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绝色江南,景如目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建阳白茶初考

$
0
0

建阳白茶初考

建阳市茶技站  林今团  2012年03月23日  点击:877 

 

    建阳白茶又称水吉白茶,是福建传统名茶。其主要产品有寿眉、贡眉、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外销市场主要是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近年出口250吨左右,每吨均价约3600美元。白茶的创始起源,专家学者多有论述,笔者根据多年调查所得,作此初考,敬请指教。
    一、白茶创始时间与人物
    白茶最早是清朝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1772-1782年),由肖乌奴的高祖创制的。
    据白茶创始人的第五代传人,1990年74岁的肖乌奴和同村同年人饶太荣两位老茶农反映,白茶是肖苏伯(肖乌奴的曾祖父)和肖占高的父辈创始的。肖苏伯年青时即曾贩运白茶到广州。
    清乾嘉时期(1736-1796年)肖氏是当地兴隆的茶农兼茶商世家。肖占高有“太学生”头衔,又有大麟等五个儿子,死后墓葬规格较高,墓石刻文现仍清晰:“道光壬寅二十二年九月日立”,即1842年立碑。肖占高享年70。年青时(20-30岁)其兄肖苏伯贩运白茶到广州约在乾隆五十七年至嘉庆七年(1792~1802年)。从产品创始到商品形成,当时大体要历经二、三十年,按此推算则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1772~1782年)之间,肖苏伯之父辈,即肖乌奴的高祖已经创制白茶。当时是以当地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俗称“南坑白”或“小白”,因其满披白毫,又称“白毫茶”。这个时间比夏品恭、李润梅同志提出的“在清嘉庆初年(1796年)”①,要早14-24年。也和张天福老师关于白茶生产历史是“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②的诊断相吻合。
    二、产地环境
    最早的白茶—“南坑白”创制于建阳县漳墩乡桔坑村南坑片。
    南坑,宋治平三年(1066年)至清末均属建州(建宁路、府)瓯宁县紫溪里。民国2年(1913年)建安瓯宁合并为建瓯县,民国27年(1938年)水吉特种区成立,南坑仍属紫溪里。民国29年成立水吉县,为漳墩乡南坑保。1949-1956年为水吉县第六区南坑乡。1956年秋,水吉、建阳合并为建阳县,南坑为回龙区所辖。1958-1965年为漳墩公社南坑大队,1965年后并入桔坑大队(村)。
    南坑,地处武夷山东麓漳墩乡东北六公里的一个山间小盆地,海拔240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小温差大,年均气温18℃,极端低温零下8.7℃,最高 41℃。年均有效积温2553℃,无霜期280天,日照时数1804小时,日照夏长冬短,春暖秋爽,热盛于寒。雨量充沛,雨季集中。年均雨日176天,降雨量1730毫米以上,3-9月占81%。相对温度82%。
山地坡度10-20度。封为红壤和灰化红壤。土层深达二米以上,酸碱度5.4。棕褐、灰暗色表土层15厘米左右,腐殖质含量丰富。
    漳溪汇入南浦溪,入建溪经南平抵福州。公路通省内外。粮食、茶叶、木竹一向为南坑三大经济支柱。
    南坑白茶又称为白毫茶。左宗棠(1812-1885年)所称“白毫”就是道光(1812年)后由水吉集散的南坑白茶。③即民国18年(1929年)《建瓯县志》所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一里,采办极精,产额不多,价值亦贵,由广客采买,安南、金山等埠其销路也。”
    三、背景
    (一)两个贡茶区的带动和清代茶政促进了南坑茶业发展。
    南坑地处北苑(现建瓯东峰)贡茶区的“北区”和武夷贡茶的东南区,故在宋时已列入北苑茶属区,所产“皆曰北苑” ④。元大德(1297年)后,北苑渐废而武夷兴,南坑茶便列入武夷属区,所产均称武夷茶。施鸿保《闽杂记》(1857年)说:“建茶品名甚多,吾乡俗则但称曰武夷”。
