选《老干部别传》,散文杂文集《海上繁华梦》,编辑札记《老编辑手记》,杂文选《前进的脚迹》, 长篇回忆录《思痛录》等。《洗礼》获1981年全国**中篇小说奖,《婚礼谈往》、《海上繁华梦》获《青年一代》年度**作品奖等。
目录
一 过年 二 她也有少年时代 三 儿子走了 四 在家馆里 五 小姑娘自杀 六 打官司去 七 卖书的杂货店 八 他们在打牌 九 演戏风波 十 中国会亡吗 十一 到哪里去 十二 出走 十三 武汉的春天 十四 黄鹤楼头 十五 新创业 十六 在快乐的日月里发生的 十七 已退婚的女婿 十八 **次任务 十九 她的家训 二十 “我是兵” 二十一 退伍者 二十二 书店砸了 二十三 旧垒来人 二十四 白昼杀人 二十五 乡镇隐士 二十六 孝子离娘 二十七 在敌人追踪下 二十八 虎口寻儿 二十九 苦守 三十 被隐瞒的真相 三十一 荒村的夜 三十二 远望云山 三十三 该解冻了 三十四 回家问题 三十五 起飞 后记 露沙的路 一 到了延安 二 浪漫的婚姻 三 在晋西北的日子 四 第二次结婚 五 “抢救”运动 六 “坦白” 七 在中央党校里 八 生活在圣地 九 奔赴晋察冀 十 斗争“四阎王” 十一 路在哪里 后记 思痛录 缘起 一 “抢救失足者” 二 解放初期有那么一点点运动 三 我曾相信“反胡风运动” 四 我所见的反右风涛 五 “大跃进”要改变中国面貌 六 “反右倾运动”是反谁 七 一个普通人的启示 八 缓过气来之后 九 “文化大革命”拾零 (上)我这个走资派 (下)这些人的罪行 十 当代人的悲剧 十一 忆大寨之游 十二 “取经”零忆 十三 那几年的经历——我看见的“文革”后半截 十四 编辑的忏悔 十五 十年之后 十六 记周扬 女人集 清醒 参考资料 月夜清歌 访旧 奖品 家训 十五年后 离离草一 还乡 老华工 同伴 女人 畸人 阿姨的心事 三个朋友 群众 龙 后记 老干部别传 告状 母女 平常疑案 洗礼 夕阳赋 教授夫人 后记 旧梦难温 弱者 妯娌 愤世者 检查组的记录 业余侦察记 伏枥 功罪之间 我们的习惯 试红妆 招魂 旧梦难温 飞灰 八岁半的小朋 后记 似水流年 寄不出的信 告诉 牺牲者的自白 一段补白 读《可爱的中国》后 答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孩子 乘公路汽车旅行记 一个炼铁厂的历史 对梦呓的注解 我们的老高 忆西榆林 忆郭小川写诗 心中的楷模 ——参加邵荃麟同志追悼会归来 纪念冯雪峰同志 两村行 天安门情思 花明楼之行 忆孙兰 ——为纪念“一二·九”运动而作 后记 故国情 金陵怀古 三返延安 故国情 路遇 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人啊,你在哪里? 寻找青春的聚会 天津杂记 忆南开 ——为母校南开校庆作 阳朔秋游 西德之旅 陌生人 蜡炬成灰 ——痛悼杨述 纸墨长留负疚心 ——敬悼王翰、张清华夫妇 她这一辈子 ——记我的四妹 悼萧殷 忆魏东明 王翰传 盲聋人写光明的书 ——介绍《我生活的故事》 读《夜谭十记》随笔 婚礼谈往 八年行脚录 后记 海上繁华梦 海上繁华梦 病室众生相 饥饿之忆 惨淡的北平 “二二九”那一天 纪念“一二·九”的几天 五十年后访老师 忆《文艺学习》 女孩们的晚会 一个革命人道主义的事业 ——访上海风城街道福利工厂 并非发生在“走资派”身上的事 房门口的绿 病榻上的困惑 我的心得 我所认识的中国女作家 我也说说大众小说 我没有门道 谈《金瓶梅》的文学性 读《跋涉者》 女人的文学 ——《妇女小说选》序 《南渡记》漫谈 给孙恂的一封信 悼余修同志 追念雪峰同志 他走给我看了做人的路 ——忆蒋南翔 我所认识的胡耀邦同志 令亦可行,禁亦可止 谨陈三愿 我想当个个体户 儿子的“冤案” 延缓衰老随想 小学“助教”的呼声 我们都发横财了吗? 