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仕宏: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之相争
核心提示:“我一生都没离开过凤庆,一生都没离开过茶”。这是凤庆茶厂老厂长杨仕宏对60余年职业人生最简练的一句总结语。而在这短短一句话中,却蕴含了他一生的信念与坚持。
每天清晨8点,都会有一个老者的身影出现在滇红集团的办公室里,无论晴天或雨天,都没间断过。办公室里,总会有不同的人进出。生产上遇到问题,有人会来向他讨教;对于茶叶知识有疑惑,有人会来找他释疑。他就是每个滇红人都尊敬的滇红集团前身原凤庆茶厂老厂长杨仕宏老先生。
对于滇红来说,他犹如一部经典的茶叶智库百科全书,从茶叶的种植、采摘、管理、制作工艺、产品研发到销售经营,他都能以最专业而平实的话语,娓娓道来,让人浅显易懂就清楚“茶”的来龙去脉。
从18岁进入凤庆茶厂到现在以顾问的身份继续为滇红发挥余热,回忆式的往事叙述里,没有激荡人心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对一生起伏跌宕经历的悲喜交加,平静里流露的专注,问答间显露的专业,让人领略到的是,一个传统的敬业者用心耕耘事业土壤的,朴实无华的高尚情操与品德。在这样一个渐渐浮躁的经济时代里,聆听他穿越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验,就仿若在一杯最普通的茶杯里品饮了人生最甘醇纯净的茶味。
“我一生都没离开过凤庆,一生都没离开过茶”。这是凤庆茶厂老厂长杨仕宏对60余年职业人生最简练的一句总结语。而在这短短一句话中,却蕴含了他一生的信念与坚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951年,18岁的杨仕宏入伍不成,以“云南省茶叶技术干部训练班”学员的身份来到了当时的顺宁茶厂(1954年随县名更名为凤庆茶厂),从此踏入了茶叶的行业。虽然受到准干部的优良待遇,初初接触茶叶的杨仕宏心里不免对理想抱负感到些微的失望,“在我18岁的时候,对于茶叶的认识就是要跟农民打交道,对于一直想入伍功成名就的年轻的我来说,进入顺宁茶厂还是有些失落感的”。
在干部训练班3年的学习和实际的制茶实践过程中,杨仕宏渐渐对茶的印象大为改观。“我从未想到原来制茶过程有那么多的工艺流程的讲究,加之当时吴国英厂长浑身上下散发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深深触动着我,我渐渐迷上了茶叶”。
从农村的红茶推广技术指导员到车间记录员到办公室定额管理员,他穿梭在制茶的各个环节里,认真学习着,也潜移默化的积累着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凭着积极的上进心和做事的一股韧劲,干校毕业后的杨仕宏在工作表现上屡屡获得表扬,工资晋级速度在短短时间内超过了大多数同期。22岁身为车间记录员的他,从细致的观察中,发现传统工艺先补火后匀堆的程序存在着费工费时的问题,经过思索,他向当时的“合理化建议委员会”提出先匀堆后补火的工艺改造建议。“一开始老师傅们、领导们都不认同我的想法,认为我太年轻,这个建议就被一直搁置了”。直到2年后,大家都发现工艺对效率提高有了严重的阻碍,才想起当年杨仕宏的建议。随着杨仕宏建议的被采纳和使用,制茶的效率一下提高了数十倍,制茶的流水线生产形成了。也因此,杨仕宏获得了全厂“技术革新一等奖”。
1958年,凭借主持创制“国用礼茶”,杨仕宏第二次获奖,并作为全厂劳模代表出席了全省劳模代表大会。而他创制的特级滇红功夫茶因达到了较高的国际水平,在国际市场上以500便士/磅的高售价让滇红赢得了国际声誉。
——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之相争。
1957年各种运动席卷全国,尽管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杨仕宏依然因为出身的问题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当时作为质检股长的他专心致志的专注在技术方面的提升。他曾被凤庆县茶叶办公室借调过10年的时间,“那时我跑遍了凤庆的村村镇镇,对全县的茶叶种植及生产有了极为全面深刻的了解。”结束孟定干校下放,放弃了调任云南省农业大学教师的机会,38岁的他回到县茶叶办公室,主动申请到农村工作。“当时的农村茶叶种植(户多半为低产户)集体化管理落后,单产很低,我想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农民们将低产改变为丰产”。