    清代,福建省未实行“茶引”制度。而且税率很低,“细茶每百斤例六钱、中三钱、粗一钱”。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全国茶课银共33642两,福建仅359.2两,聊胜于无。且又以关税形式征收。南坑等闽北茶均通过崇安南关一个税关纳税。茶贩常绕道而行,逃税者并非少数。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茶叶生产。于是咸丰三年(1853年)改于产地收税,建溪流域六县“一律添设茶税”⑤。
    (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扼杀武夷茶,南坑茶衰落,不得已改制为白茶。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购运华茶。英国东印度公司继荷兰之后于崇祯十七年(1634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先后在厦门和澳门设立办事处。康熙十七年(1678年)英人开始转运华茶到美洲各地。清政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规定,欧洲人只能在广州一个口岸通商。此后20年内,华茶价格上升了15%⑥。嘉庆时期(1796-1820年)华茶年均出口值五千余万两,(武夷茶占七分之一)而输往英国占一半。销畅价高,导致建属各县茶叶尽冒武夷。彭光斗《闽琐记》(1766年)载:“武夷山遍地产茶,近因采买过度,所产不足供天下之需。于是官商黠贾,运他郡茗芽,赴武夷制造,以假混真,而武夷遂有名无实”。徐经《雅歌堂集》卷十:“而凡建属之产尽冒武夷“。武夷茶竟占华茶输出的四分之三。⑦武夷茶的大量出口,导致英国出现贸易逆差。为挽此局面,其一方面大力向中国推销工业品;另一方面转销茶叶于他国。1773年出现有名的”波士顿毁茶事件”⑧。于是,垄断武夷茶外销的英国人急剧压缩进口,从而扼杀了武夷茶产销。如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英国进口华茶3000万磅,四十一年(1776年)减为2000万磅,五十三年至嘉庆五年(1790年至1800年)年均只330万磅,⑨20年中骤降8.1陪。武夷茶中的“南坑茶”自然是跌价滞销,乃至破产。面对茶园抛荒的困境,只好另辟蹊径,采取“半日西半晾”,不炒不揉,形成了独特的“南坑白”。
    四、发展
    200多年来,白茶的发展历尽沧桑。
    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起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作为可耻的鸦片走私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年均输华鸦片四五千箱。道光十八年(1838年)竟达40200箱⑨,22年间猛增七八倍。清政府出于禁烟,舍本逐末,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谕:“闽渐皖商贩运武夷、松萝茶赴粤销售,向由内河行走,近多由海道贩运,夹带违禁货物私卖。饬令茶商仍由内河行走,永禁出洋贩运,违者治罪。”白茶在内的武夷茶遂北运。一律经崇安、铅山、河口、信江、赣江、北江抵广州。由于武夷茶区瓯宁、建阳和崇安靠建溪相通之优势,生产得以发展⑦。建阳、瓯宁“山多田少,荒山无粮,近多租于江西人开荒种茶。春二月,突添江右人数十万”⑩一至出现“茶山袤延百十里,寮厂林立”⑾的景象。证以肖乌奴、饶太荣所谈:肖苏伯、肖占高年青时代就有大批江西人到南坑,漳墩一带经营茶山,并有部分人定居下来。肖家经营有连片茶山和一座大茶厂叫“上林厂”。“上林厂”遗址所存长2米左右、宽50厘米左右的石板和宽厚的方块地砖均为当年难得的高级建材,如此堂皇的建筑,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白茶产销之盛。
