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序
何西来
简繁的传记性纪实文学作品《沧海》要再版了,责任编辑转达作者的请求,希望我写几句话,作为序言。这部作品的初版我读过,印象不错,而且参加过有我的几位老朋友参加的关于这部书的小型研讨会。正是在那次会上,我认识了简繁。他是专门从美国回来参加这个会并听取专家们的意见的。与会的几位朋友,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就书中存在的一些明显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次修订再版,吸收了那次会上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也考虑到来自读者的一部分反映,并且经过了大幅度的删削和订正,结构上也有所调整。篇幅从原来的三部134万字,压缩到现在的上、下卷90万字。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在内容上更精审了,文字也更见精神了。文章不厌千遍改,一回修改一层天。这也是我愿意为简繁的这本书作序的重要原因之一。
《沧海》是写画家刘海粟的,以刘海粟为传主,为主要描写对象,为作品的主人公。简繁是刘海粟的及门弟子,是他平生所带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绘画专业的研究生。简繁不仅师从海粟大师学艺多年,而且毕业后做过很长一段大师的助手,照顾生活起居,随侍外出写生,为其举办画展、进行创作服务,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秘书的工作,都在简繁的眼里、心里。简繁是一位有心人,他真正懂得他所师从的海粟大师的价值,懂得大师对近现代中国美术事业和文化事业的贡献。所以从他接触大师的第一时刻起,他就注意积累材料,记录他所接触到的海粟大师的言行,他的创作以及他的交往。后来,就是注意保存录音等更原始的资料,单是刘海粟本人的谈话录音磁带就有128盘;海粟夫人夏伊乔的录音回忆更多达151盘。此外,简繁还与刘海粟的其他亲友、学生,乃至观点相左的人进行了接触,做了印证性的访谈,积累了有关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前后近二十年的准备和沉淀,他才在如王秉舟这样一些对海粟大师有深刻了解的专家们的督促和鼓励下,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他本人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的驱使下,完成了这部著作。人们常用“十年磨一剑”来比喻惨淡经营、辛苦劳作之后的成果,也包括著作。如果从简繁1979年与海粟大师接触并作笔记开始算起,到他2000年完成书稿后在洛杉矶为《沧海》初版写完自序,整整花了二十年有零的时间。其中,在海粟大师辞世后,作者全力投入写作的时间,也有六年。 再加上初版后大幅度的删削订正,该是八易寒暑了。如果仍以磨剑为喻,那么《沧海》这柄剑,就是二十三年才磨成的。我不想随便为这部纪实之作冠以“精品”的称谓,但我相信,它的独特价值是经得起读者的检验和时间的磨洗的。
要我看,《沧海》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资料文献价值;二是它的文学价值。
从文献价值来说,源于它的传记性和实录性。刘海粟实有其人,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中通过虚构、通过集中与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典型人物。作为传主的刘海粟,不仅实有其人,而且是上一世纪中国现代绘画、现代美术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开山。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第一个在美术教学中实行人体模特儿写生,第一个实行旅行写生和男女同校制度,创办中国第一家专业《美术》杂志,他艺贯中西,既擅中国画,亦擅油画,曾师从康南海,书艺亦高超。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上,他是以自己的业绩和贡献耸立起来的第一座山峰,不是等闲作画师而已。他本人的个体生命史是与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冶现代中国美术史,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绕过他这座山峰的。因此,简繁在《沧海》中实录的刘海粟在自己谈话中对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许多重要的人和事的追忆与评说,也包括对他本人的生活经历,艺术实践的回顾等等,都具备了很高的文献价值和资料价值。另外,作者对他师从刘海粟以后这15年间乃师的行踪、创作、交往、艺术主张、心态等等的记录与描述,多数都是他所亲见的。刘海粟在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过二十多年的苦,复出之后的这15年,是他人生的和艺术的又一个辉煌期。因此,《沧海》中有关刘海粟这一段生命历程的记述和实录,由于作者亲历、亲见的特殊角度,亦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从文学价值来说,《沧海》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写出了一个立体的、多面的、活生生的刘海粟的艺术形象;二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也写进了作品,没有遮拦;三是生动地写出了 刘海粟夫人夏伊乔的形象。