1977年后,国家渐渐对科技重视起来,杨仕宏下到前丰村,对全村2000多亩的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工作,“当时茶园年产量约为1100多担,产值15万余元。我针对情况设置了3年产量翻番,产值翻两番的改造目标”。运用就地取材,杨仕宏带领村民们改变落后的茶叶种植方式,通过技术培训、示范种植等方式大刀阔斧地对茶园进行了改革。“当时尿素供不应求,农民们都舍不得花钱给茶园施肥,我就通过熟人的渠道弄来了碳酸氢铵、钙镁磷肥混合当地的腐殖土混拌,对茶园进行广泛施肥,并教会村民适当修剪。”仅仅2、3个月的时间,茶园立即显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绿色景象。结果,改造茶园后的头一年,产量就增长了50%,第二年产量就超过了2000多担,产值达到35万余元。目标任务提前超额的完成了。1979年,受当时时任厂长张文侯的委任,杨仕宏回到凤庆茶厂负责全厂的技术工作。
1984年,凤庆茶厂厂长换任,作为厂长候选之一的杨仕宏没有争什么,反而还力荐其他候选人。然而正是他务实踏实而不争的品性与作风,让他称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继任了厂长。
——英雄莫问出处
1984年到1996年在任厂长的13年时间里,杨仕宏大力倡导人才引进、培养的科技生产理念。
“对于一个事业,人是最重要的成就因素,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任厂长的时候大量培养和引进了人才,我想让有能力的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干一番事情,而不是用出身这些东西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他抓死“生产、教育、科研”这三项工作,并使之结合,从而保证了
“凤牌”这个著名的品牌。正所谓英雄莫问出身,杨仕宏用最平凡执着的方式,坚守着自己作为茶人的坚持。当我问这个老者对过往的人生是否满意,他的回答是:“基本上是满意的,我认为一个人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只要想做、肯做。我一生与茶为伍,感到很万幸!”
后记
名对这个年届八旬的老者,听他平时讲述茶语人生的经历,作为写者的我心里充满了踌躇之情,生怕凭我的粗浅的笔触无法完整呈现出,这个把成就视为平凡人生的老者一生的光与亮。“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做茶人”的坚定言语透露出的是一个具有坚定意志品质的人的优秀品质,“因为任何一份事业都不可能像茶一样,与中国传统文化花链接如此深刻”,俨然抒发出的是今生无悔无愧的美好情操。语毕罢笔之间,我深深啜饮出红茶般温润人生的感悟与感动。
TIPS——
外评杨仕宏
杨仕宏,1933年生,云南云县人。云南省凤庆茶厂厂长,高级工程师,从事茶叶工作60余载,在技术进步与治理企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50年代他承担研制“滇红”新产品成功,使未登大雅之堂的滇红从此跻身于世界的先进行列;“金芽茶”的问世,以每磅500便士的高价破伦敦市场茶叶售价纪录。改革开放后,他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打破单一的生产格局,开发“大号碎”等新花色品种和滇红、滇绿、滇青、普洱茶、砖茶和沱茶等大小包装系列化产品,每年创效益300万元以上。一级红茶获国家银质奖,省优部优国优产品每年占l/3左右,年年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无事故,曾两度获得全省优胜企业和先进企业称号。杨仕宏不仅善于搞科研,他还注意搞活企业外部条件,他在茶叶行业开创了国营企业承包、联营乡镇企业的先例,使凤庆县107个茶农的小加工业摆脱困境走上致富之路。他任厂长13年,上缴税利破纪录累计达加3000万元,企业留利338万元,用于技改,生产基础长效投资占89%,全厂固定资产总值从400多万元增至3000多万元。本人1958年起四次评为省劳模,198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荣获第一届老茶人贡献奖及吴觉农勋章。职工普遍赞扬他是改革开放年代的好厂长。
心田策划咨询工作室 曾晴炜/文