    道光初(1821年)白毫茶远销甘肃等西北地区。九年(1829年)“百斤纳税银一两”⑥。此后随着侨销的发展白茶大量向东南亚输出。蒋蘅《云寥山人文钞》(1851年)写道:“……瓯宁之水吉,自踏庄赴广。茶市之盛,不减崇安”。同治七年(1868年)后,白茶大量销往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和香港等地。道光初(1821年)水吉大湖岩叉山水仙茶被发现和后来引进大白茶树品种,于同治九年(1870年)左右,水吉以大叶茶芽制“银针”(芽茶),并首创“白牡丹”。光绪年间(1875—1909年)香港、广州、潮汕茶商到水吉开设茶庄经营白茶。“最盛时,水吉有茶商60多家字号,其中港商21号、穗商3号、汕商3号、厦商4号”⑿。此期,地处南浦溪畔的大湖村也成为白茶的集散地。如当年广州和香港合办的“金泰茶庄”、广州“同泰昌”、香港“友信”茶庄等号牌镂刻镏金大字至今仍存。本地人1987年88岁去逝的黄绍元先生的“元春”茶庄,仅民国29年(1940年)就加工出口白牡丹和寿眉各200箱,占其总量的54%。是年全大湖村还有白茶厂13家,加工出口白茶2150箱,约37.9吨。
    据大湖村老茶农,1988年83岁的黄秉伦说,他父亲于民国2年(1913年)就从水仙茶芽稍中“挑针”制银针芽茶,余下制“水仙白”。小湖乡鸿庇村1984年84岁老茶农邓英贵说,他在民国12年(1923年)向他人学制水仙白,年产约100公斤左右。是先“挑白”后制“水仙香”。水仙白和大白一起卖给在大湖设庄的潮州帮。
    民国25年(1936年)水吉县白茶产量83吨,占全县茶叶产量的10.13%,占是年全省白茶总量164吨的50.16%。民国28年(1939年)水吉县白茶产量90吨,占全县茶叶产量的11.76%。是年,“水吉寿眉占全国侨销茶的三分之一,白牡丹占八分之一”⑥。民国29年(1940年)水吉和大湖二地加工出口白茶3600箱(寿眉2650箱、白牡丹950箱),约63吨⒀。
    抗日战争兴起,海运阻断,白茶产量锐减。至1949年,水吉全县白茶仅余30吨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生产恢复,白茶才得重新发展。五十年代末达100吨左右,六十年代150吨左右,占全省白茶总量的80%。七十年代以年均20%的增长速度发展,1979年达650吨。仅南坑一村就产白茶20吨左右。然而,市场、品质、价格,困扰生产。1980年白茶产区开始部分改制为绿茶。以后实行“定点、定时、定量”生产收购白茶,仅局限于老白茶区的漳墩、回龙和水吉三乡(镇),春季制白茶350吨。并实行国营茶站、茶厂主渠道专营。10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250吨左右,出口任务未能完成。如1989年任务降至225吨,仅完成72.01%。主要原因是物物比价,白茶偏低;1989年与1980年比,稻谷价约提300%,白茶仅提59%;茶类比价,白茶偏低;同级鲜叶制绿、白茶,绿比白高40%左右;它茶放开,白茶专营,因而不能随行就市,提高效益。虽然各有关方面均予人财物力的投入,但仍无以提高业茶者积极性。凡此,均需进一步探讨和改革,以求尽快振兴。
参考资料:
    ①《福建名茶》第二辑《银针白毫》,福建省茶叶学会编,1986年6月版。
    ②《白茶研究资料汇集》(1963-1964,《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福建省茶叶学会编,1965年3月版。
    ③陈平《左宗棠路经水吉的一件轶事》,《建阳县志通讯》1988年第一期,建阳县地方志编委会。
    ④嘉靖《建宁府志》卷一。
    ⑤徐晓望《福建历代茶政沿革考(下)》、《福建茶叶》1986年2期。
    ⑥陈椽《茶业通史》第十四章,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
    ⑦林濑峰《崇安茶市形成初考》,《福建茶叶》1987年3期。
    ⑧茶人《波士顿毁茶事件》,《中国茶叶》1984年5期。
    ⑨范文澜《中国五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17版。
    ⑩朱自振《“会茶”逸史》,《福建茶叶》1983年3期。
    ⑾建阳《道光县志》,1832年。
    ⑿陈平《富饶的水吉》,《建阳文史资料》第4辑,政协建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1984年12月。
    ⒀唐永基、魏德端《福建之茶》1944年3月,永安。

