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不该被遗忘的李宣倜

$
0
0
不该被遗忘的李宣倜:从福州三坊七巷中走出来的人物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李宣倜(1876 ~1961年),字释龛、释堪、释戡,号苏堂,别号阿迦居士。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回国后,曾任慈禧的御前侍卫、民国大总统侍从武官、大总统军事幕僚、币制局参事,国务院秘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行政院参议等职,1927年1月12日特任文威将军、晋陆军中将。

系出名门

追根溯源,李宣倜是从福州三坊七巷中走出来的人物。他的曾祖父叫李作梅,字子嘉,监生候选员外郎。李家世代行盐,到了李作梅这一代,已是极盛之时。同治年间,光禄坊玉尺山房成了李作梅的宅院。李作梅有三子。其长子李端,有“至性”,从小孝顺。沈葆祯将自己的女儿沈瑞熙许配给李端。李端生有四子二女,其中长子李宗言(字畲曾,与林纾同为壬午科举人,后官至江西广信府知府,安徽候补道等)是李宣倜的父亲,次子李宗祎(字次玉,又字佛客,曾佐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官分部员外郎。著有《双辛夷楼词钞》)是李宣龚(字拔可,号观槿,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民国曾任商务印书馆经理,并兼发行所所长)的父亲。清同治年间,李宗言、李宗祎兄弟在光禄坊玉尺山房倡立福州支社,有林纾、陈衍、郑孝胥、沈瑜庆等人参与,刊印《福州支社诗拾》,是“同光体”闽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父辈们相比,李宣倜当年亦是声名显赫,与京沪一带名人交游甚广。《白石诗草》收录有他为齐白石题写的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意诗心相与追。齐翁诗名为画掩,画故雄姿诗无奈。自云不学无所师,得天独厚得人稀。苦硬清峭左之遗,诗如其人复奚疑。”称赞齐白石的诗名为画名所掩盖。李宣倜和梅兰芳等京剧界名流交往甚密,是梅兰芳的诗词老师,也是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媒人。2010年北京匡时墨林精舍藏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会上曾经以21万多元成交了一件颜世清作的《秋槎图》手卷。1924年重阳前一日(10月6日),李宣倜在北京设宴为梅兰芳再次东渡扶桑饯行,这件作品正是这次聚会的写照。该画作上有李宣倜、林长民、樊增祥、王式通、董卿、颜世清、邓镕、黄浚、郑孝胥等众多当时政界和文化界名人的题名、题签或题跋。

“歌台摭忆”

笔者手中藏有李宣倜1959年书写的一张题为“歌台摭忆”的手札,其中写道“十月二十六日王凤卿逝于北京,汪音遂绝。因忆一九一四年许少卿首聘凤卿兰芳来沪奏艺,议月酧王三千六元、梅则千元。梅之家人意已足矣,凤卿独以为悬殊过甚。一日谓许:兰芳此行必大红、尔获利将逾所望,何可偏薄至此。议久未谐,凤卿忿然曰:不从吾言,我欲聘耳。许不得已,增酧以八百元。都人盛称凤卿之贤。予有诗壮其行。兹事距今四十余年,知者已寡。近戏剧报载兰芳悼凤卿文,缕述数十年交谊,亦漏及之。一九五九年十一月蔬畦老人”。

手札中提到的王凤卿、梅兰芳、许少卿,均是民国初年戏剧界的知名人士。王凤卿,字仁斋,又名奉卿,江苏清江人,他嗓音高亢沉郁,是著名的“汪派”老生。曾与梅兰芳合作演出《汾河湾》、《宝莲灯》,被誉为珠联璧合。许少卿是当时上海“丹桂第一台”的创办人。梅兰芳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民国2年(1913年)10月31日京剧老生王凤卿偕梅兰芳,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一个半月,营业大盛,梅兰芳由此红遍上海。虽然李宣倜把事情发生的时间记错了一年,但这通手札记载的往事,无疑为梨园界增添了一段佳话。更为珍贵的是,这张手稿用纸相当考究,用的是当年清宫御用的“乾隆年仿明仁殿纸”。这种纸属乾隆时仿制的元代名纸。这种纸造价极高,反映了当时造纸术的精湛技艺。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张清仿明仁殿画金如意云黄粉蜡笺。2011年春季北京保利“有感于斯文”—宫廷逸趣与诗、书、画、印拍卖品专场拍卖会上一方“乾隆年仿明仁殿纸”田黄素方章拍出了1100万的价格。