虽然是纪实,不是通过想象进行虚构,但简繁还是通过精细的细节选择,通过传主在特定场合的对话或独白,通过对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描摹,写出了刘海粟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来。不仅写出了他敏捷的才情,写出了他虽届晚境但仍攀登不息的创造的意向,写出了他浪漫的理想和磅礴的生命力,而且写出了他的狂傲不羁,写出了他的自我膨胀和自我吹嘘,写出了他的好色和在男女性爱上的随意。简繁在写作原则上,遵循了以往史家“秉笔直书”的原则,不为尊者讳,没有因为是自己的恩师,而藏藏掖掖,而略去那些不光彩的东西,例如赴美国办画展不成的败走麦城,以及其他一些人格和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等。
记得在《沧海》的初版研讨会上,几位评论家朋友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简繁的实录精神,肯定他像刘海粟当年提倡的画人体那样,也把乃师扒光了来写。正因为如此,写出了一个活的,人性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内在张力的刘海粟。刘海粟客居美国的时候,有一次简繁和他的女朋友给老人洗澡,坐在澡盆里的刘海粟很坦然,说他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把他的美和丑都亮了出来,而且发挥开去说:“我一辈子就是坦坦荡荡,没有什么不好见人的!你说我美也好,丑也好,我刘海粟就站在这里,由你们去评论好了!”他还不无自豪地补充道:“刘海粟胆敢坦坦荡荡,一丝不挂,你们敢吗?中国有人敢吗?”这就是刘海粟。我以为,简繁的《沧海》,写出的就是这样一个敢于一丝不挂的站着的刘海粟,不仅这样描摹他的肉体,而且这样勾勒他的灵魂。大师也是人,做出了辉煌贡献的大师,如刘海粟,也是人。一个真实的,大写着的,然而也不无缺陷不无卑劣的人。
作为画家的简繁,具有很强的捕捉人物性格和心理的能力,他善于通过细节,通过人物的肖像,通过其表情、眼神、动作、语气,而描绘出人物隐曲的内心活动和个性特征,因此许多出现在他笔下的人物都能栩栩如生,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除了刘海粟,在众多人物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夏伊乔的描写了。
简繁对于师母夏伊乔有很深的敬爱的感情,有一种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情结的东西。夏伊乔称他为“小猴子”,不仅对他特别关爱,在他因为性格硬而与老师冲突时,她往往能够起一种缓冲和调节的作用。简繁在为刘海粟立传的同时,也为他的这位师母立了传。夏伊乔,从1944年跟刘海粟结婚,以她的牺牲精神,忍耐精神,在家里全心全意地襄助刘海粟,照顾他的生活,支持他的创作,为他生儿育女,单是刘海粟的长寿,也与她细心的照料分不开。没有夏伊乔,刘海粟很难从1957年以来的劫难中活过来。他几次中风卧床,大难不死,都是在夏伊乔的以沫相濡的照拂下,从死神的手里被争夺回来的。夏伊乔是把她50年的生命都融进了刘海粟的事业中的女性。在《沧海》里,夏伊乔不仅提供了许多有关刘海粟的生活和创作的重要材料,她同时也是作者花大力气描写的一个独立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都不容忽视。
现在有一种文体,叫口述实录。就是在作品中完全让描写对象自述,虽然文字要经过作家认真的打磨、加工,但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把对象的叙述实录下来。这种文体追求的是生活的原生态和对象的客观性。《沧海》的相当多的部分都有口述实录的因素,但这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口述实录体的作品。作者简繁以及他在这15年间的个人经历和体验,也进入了作品。一方面,他作为这部纪实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一起活动着,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生活史;另一方面,他又是整部作品的叙述者。刘海粟,是他眼中、心中的刘海粟;夏伊乔,也是他眼中、心中的夏伊乔。正因为如此,他的叙述是渗透着真实乃至激越的感情的叙述。他把刘海粟扒光了写,他也把自己扒光了写,对人对己,都不文过饰非。这也是我很欣赏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部传记性的纪实文学作品,我以为在很多方面《沧海》都具备了报告文学的质素,说这是一部优秀的以刘海粟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我看也是完全可以的。如果要说这部作品的不足,那就是还有不少重复,某些意义不大的带有隐私性的东西,也不一定都要写。“言所不追,笔固知止”,取舍之间,还可以再讲究些。
总之,我以为简繁的《沧海》是有不容忽视的文献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的,希望能有更多的美术圈内人和更多的读者阅读它。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