 

白茶品质保持的探讨(论文)

《中国茶叶加工》  吴麟  2012年03月23日  点击:121 

 

    福建省建阳县是我国传统白茶的主要产区,其位处武夷山区,雨量充沛,温湿度适宜,白昼温差较大,给白茶生产带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白茶萎凋过程内含物的转化和积累。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精湛的工艺技术,其生产的贡眉产品,叶肉肥厚呈波隆凸起,滋味鲜醇爽口品质之优良为其他生产县社区所不及,在港澳市场素负盛誉。
    传统白茶品质的特点是,叶态自然,成片状,芽叶连技,色泽灰绿。因此在生产加和运输过程中必须十分讲究,即要保持其自然的形状,防止芽叶断碎,又要保持其色泽的灰绿,防止红变或霉变。但近年耒由于春季阴雨低温时间长以及运输储藏等方面的原因,白茶断碎、红变、霉变的情况严重。据建阳茶厂统计,一九八二年进厂白毛茶6714担,其中红变、霉变的竞达1000多担,占总数的14.89%,有的芽叶断碎程度达30%。
    经过测试,白茶含水份在11%以下,芽叶极易断碎,水份在13%以上虽然不易断碎,但其色泽极易发生变化。建阳茶厂的测试记录表明,水份含量13——15%,白毛茶色泽一个星期开始转暗,10天以后开始霉变。近一两年耒白茶品质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了一措施。现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 保持白茶品质必须从初制抓起
    白茶采摘集中在“清明”到“芒种”之间,这一段是南方的雨季,阴雨低温天气较多,给白茶萎凋带耒很大困难,但只要掌握相应的萎凋技术仍可制好白茶。目前茶区大部分落实了承包责任制,各承包单位的条件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条件差的地方可采用自然萎凋六七成干后再分两次复火,这种萎凋方法必须注意掌握失水率以及复火温度和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加温萎凋,其关健是掌握好萎凋温度和时间。
    二、 建立机械化的萎凋场所,改变白茶初制生产落后状况
    白茶是我国目前六大茶类中唯一仍然用传统手工操作的茶类,其品质受自然气候影响很大。要保持白茶优良的品质,必须改变白茶初制手工操作,靠天制茶的落后状况。目前建阳县传统的白茶产区集中在漳墩、回龙和水吉三个公社,年产7500担左右。设想如果在这些公社逐步建立5——6个年产1500担的晴雨两用萎凋场所,请有关科研部门设计一套白茶萎凋摊凉机械,配备相应的吸湿设备。当天气正常时,将窗门打开,使场内与外界保持空气流通,掌握适时并筛,任其自然萎凋;天气不正常时,立即关闭窗门,起动冷热风及吸湿设备,使萎凋场内温度保持在20——23℃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之间,保证白茶萎凋质量。
    三、掌握白茶的水分含量,改革毛茶包装材料。
    目前白毛茶收购水分标准规定为11%,毛茶包装材料主要是龙头布袋。据建阳茶厂4982年统计,白茶进厂水分含量普遍偏高,全年进厂6714担,平均含水量14%,其中最高的达18——21%,由于水分含量高,有的白茶从收购到进厂验收,才相隔两天时间,茶叶已开始发霉长毛。茶厂不得不对毛茶进行复火,但经过一次复火,毛茶断碎率增加5——10%。因此,白茶收购,必须制定出最高和最低的水分含量标准。改龙头布袋为食品塑料袋包装。(据实验:含水11%的白毛茶,装塑料袋,储藏1个月,水分增长不超过0.2%,其色泽保持优良)。
    四、加快加工生产速度,减少储藏时间。
    白茶是一种解署降温的清凉饮料,销售季节性很强,港澳市场白茶销售在端午节前后至秋未。根据这一特点,白茶采制开始后应及时组织收购、调运、加工。加快生产周期,减少毛茶储藏时间,防止茶叶在储藏和再加工过程中,品质下降。
                                              