善书章草

李宣倜善书法,是当年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碑刻的十四位书写者之一,犹以章草为精,晚年移居上海,曾在《湖社月刊》上广告定润,甚润例云:“纸用重玉版宣,尺度以市尺计算榜书:每字尺内六十元、尺外至二尺一百元。但因居沪时间不长,影响不大,故而上门求书者甚少,偶为人作书时便以“不值钱”之印落款。当年名武生盖叫天,曾请吴湖帆为其在杭州修建的寿圹书写石牌楼两侧的联句,请李宣倜为其书写横额。可惜在文革中均已被毁。

笔者有幸得到一批李宣倜亲笔书写的诗词手稿,系从李宣倜后人家中流出。其中既有工整精细,近似馆阁体的楷书,也有如行云流水、道法自然的行草,从中可见其书法造诣不可谓不深。这批诗稿多数为李宣倜与梁启超、黄浚、陈器伯、江庸、陈声聪、郭则澐、瞿蜕园、沈剑知等近现代名人的往来唱和诗。其中有一张诗稿在 “壬戌七月既望泛舟二闸同游多有诗奉同一首”的边上,他特地批注“癸丑上已梁任公约集可园”。

说到上巳节,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古人在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这天来到水边,洗濯一冬的污垢,清洁身体的同时疾病灾祸仿佛也随着流水被带走。晋代,王羲之等人在永和九年(癸丑)上巳之日,邀约了四十二名当世文章黼黻之士,在会稽(浙江绍兴)西南二十七里左右的兰亭,举行修禊之事,《兰亭序》即由此日王羲之一时兴到挥毫而来,也由此奠定了中国书法的美学基础。是年民国2年癸丑上已日(即1913年4月9日),距王羲之山阴兰亭修禊整1560年。梁启超在北京召集旧俗新知四十余人,在西郊万牲园(即今北京动物园,当时万牲园的西部叫可园)办了一回雅集。与会者包括王闿运、赵尔巽、陈三立、熊希龄、严复、郑孝胥、陈宝琛、林纾、樊增祥、易顺鼎、孙宝琦、袁克文、杨度、林长民等等近代中国文人的顶级人物。大家曲水流觞,吟诗作赋,尽遣雅兴。

梁启超在写给儿子梁思顺的信中说:“今年太岁在癸丑,与兰亭修禊之年同甲子,人生只能一遇耳,并自称“兰亭以后,此为第一佳话矣。”李宣倜是否参与这次近代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次文化盛事,笔者不得而知。但对这件事,李宣倜在诗中感叹道“吾生端不合时宜,渐成梦忆搏沙聚,多感朋侪束笋诗,聊拟梁公修禊事,十年前值永和期”。

有趣的是,在一首题为“病中”的诗中,李宣倜写道“清净圆明无我相,前身何必鼓山僧”,并自称“童时石鼓山一老衲言余前世为涌泉寺僧”。无独有偶,晚清福建还有一位前身也是僧人的名人。据民国时期福州郭白阳《竹间续话》记载,林寿图(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闽县人,官至陕西布政使)前身为黄鹄山(今湖北武汉市蛇山)僧,因自号黄鹄山人。据说其胸前生一痣,生平遇吉事则色红,遇凶事则色黑。

诗书流芳

李宣倜传世诗作主要汇编成《苏堂诗拾》、《苏堂诗续》等。2011年泰和嘉成春季古籍文献专场拍卖会上,民国十七年刊本的李宣倜的《岁朝唱和集》线装 1册拍出了39200元。值得一提的是,世人多提及其从兄李宣龚的诗名,如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将之比作火眼狻猊邓飞,以为“拔可诗深婉处似荆公,孤往处似后山,高秀处似嘉州。论艺术成就和江湖地位,李宣倜的诗文不亚于其从兄,解放后一代大家钱钟书先生致信李宣倜函,尊称其为“诗老”,自称“后学”、“晚”。只是李宣倜由于加入了汪伪政府,其为时人所不耻,因人废言,埋没了诗名,令人扼腕叹息。对此,可从民国张慧剑在《辰子说林》一书中窥见一斑。该书提到黄孝纾、夏敬观、李宣龚、李宣倜、庐冀野、梁鸿志、李国杰、黄浚等八人在上海结 “饭社”,每周聚餐一次,循次作东,各以巧铺精食争胜,并评价八人之中邪正清浊各半,清正者四人,夏敬观、李宣龚、黄孝纾、庐冀野;邪浊者四人,梁鸿志、李国杰、李宣倜、黄浚,这后四人加入了汪伪政府,正应了“饭字之一半恰为反”。

近年来汪精卫、梁鸿志、黄浚等这批近代文人,虽然是当年汪伪政权的政要,但其书法艺术和学术地位正在重新为世人所重视,作品在拍场上逐步升温。相信与他们同处一个时代、境遇相似、造诣相当的李宣倜,其作品艺术价值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认可和挖掘。