应该敢提“俭”字 天然相声 访衣记 再来宜昌 京沪生活优劣论 川行寄语老北京 自己的“马大哈”故事 祭郭清 ——录自一九三六年北平学生追悼郭清烈士大会 八年行脚录 还乡记 后记 我对年轻人说 同时代人 “大师姐”夏英喆 “南开英才”毛桷 她死得好惨 ——哭韦毓梅 附一向蒋美清算血债 附二女县长 “求仁得仁复何怨” ——记烈士黄诚 “学生头”何礼 埋头苦干的出版家 ——陈翰伯琐记 儒将张仲翰 毁家纾难为抗日 ——记牛荫冠 不该被遗忘的人 ——记杜绍西 我的老同学王瑶 忆齐燕铭 我的妹夫黄云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缅怀在抗日战争中献出生命的“一二·九”运动战士 我所知道的钱伟长 杂家于光远 他被“错划”以后 ——刘志云的厄运 名人和普通人 在钱大姐身边成长 记我见到邓大姐的琐事 胡乔木零忆 敬悼冯友兰先生 我的老师——尹荃先生 不能忘记的老师 负疚 帮助我的人 抹不去的记忆 ——忆向阳湖畔十个无罪者 病中杂记 童年生活琐记 流亡的开始 《应该敢提“俭”字》有姊妹篇 两代人的婚礼 我家的小保姆 女诫 周总理安排吃饼干 回忆一个曾受群众欢迎的剧团 忆老北京的早点 北京胡同的名字 北京街上的树 忆延安的茶馆 延安的时装 我为穿衣挨批评 波海楼的盛会 我对年轻人说 穿耳、缠脚和束胸 孩子们怎么玩? 忆南开 我青年时代的愿望 我曾经想自杀 今昔选美 关于选美“新潮” 说说《文学故事报》 文学的绿叶 延安出版工作零忆 从买书与卖书的怪圈想起的 为宣传“大款”说一句 后记 前进的脚迹 妹妹的故事 为什么和工农出身的老同志处不好? 我*感到祖国的可爱 我听到苏联同志讲思想性 和学生们谈爱国主义的实践 养孩子和进步 党所照亮的路 英雄的剖白 稳步前进! 长知识 从花衣服的问题谈起 后记 老编辑手记 为人民当一名德才兼备的好编辑 有感于编辑从事写作问题——《美的探索》序 我们的选稿标准 写给投稿文学青年的信 好作品从深厚的生活中来 从出版《生活的路》所想到的 “高晓声双包案” 写给一位作家的信 老一代有什么难懂的呢?——为《一二·九漫语》出版题 读一本评论集的心得 活生生的英雄形象 《将军吟》的出世 《未完成的画》读后 祝红灯 《爱与仇》及其作者印象记 《不尽长江滚滚来》编后记事 《苗儿青青》读稿札记 《银海红浪》读稿札记 我的文学道路 附录:编辑的素质、修养、职责和作风——韦君宜访问记 后记 鸿泥集 自序 少年书愤 少年习作 清华园 别天津登舟 怀乡(二首) 清华杂忆(十首) 流亡宜昌忆清华 悼孙世实(二首) 闻岚县捷 空室清野 战地书怀以代家书 夫子庙拾炭诗 米脂之春 在绥德 延安春早 又作 “八一五”日本投降 除夕 晋察冀行军过云中山 离延安 别延安 兴县塞上 怀延安 宁武怀道林 管涔山 初入河北境 潜入北京 潜还津 偷渡界河 还乡吟 悼念刘光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作于天安门下 参观巴库油田 悼陈波儿 一九五七年有感 蝶恋花无题 下放怀来 告别怀来 官厅谣 重访怀来 南行四首 嘉鱼燕子窝悼世实 旅居沙面夜观珠江有感 安阳四·清重见纺车作 向阳湖即事 敬悼周总理 敬悼毛主席 邓公登台 游七星岩 敬悼荃麟 访天津农场葡萄园及酒厂 访天津农场牛棚 玉楼春 静眺 倚窗 记“一二·九” 家——在老区被抢救后作 痛悼蒋南翔 集外文存 理论能拉住事实吗 《中国大学生日记》 由一本书看到——读《革命哲学》后 小坑 哀鲁迅 **道光 我们能恋爱吗 谈清华的静斋 他**次照像 毕业以后将如何?——赠毕业队友 中古风味的襄阳城 陕北农村一勺 那个村子工作好?——工作杂谈之一 “手工业”和“机械工业”——工作杂谈之二 悼纪毓秀——“一二·九”人物 壮丁队化到童子军化——工作杂谈之三 新娜拉们走后怎样 和晋西青年朋友见面 记一个前线刊物的诞生 延安陷落忆延安 从一个测验看区干部的理论与文化学习 读《夏红秋》 我怎样从看小说到学习社会科学 “一二·九”回忆 读《牛虻》 为什么要大胆地放? 编辑人员也有苦恼 从《马路天使》引起的问题 *后的访问——悼念作家李劫人 《当代》发刊的几句话 新形势下的文学出版工作 美国的中国书热 敬悼茅盾先生 和美国同行们相处的日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回顾与展望 关于文学与文化的经济体制 关于出版物的经济效益问题 忆延安的《中国青年》 短篇创作气象新 出版家的社会责任 书市站柜台售书有感 文学书刊当前遇到的难题 读者想买的书买不到,书店想卖的书卖不掉 关于发行工作未说完的话 假如改革失败了 日记 日记(1938年2月15日至11月26日) 附录:韦君宜*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