再探白茶品质的控制

中国茶叶加工  张丽宏  2012年03月23日  点击:94 

 

    白茶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其外形叶态自然,芽叶连技叶肉肥厚呈波隆凸起的品质特征,与毫香鲜嫩,滋味鲜醇爽口的内在品质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白茶的加工与其它茶类不同,它不经揉炒,初制主要是萎凋,最后辅以烘干。因此萎凋过程的掌握是白茶初制工艺的中心环节,影响萎凋过程的因素主要有:萎凋时间,温度与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通等,这三者相互影响。由于制茶季节往往遇到阴雨低温、高热、高湿的气候这就使得白茶萎凋过程难以控制,出现“靠天吃饭”。本人根据多年从事白茶生产实践,并参考有关资料谈几点看法:
    一、为了保证萎凋过程中生物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白茶必须经历一定的时间。实践证明,一般情况,萎凋时间不得少于36个小时,少于36个小时由于其生物化学反应不完全,茶叶味淡并带有青气,叶张薄摊。但萎凋时间过长,如超过72小时,则常使叶色变黑,甚至霉变,因此萎凋时间最好掌握在36小时之间,一般以54个小时为宜。
    二、温度与空气湿度是促进萎凋过程生物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白茶萎凋适
    宜的温度是25至30℃,,相对湿度60%至75%为宜。室温和湿度过高时,由于多酚类物质氧化缩合反应过于剧烈引起茶叶红变;而温度过低及湿度过高时,则因萎凋时间过长造成霉变。提高一定的温度可以降底相对湿度,从而促进叶子水分的蒸发,加速淀粉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但是如果温度过高等,则因叶子失水过快,会使内含化学成分来不及变化而叶细胞过早死亡,茶叶呈青草气味。目前茶农家庭制作白茶,春茶采用楼上萎凋,夏季移至楼下进行,实际上就是对温度,湿度的有效调剂,而我们所采用的复式萎凋中的晒青程度和时间的控制,就是防止温度过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据建阳茶厂近年利用室内加温萎凋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温、湿度掌握适当,完全可以克服春季阴雨低温和高温高湿制茶的困难。
    三、空气气流通可加速萎凋过程中水份的蒸发,防止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的积聚,同时供给萎凋叶生物化学变化所需要的氧气。因此,在萎凋前必须注意鲜叶薄摊和均匀,不匀和过厚往往造成白茶欠鲜醇,色泽花杂。在室内采用加温萎凋,必须注意空气对流或定期换气。但在萎凋后期当萎凋叶达到一定干度时,通过并筛适当增加厚度和适当抑制空气的流通,又可增加叶间的温度和湿度,消除青臭味,促进发酵,完成内含物的转化和积累。此外,调节空气流通和摊叶厚薄,还能避免气候干燥,失水过快引起的萎凋不均匀的现象。
    四、烘焙可以弥补萎凋过程的不足。从萎凋叶内在变化耒看,良好萎凋的内容包括醣、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的充分分解和多酚类物质的适当氧化,同时要防止叶绿素的完全破坏。因此,当萎凋程度不足时切忌付焙,过早烘焙的萎凋叶成品色黄,味淡并带有青气。粗老茶由于萎凋程度不能充分,生化反应不完全,青、涩味重,应提高烘焙火功,而对萎凋充分的嫩叶,则可以火功衬托“茶香”,但要防止火功过高,以免“火香”掩盖白茶特有的“毫香”。

          

谈谈传统白茶的粗精制工艺

建阳市茶技站  吴麟  2014年07月17日  点击:134 

 