 

 

 

 

李宣倜(1888年-1961年6月8日)原名汰书,字释龛释堪释戡,号苏堂,别号阿迦居士,晚号蔬畦老人诗人,京剧剧作家。

 

李宣倜的曾祖父为李作梅(字子嘉,1827—1881),监生候选员外郎。李家世代行盐,到李作梅一代处于极盛时期。清朝同治年间,福州光禄坊玉尺山房成为李作梅的住宅。李作梅有三子,长子李端(1843—1883)娶沈葆祯的女儿沈瑞熙。李端育有四子二女,其中长子李宗言(1858—1917,字畲曾,与林纾同为壬午科举人,后来官至江西广信府知府安徽候补道)是李宣倜之父,次子李宗祎(1860—1895,字次玉,又字佛客)是李宣龚(字拔可,号观槿)之父。清朝同治年间,李宗言、李宗祎兄弟在光禄坊玉尺山房倡议并创立福州支社,参加者有林纾陈衍郑孝胥沈瑜庆等人,刊印了《福州支社诗拾》,属于“同光体”闽派。

李宣倜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归国后,曾任慈禧太后的御前侍卫。清朝时,李宣倜还曾在理藩院任职。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大总统侍从武官、大总统军事幕僚、币制局参事,国务院秘书。1927年1月12日特任将军府文威将军、晋陆军中将。后来他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行政院参议等职务。

李宣倜早年习诗,师法苏东坡,故将其书室命名为“苏堂”。李宣倜与北京、上海的名人交游很广。《白石诗草》便录有李宣倜为齐白石题写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意诗心相与追。齐翁诗名为画掩,画故雄姿诗无奈。自云不学无所师,得天独厚得人稀。苦硬清峭左之遗,诗如其人复奚疑。”李宣倜还经冯耿光介绍而与梅兰芳结识,和梅兰芳京剧界名流交往十分密切。李宣倜是梅兰芳的诗词老师,也是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媒人。李宣倜能填词谱曲,梅兰芳的新剧目的文辞多经过其润色。京剧《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黛玉葬花》、《西施》、《洛神》等剧目便出自李宣倜与齐如山的手笔。京剧《西施》中“水殿风来秋气紧”唱段的唱词便是李宣倜所写。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4月1日,李宣倜出任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印铸局局长,一直任至1940年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并入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政权)。同时他还兼任行政院秘书。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政权成立时,他改任汪精卫政权印铸局局长,一直任至1943年7月9日被免,由陈宗虞接任。1943年7月29日,李宣倜兼任汪精卫政权的政务参赞,一直任至1945年汪精卫政权瓦解。1943年4月13日,李宣倜任汪精卫政权陆军部政务次长,任至1945年解职,由郑洸薰于1945年6月22日接任。1945年1月24日,李宣倜出任汪精卫政权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一直任至同年汪精卫政权瓦解。

在南京,形成了以李宣倜为中心的“桥西草堂雅集”。《陈方恪年谱》记有1940年9月16日中秋节陈方恪黄默园龙榆生陈伯冶何岂斋曹靖陶张次溪岳仲芳白坚甫陈道量等人参加李宣倜在南京三步两桥之桥西草堂寓所举办的宴会雅集。大约从1942年秋开始,每个周末,李宣倜都在桥西草堂举办雅集,称为“星饭会”。陈方恪、龙榆生陈道量高子濩郭枫谷陈柱尊黄燧何嘉潘其璇汤澹然杨无恙张次溪陈啸湖冒孝鲁钱仲联陈伯冶以及日本今关天彭等均为常客。“星饭会”的实质是汪精卫梅思平提供经费,李宣倜出面集合南京、上海一带的文人,并以《学海月刊》支付稿费的形式给予他们生活津贴。

晚年,李宣倜迁居上海,长期依靠梅兰芳的支持生活。在上海,他曾参加1956年11月在上海长江剧场举办的南北会演的观摩活动,写下《观剧竹枝词》十五首、《续观剧竹枝词》十首,未曾发表。陈声聪所作的《兼于阁诗话》1957年有《苏堂老人七十生日》一首,乃为李宣倜庆祝七十寿辰(虚岁)而作。[

1961年6月8日,李宣倜因心脏病在上海逝世,享年73岁。李宣倜病逝后,梅剧团为感念其贡献,将其遗箧中的诗稿内部印行为《苏堂诗拾》。李宣倜的书法以章草为佳,是南京中山陵孙中山三民主义》碑刻的十四位书写者之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