    白茶是福建的传统的特种外销茶之一,所产的“白牡丹”、“贡眉”历史悠久,在港澳市场素负声誉,尤其深受广大侨胞所喜爱。
    传统白茶的加工与其它茶类不同,它不经炒揉,初制主要是萎凋过程。其品质形成即具有叶态自然,成片叶状,芽叶连技,色泽灰绿的外观,又有内质清香鲜醇的风格。这里根据政和、建阳白茶的现行制法,谈谈传统白茶的初精制加工工艺技术。
    一、 白茶的初制工艺
    白茶的初制工艺主要是采摘、萎凋、拣剔、烘焙过程。
    1、采摘:采摘是制好白极茶的物质基础,白毫显露,芽叶肥嫩是良好白茶的重要标志。白茶的采摘因地区,茶树品种以及制茶种类不同而不同。“大白”系选自政和大白品种;“水仙白”系选自水仙品种;“小白”则采自菜茶品种。其采摘标准以择采肥壮的一芽二叶,即所谓“三白”(芽身毫毛雪白,两片嫩叶,叶背茸毛银白)的标准采摘。白茶传统习惯上一年采春夏秋三季茶。春茶开采在清明前后到小满结束;夏茶采摘自芒种到小暑前后;秋茶采自大暑到处暑。各季白茶的自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其毫心肥壮,茸毛洁白,色灰绿,叶质柔软;秋茶次之,夏茶最差,毫心瘦小,叶质带硬,色草绿,茶身轻飘,味较淡薄并带涩感。一般中高档白茶要求在谷雨前采完。近年耒白茶由于港澳市场,消费情况变化,中高档白茶需求量日益增大,低白茶滞销,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外贸部门对白茶采取限制,仅春茶采制白茶,以增加中高档比重。
    2、萎凋:白茶萎凋,一般采用水筛 摊凉蒌凋,也有采用摊凉在地板上萎凋。水筛竹制园形,直径为98——99厘米,边高2.5厘米筛孔每10厘米6——7个孔,篾宽1厘米,操作时,双手持水筛边缘上,加以转动,使叶子均匀地散满全筛,俗称“开筛”或“开青”,开筛要求轻快迅速,做到“一开就成”,摊凉叶均匀不重叠,每筛摊叶量5——8两。开筛后即放置通风的凉青架上进行自然萎凋。
    白茶萎凋,天气变化对品质影响很大。根据各种天气的变化,应采取相应的萎凋技术。在正常情况下,鲜叶摊凉后,将水筛放置通风的凉青架上,静置萎凋。萎凋时,筛内的萎凋叶不得翻动,“小白”萎凋历时35——45小时,萎凋程度达八九成干(茶叶减重约80%左右),萎凋叶,芽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向深绿或灰绿,芽尖与嫩枝呈“翘尾”状时,进行并筛,一般四筛并为一筛(大白、水仙白并筛分两次进行,七成干时,两筛并一筛,待八成干时再两筛并一筛),然后仍放在凉青架上继续萎凋,经10小时左右,当萎凋程度达“九五干”(萎凋叶含组织水份在13%左右)即可下筛拣剔。如萎凋时遇到阴雨天气时,掌握当萎凋叶失重50——60%,萎凋叶出现贴筛状态,色泽转暗绿,毫尖略翘,进行烘焙处理,烘焙时应分两次焙干。初焙火温要高,焙笼温度掌握在100—120℃,焙至八成干左右,即可下焙摊凉;复焙火温要低,一般掌握在60—80℃,焙干为止。但是如果萎凋程度不足进行烘焙萎凋叶色转 黄,影响茶叶品质。
    高级小白、水仙白、大白水分含量较大可视情况采用复式萎凋,加速水份蒸发,在早或傍晚辐射不强烈的条件下进行,一般日照时间15——20分钟左右,手触水筛边缘感到微热时即可将其移入室内,一般重复二至四次。
    3、拣剔:当白茶萎凋结束后,即可进行拣剔,高中档白茶剔出腊叶、红张、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低档白茶拣去非茶类夹杂物。拣剔时,动作要轻,防止芽叶断碎以及叶张破碎,影响品质。
    4、烘焙:茶经拣剔可进行烘焙复火,降低茶叶含水份,发挥茶叶色、香、味,除去青气。烘焙时,温度掌握在70℃——80℃左右,时间15——20分钟,摊叶量焙笼每焙2—3斤,烘干机进茶厚度4厘米左右。
    二、 白茶的精制工艺
    白茶的精制工艺在于:分清茶叶品质,整理形态,剔出劣异及非茶类夹杂物,通过烘焙发挥茶叶折的香味,除去过多的水份,利于储藏和运输,使之符合商品茶的规格要求。
    1、毛茶验收归堆:毛茶进厂后,首先参照国家标准样进行定级归堆。白毛茶的优次,以干看外形嫩度、色泽为主,结合形态、净度;温看叶底嫩度、色泽兼闻香气,进行评定等级和归堆。对于红变、霉变的茶叶应作另堆处理。在评定等级的同时必须扦取样品测定水份,水份含量较大的(含组织水份在13%以上)应立即进行复火后进仓以维护茶叶品质,防止色变或霉变。
    2、毛茶的拼配付制:毛茶的拼配付制是茶叶加工的重要环节,是产品质量的基础。白茶拼配,一般采用“多级拼配付制,单级成品收回”的方法,根据当年毛茶毛茶质量的水平,按嫩度,色泽分堆付制。拼配时必须注意,各花色的品种选用以及地区、品种、季节、不同品质特征的原料适当搭配拼和。使之达到产品质量的稳定,发挥其原料最大的经济价值。“建阳白牡丹”拼和以水仙白为主,适当拼入部份大白茶;贡眉、寿眉选用小白茶品种。拼配付制时,应掌握高档先付制,低档茶后付制。
    3、精制工艺:白茶精制工艺比较简单,主要是拣剔、烘干过程。高白茶(特一级白牡丹、贡眉)原料幼嫩,芽叶连枝,在精制过程中必须精工细作,以保持高档白茶毫心肥壮、芽叶连枝的品质风格,防止芽毫脱落和芽叶破碎,其加工工艺为:

    拼配               拼和
毛茶——→匀堆—→拣剔——→匀堆—→烘焙—→装箱
中低档白茶原料的叶形较粗大,在加工中必须经筛分处理,通过撩筛,将叶形较粗大的撩出,再经拣剔,拣剔后撩面用打片机进行切撩处理,以达到匀整的要求。它的加工工艺为:

 


                                          ↓——————撩面
    拼和                撩面—→拣剔—→打片机—→撩筛<<br>毛茶——→匀堆—→撩筛<              拼和  ↓——————— 撩下
                        撩下—→拣剔——→匀堆—→烘焙—→装箱     

    4、拣剔:拣剔是白茶加工中的重要工序,目前白茶的拣剔采用人工拣剔,白茶传统拣剔的茶类拣出物有12种之多。近年耒我们采用适当调整原料拼配比例和采用撩筛办法耒简化各级的拣出物标准。一般中高档白茶拣出腊片、枝梗、红张、大嫩片等5种;低档白茶只要求拣腊片、梗枝等3种茶类拣出物,高档白茶操作时要特别谨慎,避免茶叶断碎。
    5、烘焙:白茶的烘焙不仅降低茶叶的含水量,而且高档白茶有以火功衬托茶香,使毫香显露,滋味鲜醇的效果;低档白茶则以火功弥补内质的不足,除去青杂气味,发挥茶叶香味。因此要求高档白茶火候稍低些,低档白茶的火候稍高些。现行白茶烘干采用513型干燥机,一般高档白茶(特一级白牡丹或贡眉)机温(进口处机温)100——110℃,进茶厚度4厘米,时间(快盘)10——15分钟,烘干茶含水份在5%左右;中档白茶(二级、三级),机温120——125℃,进茶厚度同上,烘干茶含水份在3%左右。
    6、装箱:白茶装箱与其它茶类不同,采用趁热装箱。当茶叶烘焙到适当火候,机口流出的茶叶较软,这时立即趁热装箱,边装边压不易断碎。如果茶叶待冷却后再装箱,叶张易断碎。装箱要求轻快迅速,边倒边摇,每层用手压实(用手掌,五指伸张稍微靠拢平压),加压时,手掌吃力均匀,不得用拳压或脚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